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河清文存

出版時間:1996  出版社:三聯(lián)書店上海分店  作者:胡河清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目  錄
中國當代文化的共工篇(代序)     李 劼
第一輯
重論孫犁
王朔、劉震云:京城兩利嘴
孫甘露論
張潔愛情觀念的變化
——從《愛,是不能忘記的》、《方舟》到《祖母綠》
超脫的代價
——讀李曉小說隨想
反諷乏力癥
——評余華《鮮血梅花》
瓜園古渡話格非
癡人·跳舞·悟道
——李劼其人及小說《無悲無喜》如是說
蘇童的"米雕"
王安憶的"慧心人"
阿成的"怪味豆"
朱大可:文化恐龍的休蟄
冰雕銀鉤繪南天
——王充閭游記讀后
我看《所羅門的瓶子》
《荷塘月色》與現(xiàn)代價值觀念的距離
中國當代文學與文化傳統(tǒng)
面對諾貝爾獎
——"中國文學與世界"三人
通信兩則
——致《二十一世紀》
第二輯
上海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海派"文化品格
再論上海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海派"文化品格
上海作家筆下的"上海人"形象分析
——兼論上海作家的文化心態(tài)
第三輯
錢鐘書談藝的風度與其逸興沉哀
錢鐘書與上帝
方鴻漸論二題
也說"錢學"
附:錢鐘書復胡河清信
第四輯
金庸小說的情感系統(tǒng)
中國文化的詩性氛圍
"手足情深"真?zhèn)伪妫骸稌鴦Χ鞒痄洝?br />金庸的"黑洞"
跳出怪圈:《碧血劍》
打狗棒法精要
第五輯
中國藝術(shù)新景觀
神秘藍的燃燒
——談畫家鐘強
線條的逃遁
——記王南溟的繪畫
夢蝶幻身托自意大利
——蕭勤先生其人其畫
深居林下一斧丁
——青年畫家斧丁的藝與德
最富有太陽的飛鳥
——陳海藍油畫如是說
徐冰的《天書》與新潮書法
傳統(tǒng)的極致就是現(xiàn)代
——也談書法創(chuàng)新
"先鋒"的痛苦與前行
——話劇《時裝街》的意義
中國戲曲和莎士比亞
——從《血手記》的改編談起
《紐約少年》的雅趣
曹子建及其他
回歸戲曲與走向現(xiàn)代戲劇
——談京劇改革面臨的兩種不同選擇
對評彈和小說"結(jié)盟"的展望
過去與未來
——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及其他
《棋王》不宜拍成武俠片
俞曉易并非賢能
——對電視劇《一路風塵》的異見
關(guān)于《海燈》的主題歌
兼容并蓄的風度和取精用弘的識力
——首屆中國藝術(shù)節(jié)隨想
第六輯
雙性化:生命的悖論狀態(tài)
我看卜相
潘雨廷法相記
對《大氣功師》的一點質(zhì)疑
六朝文章一線燈
——《古典文學鑒賞論》讀后
對李澤厚《美的歷程》方法論及例證的質(zhì)疑
附錄
醒與眠                   朱大可
痛哭河清                   張寅彭
暮春時節(jié)的雷雨                王曉明
悼胡河清                   郜元寶
紀念胡河清君                 李 劼 劼
混沌與透明                  王雪瑛
永遠的對話                  王海渭
胡河清的錢鐘書研究              錢 鋼
來去如意--致胡河清              張 獻
后 記
捐款人姓名錄

作者簡介

胡河清,1960年生,安徽績溪人,在上海長大成年。文學博士。先后執(zhí)教于上海教育學院和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對錢鐘書及金庸有獨到研究。1994年4月19日,在上海的公寓跳樓自殺身亡,享年34歲。
出版的著作有:
《靈地的緬想》(文學評論集)胡河清著 上海學林出版社1994年;
《胡河清文存》(遺稿集)王曉明 王海渭 張寅彭編 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6年2月;
《真精神與舊途徑》(博士論文) 胡河清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5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胡河清文存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9條)

 
 

  •      胡河清先生比較喜歡的晚唐詩人許渾,在《全唐詩》里所占篇幅倒不算小。許渾、羅氏子弟,好寫地方風物,詩歌韻律流暢而有奇麗興像。晚唐詩人過著幕僚生活,軍權(quán)在藩鎮(zhèn)手里,進士的地位不高、還隨時有生命危險,生活之漂流、抱負無從寄托,這境況大概對平易詩句是有點影響的。白居易韓愈是大家,但這些不大不小的詩人對宋詩也是頗有影響的。當年因為好奇于作者的自殺事件,倒是沒有真的認真去想他為什么喜歡許渾。私自推測,可能是因為錢鐘書提過許渾這個人。而且也是因為傳說中他特別喜好這位詩人,當年花了不知是一百還是兩百,買了《全唐詩》,把里面許渾的十卷、以及李商隱、李賀的詩都細細讀過去了。隨后就一家家翻過去玩。
       自己本身對詩學有點隔膜。所以不好妄加評論。因為一個人而去接觸一些書,我想這也足以說明這個人確實是不大一樣的。
       好像當年還聽說過,他生前非常能讀書。是同輩人里功底很好的。但是不知道為什么讀書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這個印象也得自一個傳說。他有段時間讀《資治通鑒》,心情極其痛苦,說是歷史太殘忍了。說歷史殘忍也是實情吧,但是也太敏感了。敏感的人太容易陷進書里去,沉浸在歷史的悲劇里出不來,而且容易自我暗示。尤其是以“命運”來暗示自己。
       至于當年他是怎么讀書的,就完全不得而知了?;仡^再看他的評論,確實有點巫師的味道。當年那種文學至上的風潮里,所謂屬靈的氣質(zhì)其實倒是很接近作家的。但是這種風格換到九零年以后,或者是現(xiàn)在,可能真的行不通了。我現(xiàn)在反而有點醒悟過來,從那個充滿宗教情節(jié)的年代撤退出來的作家也好、評論家也好,甚至是學者,最難做的事情大概就是褪掉這層屬靈的外衣。做得不好,就是悲劇。或者分裂地活著。也有好的,理性化了以后在邊緣安安靜靜做點事。我覺得這樣挺好。
       其實在命運面前,太剛強的人反而容易早死。說是不甘妥協(xié)也好,服從天命也好,自殺本身多少有點象征意味的。
       很難評論。我有時候真的懷疑,八十年代到底是怎么回事,究竟是魔還是靈。損害多些還是建樹多些。但讀這本書的時候,還是忍不住感到可惜。從細枝末節(jié)里做出非常漂亮的文章,也許再有個機會推一推,就能往前走了。
      
      
      
      
      
  •      自殺的文人很多,胡河清應當是其中不太出名的。
       在現(xiàn)代文學課上,介紹錢鐘書時,我們那位出自錢谷融門下的老師,給了我們這句話:
       “錢鐘書、楊絳伉儷,可說是中國當代文學中的一雙名劍。錢鐘書如英氣流動之雄劍,常常出匣自鳴,語驚天下;楊繹則如青光含藏之雌劍,大智若愚,不顯鋒刃。”
       這句話,便出自胡河清之筆。
       本來,這句話還不足以讓我對他有太多的好奇,但當聽說他在錢鐘書研究方面造詣頗深,以致博士論文發(fā)表后,錢鐘書親自致函以示嘉許時,難免好奇心大盛了。
       要知道,錢鐘書從不見客,對別人評價他的文章也向來是不置可否乃至不屑一顧,故而有了“假如你吃了一個雞蛋,覺得味道不錯,何必要去看看那只下蛋的母雞呢? ”這樣的名言;甚至“學得無愁天子法,戰(zhàn)書雖急不開封”,連書信一概不回,這個后輩小生居然可以讓錢先生青眼有加,確實讓人有想見其文的沖動。
       還未多想,老師繼續(xù)說了:以前曾打電話給導師錢谷融先生,問及這位師兄近況,才知道他已于1994年去世,死于自殺。
       精彩剛剛開始,就被結(jié)束。
       也許是因為距離胡河清的自殺并不久遠,沒幾天,意外地在閱覽室發(fā)現(xiàn)一本《胡河清文存》。深色的封面,正面有個黑色的酷似法院勾決的符號。事實上,這本書的出版,正是胡河清身亡后好友捐贈出版,那個符號正有死亡的含義。
       據(jù)說,錢谷融收學生特別看重文筆,而胡河清的文章再一次驗證了這點。文學評論,往往學究氣重
      ,行文多有晦澀之處,在貌似嚴肅的文字中躺著的,是干冷枯死的軀殼。胡河清卻處處以性情為文,在或熱情或感慨極富感染力的文字中,站立著一個坦蕩率真的讀書人。
       胡河清相信神秘的血緣遺傳密碼,相信神秘的“地緣”。評楊絳時,他認為“無錫楊氏一門,更是秀蔚之氣獨鐘?!@一脈鄉(xiāng)土、血緣中來的仙氣,早已先天地伏在了楊絳先生身上?!薄暗珬罱{出生的‘血地’則是在帝都北京,這又使她有機會得到另一種完全不同于故鄉(xiāng)的地域文化氛圍的滋養(yǎng)。"江蘇高郵人汪曾祺,在胡河清看來,由于高郵出現(xiàn)了幾個“失敗的大人物”——子嬰、張士誠、吳三桂,“給汪曾祺觀察封建時代中國的政治傳統(tǒng)提供了獨到的視點”,這幾個人的遭際“大概使汪曾祺更早地看透了歷史的滑稽”。對王朔、對劉震云這樣的“京城兩利嘴”、對“蛇精”格非、“神猴”余華、“靈龜”蘇童,胡河清仍然沒有使用故作高深的文字,而是揮灑性情,任意談吐,不經(jīng)意間便給人以驚喜。
       曾有一段時間我極迷戀金庸的小說,但翻閱了一些“粉絲”的評論之后,卻是大為失望,大概只能算是“口水歌”;甚至出名如北大教授嚴家炎的看法,也不過爾爾。意外地,發(fā)現(xiàn)胡河清居然也對金庸大有興趣且稍有研究,雖是為數(shù)不多、為文不長的幾篇,卻顯得文字靈動,言簡而韻味悠長。
       “小龍女并不是平凡的少女,她的身上有一股修煉而得的仙氣,使得楊過神魂顛倒而又永遠捉摸不透。她通向楊過的精神隧道就是東方神秘主義的所謂“緣”——一種不能加以理性分析的心靈默契。小龍女神秘的失蹤并沒有使這種“緣”有任何削弱。反之,在十六年的離別時光中,小龍女的幻影越來越加強了對楊過的情感占有。小龍女成了楊過情感上的宗教,心靈里的觀音,以致當他跳下斷腸崖時,已完全為她那精靈式的存在迷惑而喪失了辨別生死間畛域的能力。”
       ……“小龍女在他的軀殼中塑造了一個新的靈魂——里面藏著東方傳統(tǒng)的深奧和冷漠?!?br />     “楊過終于成了佛的情人。當他的心修煉得像水晶一樣透明時,觀音娘娘書寫的“緣”字就會折射進來為他和小龍女祝福。多么高華而嚴冷的東方式心靈意境!”
       這段文字看完,不覺心里一冷,炎炎夏日中仿佛也有涼氣逼來。
       而胡河清本人,對神秘色彩似乎十分鐘愛。無論是他的習《周易》、研佛經(jīng),還是在評論中演繹道家陰陽,都顯示出他對東方神秘文化已幾近癡迷?;蛟S,這讓他選擇了在一個大雨滂沱的夜晚,縱身從他居住的據(jù)說已有百年歷史的公寓窗口躍下。是夜,停電,蠟燭燃盡,天與地仿佛在雷電中交匯,胡河清完成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筆。
       時常疑惑為什么學文學的容易自殺。尤其是才氣逼人的,往往用提前結(jié)束自己生命的方式割裂了和這個紛擾塵世的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有人說他們太天真太純凈而這個世界太污濁,也有人說他們的生活過于封閉甚至是“弱智”,于文學外一概不理??偠灾?,這些人都不是塵俗中的蕓蕓眾生,遲早要回到屬于他們自己的世界。
       莊子看空了世界,卻能“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nèi)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守著自己的一枝之巢,滿腹之水,泛乎江湖,逍遙無為;李白是天上謫仙人,對凡間俗世的興趣似乎更大,雖然碰壁,卻始終懷抱天真的理想,投身到滾滾的社會洪流中;蘇軾在處處碰壁后看清了漫漫人生路是“也無風雨也無晴”,雖不能真的“江海寄余生”,卻可以在月下“起舞弄清影”,得天宮之純而免去高處之寒。這幾個人或出世,或入世,或介于出世和入世之間,成為偉大的典范,而今天的文人,要想超脫塵世為什么之選擇自殺一途?胡河清的自殺讓人慨嘆不已,卻終究沒有成就他的偉大。
       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胡河清從中感覺到的,卻是自己的枯萎。他認為最可怕的恰恰是春天的生機:“空氣污染的這么厲害,你還是能嗅出窗外的勃勃生機,它幾乎無處不在,卻惟獨不是你的。它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你的衰老、沒落、陳腐,百無一用。所有的植物都長勢良好,而我卻在枯萎?!?br />  ?。ê忧搴透穹菍υ挄r所言)“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br />    突然想起海子,和胡河清一樣也是在春天自殺。在春暖花開的時候海子沒有周游世界面朝大海做一個幸福的人,而是臥向冰冷的鐵軌。也許這反而是海子認為的幸福?那首著名的詩寫于一月,還在冬季;“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春天來了,詩人死于春天,死于三月。
       胡河清的名字正應了一句古老的讖語:“俟河之清,人壽幾何?”“河清有日”的豪言壯語隨著那個時代的結(jié)束而結(jié)束,胡河清的名字,仍然應在古書上的那句話。那個夜晚的大雨,究竟是沖刷了大地上的塵垢,還是使這個污濁的大地更加狼狽?
       胡河清喜歡晚唐詩人許渾的一首《謝亭送別》。不了解許渾,只是因為胡河清的緣故,記下了這首詩:
       “勞歌一曲解行舟,青山紅葉水流急,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br />    最末一句,因胡河清的死,成了他的詩讖。
  •     他和海子、駱一禾在一起
      還有個小伙子叫戈麥
      沒有結(jié)黨,沒有雅會
      沒有以什么名義
      詩歌的,或者文學的
      甚至沒有相逢一笑
      僅僅是在天堂轉(zhuǎn)角處擦肩
      心心相印
      嘲笑我們這樣的想象
      這樣的不能了解和理解
      
      他很干凈
      沒有長發(fā)凌亂,沒有胡子拉雜
      他有張孩子臉
      還有顆赤子心
      微笑靦腆
      近視鏡片很厚 很厚
      讓人難過的厚
      讓人難過地厚得看不見他的絕望
      或者智慧
      因為誰都知道它在
      必須在
      才能解釋這一場匆匆走過
      以及命中注定
      才能紓解
      一切茍活的緊張
      和俗世快樂的理直氣壯
      。。。
  •      上個星期逛書店,很意外得到一本尋覓已久的舊書:《胡河清文存》。
      
       它的作者是一個逝去多年的人。1994年一個電閃雷鳴、風雨交加的夜晚,上海一幢有著百年歷史的舊式公寓,華東師范大學文學博士胡河清一個人在停電又沒有蠟燭的黑屋子里坐了許久,然后縱身從六樓的寓所的窗戶跳下。
      
       李劼在《胡河清文存》序言里把胡河清這一躍稱為當代文化的共工篇,并將其與王國維的自沉相提并論,這除了肯定胡河清在文化意義上的地位外,恐怕還有嗟嘆胡河清重蹈王國維死路的深意。胡河清指出了王國維棄世的文化淵源,同時也為自己結(jié)束生命埋下了伏筆。胡河清是這片土地上孤獨的嬰兒,他有赤子之心而無護心之鏡,他一再談起“審美”最終卻沒有擁有審美的人生。
      
       王國維翻譯尼采的話說“凡文字中,余最愛以血書者”。胡河清亦說:“當中國人文文化傳統(tǒng)越來越悲壯地衰落,我在大江南北的許多朋友 也相繼離開了文學。但我卻愿意像我的一個老同學說的,做一個中國文學的寂寞的守靈人。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等到那血色黃昏的時刻,興許連我也不得不離開這片寂寥的方寸靈地。”
      
       人在最孤獨時自覺地返回內(nèi)心,觀照自身,他在自己心里流浪,他在最絕望之際終于找到了生存之根。胡河清是生存的智者,他不可能過多地寄希望于外部世界,請求外部世界去救護他,他只能向自己求援。雖然他有那么多至誠至愛的朋友,也不能拯救他的心靈。胡河清太看重了生命,太看重了生命中的苦難??嚯y使他驕傲,又成其拖累。他想超越痛苦,卻使痛苦成了去也去不掉的“癤”。
      
       他由于熱愛生命而結(jié)束生命,這本身就是一種兩難境地。對生命的意義、價值進行思考的人過分執(zhí)著于生命,反倒是那些不思生死、無論今昔的人活得輕輕松松。胡河清追求審美的境界,迷戀充滿密碼的小說世界,他在幻想與世俗的夾層中逍遙與沉迷,活下去的愿望一點點消失……
      
       胡河清高懸臥床之旁的許渾詩,像讖語一樣預示了胡河清之死:
      
       勞歌一曲解行舟,
        青山紅葉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
        滿天風雨下西樓。
      
       河水何曾清?或許他就是想讓那晚的滂沱大雨徹底清洗自己。
      
  •   頂一個,胡亂搜到這里
  •   這樣的牛人啊,確短命,不然中國文學可以有一變也有可能。
  •   一個時代的絕唱
    終究會有很多想念的
  •   近視鏡片很厚 很厚
      讓人難過的厚
  •   他是誰?干了啥?這書我也見過
  •   可以下載嗎 ?
  •   他自殺了,我中學的時候在學校旁邊的書店看見此書,記得很清楚,唉,很久的事情了。
  •   我少年的時候,依稀記得他,《讀書》雜志上好象有關(guān)于他的過往事跡的掉念文字,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應該是1995年吧。
  •   上大學的時候我們老師感嘆地提起他,并向我們推薦他??吹剿拿?,我的記憶像閃電一樣蘇醒了。
  •   他的評論很精到,不死的話,有很多人要挨批了。喜歡看金庸劇的朋友,可以看看他對金庸小說的評論。
    是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人物。多活幾年可能和魯迅差不多。
  •   他是個奇人。
  •   是我大學老師~~
  •   胡河清與李劼當年可稱知己,可惜現(xiàn)在李劼只能獨自在美國感嘆了。
  •   早年我只看過他評金庸那本
  •   我很想要這本書,能幫我也買一本嗎?我給你錢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