武漢往事

出版時間:2011-9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作者:羅時漢  頁數(shù):201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歷史文化名城武漢以它的地望豐贍稱譽于世,浸潤著荊風楚韻,流播著白云黃鶴。九省通衢,因水而興;江湖大氣,得天獨厚;
“三城演義”,曠日持久;首義之城,民國之門,戰(zhàn)時首都……作者用深情而富有詩意的筆觸,追古撫今,還原和見證了江城武漢的獨特氣質(zhì)和魅力,滲透著對城市的人文思,考為讀者提供了一本近距離了解武漢行走武漢的城市文化讀本。

作者簡介

  羅時漢,原籍湖北沔陽,1950年生于漢口,現(xiàn)居漢陽。曾作為“老三屆”下放農(nóng)村,供職過《武鋼文藝》和《長江日報》,60歲前足跡到達全國所有行政區(qū)?,F(xiàn)為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筆耕不輟,著有小說、長篇報告文學、散文集等作品多部。作品曾入選《中國游記年選1986》、《湖北新時期文學大系》、《新時期武漢文學精品叢書》、《百年百篇經(jīng)典游記》、《中國大學生最喜愛的一百篇文章》、《小說選刊》、《作品與爭鳴》、《中國最佳中篇小說》等。

書籍目錄

引言且說武漢三鎮(zhèn)
 到盤龍城讀武漢之根
 三鎮(zhèn)的“和而不同”
 整體的城市魅力
 鏈接讀圖 一只靴子踩著兩塊石頭
卷一 風雅江城,詩意籠罩
 晴川閣視角
 郎官湖和鸚鵡洲
 文化的漢陽
 詩意地棲居
卷二水環(huán)山峙園林之城
 到南岸嘴看江漢之水
 水上之橋,城市之徽
 接天蓮葉無窮碧
 宛若青山落鏡中
 鏈接珞珈山上的“十八棟”
卷三與水相關的人文傳說
 江城山川崇大禹
 高山流水謝知音
 浪花淘盡多少風流
卷四締造城市的三大英雄
 “城市之父”張之洞
 紅頂商人宋煒臣
 地皮大王劉歆生
卷五首義之城民國之門
 首義前夕,滿城風雨
 武昌槍響,陽夏血戰(zhàn)
 南北議和,百年紀念
卷六國共合作時期的紅色風暴
 從“二七”到“八七”
 革命搖籃都府堤
 中共“五大”在武漢召開
 鏈接尋訪“五大”主會場——黃陂會館
 北伐勝利與南洋大樓
 鏈接武昌圍城
卷七一九三八年,武漢大會戰(zhàn)
 “首都”武漢,風云際會
 四大空戰(zhàn),不能忘卻
 血肉之軀,筑起長城
 名人遺跡,見證過往
 鏈接戰(zhàn)時大西遷
卷八那些“老”去的碼頭、茶館和會館
 打出來的碼頭
 泡出來的茶館
 拼出來的會館
卷九消逝的老房子及背后故事
 屈辱歷史中的經(jīng)典建筑
 土洋結(jié)合的名人公館
 “斷尾蜻蜓”老字號
 鏈接漢口“雙釘血案”
 日益減少的老里份
卷十文藝舞臺 民眾樂園
 京漢楚雜,好戲連臺
 包羅萬象的民眾樂園
 “洪湖”之水,回蕩經(jīng)典
卷十一黃鶴樓雄東湖水美
 江山入畫黃鶴樓
 東湖更比西湖好
后記往事頻頻回首

章節(jié)摘錄

  人們稱此堤為張公堤,以紀念張之洞,其實還應包括工程負責人張南溪和率軍筑堤的統(tǒng)制張彪才是。當然,百年一遇的水患誰也沒有辦法,1931年漢口成為汪洋大海,張公堤上的張公祠也沖沒了。水落堤出,張公堤不僅防汛,還是一道路堤,亦是一道軍事屏障,抗戰(zhàn)時堤上筑有碉堡群,可惜近來全被拆除?!  爸炊躺砭搠祝L儀峻整,蒞官所至,必有興作,務宏大不問費多寡。愛才好客,名流文士爭趨之。任疆寄數(shù)十年,及卒,家不增田一畝云?!保ā肚迨犯濉罚堉措x開湖北兩年后即去世,成為清王朝最后一位殉情者。其身后毀譽交加,但譽多于毀。弟子張春霆在《張文襄公治鄂記》中說:“張之洞官鄂最久,公視鄂事如家事,昕夕經(jīng)營,思為鄂省公私謀永久之利。茍有利于地方者,不恤竭全力以爭之。”近年史學界對他的好評較多。臺灣學者蘇云峰認為,張之洞對湖北武漢的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時期。馮天瑜先生認為,他的作用的確不可低估,奠定了武漢近代化的基礎;章開沅先生認為,張之洞在近代湖北政壇上是一位很有作為、最具政績的地方大員。他在那樣的社會環(huán)境作出的貢獻,今天仍值得我們緬懷和深思?! ?010年12月18日我在臺北見到張之洞五世孫張法鶴先生,如見其先祖風度。他給我的留言是:“人與人之間因緣而聚,無緣而散。聚時盡其在我,散時盡其在人。彼此若有緣,必會再相聚?!睆堉磁c湖北武漢的聚散何嘗不是歷史的緣分。湖北武漢民眾對張之洞一直是懷有尊敬的。他離任赴京后,其部屬門生在黃鶴樓原址上建起風度樓以紀念,此樓被張之洞改為奧略樓,在老百姓心目中仍是黃鶴樓;還在蛇山中部的原新軍訓練指揮所建抱冰堂,供奉張之洞像。漢冶萍公司發(fā)愿為其造像,并在晴川閣購地,后因故未遂其石像擱置漢陽兵工廠中,抗戰(zhàn)期間安置在漢口特別市政府門前,后又由其子張仁蠡移到湖北街三角空地“蠡園”。武漢三鎮(zhèn)過去多有張公祠,漢口中山公園有張公亭,后湖一帶百姓家中多供奉張之洞靈牌,土改后才消失。2006年建成的漢陽大禹神話園,里面有“鎮(zhèn)江柱”故事,說的是被大禹鎮(zhèn)壓江底的水怪巫支祁頭上的石鐲被漁夫打撈起來,張之洞發(fā)現(xiàn)后囑咐漁夫來到龜山洞內(nèi),將石鐲套回巫支祁頭上,并立柱鎮(zhèn)江以絕后患。這個傳說把幾千年前的大禹與張之洞聯(lián)系在一起,表明江城水文化的延續(xù)和對治水先賢的追懷。最近,張之洞與漢陽鐵廠博物館由萬科集團延請著名建筑設計藝術家美國人丹尼爾·里布斯金德設計新的張之洞與近代工業(yè)博物館,將把這座城市對張之洞的紀念推向極致?!  拔糍t整頓乾坤締造先從江漢起,今日交通文軌登臨不覺亞歐遙?!睆堉此穆?lián)語充滿了對他治下江漢大地形勢的樂觀,也不乏自信。既然孫中山可以被稱作“國父”,張之洞稱為武漢“城市之父”當實至名歸。在他大展宏圖的武漢恢復“張之洞路”路名,就不足為怪了?!  ?/pre>

編輯推薦

《名城往事記憶之旅》系列叢書旨在為中國的名城畫像,為讀者鐫刻那些值得人回味與存留的諸多城市記憶,繼承城市的內(nèi)在精神,為城市的發(fā)展指引美好的方向。    羅時漢所著的《武漢往事》為其中之一,為讀者提供了一本近距離了解武漢行走武漢的城市文化讀本。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武漢往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9條)

 
 

  •   很好,可以循著它游武漢,絕對經(jīng)典,看了才知道武漢絕對是歷史文化底蘊豐厚!
  •   很好的一本書。??梢杂脕砹私馕錆h
  •   老公最先看的是這本書。他覺得不錯。面面俱到,可以全方位了解武漢。
  •   非常好,物流快~
  •   買來作為尋訪武漢的路書,對武漢的歷史遺跡和背景介紹得挺詳細,有很多有意思的小故事。
    只是有些頁面排版不美觀,底紋讓文字顯得不清楚。
  •   武漢,我很愛的地方。作為湖北人,很驕傲,很喜人。感謝編輯此書的工作者們,你們辛苦了!
  •   暫時還沒看。但感覺還是挺好的,因為之前有過一本《重慶往事》,感覺挺好的
  •   ,紙張還可以,但文字的后邊如果沒有那么深的紋樣就會更好啦,個人愚見??偟膩碚f,了解歷史人文這是一本不錯的書。
  •   字小了一點,老年人看起來有點吃力。文章還行,只是感覺學術有余,輕松不足。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