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0-27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作者:李焯桃 頁數(shù):300 字數(shù):180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陳可辛,男,身兼導演、監(jiān)制于一身的電影人。12歲隨家人移居泰國,18歲赴美研讀電影,21歲返港,監(jiān)制吳宇森導演的《英雄無淚》,自此正式踏入電影圈。導演代表作品包括《雙城故事》、《金枝玉葉》、《甜蜜蜜》、《情書》(美版)、《如果愛》、《投名狀》等,監(jiān)制作品包括《晚娘》、《春逝》、《見鬼》系列、《三更系列》、《金雞》、《門徒》、《十月圍城》等。相對于做導演,陳可辛坦言更愛做監(jiān)制,而他導演和監(jiān)制的作品,被稱為“陳可辛制造”,而“陳可辛制造”則成為票房和獎項的保證。
李焯桃主編的這本《陳可辛自己的路:贏是自己,輸也是自己》是有自傳性質(zhì)的陳可辛口述史。書中一句“輸和贏都是自己的”可謂是陳可辛性情的絕佳寫照。
作者簡介
李焯桃,香港影評人、香港國際電影節(jié)協(xié)會藝術(shù)總監(jiān)。曾任《電影雙周刊》總編輯,香港國際電影節(jié)節(jié)目策劃及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會長。歷任柏林影展、溫哥華、鹿特丹及釜山電影節(jié),以至臺北金馬獎及香港電影金像獎評審。著有《八十年代香港電影筆記》等影評結(jié)集。近年編有《香港電影王國──娛樂的藝術(shù)》、《向動作指導致敬》、《一一重現(xiàn)──楊德昌》及《浪漫演義──電影工作室創(chuàng)意非凡廿五年》特刊等。
書籍目錄
序
李焯桃/三方合作的成果
陳銅民/他的電影不歸路
陳可辛小傳
訪問
源起
陳銅民/我的兒子陳可辛
Ⅰ.香港電影人
陳可辛/美好的電影童年
曾志偉/我們都不走舊路
鐘珍/UFo獨立制作的艱辛
張倩華/山寨式好萊塢創(chuàng)意宣傳
黎明/我對Pefer百分之二百地信任
Ⅱ.亞洲電影人
陳可辛/為夢想奔波
趙良駿/我直覺他織網(wǎng)
許月珍/隨陳可辛一起成長
林愛華/難為了編劇
奚仲文/次次叫苦次次做
Ⅲ.大中華電影人
陳可辛/找到自己的路
韓三平/一個多面體的導演
黃建新/可以辛苦但別太辛苦
金城武/很擔心地相信他
湯唯/一半冷靜一半感性
陸盎/他的宣傳方案讓我們都傻了
對談
商羊/陳可辛·過客
評論
徐皓峰/武打中的世界觀
周黎明/一次嫁接中西方思維的嘗試
石琪/雙城情結(jié)異鄉(xiāng)緣
紀陶/一生多臺戲
朗天/陳可辛的背叛者世界
湯禎兆/共犯江湖的人性思考
李照興/香港導演的中國可能性
作品簡介
《雙城故事》/登徒:游牧vs安定
《風塵三俠》/家明:九十年代港男焦慮
《金枝玉葉》/家明:工業(yè)與哥哥俱往矣
《嬤嬤帆帆》/登徒:家庭和個人的廝磨
《甜蜜蜜》/鄭政恒:漂泊的人
《情書》/陳志華:變奏《雙城故事》
《見鬼》/黃志輝:十年后的再閱讀
《三更》/《三更之回家》/黃志輝:香港的死亡與再生
《金雞》/陳志華:逆境中的溫情勵志
《如果.愛》/湯禎兆:如果幻愛怎樣懷舊
《投名狀》/劉嵌:走進歷史安置香港
《十月圍城》/朗天:幻相游戲
《武俠》/登徒:黑幫恩怨和人性本惡
作品年表
鳴謝、工作人員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插圖: 他的苦衷,他的好意,反而因為現(xiàn)已剩他一人而無人細察了。一屋子的空氣,其實當然還有鏡頭前的觀眾,于是唯有代為聆聽他的懺悔,而這懺悔當然最終不過是自辯。 懺悔和自辯有很微妙的分別。懺悔的對象是神、是上帝,以猶太教及基督教傳統(tǒng)來說,他全知全能,人不用認罪他也曉得你有錯,所以一切坦白只是表示后悔,真心請求原諒,還包含改過的決心。自辯的對象是凡人,坦白的內(nèi)容是把對方不曉得的事情披露,那可能是事實、隱藏的動機,更多是行事的理由?!蔽易隽舜蠹艺J為不對的事,其實是因為……”自辯者有時甚至并不真心覺得自己有錯,也非請求原諒?!睂Σ黄稹边@三個字,懺者和辯者都會說,但前者是請求原諒,后者有可能僅表示抱歉,出于一種說話的禮貌,及“我也不想弄致如此田地”的表態(tài)。 自辯有機會把被指摘的行為合理化。既然合理化了,就有可能出現(xiàn)免責的說法。因此,龐青云的獨白不是真正的懺悔,他為背叛者示范了他們的邏輯。 之所以說《投名狀》這一幕使人動容,固然與李連杰的演出有關(guān),但更大關(guān)系的,難道不是透過這安排,陳可辛如此直接展示了他對背叛者的理解與同情?讀《水滸傳》而同情宋江的,又焉能不向其取經(jīng)呢? 《如果·愛》:孫納 在陳可辛較早前的作品《如果·愛》(2005)中,扮演背叛者的是周迅。這一次,編導制造了一個位置,讓一般觀眾墮入其中,自然不由自主地興嘆:“哪有這么可愛的背叛者???”熟悉文化指涉的觀眾,則自然曉得,背叛者一直都是美麗的。愈美麗,愈顯得背叛的可理解,同時凸顯其殘酷。陳可辛對這種背叛的雙面性可謂充分掌握,并且增加層次以彰顯其復合。周迅的孫納固然背叛林見東(金城武飾),對班主(張學友飾)又何嘗不是有所利用?和林見東恢復聯(lián)系再叛之,更讓班主最終為她而死,則雙重背叛直發(fā)展至三重以至四重了。孫納堪稱原型的原因正好在于她最后的無悔。亂局之后觀眾只能看見她還有淚,并且以彷佛能完成班主心愿的方式,掩飾她的無悔。似悔無悔,似贖不贖,她向自己交代了,別人(以影片的視角便是池珍熙飾演的Monty)認受與否,“已不再重要了”。 假使《如果·愛》的結(jié)局有“死錯人”之慨,《投名狀》片末龐青云授首,則總算滿足了戲劇性;一來呼應《刺馬》的馬新貽下場,二來(也是更重要的)是撥弄一種本不必要的悲劇味。姜午陽(金城武飾)化約為復仇機器,非理性地為龐青云設定大限(destiny),龐青云順理成章成為面對命運制裁的悲劇英雄。我們無法不注意到,龐青云甚至是有意被殺的,抱著那一大籮子不被了解和苦衷,既迎接不得不如此的終局,也變相“還”了給兄弟。
編輯推薦
《陳可辛:自己的路》訪問陳可辛本人及他的工作團隊與家人,包括父親陳銅民,伴侶吳君如,亦師亦友的曾志偉,同路人李志毅、趙良駿、鐘珍、許月珍等人,從陳可辛本人及眾人口中呈現(xiàn)陳可辛的電影之路。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