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死刑悖論

出版時間:2008  出版社:上海三聯(lián)書店  作者:(美)齊姆林  頁數(shù):298  譯者:高維儉 等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在其他五十余個民主發(fā)達國家已廢除死刑之際,美國為何繼續(xù)沿用死刑?為何死刑問題日趨嚴重?死刑問題的沖突如何解決呢?    富蘭克林·齊姆林揭示出:圍繞著死刑問題似乎不可消解的混亂折射出美國人價值觀念中一種深層而久在的分裂。他預言:這種分裂將在不久的將來導致美國死刑的終結。一方面,死刑執(zhí)行有違于美國至高的法律原則——公平與正當程序。這使得我們日漸脫離盟友,且實際上已經(jīng)被歐洲國家視為野蠻的、極端的美國例外論的體現(xiàn)。另一方面,死刑代表了美國人對暴力社會司法的深層信仰,即:將劊子手視為地方控制的代理人和社區(qū)價值的捍衛(wèi)者。齊姆林從私刑暴徒的角度揭示了“義務警員司法”(vigilante justice)的這一魅力中最令人困惑的表征。他指出:近年來,絕大部分的死刑執(zhí)行恰恰發(fā)生在那些一百多年前私刑盛行的南方各州。齊姆林認為,正是這樣一種文化遺存,形成了美國對死刑與眾不同的訴求,同時又構成了廢除美國死刑最為醒目的理由。    完美的研究、生動的文筆,《美國死刑悖論》為美國死刑問題長久以來的紛亂提供了一個嶄新而清亮的視界。

作者簡介

富蘭克林·E.齊姆林(Fran]klin E.zimring)  當代美國最重要的犯罪學家和刑事司法專家之一,加利福尼亞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威廉·G.西蒙講座教授和沃爾芬杰出學者、刑事司法研究項目主任,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和美國犯罪學會理事。主要著作包括:《美國青少年司法》、《美國的青少年暴力》、《監(jiān)禁的規(guī)?!?、《少年司法的一個世紀》等。高維儉北京大學2004屆刑法學博士,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重慶市渝北區(qū)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曾在法院和檢察院從事司法實務工作多年。著有《刑事學科系統(tǒng)論》(《法學研究》2006年第1期)、《刑事二元結構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中國死刑問題的社會學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7年),譯有《少年司法的一個世紀》(商務印書館2008年)。

書籍目錄

海三聯(lián)法學文庫序中文版序譯者序前言致謝第一部分  分歧對峙的趨勢 第一章  美國死刑的獨特現(xiàn)狀 第二章  不僅是一種流行趨勢:發(fā)達國家的死刑廢除 第三章  美國死刑象征符號的轉型第二部分  美國差異的解釋 第四章  聯(lián)邦制度及其缺憾 第五章  義務警員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死刑執(zhí)行 第六章  矛盾價值沖突的后果第三部分  美國死刑的未來 第七章  不分勝負的1990年代 第八章  終結的開始附錄A  私刑與死刑執(zhí)行的統(tǒng)計材料附錄B  國家死刑政策的報道頻率,1980—2001年附錄C  監(jiān)獄死囚區(qū)與死刑執(zhí)行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附錄D  新的調查分析材料附錄E  市民、警察和國家的正當化殺人附錄F  源自死刑信息中心的死刑豁免數(shù)據(jù)之回顧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美國死刑的獨特現(xiàn)狀美國聯(lián)邦政府試圖在2001年春天開創(chuàng)歷史,死刑制度在公眾關系方面仿佛是一個可以挖掘的“富礦帶” (bonanza)。即將對蒂莫西。麥克維(Timothy McVeigh)的行刑似乎是美國聯(lián)邦政府啟動毒藥注射(Ie-thal injections)死刑執(zhí)行項目的理想案例。麥克維案既有令人發(fā)指的罪行,也有一個公開承認犯罪的被告,與此同時,既沒有歧視的問題,也沒有破壞大多數(shù)死刑執(zhí)行的不確定因素。1995年,麥克維在俄克拉荷馬市聯(lián)邦大樓(Oklahoma City Federal Building)引爆炸彈,造成168名居民死亡。該被告謀劃殺害素未謀面的數(shù)百人,以宣泄他對兩年前美國聯(lián)邦政府在德克薩斯州韋科市(Waco)行為的不滿。在庭審中,具有豐富經(jīng)驗與能力的辯護律師團隊為他做了充分辯護,而聯(lián)邦政府為此所支出的費用,超過了德克薩斯州和弗吉尼亞州為死刑案件提供辯護服務費用的100倍。麥克維公開承認了他的罪行,同時放棄法定的上訴權,從而提前了死刑執(zhí)行日期,于是,為心懷感激的聯(lián)邦政府提供了自1963年以來第一次對屠殺婦女兒童的謀殺犯執(zhí)行死刑的機會。更有利的是,這名被告既不存在智力障礙,也不是弱勢的少數(shù)民族成員。截至2001年5月,自美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允許在美國本土恢復死刑執(zhí)行以來,已經(jīng)有700多個人被執(zhí)行死刑,但是從為了執(zhí)行一場感覺良好的死刑,并洋洋得意地再次確認政府殺人可能是件好事的目的而言,其中的任何死刑犯都不具有該案囚犯的良好資質。本案不僅在美國范圍內受到了媒體空前的關注,而且在世界范圍內也同樣備受矚目?;蛟S,對這個俄克拉荷馬市的殺人惡魔執(zhí)行死刑,可能會平息一些國外的指責?

編輯推薦

在其他五十余個民主發(fā)達國家已廢除死刑之際,美國為何繼續(xù)沿用死刑?為何死刑問題日趨嚴重?死刑問題的沖突如何解決呢?完美的研究、生動的文筆,《美國死刑悖論》為美國死刑問題長久以來的紛亂提供了一個嶄新而清亮的視界。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美國死刑悖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7條)

 
 

  •   研究死刑的可以認真讀讀!
  •   蘇力教授主編書籍,在網(wǎng)上搜到的
  •   對東方人和大多數(shù)接受“殺人償命,欠債還錢”思想的人來說,關注死刑悖論是如何形成的,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世界,能有許多新奇的發(fā)現(xiàn)。美國的死刑在很多州依然存在,理由是什么,跟東方有很大的不同??催@本書能有些新的收獲,但有些敘述略顯冗長,需要一定耐心。
  •   高維儉是掛羊頭賣狗肉,完全是一堆不懂英文和基本翻譯技巧的本科、碩士生在翻譯。不少翻譯錯的離譜,連基本的英文單詞都不明其義,同一個術語在同一個段落有兩種翻譯方法。典型的法社會學的研究方法,大量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和經(jīng)驗方法。從內容上本書沒什么意思,作為整本書的根據(jù)的四個附錄,全是一些所謂的民意調查。
  •   書有點厚,不知道我能不能讀完,不過是三聯(lián)的書,支持~~~
  •     這本書掛著高維儉的名頭,但事實上此人基本上沒怎么翻譯,真正的翻譯人員都是他的學生。因為高維儉帶不了博士,所以翻譯人員極可能是碩士或本科生為主。
      
      翻譯者有七八個人,翻譯風格相差很大。同一個術語,在同一個段落,翻譯的都不一樣。而且翻譯錯誤百出,我僅舉一個例子:
      
      在P236倒數(shù)第二行有“我列出的主要機構設置的分析報告”,因為我手頭沒有英文版,這個翻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我接著向下看,才明白,翻譯中的“機構”應是指“institution",正確的翻譯應該是“制度設置”。這種最基本的單詞錯誤,真是數(shù)不勝數(shù)。
      
      再舉一例,在第四章有一個標題是“沒有論說的改變”,讓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看到最后一章,才知道英文是change without discourse。這個中文翻譯實在是讓人無語啊
      
      建議沒買的就不要買了,浪費時間
  •     人權概念本質在于個體面向政府的權利訴求或對抗。
      對于美國來說,死刑是不同于歐洲那樣被放置在人權話語下來討論的。通過美歐的比較產(chǎn)生了這樣的問題,“在其他發(fā)達民主國家中,對政府的不信任通常與對作為刑法手段的政府剝奪生命權的不信任相連。美國政治文化中是不是少了點其他西方民主國家都有的東西?或者美國的價值觀與傳統(tǒng)中的額外要素是不是在其他國家廢除死刑時為美國死刑的保留提供了動力?!保?14)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