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6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作者:麥耘 頁數(shù):325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著名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麥耘卷)(精)》編著者麥耘。
本書是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叢書中的一種。作者麥耘教授是著名的漢語音韻學家和方言學家,自選集收入了作者在古代漢語、漢語音韻學、漢語方言學等研究領域的論文30余篇,代表了麥耘教授的學術水平。所選論文多次被學術界引用,有很高的學術影響力和學術價值。
作者簡介
麥耘,男,漢族,1953年出生于廣州?! ?978年進入中山大學中文系學習,1982年畢業(yè),獲學士學位。同年考取中山大學漢語史專業(yè)研究生,主攻漢語歷史音韻學,導師為著名語言學家李新魁教授。1985年畢業(yè),獲碩士學位(碩士論文:《音系研究》)。 1985年至1997年,任職于中山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所(其中1995年至1996年離職一年,受聘于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1998年至2003年,任職于中山大學中文系(其中2001年至2003年兼任中國古文獻研究所所長);2003年至今,任職于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為《方言》季刊主編。 1990年當選中國音韻學研究會理事至今;1996年當選中國語言學會理事至今;2006年當選中國民族語言學會常務理事至今?! ←溤旁缙谝匝芯繚h語歷史音韻/漢語語音史為主,尤其是中古音和近代音。在中古音方面,著重研究“重組”和介音系統(tǒng)及其在中古前期和后期的差異;在近代音方面,主要研究入聲和知照組聲母的演變,以及通語的南北分支問題。后又著力于方言研究,在廣州話語音,尤其是聲調、變調、語調方面有相當成果,對粵方言形成史有比較深入的思考?! ←溤艔娬{做學問要有正確的學術觀念,就是:一、要有科學精神;二、要有普世的學術價值觀。注重運用科學方法,如用數(shù)理統(tǒng)計方法研究古代押韻和反切,用語音實驗方法研究方言和語音史上的問題。
書籍目錄
中古精組字在粵語諸次方言的不同讀法及其歷史涵義
廣州話語調說略
“濁音清化”分化的語音條件試釋
廣州話的聲調系統(tǒng)與語素變調
“黽”字上古音歸部說
漢語語音史上“中古時期”內部階段的劃分——兼論早期韻圖的性質
漢語語音史上的I韻母
漢語聲介系統(tǒng)的歷史演變
漢語史研究中的假設與證明——試論一個學術觀念問題
語音史研究中歷史比較研究與歷史文獻考證相結合的幾個問題
廣州話的句末語氣詞“來”
廣西藤縣嶺景方言的去聲嘎裂聲中折調
粵語的形成、發(fā)展與粵語和平話的關系
從中古后期一近代語音和官客贛湘方言看知照組
附錄一代表著作提要
附錄二主要論著目錄
跋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