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4 出版社:福建美術出版社 作者:(清) 曾國藩 著 頁數(shù):619
前言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頗具魅力的神秘人物,他是湖南長沙湘鄉(xiāng)縣人,晚清重臣,湘軍的創(chuàng)立者和統(tǒng)帥。清朝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等,晚清散文“湘鄉(xiāng)派”創(chuàng)立人。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曾國藩是一個謎,近年來已有很多學者的著述試圖解開這個謎。曾國藩在中國近代歷史上起過引入注目的作用。他潛心研究學問,留下許多值得后人汲取的養(yǎng)份;他面對現(xiàn)實,奏陳時弊,成為晚清王朝的柱石人物;他招兵買馬,編練“湘軍”,鎮(zhèn)壓太平天國革命,是晚清王朝的“中興名臣”;他在一定條件下順應歷史潮流、倡導洋務,為中國的進步作出了貢獻。在知人善任、教育子女等方面,曾國藩作出了令世人稱道的業(yè)績。正是曾國藩在歷史上的獨特作用,才使后人對他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毛澤東曾說“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而梁啟超對曾國藩更是傾心推崇,稱“吾謂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復也。”梁在《曾文正公嘉言鈔》序內(nèi)指曾國藩“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絕倫之天才,在并時諸賢杰中,稱最鈍拙;其所遭值事會,亦終身在拂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并不朽,所成就震古鑠今,而莫與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歷百千艱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銖積寸累,受之以虛,將之以勤,植之以剛,貞之以恒,帥之以誠,勇猛精進,堅苦卓絕……”本套書共分“謀略”“挺經(jīng)”“冰鑒”“家書”四個部分,全面系統(tǒng)地闡述了曾國藩的思想,展示了曾國藩的人生謀略以及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抱負和胸襟。同時,結合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對曾國藩的思想內(nèi)涵作了深刻的評述。我們編《曾國藩全書》的目的,是為現(xiàn)代人在為人處世、工作持家等方面提供一個參考和借鑒,通過汲取前人的智慧,幫助我們更好地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同時,為人們的研究提供必要的史料。但是,曾國藩一生著述頗多,限于篇幅容量,我們這里收集了他思想和言論中最具有代表性、最經(jīng)典的內(nèi)容,并加以點評和延伸,有涵蓋不到的地方以及不足之處,還請讀者見諒。
內(nèi)容概要
《經(jīng)典國學系列叢書:曾國藩全書(全4冊)(超值典藏版)》共分“謀略”“挺經(jīng)”“冰鑒”“家書”四個部分,全面系統(tǒng)地闡述了曾國藩的思想,展示了曾國藩的人生謀略以及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抱負和胸襟。同時,結合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對曾國藩的思想內(nèi)涵作了深刻的評述。李志敏編《經(jīng)典國學系列叢書:曾國藩全書(全4冊)(超值典藏版)》的目的,是為現(xiàn)代人在為人處世、工作持家等方面提供一個參考和借鑒,通過汲取前人的智慧,幫助我們更好地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同時,為人們的研究提供必要的史料。
書籍目錄
謀略一 處世謀略第一章 曾國藩“處世”經(jīng)文一、胸襟寬廣二、忍讓為先三、凡成就絕大事業(yè)者,應適時求變四、得失之妙五、小不忍則誤大功六、禍福相伏第二章 曾國藩“處世”智慧一、目光遠大(一)盡我聽天(二)有始有終(三)開闊思路,大膽挺進(四)高處不勝寒,功名不可恃(五)處順、逆境皆覺天之厚我(六)朝聞道,夕死可矣二、謹慎做事(一)要改掉驕傲(二)耐勞忍氣(三)謙謹氣象(四)宦海風波,安危莫卜(五)自知謹慎(六)適時待機第三章 曾國藩“處世”謀略一、鈍于世故二、謹慎從事三、苦心修己四、樂天知命,才能無憂五、居高位之道六、治國之策略二 理財謀略第一章 曾國藩“理財”經(jīng)文一、安貧樂道二、居家之道,不可顯財三、要做好人,首先不要貪財四、家國之興,皆由克勤克儉所致第二章 曾國藩“理財”智慧一、能勤能儉(一)家勤則興,人勤則健(二)惟崇儉乃可廣德(三)忌燥(四)區(qū)區(qū)得失,無足介懷(五)公而忘私(六)自概之道不外乎清、慎、勤二、持盈保泰(一)凡散財最忌得名(二)從清白遺子孫(三)持盈保泰(四)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五)不可怨天尤人第三章 曾國藩“理財”謀略一、由儉人奢易,由奢人儉難二、舍物欲就道義三、身居高位,不改本色三 戰(zhàn)略謀略第一章 曾國藩“戰(zhàn)略”經(jīng)文一、振人心而作士氣二、慎勿輕敵三、治軍以勤為先四、軍紀嚴明五、整軍愛民為本六、萬眾一心七、多用活兵少求速效八、古人用兵,先明功罪賞罰第二章 曾國藩“戰(zhàn)略”智慧一、不要求速效二、精益求精三、處身危局,敢字為第一要訣四、勝不可得意忘形五、明察世事,以智取勝第三章 曾國藩“戰(zhàn)略”謀略一、忌意氣用事二、挾天子以令諸侯三、適可而止四、有備則制人,無備則制于人五、持重待機六、實則虛之挺經(jīng)九陰經(jīng)存誠自養(yǎng)慎獨自處——“內(nèi)圣”法第一章 《挺經(jīng)》“內(nèi)圣”法經(jīng)文一、思誠者,心則忠貞不貳二、獨知之地,慎之又慎一三、勤于邦,儉于家,言思信,行篤敬第二章 曾國藩“內(nèi)圣”智慧一、立當自強,達當圓融二、慎獨自處,修煉“內(nèi)圣”三、以存誠自養(yǎng),誠意、正心第三章 《挺經(jīng)》“內(nèi)圣”法評述一、立身要高,自律自制二、寧靜致遠,平淡元華三、修身養(yǎng)性,求仁思誠四、為人處世,不可不慎不怨不尤堅忍自重——“堅忍”法第一章 《挺經(jīng)》“堅忍”法經(jīng)文一、脫屣富貴,厭世棄俗二、不怨不尤,勿忘勿助第二章 曾國藩“堅忍”智慧一、天地之道,剛柔互用二、俯畏人言,仰畏天命三、事之成敗,不易常度第三章 《挺經(jīng)》“堅忍”法評述一、忍者:一種意志的承受力二、忍者:一種極其寶貴的品格三、忍能成金,忍能成大業(yè)九 陽 經(jīng)明理立德自強不息——“礪志”法第一章 《挺經(jīng)》“礪志”法經(jīng)文一、君子之憂,悲天命而憫人窮二、明圣賢之理,行圣賢之行第二章 曾國藩“礪志”智慧一、做人從立志開始二、立德、立功、立言,立德為首三、一生成就都在“礪志”中取得第三章 《挺經(jīng)》“礪志”法評述一、受挫不餒,自強不息二、礪志之根本,就在道德修養(yǎng)之中三、不讀書,無見識,也就難以礪志四、曾國藩“礪志”法深得世人景仰廩實為要勤儉為本——“廩實”法第一章 《挺經(jīng)》“廩實”法經(jīng)文一、勤儉自持,習勞習苦二、處置洋務之本:忠、信、篤、敬四字三、購買外洋器物,尤屬名正言順第二章 曾國藩“廩實”智慧一、從“儉”字,廩實理財二、學西方科技,徐圖自強三、借商以強國,借兵以衛(wèi)商第三章 《挺經(jīng)》“廩實”法評述一、廩實為要,勤勞為本二、恪守信義,自立自強三、倡導洋務,謀求富強冰鑒一 以形觀骨以骨觀德——神骨鑒第一章 曾國藩“神骨”鑒經(jīng)文一、一身精神,具乎兩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二、欲辨邪正先觀動靜三、不了處看其脫略做了處看其針線四、骨有九起觀以察人五、骨有色骨有質(zhì)第二章 《冰鑒》“神骨”鑒評析一、識人觀人神骨為先二、欲察德操則觀動靜三、觀人行跡而知其神第三章 曾國藩“神骨”鑒智慧一、識人用人德操為上二、知人識人察其所行三、知人始己 自知知人二既識神骨當辨剛柔——剛柔鑒第一章 曾國藩“剛柔”鑒經(jīng)文一、既識神骨當辨剛柔二、五行有合法三、內(nèi)剛柔,則喜怒、跳伏、深淺者是也第二章 《冰鑒》“剛柔”鑒評析一、剛柔相濟天人合一二、形相于外順和為上三、剛柔天成偏才居多第三章 曾國藩“剛柔”鑒智慧一、剛柔相濟不可偏廢二、識人剛柔偏才可用三、剛柔修身事業(yè)可競三姿容相貌盡現(xiàn)個性——容貌鑒第一章 曾國藩“容貌”鑒經(jīng)文一、容以七尺為期貌合兩儀而論二、容貴整三、貌有清、古、奇、秀之別四、目者面之淵鼻者面之山第二章 《冰鑒》“容貌”鑒評析一、容止可觀進退可度二、相貌種種各具其質(zhì)第三章 曾國藩“容貌”鑒智慧一、觀人儀表察人之先二、以貌為準失之子羽三、知人知面更重知心家書一、述赴京沿途及抵京后情事二、九弟不作歸計三、為試帖詩課及溫習制藝四、讀書要有志有識有恒五、讀書宜專習字宜有恒六、勉在孝悌上用功七、講事貴乎專之理八、進德修業(yè)全由自主九、勉行事以有恒為要一〇、勉事事應勤思善問一一、欣喜諸弟皆得中試一二、稟近服補肝之品一三、堂上諸大人已受封一四、稟今年未得差一五、勸四弟須勤勞早起一六、請?zhí)蒙嫌H長常吃補品一七、謹守保養(yǎng)身體之訓一八、告癬疾已有見好之象一九、辦盜匪案須相機圖之二〇、生性不能精明威猛二一、能勤能敬方能興家二二、得賞三品頂戴二三、在軍中聲名極好二四、讀書寫字不可間斷二五、勿浪擲光陰二六、丁義方帶書四簍二七、讀書之法看讀寫作具要二八、讀書須能函泳體察二九、讀經(jīng)外尚須尋研史記三〇、紀澤看詩經(jīng)注疏須作賦三一、示讀詩經(jīng)作賦諸事三二、須專心讀書并寫日記三三、讀經(jīng)宜常閱校勘記三四、論讀書作文之要領三五、對長輩應盡愛敬之心三六、示寫字用筆之法三七、析論書法派別三八、看書不可不擇三九、作文宜先講詞藻四〇、看經(jīng)不可無恒四一、欲稍有成須從有恒人手四二、寫字作文總以圓潤為主四三、派專人抵湖口往接四四、今日至漁亭遍走各營四五、時以子侄輩驕傲為慮四六、家中斷不可積錢買田四七、舉止要重發(fā)言要韌四八、飯后數(shù)千步乃養(yǎng)生要訣四九、釋文中雄奇之道五〇、寫字宜常摹柳帖五一、可于省城雇人至家種蔬五二、居家之道惟崇儉可久五三、囑女兒出嫁不可奢侈五四、讀韓公五言詩可細心體會五五、勉處事行之有恒五六、讀書可以變化氣質(zhì)五七、賀紀鴻兒幸取縣首五八、戒勿沾富貴習氣五九、吟詩作字可法陶潛王羲之等六〇、行氣為文宜揣摩韓公倔強六一、盼來此一敘以紓憂郁六二、詩文雄奇須立意脫俗六三、付去日記諭旨奏章 等六四、爾讀書有恒尚須作札記六五、凡歲考科考均應前往人場六六、諸女當教之孝敬翁姑丈夫六七、船行沿途不可驚動官長六八、勿忘先世之教悌勤儉六九、望一切以勤儉二字為主七〇、洪秀全尸昨已挖出親驗七一、看孝陵衛(wèi)偽天王府等處七二、如涉外事請子密作緘相告七三、李秀成已于初六正法七四、李臣典初二日死亡七五、蒙恩封侯沅叔封伯七六、誡勉力去傲惰二弊七七、望查三藩平準回諸役各封幾人七八、李秀成口供明日付回七九、因畏酷熱應治之事多擱廢八〇、李秀成供詞可限三日刻成八一、積案甚多江西一案尤為繁難八二、改謝恩折二件今日拜發(fā)八三、擬明日登舟回皖八四、奉旨諸路將帥督撫免造冊報銷八五、告以赴蕪湖行程八六、望以謙敬二字為主八七、江西訟案折已脫稿八八、子侄須勤儉自勉以長保盛美八九、近日至焦山鎮(zhèn)江等處游覽九〇、奉母總以勤儉自惕九一、淮河解圍皖事已松九二、告此間大水并詢近況九三、閱書須從有恒二字痛下工夫九四、已令鄭興儀由臨淮回金陵九五、求解楚善之艱危九六、談家事及同鄉(xiāng)諸事九七、謝買壽材及問嬸母病九八、孫婦已產(chǎn)一女九九、家無負累可喜一〇〇、望家中附茶葉大布來京一〇一、九弟病愈擬送歸家一〇二、稟黃河決口等事一〇三、遵諭節(jié)勞節(jié)欲節(jié)食一〇四、報平安兼談京中人事一〇五、每年必漆壽具一〇六、恭慶祖父母雙壽一〇七、托帶闈墨等物收到否一〇八、請詳告叔父病情一〇九、諸弟總以看書為主一一〇、托帶銀、參及書回家一一一、十四日新進士復試一一二、托帶歸壽屏狼毫等物一一三、熱毒擬以清涼藥退之一一四、愿聞諸弟府考情形一一五、請勿以兒得差為望一一六、稟參加考差之情形一一七、稟六弟已得功名一一八、意欲覓地改葬祖母一一九、愿聞辦祖母喪事情形一二〇、盼勿勞苦過甚一二一、買附近田畝事請酌辦一二二、稟帶銀回家等事一二三、改建房舍應適合居住一二四、述寄銀物諸事一二五、大人愿來京不勝欣喜一二六、澄弟已出京歸家一二七、擬繞道反鄉(xiāng)一二八、望以勤儉自持以忠恕教子一二九、望時時白省一三〇、雄九去世余癬疾已愈一三一、紀澤須多寫信來一三二、宜在家盡溫清之職一三三、望來助我一三四、七月上旬有信可送吳城一三五、家中應種蔬養(yǎng)魚養(yǎng)豬栽竹一三六、已為長男四女訂庚一三七、子侄輩讀書宜加約束一三八、三次書約九弟來建昌一三九、宜和睦盡孝道一四〇、切望沅弟速來一四一、如聞我過錯請函告一四二、溫弟奉追贈為太常寺卿一四三、居家情意宜厚用度宜儉一四四、初四日將赴祁門一四五、紀澤等已到一四六、徽州克復祁門等處平安一四七、亂世婚嫁宜及時早辦一四八、以徽州危急為念一四九、安慶亢旱近日大雨不止一五〇、商季弟后事一五一、教兒孫時有謙恭省儉之思一五二、內(nèi)人之病已難挽回一五三、家中奢靡入不敷出一五四、弟天性厚福澤無量一五五、季弟櫬入安慶但不可久停一五六、登舟迎接季弟靈柩一五七、撰書季弟挽聯(lián)一五八、擬為季弟作墓志未成一五九、季弟蒙追贈按察使一六〇、可請本身夫婦誥軸
章節(jié)摘錄
第二章曾國藩“處世”智慧一、目光遠大(一)盡我聽天【原文】六月二十日唐介科回營,接爾初三日稟并澄叔一函,具悉一切。今年彗星出于北斗與紫微垣之間,漸漸南移,不數(shù)日而退出右輔與搖光之外,并未貫紫微垣,亦未犯天市也。占驗之說,本不足信;即有不祥,或亦不大為害。省雇園丁來家,宜廢田一二丘,用為菜園。吾現(xiàn)在營課勇夫種菜,每塊土約三丈長,五尺寬,窄者四尺余寬,務使蕓草及摘蔬之時,人足行兩邊溝內(nèi),不踐菜土之內(nèi)。溝寬一尺六寸,足容便桶。大小橫直,有溝有澮,下雨則水有所歸,不使積潦傷菜。四川菜園極大,溝澮終歲引水長流,頗得古人井田遺法。吾鄉(xiāng)一家園土有限,斷無橫溝,而直溝則不可少。吾鄉(xiāng)老農(nóng)雖不甚精猶頗認真,老圃則全不講究。我家開此風氣,將來荒山曠土,盡可開墾,種百谷雜蔬之類。如種茶亦獲利極大,吾鄉(xiāng)無人試行,吾家若有山地,可試種之。爾前問《說文》中逸字,今將貴州鄭子尹所著二卷寄爾一閱。渠所補一百六十五文,皆許書本有之字,而后世脫失者也。其子知同又附考三百字,則許書本無之字,而他書引《說文》有之,知同辨為不當有者也。爾將鄭氏父子書細閱一遍,則知叔重原有之字,被傳寫逸脫者,實已不少。紀渠侄近寫篆字甚有筆力,可喜可慰,茲圈出付回。爾須教之認熟篆文,并解明偏旁本意。渠侄、湘侄要大字橫匾,余即日當寫就付歸,壽侄亦當付一匾也。家中有李少溫篆帖《三墳記》、《遷先塋記》,亦可尋出,呈澄叔一閱,澄弟作篆字,間架太散,以無帖意故也。鄧石如先生所寫篆字《西銘》、《弟子職》之類,永州揚太守新刻一套,爾可求郭意城姻叔拓一二分,俾家中寫篆者有所摹仿。家中有褚書《西安圣教》、《同州圣教》,爾可尋出寄營,《王圣教》亦寄來一閱;如無裱者,則不必寄也?!稘h魏六朝百三家集》,京中一分,江西一分,想俱在家,可寄一部來營。余瘡疾略好,而癬大作,手不停爬,幸飲食如常。安慶軍事甚好,大約可克復矣。此次來寫信與澄叔,爾將此呈閱,并問澄叔近好。【評述】“性”與“命”是中國哲學史上的兩個傳統(tǒng)命題,是立足于人文主義,用以闡釋天人關系、人倫關系的兩個基本范疇。但是,眾所周知,中國古代哲學家對這兩個范疇運用的重點,以及對它們的內(nèi)涵和外延的說明,是各不相同的。以宋學為例,有如張載等人所作的唯物主義解釋,也有如周敦頤、朱熹等人所作的唯心主義解釋。聲稱自己“一尊宋儒”的曾國藩,沒有繼承宋儒的唯物主義成分,而把包孕在“性、命”之中的唯心主義和倫常思想接受了過來。但是,曾國藩與老宋學家們也有不同之處,這主要是他對“性”與“命”兩個命題同重并提,叫做“性命之理”。在他看來,“性”與“命”是立天地人三才的大本大源。曾國藩特別強調(diào)“性、命”的作用,認為“性、命”不僅是三才的本源,而且是一切陰陽、剛柔、動靜、開合等等與人的貌、言、視、聽、思“五事”的主宰。他這樣強調(diào)的目的在于他認為“性”之“理”是仁義禮智,“性”之“則”是仁敬孝慈,而“命”之“理”是元亨利貞,“命”可以綱維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五倫”。這樣,曾國藩不僅賦予“性、命”以鮮明的道德屬性,而且賦予了“性、命”以強烈的政治屬性,把“性命之理”充當維護封建宗法制度與綱常關系的思想武器。這就無怪乎道光十八年(1838)曾國藩將這篇《順性命之理論》的試卷呈上后,道光帝親自將他從第一等第三名提為一等第二名。曾國藩的性命并重、盡性知命的思想,不止限于被作為處理人倫關系的準則,也被用于處理政事軍事的準則。他說:“凡辦大事,半由人事,半由天事。如此次安慶之守,壕深而墻堅,穩(wěn)靜而不懈,此人力也;其是否以一蟻潰堤,以一蠅玷圭,則天事也。各路之赴授,以多、鮑為正援集賢之師,以成、胡為后路纏護之兵,以朱、韋為助守墻壕之軍,此人事也;其臨事能否得手,能否不為狗酋所算,能否不令狗酋逃遁,此天事也。吾輩但當盡人力之所能為,而天事則聽之彼蒼,而無所容心?!庇终f:“治事則日有恒課,治心則任天命,兩者兼圖,終吾之身而已?!边@種“一半對一半”的觀點,用曾國藩自己的話說,叫做“盡其在我,聽其在天,不可稍生妄想”。所以曾國藩既不是匍匐于神靈腳下的宿命論者,也不是“人定勝天”的唯物論者。不過,在行政治軍的實踐中,曾國藩的所作所為并不完全是“一半對一半”,而是向“盡其在我”這一半傾斜。他絞盡腦汁,機關算盡,甚至弄得心力交瘁猶齒斤斷不息。他在身處逆境,遭受白眼、譏諷、排擠之際,仍提出著名的“打掉牙齒和血吞”的韌性戰(zhàn)斗的哲學。這不得不說他并不是“聽天由命”的庸人,而是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強者。所以,在實踐中,“盡性”是曾國藩的主導方面,而“知命”常常退居次要地位。它標志著曾國藩在性命論思想上的一個大飛躍。這種求十分功力,“百倍其功以赴之”的想法和做法,不但是曾國藩本人成就一番“功業(yè)”的重要緣由,而且作為一般的處世哲學,也是深有意義的。概上所述,曾國藩言“性、命”,則認為“性”的準則是仁義孝慈,“命”是五倫的綱維;言道德修養(yǎng),則要求通過“立誠居敬”的內(nèi)圣之學以達乎外王的目的;言學術,則主張經(jīng)學各派團結在“孔門”之中,以“仁、義、禮”為上為大??梢?,他的經(jīng)學思想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和實用性,而不是圍著經(jīng)書轉、從經(jīng)書到經(jīng)書那種書齋式的和學究式的。這是他的經(jīng)學思想的一個重大特點。這個特點根源于曾國藩的效忠封建王朝的鮮明立場。這個特點決定著曾國藩主要不是經(jīng)學家,而主要是政治家。單就他的思想言是如此,若就他一生的整個活動而言,自然更是如此。然而也正是這個特點,使他這位“理學家”于咸豐年間以來并沒有局囿于蒼白空疏的義理之學,而逐漸更多地注意經(jīng)世致用之學,甚至關心和倡導船堅炮利的格致之學,因而他以自己的言行跟他的理學同道者倭仁的“以仁義為干戈”論作出了最后的分野。這是曾國藩的高明之處。曾國藩晚年雖然已開始注意洋務,但他始終束縛于“器可變,而道不可變”的信念之中,這則是時代和階級給予他的悲劇。但這已不屬本章討論的范圍了。(二)有始有終【原文】十九日曾六來營,接爾初七日第五號家信并詩一首,具悉次日入闈,考具皆齊矣,此時計已出闈還家?余于初八日至河口。本擬由鉛山入閩,進搗崇安,已拜疏矣。光澤之賊竄擾江西,連陷瀘溪、金溪、安仁三縣,即在安仁屯踞。十四日派張凱章往剿。十五日余亦回駐弋陽。待安仁破滅后,余乃由瀘溪云際關入閩也。爾七古詩,氣清而詞亦穩(wěn),余閱之忻慰。凡作詩,最宜講究聲調(diào)。余所選鈔五古九家,七古六家,聲調(diào)皆極鏗鏘,耐人百讀不厭。余所未鈔者,如左太沖、江文通、陳子昂、柳子厚之五古,鮑明遠、高達夫、王摩詰、陸放翁之七古,聲調(diào)亦清越異常。爾欲作五古七古,須熟讀五古七古各數(shù)十篇。先之以高聲朗誦,以昌其氣;繼之以密詠恬吟,以玩其味。二者并進,使古人之聲調(diào)拂拂然若與我之喉舌相習,則下筆為詩時,必有句調(diào)湊赴腕下。詩成自讀之,亦自覺瑯瑯可誦,引出一種興會來。古人云“新詩改罷自長吟”,又云“煅詩未就且長吟”,可見古人慘淡經(jīng)營之時,亦純在聲調(diào)上下工夫。蓋有字句之詩,人籟也;無字句之詩,天籟也。解此者,能使天籟人籟湊泊而成,則于詩之道思過半矣。爾好寫字,是一好氣習。近日墨色不甚光潤,較去年春夏已稍退矣。以后作字,須講究墨色。古來書家,無不善使墨者,能令一種神光活色浮于紙上,固由臨池之勤染翰之多所致,亦緣于墨之新舊濃淡,用墨之輕重疾徐,皆有精意運乎其間,故能使光氣常新也?! ?/pre>編輯推薦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頗具魅力的神秘人物,他是湖南長沙湘鄉(xiāng)縣人,晚清重臣,湘軍的創(chuàng)立者和統(tǒng)帥者。清朝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等,晚清散文“湘鄉(xiāng)派”創(chuàng)立人。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曾國藩是一個謎,近年來已有很多學者的著述試圖解開這個謎?!督?jīng)典國學系列叢書:曾國藩全書(全4冊)(超值典藏版)》共分“謀略”“挺經(jīng)”“冰鑒”“家書”四個部分,全面系統(tǒng)地闡述了曾國藩的思想,展示了曾國藩的人生謀略以及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抱負和胸襟。同時,結合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對曾國藩的思想內(nèi)涵作了深刻的評述。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