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時間·建筑

出版時間:2014-2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作者:希格弗萊德·吉迪恩  譯者:王錦堂,孫全文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空間·時間·建筑》一書具有以下特點:用比較方法來研究歷史;用空間概念來分析建筑;用恒與變(Constance and Change)來揭示發(fā)展的本質;用大歷史襯托具體建筑現象,又用具體現象的深刻分析來呼應時代;種種直筆與曲筆的結合,共時與歷時分析的結合使人在雄渾的歷史感中體會到建筑真意。   內容上時段起始文藝復興直至當代,范圍跨越規(guī)劃、建筑,所用材料豐富翔實、富于啟發(fā),實際上它不止檢討建筑和規(guī)劃各方面與工業(yè)技術的并行發(fā)展與相互影響,還呈現了它們與藝術結伴而行的情形。此外在它之前許多建筑與規(guī)劃不為人知,而經它之后為人重視的現象比比皆是,所以對史料所作的重新詮釋之功也是不可忽視的。
該書第五版匯集中吉迪恩在第一版、第二版、第四版、第五版所寫的重要序文。作者在一序中指出現代文化外表混雜,內部依然潛藏著統(tǒng)一和綜合,一個新建筑傳統(tǒng)有望成長。三序中則饒有趣味地提到了他的先輩布克哈特和沃爾夫林。四序中揭示了“恒與變”這一深刻主題并表示意欲進一步研究原始藝術和上古文明恒與變的問題,撰寫《藝術的起源》和《建筑的起源》兩書以深入人類經驗底層,在意識中作探幽索隱的工作。作者在五序中對所添內容作了說明,意使全書輪廓更為清晰整一。

作者簡介

希格弗萊德·吉迪恩(Sigfried Giedion / Siegfried Giedion) (1888年4月14日,布拉格—1968年4月10日,蘇黎世) 是一位波西米亞裔瑞士歷史學家及建筑評論家。   他的作品《空間·時間·建筑》及 《機械化的決定作用》(Mechanization Takes Command)對于在20世紀60年代在倫敦當代藝術中心成立的獨立團體(Independent Group)的成員具有概念性的深遠影響。   他曾任國際建筑會議(Congrès International dArchitecture Moderne)秘書長,師從海因里?!の譅柗蛄?,先后執(zhí)教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蘇黎世大學,曾任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院長,曾于蘇黎世大學執(zhí)教藝術史。

書籍目錄

第五版的正文部分主要包括:導言――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建筑,希望與憂慮,及以下十個部分:   第一部分――歷史是生活的一部分;   第二部分――我們的建筑遺產;   第三部分――新潛能的演進;   第四部分――建筑中的道德要求;   第五部分――美國的發(fā)展;   第六部分――藝術、建筑、結構中的時空;   第七部分――19世紀城市規(guī)劃;   第八部分――作為人類問題出發(fā)的城市規(guī)劃;   第九部分――城市規(guī)劃中的時空;   第十部分――結語。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空間·時間·建筑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