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05 出版社:黃山書社 作者:[美] 伍啟元 頁數(shù):194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1934年初版,是較早對新文化運動的系統(tǒng)研究,見解基本持平,出版初期頗有影響,后來卻長期受到學界忽視。作者以清晰的條理、客觀的態(tài)度探討新文化運動中的思想文化態(tài)勢,對五四時期的文學革命運動、實驗主義思潮、疑古思潮、國故整理運動、馬克思唯物辯證思想、人生觀論戰(zhàn)、東西文化的論戰(zhàn)、社會史論戰(zhàn)等重要思想運動,做了審慎精到的研究,對今人認識和研究新文化運動不無啟發(fā)和借鑒意義。
作者簡介
伍啟元,生于1921年,廣東臺山人,早年畢業(yè)于滬江大學,留學英國,曾任清華大學、西南聯(lián)合大學經(jīng)濟學系教授,1949年后赴美。著有《中國新文化運動概觀》《當前的物價問題》《公共政策》《美國世紀:1901-1990》等。
書籍目錄
序自序上篇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社會的變革和思想的轉變 第三章 文學革命運動和新文化運動 第四章 實驗主義以及其他 第五章 疑古思潮的澎湃 第六章 國故整理與其批評 第七章 唯物的辯證法下篇 第八章 引言 第九章 人生觀的論戰(zhàn) 第十章 東西文化的討論 第十一章 文藝的論戰(zhàn) 第十二章 政治問題的討論 第十三章 社會史的論戰(zhàn) 第十四章 結論附錄 歷史記憶中抹去的五四新文化研究編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上篇 第三章 文學革命運動 和新文化運動 中國文學,自東漢提倡四六駢體以后,就未逃出過咬文嚼字的圈套。韓昌黎雖是有過一次的改革,但結果還是沒有多大的進展;兼且韓氏在文學上加了一個“師古”的口號,至使中國的文學,到了清末還是模仿古人。模仿古人,便沒有創(chuàng)作性,沒有生氣,在這樣“半死不活”的文學空氣中,學術思想必不會突飛猛進的,因為文學是表現(xiàn)思想的工具;工具不好,思想自然也大受阻礙。而且一個人的能力有限,他既用了許多工夫去模仿古人,去咬文嚼字,試問他還有多少余力去思想,去發(fā)明呢?同時他既天天沉迷在模仿的工作里,自然“模仿成性”,不肯創(chuàng)作了!中國學術界自秦漢以來,便沒有什么大的發(fā)展,這是一個原因?! W洲文學傳到中國來后,中國人漸漸感覺到自己文化的缺陷,于是那些新思想家就起來提倡效法西洋。他們看見自己學術的沒有生氣,他們看見有思想的人都消磨在咬文嚼字的工夫里,他們又看見西洋語言文字合一的好處,所以就思有以改革。最先去提倡革新的,是王國維氏,梁啟超氏,譚嗣同氏等。王氏可以說是最先徹底明白文學價值之一人;他在“文以載道”風氣甚盛的時候,竟能夠以“描寫人生”做文學的目的,竟能夠說“一代有一代之文學”,不能不算是識膽過人。后來他轉變了研究的對象,對文學改良一方面遂不能有多大貢獻。至真能影響一時,能夠做文學革命的先驅,我們就不能不推梁啟超譚嗣同諸氏了。梁氏寫文章,完全不像桐城派的古文;他自己說他寫文章—— 務為平易暢達,時雜以俚語韻語及外國語法,縱筆所至不檢束,學者競效之,號新文體……(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頁一四二) 他不但創(chuàng)造一種新文體及輸人日本文的句法,他更能把戲曲小說與論記文平等相待,能夠領會文學的真精神。所以錢玄同氏說: 梁啟超先生實為近來創(chuàng)造新文學之一人?!梢庹摤F(xiàn)代文學之革新,必數(shù)及梁先生。(《胡適文存》頁三七)而且梁啟超譚嗣同等氏,又提倡過漢字改革;譚氏在他的《仁學》,更主張廢除漢字,實在是識膽過人。因一國學術的盛衰,完全是由于教育的普及與否;想求教育的普遍,非將艱深的漢字改成拼音文字不可。所以嗣同先生的主張,實在是補救時弊的良藥。戊戌政變之后,國人對于文字的問題,漸加注意。當時許多人發(fā)起了一個國語運動,研究拼音字母,創(chuàng)作簡字字譜,勢力頗大。一九一一年,民國成立,這個國語運動就大為發(fā)達:教育部更召集了一個“讀音統(tǒng)一會”,議定了注音字母三十九個;民國七年,教育部更正式公布注音字母;民國八年,又重新頒定注音字母次序。國語運動到了這個時間,可以說是到了全盛時期。一時有名的新思想家,如吳稚暉氏,錢玄同氏……都極力替國語運動宣傳;而且當時上下一致,對這個運動表示同情。后國語運動便漸漸衰落,到了現(xiàn)在便完全沉寂了。 民國五年間,在國語運動——“文字改革運動”——最興盛的時期,文學革命開始了。文學革命和國語運動有同一的目的:求文字的普遍;但文學革命運動,更進一步要打倒那“半死不活”的古文,更進一步要建設有生氣的國語文學。參加文學革命的文人學者很多:他們的領袖是胡適氏和陳獨秀氏,他們的健將有錢玄同氏,周作人氏,魯迅氏,劉復氏
編輯推薦
中國總逃不出‘模仿’的工作。例如張君勱不過想做中國的柏格森,胡適不過想做中國的杜威,陳獨秀不過想做中國的馬克斯,郭沫若不過想做中國的恩格爾,甚至最近梁漱溟提倡中國文化的文章,也不過是‘模仿’羅素的理論吧! ——伍啟元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