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松堂自序

出版時間:2011-8  出版社:江蘇文藝出版社  作者:馮友蘭  頁數(shù):346  
Tag標簽:無  

前言

古之作者,于其主要著作完成之后,每別作一篇,述先世,敘經(jīng)歷,發(fā)凡例,明指意,附于書尾,如《史記》之《太史公自序》,《漢書》之《敘傳》,《論衡》之《自紀》,皆其例也。其意蓋欲使后之讀其書者,知其人,論其世,更易于知其書短長之所在,得失之所由。傳統(tǒng)體例,有足多者。本書所及之時代,起自十九世紀九十年代,迄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為中國歷史急劇發(fā)展之時代,其波瀾之壯闊,變化之奇詭,為前史所未有。書于其間論往思,述舊聞,懷古人,望來者。都凡四部分:日“社會”,志環(huán)境也;日“哲學”,明專業(yè)也;日“大學”,論教育也;日“展望”,申信心也。長短不同,舊日小說家所謂“有話即長,無話即短”也。挾之舊例,名日《自序》,乃余以前著作之總序也。世之知人論世、知我罪我者,以觀覽焉。“三松堂”者,北京大學燕南園之一眷屬宿舍也,余家寓此幾三十年矣,十年動亂殆將逐出,幸而得免。庭中有三松,撫而盤桓,較淵明猶多其二焉。余女宗璞,隨寓此舍,嘗名之日“風廬”,謂余日:已名之為“風廬”矣,何不即題此書為“風廬自序”?余以為昔人所調某室某廬者,皆所以寄意耳,或以松、或以風,各寄所寄可也。宗璞然之。書中所記,有歷歷在目、宛如昨日者,而俯仰之間,已為陳跡。余亦屆耄耋,耳目喪其聰明,為書幾不成字。除四、五、六章外,皆余所口述,原清華大學哲學系涂生又光筆受之,于書之完成,其功宏矣,書此志謝。馮友蘭1981年11月。

內容概要

馮友蘭所著的《三松堂自序》以蔡仲德先生編纂的《三松堂全集》為底本選編,以時間為序,回顧式的展現(xiàn)了馮友蘭一生的經(jīng)歷。
《三松堂自序》是“現(xiàn)代文化名人自傳叢書”之一。本書有助于讀者了解馮友蘭其人和思想。

作者簡介

馮友蘭(一八九五—一九九0),字芝生,河南南陽唐河人,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史家,哲學家?,F(xiàn)代新儒學八大家之一。一九二四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歷任中州大學、廣東大學、燕京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哲學系主任,西南聯(lián)大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清華大學校務會議主席,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主要著作有:《中國哲學史》上、下冊(一九三一—一九三四)、《新理學》(一九三七)、《新世訓》(一九四0)、《新事論》(一九四0)、《新原人》(一九四二)、《新原道》(一九四五)、《新知言》(一九四六)(后六種合稱“貞元六書”).英文《中國哲學簡史》(A
short Historv of chines0Philosophy),和七卷本《中國哲學史新編》(一九六二—一九九0)等。

書籍目錄

《自序》之自序
壹 社會
第一章 清末帝制時期
第二章 民國時期
第三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貳 哲學
第四章 二十年代
第五章 三十年代
第六章 四十年代
第七章 五十年代及以后
叁 大學
第八章 北京大學
第九章 清華大學
第十章 西南聯(lián)合大學
肆 展望
第十一章 明志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第一章 清末帝制時期1895年12月4日(農(nóng)歷乙未年十月十八)我生在河南省唐河縣祁儀鎮(zhèn)祖父的家里。祖父名玉文,字圣征,有三個兒子。我的父親行二,名臺異,字樹侯。伯父名云異,字鶴亭。叔父名漢異,字爽亭。父親后來成了清光緒戊戌(1898年)科進士。伯父、叔父都是秀才。在祖父教育下,我們這一家就成為當?shù)氐臅阒?,進入了“耕讀傳家”的行列。聽家里傳說,祖上是從山西省高平縣來到河南省唐河縣做小生意的,后來就在唐河縣的祁儀鎮(zhèn)落戶了。祖父曾經(jīng)去考過秀才,本來是可以錄取的,不知道怎么跟當時的縣官鬧了點別扭,有人勸祖父去疏通,祖父不肯,就沒有錄取。祖父從此就不再去應試了,一生沒有取得任何功名??墒撬脑娮龅煤芎谩K龅牟皇菓犊婆e的試帖詩,而確實是一種文學作品,傳下來的幾十首詩,編為《梅村詩稿》。他的詩有一種沖淡閑適之趣。當時鄰縣的新野縣有位名士趙一士,為這部詩稿題了一首詩:身處人間世,心懷太古春。風流伊上叟,擊壤作堯民。是以邵雍的《擊壤集》來相比的。我的伯父也能做詩,他把他自己的詩編為《知非齋詩集》。父親也能做詩,有《復齋詩集》。我的一個姑母也能做詩,可惜十幾歲就去世了,留下的詩,家里的人編為《梅花窗詩草》。我們這一門有一種做詩的家風。我有一個偏見,認為做詩必須有一點天賦才行。宋代的嚴羽說:“詩有別材,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保ā稖胬嗽娫挕ぴ姳妗の濉罚┻@兩句話說的是實際情況。有些人學問很大,可以下筆千言,但寫出來的詩并不是詩,盡管可以完全符合格律,也可以分成一行一行地寫出來,但就是不是詩。我祖父大概有一千五百畝土地,在我們那一帶還不算大地主。在清朝末年,我們那一帶土地很集中,大地主有兩萬多畝土地。有幾千畝土地的地主很不少。祖父帶著他的子孫生活,家里經(jīng)常有二三十口人吃飯,也算是個封建大家庭了。照這個大家庭的規(guī)矩,男孩子從七歲起上學,家里請一個先生,教這些孩子讀書。女孩子七歲以后,也同男孩子一起上學,過了十歲就不上學了。在我上學的時候,學生有七八個人,都是我的堂兄弟和表兄弟。我們先讀《三字經(jīng)》,再讀《論語》,接著讀《孟子》,最后讀《大學》和《中庸》。一本書必須從頭背到尾,才算讀完,叫做“包本”。有些地方讀“四書”不僅要背正文,還要背朱(熹)注,不過我們的家里沒有這樣要求。當時一般的私塾,叫學生讀一些記誦典故和詞藻以備作八股文、試帖詩之用的書,如《幼學瓊林》、《龍文鞭影》之類,我們的家里也沒有這樣要求。在我們家的私塾中倒讀過一本新出的書,叫做《地球韻言》,這是一種講地理的普及讀物。地理在當時也算是一種“新學”。我們家的那個私塾,也算是新舊兼?zhèn)淞?。照我們家里?guī)定的讀書順序,于“四書”讀完之后,就讀經(jīng)書。首先讀《詩經(jīng)》,因為它是韻文,學生們讀起來比較容易上口。我于讀完《詩經(jīng)》之后,就隨母親到武昌去了。我的父親成進士以后,以知縣任用,分發(fā)到省里去。照清朝的傳統(tǒng)的辦法,分發(fā)到哪一省,是由吏部抽簽決定的。在清朝末年,這個朝廷公開賣官,一個人捐給朝廷多少錢,就可以得到一個什么官,當時稱為“捐官”。即使是由科舉得來的官,在吏部分發(fā)的時候,也可以出一筆錢,不由抽簽,而由自家指定,愿意到哪一省,就到哪一省去。除了本人原籍那一省之外,其余的省可以自己指定,稱為“指省”。我的父親以母老為辭,不愿到邊遠地方去,用“指省”的辦法,分發(fā)到湖北。因為湖北是河南的鄰省,唐河縣跟湖北省棗陽縣是鄰縣,唐河這條河在襄樊入漢江,一直通往漢口。我們家鄉(xiāng)這一帶,按政治區(qū)域說屬于河南,按經(jīng)濟區(qū)域說屬于湖北。我們那一帶的貿(mào)易往來和貨物出入,都是通過唐河、漢江,到漢口的,所以漢口、武昌這些地名,對我們那一帶人說都是很熟悉的。我的父親是哪一年往漢口、武昌去的,我現(xiàn)在記不清楚了,只記得他是一個人先去的,去了以后還回來過一次,那一次他是到襄樊出差,公事完畢后到家里看看。當時父親在武昌還沒有得到固定的差使,只是一個人在那里候補。所謂“候補”,就是等著哪一個縣的縣官有了缺,去補那個缺。補上了缺,稱為“得缺”。本來這些有資格候補的人,都是科舉出身的,后來因為有捐官,所以候補的人越來越多了,可是缺還就是那么些,所以“得缺”越來越困難。朝廷又開了一種賣官的辦法,就是候補的人可以再花一筆錢,買到一個優(yōu)先補缺的權利,稱為“遇缺先”。沒有“遇缺先”特權的人,就成了“遇缺后”了。所以《官場現(xiàn)形記》寫的那些情況都是有的。

編輯推薦

《三松堂自序》為現(xiàn)代文化名人自傳叢書之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三松堂自序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1條)

 
 

  •   馮友蘭著,內容有:社會、哲學、大學、展望。他是很有思想的哲學家。
  •   這是一本馮老先生的自傳。讀一讀就知道了
  •   文化名家的書,收一個,慢慢看
  •   前半部分不錯,后半部分自文革始馮老不一樣了。值得看。
  •   那一代的人在今天都已經(jīng)成為經(jīng)典,可憐現(xiàn)在沒有大家了
  •   幫媽媽買的應該是本好書
  •   幫同事代買的,印刷很好
  •   一次買了好多,只能慢慢看了,倒都是好書
  •   很不錯的書,買不到三聯(lián)版的了,剛好這版性價比比較高。
  •   大家風范!
  •   雖然還沒看不過相信不錯的!
  •   書的質量很好,都是我喜歡的書。
  •   大師遠去,再無大師,大師級的書如不讀,就無書可讀了
  •   撇開馮友蘭私德不談,就起個人經(jīng)歷還是很有研究價值的
  •   馮友蘭真不愧為國學大家,見解見識都夠?。?!
  •   馮老的書。。。肯定不錯。。。
  •   馮氏一門,英才輩出,了不起啊
  •   一般的自序相對于正文來說,是比較短的,多是介紹一下書的寫作緣起,或是書的中心思想,或是在序中表示一下對配偶或是朋友的感謝。馮友蘭先生的這個自序可真夠長的了!有二十多萬字之多!這個自序是完成可以獨立成書了!我們完全可以把這個自序看作是馮友蘭先生的自傳。這本書共分成四篇,每一篇中含有長短不一的章節(jié),一共是有十一章。 第一篇《社會》記錄了馮先生的人生發(fā)展的社會環(huán)境。從作者出生的家庭環(huán)境,發(fā)展過程中的學習環(huán)境和工作環(huán)境,一直寫到周總理和毛主席的去世。 第二篇《哲學》主要介紹了作者的專業(yè),實際上介紹作者的學術成果:“三史”和“六書”?!叭贰笔侵杆纳⒉疥P于中國哲學史的著作,即《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分別代表了馮先生在30年代、40年代、80年代對中國哲學的理解。當然自序中馮先生的《中國哲學史新編》還沒有最后完成。馮先生對中國哲學的研究可謂是與時俱進。在他逝世前幾個月才完成了《中國哲學史新編》這部著作,而且是他一個人獨立完成的。真是不簡單啊!“六書”是指《新理學》、《新事論》、《新世訓》、《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這是馮先生在抗戰(zhàn)期間所寫的六部哲學著作,合稱“貞元六書”。在這本《三松堂自序》中馮先生反思了自己的哲學著作。否定了以前“理在事先”、“理在事上”的觀點,肯定了“理在事中”的觀點。 第三篇《大學》主要介...紹了作者工作和學習過的大學,實際上談了作者和教育的關系。 第四篇《展望》實際上談了作者對未來的信心。馮先生對未來是充滿信心的! 這本書是馮先生的夫子自道,對理解他的學術著作有很大幫助,值得一讀! 閱讀更多 ›
  •   書中文字多處指出有相應照片對應,看完全書,前后均無配圖,應有的老照片也不見蹤影。既然文中講述對應配圖及照片,不知是什么原因一張都沒有???? 出版社難道不負責任????
  •   難得的好書。我已推薦給上大學的女兒了,看后也喜歡。馮先生是我尊崇的哲學大師。
  •   還不錯哦~可以好好看看!
  •   對了解20世紀初中國士人變?yōu)楝F(xiàn)代知識分子的歷程很有幫助
  •   真正的大師之作。讀了它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大師!
  •   印刷質量之差、所用紙張之劣,真是愧對馮友蘭先生的自序。
  •   紙質不太好,內容還沒看。
  •   書的內容我還沒有看完
  •   馮友蘭作為大師的地位是確切無疑的,至少它開創(chuàng)了一種新的哲學研究方式。但看了一些書評,尤其是《自序》,似乎關于事與理的關系未明?有此等事?如此,不勝驚訝,但不妨礙閱讀,只不過,要分辯些讀而已。
  •   書很好,已讀完。了解了一個如“十三歲孩子一般天真”的哲學家,尤其是1949年后。
  •   下午翻看這本《三松堂自序》,因為想在第三部分末尾謄錄馮先生致民國教育部的一封抗辯書,結果攤開書本的時候稍一用力書脊就開裂了,等將文章錄完,開裂處的兩頁紙已經(jīng)只剩下兩三厘米的膠連在書本上。書的紙張一般,印刷質量尚可,只是封面設計實在不敢恭維,草綠色的底紋,中間一個十字形的黃褐色大色塊,下方又加一個中國印,看起來不中不西,不倫不類,殊礙觀瞻。內容方面,基本上是80... 閱讀更多
  •   看了《三松堂自序》,了解到馮友蘭的思想歷程,以及著作產(chǎn)生的時代和背景。對此后選馮友蘭的書會有幫助。經(jīng)歷過文革的人,誰會沒有改變。看看是值得的。
  •   大師之作,值得讀。向往西南聯(lián)大的歲月。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