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孤獨

出版時間:2007-8  出版社:江蘇文藝出版社  作者:琦君  頁數(shù):312  
Tag標簽:無  

前言

  前些日子,參加一對夫妻的結(jié)婚三十周年紀念酒會,全體嘉賓舉杯祝 賀這對“新人”福祿壽喜“四歸一”。人人喜溢眉宇之時,“新娘”干了 一杯酒,皺了下眉,卻又笑嘻嘻地說:“今天若不是各位的好意,我們根 本不會記得這個紀念日。在海外的兒女們更不會記得。想想我們幾十年夫 妻,還從沒像今天這般舉‘杯’齊眉過呢?!薄靶吕伞币步又f:“可不 是嗎?年輕時,太太忙于生兒育女,我忙于掙錢養(yǎng)家小。如今兒婚女嫁,剩 下了二老,正應(yīng)當享點清福了。沒想到兩個人你望著我,我望著你,卻是 越看越有氣,這真叫不是冤家不碰頭?!闭f得朋友們哈哈大笑。 莫看賓主都在笑,每張笑容的后面可能都有一把辛酸淚呢。夫妻攜手 同行了數(shù)十年,患難相共,艱苦備嘗,理應(yīng)相互體貼,相互感激才是,怎 么會彼此越看越有氣呢?是否由于兒女們遠離,膝下空虛,形骸的忙碌一停 止,心靈的空虛頓起。而對兒女的牽腸掛肚,似非夫妻之情所能慰藉?心情 欠佳時,雙方于辭色之間也就格外苛求,因而感到不愉快。愈不愉快就愈 苛求,夫妻反成了感情不能溝通的冤家了。這不能不說是生為現(xiàn)代人深沉 的悲哀。 回想聚族而居的農(nóng)業(yè)社會,女兒長大了嫁在鄰近村莊,三天兩頭可以 回娘家探望。兒子娶了媳婦,不用說是和父母同住。在含飴弄孫、終日忙 碌之余,老伴兒體不體貼根本不放在心上。即使有點不快,當著小輩們不 好發(fā)作,轉(zhuǎn)個身也就忘了。今天的老夫老妻正是新舊交替時代的人物,當 年的結(jié)合也是經(jīng)過自由戀愛的“文明婚姻”,雙方的優(yōu)點在婚前已一清二 楚,缺點卻在婚后愈來愈不必隱瞞,也就愈看愈不勝今昔之感。 朋友可以合則留,不合則去,夫妻已過了大半輩子,還能不合則去嗎? 于是彼此之間不由得起了隔離感,這份隔離感,實有賴于子女們的緩沖和 協(xié)調(diào),偏偏子女們又都各奔前程。無怪乎有許多空閑的老年人都喜歡養(yǎng)小 動物。一只善解人意的貓或忠心耿耿的狗,不但可以驅(qū)除寂寞,還可代替 兒女做協(xié)調(diào)人。因為它們憨憨傻傻的舉動,常常是二老的話題,也就成了 彼此傳遞心聲的橋梁。 另有一種情況卻又與此不同。最近去看一對剛從國外歸來的夫婦。他 們住在郊區(qū),新居布置得淡雅宜人。窗簾、地毯、沙發(fā)色澤調(diào)和。先生每 天進城上班,妻子一個人在家,正可以悠閑地做點孩子幼小時想做而沒時 間做的事,想看而沒時間看的書。卻沒想到她幽幽地嘆了口氣說:“你不 知道,我住在自己一手布置的屋子里,一點也不快樂,卻感到好孤單。” 我吃驚地問:“是不是太寂寞了?’’她搖搖頭說:“不是的,我只是覺得 結(jié)婚二十多年,我似乎沒有得到關(guān)愛過,孩子正在求學,我不愿使他難過 ?!彼裏釡I盈眶,我真不知如何勸慰她。只得說:“為什么不去學學畫或 插花以排遣時間呢?忙一點就好了?!彼謸u搖頭說:“失去了那一點最最 企盼的關(guān)愛,做什么都打不起精神了?!边@真是無可奈何的事。 有些夫妻之間,并沒有什么難解的癥結(jié),就是那份彼此封閉的孤絕感 令人難堪。一對結(jié)婚二十余年的夫妻,卻是愈處愈生疏,這是可能的嗎?是 過分安定的生活,使他們失去了沖擊力,因而也失去了共同生活的情趣嗎? 是女性的自尊心和男性的優(yōu)越感起了抵觸嗎?還是在最相愛的時候,也會使 彼此痛苦呢?我茫然了。 記得有一篇論孤獨的文章,作者是一位美國牧師,他感慨地說到處今 之世,為孤獨所苦的人愈來愈多。即使夫妻相依相守,彼此仍是孤獨的。 原因是愛得愈深,就愈覺得孤獨。比如說終宵不寐,聽到你床頭人鼾聲大 作,心里就充滿了惱怒和怨氣,覺得自己被忽視了,被冷落了。想著要是 他(她)能多愛我一分,多了解我一分,該多好呢?可是那位作者最后語重心 長地說:“孤獨感發(fā)自人性深處,是心靈的覺醒,更是一件極為貴重的禮 物,因為能體會孤獨的人才能愛。兩個極為孤獨的人,在最后必被逼共同 分擔憂患與痛苦,希望與失望,因而更了解相親相愛的真諦?!?我也覺得孤獨使心靈純化。把世界一切紛紛擾擾都看作過眼云煙,盼 望的還是如何驅(qū)除孤獨。此所以一對老年夫妻縱使愈看愈不順眼,還是得 共同分擔憂患,而終于有難解難分的恩情。 按西方的習俗,象征二十年以上的婚姻都是堅固、晶瑩的東西,如金 、銀、珊瑚、珍珠、寶石等等。我以為珍珠尤足以象征夫妻的結(jié)合。阿拉 伯的詩人說,在一個夏天的夜晚,當牡蠣出現(xiàn)于海面上時,一滴露水落進 它的心臟,變成了一顆珍珠。這當然是詩人的美麗想像。其實,珍珠的形 成過程是非常艱苦的,據(jù)說是一粒砂子侵人牡蠣體內(nèi),牡蠣為了要排除這 粒障礙物,辛苦地蠕動著身體,而障礙物并不能排除,牡蠣體內(nèi)反而分泌 一種液體,將砂子包裹起來,液體凝固以后,就成了圓潤的珍珠。排除時 所付出的努力愈多,形成的珍珠愈大愈圓潤。正如一對夫妻,彼此不斷地 挑剔、沖突、惱怒,而終至適應(yīng)、融合,最后領(lǐng)悟了愛的真諦,那就是一 粒晶瑩的珍珠。 我在夏威夷結(jié)識一對美國夫婦,妻子比丈夫整整大二十歲。當那位太 太不在身邊時,先生就幽默地自稱為“單身漢”。他的姓是Belcher,與 Bachelor字形與音都有點近似。當他與太太在一起時,卻是十分親熱。不 管是真情或演戲,他們已注定了是一對老伴兒。這位先生四十余,太太已 六十余,他們有一個二十多歲的獨生子。夫妻年齡差別雖大,看去卻非常 融洽幸福。我在想,當春秋正盛的丈夫伴著高齡的妻子散步時,他們之間 會不會有一份隔絕感,而彼此都覺得孤獨呢?我繼而又想,縱然有,他們也 只有相互慰藉,因為他們是夫妻,是終身的伴侶。 我牢牢記得《約翰·克利斯多夫》里的一段話:“能找到了一顆靈魂 ,在苦難中有所偎依。找到了溫柔而安全的托身之地,使你在驚魂未定之 時得以喘息一會,不復孤獨。因你可把整個生命托付在他手里,他也把他 的生命托付在你手里。當他酣睡時,你為他警戒;你酣睡時,他為你警戒 。當你衰老了,多年的人生重負使你感到厭倦時,能夠在他的身上再生而 回復你的青春與朝氣。用他的眼睛去體會萬象回春的世界,用他的感官去 抓住瞬息即逝的美景,用他的心靈去領(lǐng)略生活的壯美。即使受苦也要和他 一起受苦,只要生死相共,即使痛苦,也成歡樂了?!?這真可作為老夫老妻的座右銘。中國人說得好:“年少夫妻老來伴。 ”“滿床兒女不及半床夫?!边€是以愛來驅(qū)除孤獨吧!

內(nèi)容概要

這里,有優(yōu)美而浪漫,讓人馨香練懷久久不忘的心靈獨白;這里,有啟迪青春、點綴人生、暢想世紀的人生感悟;這里,有最具有代表性的或傷感或甜蜜或浪漫或純情的愛的故事;這里,有詩一樣的文字,格言一樣的論說……美文,盡收“百合文叢”中!本書為系列之一,收錄了著名作家琦君的經(jīng)典散文。    本書收錄了旅美臺灣女作家琦君散文作品共61篇。琦君的散文以懷鄉(xiāng)憶舊獨樹一幟。對于琦君來說,浙江永嘉、臺灣、美東紐約和紐澤西分占了她生命的三個時期,廣義來說都是“鄉(xiāng)”,而琦君也毫無保留地寫下了故鄉(xiāng)民情、臺灣風情、旅美心情。她把對故鄉(xiāng)、親人的縷縷情思凝于筆端,感情濃烈真摯,文風質(zhì)樸平實,筆調(diào)清麗雅潔,于平淡中見深沉。

作者簡介

  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小名春英,浙江省永嘉縣人。1917年7月24日生于溫州的瞿溪鄉(xiāng),現(xiàn)當代臺灣女作家。浙江甌海瞿溪人。14歲就讀于教會中學,后畢業(yè)于杭州之江大學中文系,師從詞學家夏承燾。1949年赴臺灣,在司法部門工作了26年,并任臺灣中國文化學院、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國。琦君以撰寫散文開始她的創(chuàng)作生涯。她的名字總是與臺灣散文連在一起。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說集及兒童文學作品30余種,包括《煙愁》《紅紗燈》(獲中山文藝創(chuàng)作獎)《三更有夢書當枕》《桂花雨》《細雨燈花落》《讀書與生活》《千里懷人月在峰》《與我同車》《留予他年說夢痕》《琦君寄小讀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傷》以及《琦君自選集》等等。她也是著名電視劇《橘子紅了》的原作者。

書籍目錄

愛與孤獨(代序)三更有夢  煙愁  三更有夢書當枕  桂花雨  細雨燈花落  千里懷人月在峰  與我同車  留予他年說夢痕  母親的書  母心似天空  燈景舊情懷  水是故鄉(xiāng)甜  母親的金手表萬水千山  此處有仙桃  玻璃筆  我愛動物  淚珠與珍珠  母心·佛心  一襲青衫  媽媽銀行  萬水千山師友情  夢中的餅干屋  永是有情人親情似海  外公  父親  云居書屋  油鼻子與父親的旱煙筒  母親  毛衣  金盒子  春草池塘  我的另一半  “我的另一半”補述  遙寄楠兒  病中致兒書春風化雨  吾師  家庭教師  啟蒙師  不見是見 見亦無見  圣誕夜  懷念兩位中學老師  八十八分  生一代一雙人  春風化雨  鷓鴣天  三十年點滴念師恩辰星寥落一點心愿編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千里懷人月在峰 在臺北時,每天上午十時和下午三時許,我總是豎起耳朵聽樓下郵差 自行車戛然而止、和丟信件人信箱的熟稔聲音,就飛奔下樓取信。我是這 幢公寓里信件較多的人,因此幾位郵差先生都認得我,其中一位還曾有一 度師生之誼,見面總要互道一聲“早”或“好”,態(tài)度都非常親切。無論 星期假日、大風大雨、無論信封上地址如何錯誤,信件都會由綠衣人小心 謹慎地遞到你手中。使你滿懷感謝與欣喜,覺得臺灣的郵政服務(wù),確實是 很周到的。身為中國人,若因懶于作書,而放棄了這分最溫暖的享受,實 在太可惜了。盡管在此忙碌快節(jié)奏的工商業(yè)社會中,有電話錄音可以代替 筆,可是筆墨文字所傳遞的靈犀一點,意味情趣與“聞其聲如見其人”的 電化工具究竟不同。古人說“書信是千里面目”,并不一定指書中文筆之 美、書法之工,也是指的那份親切感。不然的話,為什么舊時代的人寫信 ,一開頭都要說“如握”“如晤”,“奉書快如覿面”呢? 自從來到歐洲,和朋友親人都離得那么遠,萬里來鴻,更是珍貴。每 天上午九時半,外子一定會從辦公室給我打來電話,告訴我收到誰誰的信 ,沒收到誰誰的信,大致總不會令我太失望。如果是兒子的信,他就在電 話中念給我聽:“爸媽你們好,請保重身體,我們一切都好,家中一切都 好,請放心?!蔽鞴洗蟮淖衷诩埳蠞L出那么多個“好”字,每回都大同小 異,使我放心之至,以后也不要他再念了。至于朋友們的信呢?就得盼到晚 上七時他到家時才能拜讀,但這一整天我都以非常快樂的心情讀書工作, 因為晚間還有一件最最快樂的事——讀友人書。 只因我們的住處有點“邊遠地區(qū)”,信件要晚兩天到達,所以親友的 信都寄外子辦公室,發(fā)信也托他帶到城區(qū)投郵。我是個急性子,什么都希 望快速。其實朋友們收到我信,哪會計較郵程?我只要收到朋友們的信,又 何必計算他們是哪一天發(fā)的呢?如能彼此不斷地寫,就可以彼此不斷地收到 信了。想通以后,就將寓所地址告訴朋友,有的信就直接寄到家中。因此 在九時半外子的電話以后,又多了一個盼信的時間——十二時左右。這里 的郵差是穿藍灰色制服的,在感覺上就沒有臺灣的綠衣人醒目與熟悉。我 每回從窗子里望出去,看他把郵車停得很遠,然后背著郵包懶洋洋地走上 斜坡,有時在對面一排房子送完就走了。再過好半天,才又走到這邊來。 我起初奇怪他們怎么這樣不經(jīng)濟時間,后來才知道,他們的分區(qū)很細,兩 對街的信件并不屬于同一人送。(分區(qū)愈細,用的郵差人數(shù)愈多,每人的工 作時間愈短,而州政府的負擔也愈重。但不如此的話,就是失業(yè)人數(shù)愈多 了。)洋人穿上制服,遠遠望去,在我這個東方人眼中,是分不大清的,怎 么知道剛才對街那個郵差,和以后來這邊的并非同一人呢?搞清楚以后,我 也會連忙趕出去,無論有沒有我的信,都向他說聲“早”,以享受在臺灣 的那份親切感。無論如何,他們冒著風霜雨雪,給人們傳遞佳音,這一分 辛勞,總是令人心感不已的。 我認為讀信和寫信是人生最大快樂之一。這種經(jīng)驗,在我童年時期, 就深深體會到了。那時母親帶著我在故鄉(xiāng),父親和哥哥在北平。一封信來 回往往要一個月以上。父親和哥哥的來信,在母親和我心目中,豈止萬金 而已。那時鄉(xiāng)村的郵差要四五天或一周才來一次。大約是星期三有郵差。 我們寄北平的信,必得趕在郵差來前寫好,以艇當面交他帶到城里寄發(fā)。 母親是個鄉(xiāng)村婦女,看來好像從不關(guān)心究竟是星期幾的,可是每到星期三 ,她一大早就會自言自語地念起來:“今天是禮拜三吧,今天是禮拜三啊 。”到了中午時分,我總站在后門口,手里捏著寫好的信,眼睛越過稻田 ,遠遠望向小汽輪到達的埠頭。耳中聽見汽笛嘟嘟之聲,心也跟著跳個不 停??匆姄u曳的稻子尖或翻騰的麥浪中,綠衣郵差遠遠走來,就高聲喊: “媽媽,郵差來了,郵差來了。”母親在廚房里忙碌著,聽我喊,偏偏一 聲也不回答,卻不住地把臉轉(zhuǎn)向窗口向外張望,郵差是不是來了,她早已 看得清清楚楚。她就是不作聲,就這么一分一秒地等著。其實她盡可命令 我趕上前去取信,我也應(yīng)當自己跑去迎接郵差。但我沒有跑去,母親和我 的心情是一樣的。要把盼待快樂的時間延長一點點,以接受更多的快樂或 承當沒有來信的失望。在我的記憶里,總是失望的時候居多。因為哥哥久 病不能多寫信,而天下的父親,好像都不是勤于寫家書的人。這種不快樂 ,七八歲的我,轉(zhuǎn)個身就會忘記,在母親就不一樣了。她暗淡的神情,總 要等父親的信真正到達時才會開顏。她先讓我把信念給她聽,我一板一眼 地念著,有時還故意停頓一下,瞄一下母親的臉容,她好像笑瞇瞇的,又 好像有點憂愁。我停得太久了,她就會說:“再念嘛?!蹦钔炅耍徒形?收在碗櫥正中抽屜里,要夾在黃歷的當中。等她做完所有的事,把一雙濕 漉漉的手,用藍布圍裙擦得干干凈凈,才拉開抽屜取出信來,就著菜油燈 光,仔仔細細一個字一個字地念。有時也會埋怨一聲:“你爸爸的字像畫 符似的,好難猜?!蹦钔炅?,就用手帕包了塞在貼身襯褂口袋里。晚上臨 睡以前,還會再取出念一遍。那時候,我腦子里沒有“情書”“愛情”這 種字眼,但我知道母親心里好快樂,我可以趁此機會要求她多給我吃幾塊 棗子糕、麥芽糖,也可以多和小朋友在后門摸田螺而不會挨罵。親友鄰居 來時,她總要把信掏出來給大家看。直到下封信到時,才把前一封信放在 枕頭下面。有一次,她一時忘記,洗襯衣時沒把信取出來,被水浸濕了。 她好懊惱,把它小心翼翼地攤平,用石子壓了在太陽下曬干再收好。信紙 上水漬斑斑,好像是母親的淚痕點點。我看在眼里,心中也酸酸的。暗地 對自己說,長大以后,萬一離開母親,去外地讀書,一定要多多給母親寫 信,免她擔憂。這一點,我后來確實做到了。那時我給父親和哥哥的信, 都寫得好長好長。文言白話夾雜,但開頭一定是“父親大人膝下敬稟者” 。收尾一定是“肅此謹叩福安”。不像現(xiàn)在兒子給我們的信,“爸媽您好 ”就交代了。有時母親也叫我以她的口氣替她寫,我總是寫不好,母親只 好請我的家庭教師代筆,母親說得很多,老師寫來只有寥寥數(shù)語。我懷疑 地問:“老師,您都把媽媽的話寫上去了嗎?”老師笑笑說:“寫了寫了。 文言信就是這點好,情意深,字句少?!备赣H來信,卻總責備我信寫得不 夠文言,字寫得沒有“帖意”。但無論如何,我自信給父親的信是文情并 茂的,他只是不夸我罷了。 P26-29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愛與孤獨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33條)

 
 

  •   一直都很喜歡琦君的作品。這本書買了兩次,自己買了一次,還送人買了一次,真的內(nèi)容非常生動動人。看過琦君的很多作品,都非常的喜歡。 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小名春英,浙江省永嘉縣人。1917年7月24日生于溫州的瞿溪鄉(xiāng),現(xiàn)當代臺灣女作家。浙江甌海瞿溪人。14歲就讀于教會中學,后畢業(yè)于杭州之江大學中文系,師從詞學家夏承燾。1949年赴臺灣,在司法部門工作了26年,并任臺灣中國文化學院、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國。琦君以撰寫散文開始她的創(chuàng)作生涯。她的名字總是與臺灣散文連在一起。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說集及兒童文學作品30余種,包括《煙愁》《紅紗燈》(獲中山文藝創(chuàng)作獎)《三更有夢書當枕》《桂花雨》《細雨燈花落》《讀書與生活》《千里懷人月在峰》《與我同車》《留予他年說夢痕》《琦君寄小讀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傷》以及《琦君自選集》等等。她也是著名電視劇《橘子紅了》的原作者。分享一部分書摘:千里懷人月在峰 在臺北時,每天上午十時和下午三時許,我總是豎起耳朵聽樓下郵差 自行車戛然而止、和丟信件人信箱的熟稔聲音,就飛奔下樓取信。我是這 幢公寓里信件較多的人,因此幾位郵差先生都認得我,其中一位還曾有一 度師生之誼,見面總要互道一聲“早”或“好”,態(tài)度都非常親切。無論 星期假日、大風大雨、無論信封上地址如何錯誤,信件都會由綠衣人小心 謹慎地遞到你手中。使你滿懷感謝與欣喜,覺得臺灣的郵政服務(wù),確實是 很周到的。身為中國人,若因懶于作書,而放棄了這分最溫暖的享受,實 在太可惜了。盡管在此忙碌快節(jié)奏的工商業(yè)社會中,有電話錄音可以代替 筆,可是筆墨文字所傳遞的靈犀一點,意味情趣與“聞其聲如見其人”的 電化工具究竟不同。古人說“書信是千里面目”,并不一定指書中文筆之 美、書法之工,也是指的那份親切感。不然的話,為什么舊時代的人寫信 ,一開頭都要說“如握”“如晤”,“奉書快如覿面”呢? 自從來到歐洲,和朋友親人都離得那么遠,萬里來鴻,更是珍貴。每 天上午九時半,外子一定會從辦公室給我打來電話,告訴我收到誰誰的信 ,沒收到誰誰的信,大致總不會令我太失望。如果是兒子的信,他就在電 話中念給我聽:“爸媽你們好,請保重身體,我們一切都好,家中一切都 好,請放心。”西瓜大的字在紙上滾出那么多個“好”字,每回都大同小 異,使我放心之至,以后也不要他再念了。至于朋友們的信呢?就得盼到晚 上七時他到家時才能拜讀,但這一整天我都以非??鞓返男那樽x書工作, 因為晚間還有一件最最快樂的事——讀友人書。 只因我們的住處有點“邊遠地區(qū)”,信件要晚兩天到達,所以親友的 信都寄外子辦公室,發(fā)信也托他帶到城區(qū)投郵。我是個急性子,什么都希 望快速。其實朋友們收到我信,哪會計較郵程?我只要收到朋友們的信,又 何必計算他們是哪一天發(fā)的呢?如能彼此不斷地寫,就可以彼此不斷地收到 信了。想通以后,就將寓所地址告訴朋友,有的信就直接寄到家中。因此 在九時半外子的電話以后,又多了一個盼信的時間——十二時左右。這里 的郵差是穿藍灰色制服的,在感覺上就沒有臺灣的綠衣人醒目與熟悉。我 每回從窗子里望出去,看他把郵車停得很遠,然后背著郵包懶洋洋地走上 斜坡,有時在對面一排房子送完就走了。再過好半天,才又走到這邊來。 我起初奇怪他們怎么這樣不經(jīng)濟時間,后來才知道,他們的分區(qū)很細,兩 對街的信件并不屬于同一人送。(分區(qū)愈細,用的郵差人數(shù)愈多,每人的工 作時間愈短,而州政府的負擔也愈重。但不如此的話,就是失業(yè)人數(shù)愈多 了。)洋人穿上制服,遠遠望去,在我這個東方人眼中,是分不大清的,怎 么知道剛才對街那個郵差,和以后來這邊的并非同一人呢?搞清楚以后,我 也會連忙趕出去,無論有沒有我的信,都向他說聲“早”,以享受在臺灣 的那份親切感。無論如何,他們冒著風霜雨雪,給人們傳遞佳音,這一分 辛勞,總是令人心感不已的。 我認為讀信和寫信是人生最大快樂之一。這種經(jīng)驗,在我童年時期, 就深深體會到了。那時母親帶著我在故鄉(xiāng),父親和哥哥在北平。一封信來 回往往要一個月以上。父親和哥哥的來信,在母親和我心目中,豈止萬金 而已。那時鄉(xiāng)村的郵差要四五天或一周才來一次。大約是星期三有郵差。 我們寄北平的信,必得趕在郵差來前寫好,以艇當面交他帶到城里寄發(fā)。 母親是個鄉(xiāng)村婦女,看來好像從不關(guān)心究竟是星期幾的,可是每到星期三 ,她一大早就會自言自語地念起來:“今天是禮拜三吧,今天是禮拜三啊 ?!钡搅酥形鐣r分,我總站在后門口,手里捏著寫好的信,眼睛越過稻田 ,遠遠望向小汽輪到達的埠頭。耳中聽見汽笛嘟嘟之聲,心也跟著跳個不 停??匆姄u曳的稻子尖或翻騰的麥浪中,綠衣郵差遠遠走來,就高聲喊: “媽媽,郵差來了,郵差來了?!蹦赣H在廚房里忙碌著,聽我喊,偏偏一 聲也不回答,卻不住地把臉轉(zhuǎn)向窗口向外張望,郵差是不是來了,她早已 看得清清楚楚。她就是不作聲,就這么一分一秒地等著。其實她盡可命令 我趕上前去取信,我也應(yīng)當自己跑去迎接郵差。但我沒有跑去,母親和我 的心情是一樣的。要把盼待快樂的時間延長一點點,以接受更多的快樂或 承當沒有來信的失望。在我的記憶里,總是失望的時候居多。因為哥哥久 病不能多寫信,而天下的父親,好像都不是勤于寫家書的人。這種不快樂 ,七八歲的我,轉(zhuǎn)個身就會忘記,在母親就不一樣了。她暗淡的神情,總 要等父親的信真正到達時才會開顏。她先讓我把信念給她聽,我一板一眼 地念著,有時還故意停頓一下,瞄一下母親的臉容,她好像笑瞇瞇的,又 好像有點憂愁。我停得太久了,她就會說:“再念嘛?!蹦钔炅?,就叫我 收在碗櫥正中抽屜里,要夾在黃歷的當中。等她做完所有的事,把一雙濕 漉漉的手,用藍布圍裙擦得干干凈凈,才拉開抽屜取出信來,就著菜油燈 光,仔仔細細一個字一個字地念。有時也會埋怨一聲:“你爸爸的字像畫 符似的,好難猜?!蹦钔炅耍陀檬峙涟巳谫N身襯褂口袋里。晚上臨 睡以前,還會再取出念一遍。那時候,我腦子里沒有“情書”“愛情”這 種字眼,但我知道母親心里好快樂,我可以趁此機會要求她多給我吃幾塊 棗子糕、麥芽糖,也可以多和小朋友在后門摸田螺而不會挨罵。親友鄰居 來時,她總要把信掏出來給大家看。直到下封信到時,才把前一封信放在 枕頭下面。有一次,她一時忘記,洗襯衣時沒把信取出來,被水浸濕了。 她好懊惱,把它小心翼翼地攤平,用石子壓了在太陽下曬干再收好。信紙 上水漬斑斑,好像是母親的淚痕點點。我看在眼里,心中也酸酸的。暗地 對自己說,長大以后,萬一離開母親,去外地讀書,一定要多多給母親寫 信,免她擔憂。這一點,我后來確實做到了。那時我給父親和哥哥的信, 都寫得好長好長。文言白話夾雜,但開頭一定是“父親大人膝下敬稟者” 。收尾一定是“肅此謹叩福安”。不像現(xiàn)在兒子給我們的信,“爸媽您好 ”就交代了。有時母親也叫我以她的口氣替她寫,我總是寫不好,母親只 好請我的家庭教師代筆,母親說得很多,老師寫來只有寥寥數(shù)語。我懷疑 地問:“老師,您都把媽媽的話寫上去了嗎?”老師笑笑說:“寫了寫了。 文言信就是這點好,情意深,字句少?!备赣H來信,卻總責備我信寫得不 夠文言,字寫得沒有“帖意”。但無論如何,我自信給父親的信是文情并 茂的,他只是不夸我罷了。 P26-29
  •   琦君的散文《桂花雨》,寫得很美,把童年的花香與無憂的快樂和簡單的愿望寫得像一幅畫,后來買了一本她的散文《愛與孤獨》,入手已經(jīng)很久的一本書了,今天終于把它讀完了!先慶祝一下,嘎嘎!

    以前對琦君的了解,僅限于課本上的《桂花雨》,但是當我翻開《愛與孤獨》之后,我的眼前就出現(xiàn)了一個由黑白照片堆疊出的,溫情隱透出傷感的回憶的世界。我開始對她的內(nèi)心世界有了一些些的了解,尤其是她對于自己的母親的那種愛,對二媽種種囂張做法的寬容,對那個對待母親變了心,對待琦君卻傾注一腔愛的父親的懷念(后來琦君寫了《橘子紅了》),對待父母之間情感的別樣視角,對待直到那個去世也沒能最后送別的哥哥的刻骨銘心的傷痛,那夢中的“餅干屋”,那關(guān)于故鄉(xiāng)的種種情愫,都用一種平實淡定的筆墨娓娓道來,波瀾不驚中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琦君的文字很舒緩,像一條小溪,潺潺流過心中,由于受到母親的影響,琦君有一顆禪心,直到今天,她依然不會怨恨自己的二媽從母親身邊奪走父親,使她在自己手足情深的哥哥彌留之際都不能夠見上一面,她是慈悲的從文字中就能看到,所以她才會堅定地認為母親對父親的等待看似孤獨,其實那應(yīng)該是父母之間的深刻的愛情使然!

    有時,琦君的文字也是清爽明快的,《我的另一半》《我的另一半補述》就寫得詼諧幽默,尤其是《與我同車》更是讓人忍俊不禁,書中有這樣一段文字:“又有一位朋友說,坐上駕駛座后,先要深呼吸三下,然后氣沉丹田,全神貫注,雙手不可離方向盤,右腳不可離油門;與人揮手說再見時,脖子仍得直直的,不可扭過去。百分之百機器人姿勢。他仔細聽著,一副心領(lǐng)神會的樣子。上車坐定以后,果然運氣一番,緊緊抿雙唇,一臉的嚴肅。再慢慢舉起右手,雙目注視手心,緩緩向上轉(zhuǎn)動才把手心貼在排檔上,再向右移四十五度,從容地一扳。我一看,這不是太極拳里‘云手’的招式嗎?對于太極拳,他已頗有‘功夫’,原來他是一通百通,可以運用在開車上?!?br />
    雖然書名叫做《愛與孤獨》,其實在琦君心中,有愛就不會孤獨
  •   我已經(jīng)越過了那一段年少孤驁的季節(jié),從那些繁華綺麗的夢境中脫身而出,逐漸走向平靜和淡遠.在此間,我得以靜下心來,慢慢讀一本好書,心里逐漸變得開闊,明亮和溫暖.這本書,就是<<愛與孤獨>>.我想少有一個作家會像琦君般,擁有深厚的文學底蘊卻如此寬厚平和,心地明亮,一如窗前的燈火.她筆下那一個個平凡的小故事,一個個平凡的小人物,都讓我為之深深感動.猶記得讀<<童仙伯伯>>一文,描述到琦君那年少的哥哥不幸早逝后,一直很寵愛兩兄妹的童仙伯伯失聲痛哭,埋怨著自己為什么不上北平救他;還有最后一個場景中,失去了哥哥的妹妹終于在童仙伯伯的鼓勵下勇敢地獨自渡過湍急的小溪,而童仙伯伯卻站在她身后,以一種守望的姿態(tài),站了很久,很久.真的無法描述讀完此篇的感動,只記得連是合上書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淚水漣漣.正是因為<<童仙伯伯>>,我認識了琦君,也有緣與<<愛與孤獨>>相遇了.書里,記錄著琦君年少的生活,與親人,尤其是母親與哥哥的相親相伴.亦記錄了求學歷程中友善的師長和長大后結(jié)交的知心文友,還有許多平凡的人物.她筆下的一切都那么自然,不飾雕琢,真真正正發(fā)自肺腑.猶如傾聽一位寬厚的老者,緩緩講述自己這一生的故事,平靜而豐饒.比如<<一生一代一雙人>>里,講述老師和師母真摯深切的感情,雖膝下無兒無女,兩人卻至始至終互相扶持.有一個情節(jié),老師與師母吵嘴后,因為師母不肯燒飯,老師便與琦君一起去吃面,回家時卻不忘揣上四個熱騰騰的肉包子,而至家里,師母又早已倚門等候了.相濡以沫,大概就是這樣了.想想,亂世中清貧的兩人,不埋怨,不強求,默默地相愛,靜靜地生活.這種感動,又怎么會是那些聲勢浩大的愛情所能比擬的?而<<一回相見一回老>>中,個性爽朗獨立,熱愛生活的沉櫻姊,對什么事都看得很開.一個老人,在異國生活,逛市場,去圖書館看書,做許多有趣的小玩藝兒,卻終不免垂垂老去,每次相見之時,都更加年老體弱,從手抖不能寫信,到坐輪椅,到進老人院,最后思路不清,再也無法應(yīng)答朋友和親人的關(guān)愛,只是一個人默默地在昏睡與清醒的交替間,回憶著舊時往事.每每讀至此,五味沉雜,感動難以言表,為沉櫻姊,為琦君.愛,是如此,孤獨,是如此.書里,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在愛的背后,亦有深刻的孤獨,在孤獨背后,卻又有更強大更深厚的愛在支持著.每一個人,都會老去,都會死,然而,平凡的他們,都已經(jīng)在這本書里,留下了一個個寬厚的微笑.這是一本屬于仁者的書,屬于善良和溫暖的書,也屬于愛,屬于孤獨.已經(jīng)不必再說了,只是讀著后記里,琦君往生以后,她深愛的丈夫獨守在他們曾經(jīng)的住處,整理琦君的遺物,想到剛在文章中看到,她稱他為"外子",說著他的為人,談?wù)撍姆N種趣事,真不相信,這位心性善良平和的文學大師,已經(jīng)走了.11.24愿讀此書的人,都能有如此透徹溫暖的人生.
  •   有點慚愧怎么不識琦君,相見恨晚阿!愛與孤獨!有愛的人本不該孤獨阿,看看吧,愛不僅僅是激情澎湃,還有平淡中的相依相偎?!叭袎魰斦?,千里懷人月在峰”深厚的文化功底,讓我在浮躁中找到些許寧靜。美麗的文字,毫無矯揉造作之嫌。深厚的人生!
  •   首先要說書真的是有蠻臟的!一個巨大的腳印,我還以為是花紋咧!==!但是內(nèi)容一如既往的好,若干年前爺爺在舊貨攤子上給我?guī)Щ匾槐颈I版的琦君散文,我看書不多,唯獨那本書是看了又看,從此與琦君的文章結(jié)下不解之緣,市面上凡是能買的我都買回來了,心情郁悶煩躁的時候,那絕對是最好的安慰和鼓勵!不要以為琦君是臺灣散文家文章里面就是一些軟綿綿的無病呻吟的東西,絕對不是?。?!琦君的文章很有深度和力度的!這與作者的經(jīng)歷分不開的,琦君用一種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和感恩的心情來來緬懷過去的人和事,很讓人有所觸動!更主要的是。讀她的文章,心靈就如同沐浴在春天早上9點的陽光之中,很是愜意??!
  •   特別喜歡琦君的書,不經(jīng)意間看到《母親的金手表》一書,樸素深沉的思鄉(xiāng)懷念情感,看著內(nèi)心踏實極了?!稅叟c孤獨》散文集——三更有夢書當枕,更是看著溫暖:人生各在煩惱中過活,但必須極肯定人生,乃能承受一切幻滅轉(zhuǎn)變,不為所動,隨時賦予環(huán)境以新意義,新追求,超脫命運,不為命運所玩”。
  •   很喜歡這本書,真是買對了。
    當年喜歡琦君的一篇文章,是講故鄉(xiāng)與母親,很親切,來自語文課本。
    很欣賞寶島臺灣的女性寫的文字,席慕容,三毛,琦君,溫婉美好會生活。
    這本書里,更多的是對婚姻的思考,很好。
  •   這次,買這本書是送我的好友。
    對于一本好書,你總希望她能所遇得宜,可以獲得與作品本身相稱的地位和評價。當然,這是一個理想者的想法。書的遭遇與人無異,人有懷才不遇,書也有明珠暗藏。琦君便是如此。去年,我在武漢購書偶得《愛與孤獨》,當時真是大詫異,對于港臺文學,我常常是自詡頗多知見。竟然,一再錯過琦君文字,何況是一等一的好文字。
    琦君者在大陸受的古典蒙學教育,在文革前便去了臺灣。琦君文章有《一襲青衫》,便是紀念已故師長,寫得極為深情。平靜、沖淡、古雅、白描,不乏細節(jié)的細膩,不乏開闊的筆力,這是最美的語文,也是最真的深情,藉以一條臺灣海峽得以安妥保存。
    我若是檢討自己錯過不該錯過的文字,怕是“琦君”名字作用,長久以來,我當她是瓊瑤一路,故屢屢錯過。
    我真想與每一個在此網(wǎng)頁停留的人分享一段琦君文字,但是我手中沒有書,我的那本也迫不及待的送了與人。
    琦君讓我明白,打動讀者內(nèi)心的好文章不是技巧而是赤忱的心,但絕不是捧著熱乎乎的心臟來嚇人,而是節(jié)制、隱忍、不矯情、不謳歌。琦君估計從不做如是想。所以最上文章得之天然。
  •   讀琦君的散文,總是不知不覺會熱淚盈眶.細膩的文筆,真摯感情的流露,慢慢軟化我日益淡漠的心.感謝她,象我的一個從未見過面的朋友,給我心靈的溫暖.
  •   讀琦君的散文就像是翻看老舊的照片,雖然都是往事的記憶,給人的卻是溫馨的感覺。故鄉(xiāng)、母親、童年、朋友是琦君散文最為常見的內(nèi)容,但并不累贅。一頁頁的翻看,可以看出她的成長過程,可以感受到她對往事,對故人的深深眷戀和懷念。真是“無論走到哪,都忘不了那道地的家鄉(xiāng)味”。
  •   琦君的散文不錯,本書分童年,親情,師情幾部分,不過有些經(jīng)典的好像沒有收錄。有些遺憾
  •   琦君的文字溫暖真誠,《愛與孤獨》這本散文集非常值得一看
  •   本書收錄了琦君多篇的散文,并分成幾大類,琦君清雅、細膩的文筆很值得細細地品味。不過該書每頁上都加了批注,而對于是否需要這樣加批注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   紙張質(zhì)量好,就是字體有點小了,再大點更好,這本書是可以做枕邊書來讀的。作者琦君文筆優(yōu)美自不必說,最喜歡后面編者編入的作者談創(chuàng)作主張的文字,對讀者一窺琦君詩化散文根源的堂奧不無裨益。
  •   上大學時候,曾經(jīng)買過琦君的散文,非常喜歡??上В潜旧⑽募厴I(yè)后不知道丟到那里去了?;旧蠍叟c孤獨里面的文章,之前那本散文集也有,還有一部分散文,現(xiàn)在找不到。
  •   認識琦君 最初是 語文書上的 淚珠與珍珠。 就記得里面一句話 寫的是雨后的青山好像洗過的良心。 大概是這樣吧。 后來真的很喜歡她,是有一次在學校圖書館里看到一本港臺文學的雜志,里面收錄了一篇琦君的《髻》,看得很是很喜歡。 其實現(xiàn)在也不記得故事內(nèi)容具體是怎樣就記得看著很喜歡很喜歡很溫暖親切。 就一直想再找到她的文字??墒顷P(guān)于她的書好少。
    哈哈~ 所以買到這本書,我是很開心很開心!
    第一天隨意翻了一篇,是寫關(guān)于母親的毛衣,樸實的語言,卻充滿了溫暖與感動。我的媽媽也是這樣地在愛著我。
    后來有朋友來,看到我的這本書,也是很喜歡,就被他借走了。我也是很高興!因為有和我一樣喜歡她的人。
  •   臺灣的女作家很有幾位我愿意讀,琦君就是一位!
  •   非常喜歡琦君的作品,這本書也一樣。書從封面到配圖的內(nèi)頁都很精致,貌似還有旁批的內(nèi)容。紙張不是那種明晃晃的白色,看起來感覺很好。琦君的散文很具有溫情溫馨的感覺,是我喜歡的類型。
  •   琦君的散文真美,封面也給人一種淡淡的雅致,是給初中的孩子買的,孩子很喜歡。謝謝
  •   很喜歡琦君的文風,感情內(nèi)斂而又真摯,讀起來也不枯燥。她的古文功底不錯。
  •   上大學時,在學校圖書館讀過琦君的《素心箋》,很喜歡。本來想買一本保留的,可惜總在缺貨中,所以買了這本《愛與孤獨》,看評論是五星級的。買了以后,發(fā)現(xiàn)這本書真的非常非常的棒,每頁的邊邊居然都有空白,可以寫旁批。書的質(zhì)量也是一等,如果有什么缺點的話,就是可能發(fā)給我的這本正好排版稍微偏內(nèi)一些,不過讀來沒有影響。另外喜歡琦君的,推薦看下張曉風的作品,同樣是跨兩岸作家,同樣優(yōu)秀的作品。這本書對寫作也會有不小幫助吧,因為其中有記述作者的一些寫作經(jīng)歷。加油!
  •   我原先是在圖書館借的這本書。看完之后很喜歡,所以買來收藏。在此之前,除了《桔子紅了》,我沒有閱讀過琦君的任何作品。這本書給了我一個驚喜。琦君的文筆細膩,文章所傳遞的感情真摯感人。剛讀了幾篇文章,我就對這本書愛不釋手了。由于時間緊張,我只能每晚臨睡前看上一篇,就這樣已經(jīng)讓我很過癮了。有一次看一篇寫她地理老師的文章,看著看著就淚流滿面。琦君筆下老師的形象惟妙惟肖,我仿佛成了她的同學,與她們一同認識老師、戲弄老師,最終認識到老師的可貴。尤其是老師悲慘的命運不僅令琦君們也令我又是悲傷又是感嘆。其它的文章也很好,很喜歡讀她寫母親的文章。這位鄉(xiāng)村婦女身上有太多的菩薩心。
  •   讀琦君的散文如同在落英繽紛的林間小道散步,歲月的河流在身旁靜靜流淌,不知不覺沉浸在她淡雅深情的文字中。
  •   第一次接觸琦君的書編者很細致收錄了這么些關(guān)于愛與孤獨的文章贊
  •   怎么說呢,我喜歡在吃飯的時候看琦君寫的關(guān)于小時候的事情,有一種持久不散的美好感覺,她的文字可以一讀再讀,當你覺得為生活或是自己所傷,感覺孤獨時,聽琦君說說愛的故事吧。
  •   琦君的散文,總是有種使人平靜的力量,看似平淡無奇的文字蘊含著至理,清簡而秀美,很喜歡。
  •   精選琦君經(jīng)典散文名篇,紙質(zhì)印刷都還好,推薦!
  •   很喜歡琦君的作品,品讀她的散文,如沐淡淡桂花香……
  •   琦君的書在深圳根本就買不到,聽別人說臺灣有,后來在當當看到了便買了.我很喜歡她文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性格,給人很寧靜的氣氛,不錯.
  •   琦君的散文總是看的人心里暖暖的,這本也不例外啦
  •   琦君的文風我很喜歡,感情很細膩,文字間真情流露。
  •   說實話,這本書的編撰者真的是研究了琦君一生的專家,琦君的散文是非常有名的,而這本是幾乎錄完整琦君一生有名的散文??!非常值得購買!
  •   這個版本適合旁批,留有空白。琦君的散文平和沖淡,鄉(xiāng)情無限。
  •   先說一下書的排版,那一條的空白和摘錄實不知用意何在。感覺很是蹩腳。
    內(nèi)容自是沒的說。琦君的散文比龍應(yīng)臺要輕松的多??赐旮锌H多,有一點很深刻那就是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多么的重要。雖說現(xiàn)在不論門第但門第的影響是不能抹殺的??磿?,買書吧,為了您的孩子!
  •   晚上讀的時候很有感覺。好像最先是讀了桂花雨,覺得很喜歡,才開始讀琦君的散文。真的特別喜歡~~~
  •   琦君的散文,也很不錯的。另,此一系列書的裝幀設(shè)計,挺好的……
  •   我非常喜歡琦君的散文,覺得比小說好,這本冊子我尤其喜歡,雖然書的設(shè)計很簡單,但我需要的也不是花哨的外觀,喜歡琦君的朋友不要錯過了
  •   琦君的散文是很有名的,尤以寫母親和佛教最為擅長,因此讀來感覺很溫暖。
  •   琦君的散文真的不錯,很生活,很真實.
  •   讀著琦君的《愛與孤獨》,發(fā)現(xiàn)偉大的作家就是能把你想說又不會說話寫出來,引起內(nèi)心的共鳴。
  •   愛與孤獨是琦君的文集,是作者對愛與孤獨的切身感受,文中充滿了人間的真情,在愛中享受孤獨,在孤獨中感受愛
  •   琦君賺了世人多少眼淚?樸實平淡的文字總能擊到我內(nèi)心深處。
  •   琦君,是我最愛的作家。
    過春節(jié),吃桂花糕,清蒸黃魚,看廟會。充滿著濃濃的鄉(xiāng)愁,綿密的回憶,仿佛就在昨天,我還扯著媽媽的裙擺要錢冰欺凌吃。
    書里的畫面那么的似曾相識,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像竹筒倒豆子般,一股腦兒的跳出來。
    合上書,那溫馨的感覺仍在心頭。
  •   琦君的愛于孤獨 是本她的回憶。這當中的 一襲青衫 最為感人
  •   喜歡琦君和龍應(yīng)臺,心懷愛的人才會把生活寫的如此的美!
  •   從小就很喜歡琦君的書,這次把它的書都買齊了,但是有好幾篇都重復了,很可惜,讀他的書總有淡淡的哀愁,在那個時代下,父親的關(guān)愛雖然不少,但是因為有二媽出現(xiàn),父親對於琦君的親媽就多了冷淡,看到那年代的親情,以極他母親與人之間相處的美好,愿意奉獻的愛心比起現(xiàn)在來,實在是好值得效法得對象~讀他的書其實也在告訴我們做人得道理,那優(yōu)美扎實得文學底子~非常適合一讀再讀
  •   寫的主要是琦君的家人,老師,朋友的故事,充滿溫馨的感覺,文字樸實,真情流露于每一個字中。
  •   被琦君甜蜜又帶點憂傷的文筆感動了好久!
  •   琦君的文字有種古典美 也有淡淡的憂傷
  •   琦君不愧是大家,寫出來的文字的確與眾不同,讓人在精神上收獲頗多。從她那充滿靈性的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一顆寬容慈悲的心,文筆如其人,溫和敦厚。能受其人格及文學素養(yǎng)的熏陶,真是一種福分!
  •   琦君的作品,現(xiàn)在的孩子一定要看,讀了其中的幾篇給學生 ,都迷上她了,于是買了好多本
  •   十分喜歡琦君,現(xiàn)在的作家缺少的真情實感,多的是矯揉造作。而琦君的文章透出的是絲絲感動,給人帶來一種精神力量。
  •   書的質(zhì)量很好,內(nèi)容更好。琦君的文字讓人很感動。強力推薦!
  •   琦君的文字很簡樸,但蘊含很豐富的情感

    PS:這本書極度容易臟,要小心保管
  •   質(zhì)量很好。內(nèi)容的話,琦君先生文筆溫情,很是動人。還記得初中學的《春酒》,很美。
  •   琦君的書總是帶著淡淡的暖意愛貫穿全書
  •   喜歡琦君,淡淡的文字深深的情
  •   喜歡琦君的文章的恬淡,親情在文字間升華,勾起你的回憶!
  •   琦君的經(jīng)典之作,值得一讀
  •   以前沒有看過琦君的作品,本來也是比較信賴出版社的推薦,所以買來看看。很感人的文筆,非常喜歡。
  •   琦君的文章很樸實,但卻很讓人感動。寫的不過是身邊的人和事,不講大道理,可總是讓你不由自主的深深吸引。
  •   琦君的文筆很細膩,讀著讀著就進入文本的境界中,讀文讀作者讀自己!
  •   每一位作者都有自己獨特的寫作方式,可是他們并不是確定好壞的關(guān)鍵,真正的評論員是讀者,每一位作者是在讀者的教唆下成長的。琦君
    琦君是老師介紹給我的,我好后悔為什么不早點讀她的書,才能明白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是可以積累和運用的,告訴大家是有雙面的。
  •   本書作者溫而文雅,睿智練達,將平和的歲月里的點滴小事寫的充滿脈脈溫情,讓我有久違的感動。喧囂的現(xiàn)代社會里,我們的心越來越麻木、粗糙、冷漠、堅硬,看琦君的書,我的心軟下來,享受精神的寧靜和滋潤。
  •   很喜歡琦君的書,買了許多,這本也不錯。
  •   就是喜歡琦君,沒有任何理由。。。
  •   第一次看琦君的書,不錯,才女,值得孩子看。
  •   琦君的愛情、親情多這么治愈人心。
  •   好喜歡琦君的書,寫得很好
  •   我十分喜歡琦君,也很喜歡這書
  •   很喜歡琦君的文章。書的封面是爛的?。。。?/li>
  •   發(fā)貨很快,琦君的書早想買了,市面上很少見,喜歡她的文
  •   琦君的,非常喜歡
  •   喜歡琦君的文啊~~
  •   一直喜歡琦君的書,內(nèi)容清新雋永,童年趣事值得慢慢品味.....
  •   這個印度大師總是喜歡用反問回答你的設(shè)問。似乎什么都沒有。卻又像是什么都說了一樣。一大段一大段的文字一周都像是獨白像是描述看到最后的時候。心里很平淡。抬頭的時候、天空很美愛是與孤獨并存的不是嗎
  •   書不錯,很值得買
    孤獨是人的宿命,它基于這樣一個事實:我們每個人都是這世界上一個旋生旋滅的偶然存在,從無中來,又要回到無中去,沒有任何人任何事情能夠改變我們的這個命運。

    是的,甚至連愛也不能。凡是領(lǐng)悟人生這樣一種根本性孤獨的人,便已經(jīng)站到了一切人間歡愛的上方,愛得最熱烈時也不會做愛的奴隸。
  •   很符合我的生活閱歷和人生感悟,是我讀過的最好的散文!
  •   愛與孤獨,愛?孤獨?感情人生,值得一看
  •   文字很美,題目也很美,很多文章喚起了自己的回憶,記得初中時學過她的一篇《春酒》,淡淡的鄉(xiāng)愁,另外書的印刷和紙張都不錯,愛與孤獨迫不及待要讀完!
  •   約是十年前看過她的散文,有著模糊的印象,今日買來再翻,她幽默而不失溫馨,厚重而不失淡然。一個時代的畫像,溢出濃濃的鄉(xiāng)情,在鄉(xiāng)情的氛圍中,感受著廣懋無邊的愛,一顆佛心如一池荷香自始至終躍然紙上,一陣桂花淡淡風甜甜立時飄上了鼻翼。再多的苦難與悲愴終化一縷幽香,纏繞不絕,無奈的沉靜著。一本好書即是自己的良師益友,伴隨自己更為沉著,對待一些事情寬容與理解。
  •   一直很喜歡張曉風的文筆。學過她的課文《我喜歡》,好美好美,一開始讀就被迷住了,后來查了好多關(guān)于她的資料和故事。在這本書中讀到過,我們都渴望成功,可掌握成功的卻并不是我們自己。那段時間剛好心情不好,覺得她寫的就是生活中的自己嘛!于是,對作家又多了一份親近。
  •   平淡的文字,真摯的情感,很喜歡。文章選得很不錯,關(guān)鍵是價格也便宜,裝幀也很不錯。
  •   臺灣的,作者很出名,對初中學習有幫助。
  •   閑來讀些散文,生活變得很充實
  •   真是好書,我現(xiàn)在越來越喜歡看散文了。
  •   值得一看的一本散文集
  •   很感人的一本散文集
  •   感情真摯而真誠,挺感人的。
  •   這是百合叢書中的一本,我基本都買了
  •   啟迪青春---孩子喜歡
  •   孤獨的人才會珍惜愛與被愛
  •   我們并不是因為無愛而孤獨,也不可因為寂寞才愛。
  •   有愛就有孤獨。
  •   無論文風還是語言方式,都顛覆了我以往的閱讀和寫作習慣。一點點轉(zhuǎn)變與適應(yīng),對于而言就是巨大的進步,對寫作缺陷也是一種很好的補充,認真閱讀,將來寫一篇讀后感。
  •   平實中自有一份感動。
  •   老師要求買的,但對我家孩子來說深了些。次日貨到,快。
  •   書很好,內(nèi)容也很精煉文章優(yōu)雅清麗像一杯淡茶可惜送貨慢了點送來的書書脊有點破,封面很臟我用橡皮擦了半天都沒干凈……當當加油吧!
  •   最喜歡的作家,最真的文字,永遠值得收藏~
  •   不錯,文字很優(yōu)美,內(nèi)容充實,送貨速度很快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