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08-06 出版社:商周文化事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林黛羚 頁數(shù):312
Tag標簽:無
前言
自序:是房子?還是建築物?房子,就像背景,溫暖、厚實、舒適,靜靜地座落在環(huán)境中,由主人慢慢地透過生活,累積出它的氣質(zhì)。建築物,如其名,像主角,以某種姿態(tài),醒目而帶點喧囂,持續(xù)僵直著,不管主人的生活如何,它始終堅持著自己的姿態(tài)。在這本書中,我希望我介紹的都是房子而非建築物。平價、舒適、生活,它們通常沒有搶眼的外表,卻因為主人的生活累積,而使房子越看越可愛,久了,主人也可愛起來了。所謂的綠色的房子,對我而言,主要是綠化、綠建築、場所精神。綠化--是將房子裡外上下,添加綠意,小者盆栽、大者植樹。尤其佩服,將一片裸地、閒田廢園、或者光禿禿的建地,慢慢地種滿樹與花花草草的主人們,你們療癒了大地的傷口。綠建築--從「設計的手法」去綠建築。兩百萬以下,不需裝空調(diào),建築材料隨手可得,短期可蓋好、住得舒服又節(jié)能的綠建築,這是絕對值得提倡的。綠建築也可以是很平民化的。場所精神--在樹林之間蓋房子,不是將樹砍光,而是繞樹而行、小幅度修枝;在街道旁的連棟透天之間蓋房子,不是格格不入的新造型,而是低調(diào)地銜接新與舊的元素。每一位綠房子的主人,各有各的生活模式,他們的日子,平凡得精彩。原本是迷重機的年輕小夥子小王,現(xiàn)在是擁有兩匹馬、雞鴨鵝的農(nóng)場主人;為了紀念阿嬤、同時給侄子實習蓋房子的機會,叔侄倆邊做邊學蓋出「懷念阿嬤的厝」;才剛在市區(qū)貸款買透天成屋的阿志兄,看到老家附近的閒置老屋,忍不住租下來進行改造大計,自己開心房東也開心;每週末都去唱KTV逛百貨公司的阿Ju夫婦,決定離開十多年的上班族工作,改當農(nóng)夫與村姑;為了讓岳母有個相似的鄉(xiāng)下環(huán)境可就近照顧,傅先生在造橋買地蓋屋,表達孝心;蔡董將買來的土地上原有相近的四間古厝稍作修改,讓各古厝分別扮演著客廳、餐廳、交誼廳、臥室的角色;新竹羅先生在設計師Black的幫忙下,透過「一根柱子」將老屋造型扭轉乾坤,省下大筆重建金額;林志堅為郭大哥所設計的再吹涼風,是大部分人都蓋得起的100%綠建築,既人文、省錢又環(huán)保。……還有好多故事,講不完了!我迫不及待想與您分享,還請慢慢閱讀下去,盡情享用囉!推薦序:I like to travel lightly/吳樹陸(本文作者為東海大學、中原大學景觀系兼任講師)「I like to travel lightly, step lightly on this earth. I like, as Henry David Thoreau said, to live in a tent, as it were, in this world, hitting only the high points.」——美國景觀建築師/Dan Kiley這本書是繼《蓋自己的房子》之後,黛羚寫的第二本書。從自己的房子到自己的綠色的房子,黛羚到處探訪用心過日子、用心蓋房子的人,而她說的故事也愈來愈誘人,愈來愈貼近--大地。談住宅,我得回溯大二做小住宅設計時拿來當範本的美式平房,繞到芬蘭看看他們的國寶建築師阿瓦.奧圖(Alvar Aalto)設計的住宅,想想閩式與徽派,還得努力回想《住屋.形式與文化》那本老書的要點……。這些都太迂迴、太漫長了。當下,黛羚呈現(xiàn)的23個綠色家屋,真真實實的在地人物、活生生的綠色的家。好像,她為我這種迂漫的「住的研究者」做出精闢的摘要--重要的是人、是生活,是夢想和實踐;有那樣的人、過那樣的生活,才會有那樣生動的房子。為自己蓋綠色的房子並不是每個人都負擔得起,黛羚的查訪與研究,以平價為出發(fā)點,為有餘力或有這樣夢想的人提供最佳的指引。更重要的,她及時記錄了人與住屋的密切關係,呈現(xiàn)出在地住屋的旺盛生命力。此記錄也是研究當代臺灣住屋與庭園的重要文獻、重大工作。衝浪的于導才能把海邊破屋手作得像一間藝術家的房子;放下景觀設計工作,歸隱山林的劉大哥,才打造得出那麼貼近自然的有機家園;關山的騷人墨客林志堅,才會有那樣的清幽樸拙。我瞪大著眼睛看他家門前的卵石地坪、竹林、落葉和置石照片,下回,黛羚該把她的「住的研究」拓展到房子外面的庭園,以圓滿我們的家園夢。
內(nèi)容概要
※ 住的研究者林黛羚,在首作《蓋自己的房子》暢銷二萬冊後,繼續(xù)深入探究臺灣在地人自地自建、結合生活與在地經(jīng)驗的蓋房子故事。這一年半來,再次全臺從花蓮到臺東、從屏東到新竹……精選更具多元代表性的新造屋、並加入改造屋案例,投入更多訪問心血,將這些自力造屋、勇敢實踐夢想的新住民的綠色造屋故事,撰寫成《做自己的建築師:蓋綠色的房子》?!?做自己「綠色房子」的建築師:蓋自己的房子之外,更要蓋出「好房子」!符合21世紀簡單生活、綠色的概念,實踐平價、在地、省能、減廢、健康的造屋新主張,打造出「會呼吸」的好房子,是更多想要擁有自己的家的人更一步。
作者簡介
林黛羚 住的研究者。自由作家、文字工作者?! ≈小蹲鲎约旱慕êB師:蓋綠色的房子》(商周出版,2009.08)、《蓋自己的房子》(麥浩斯,2007.12),致力於蒐集舒適、節(jié)能、生態(tài)、綠建築及貼近生活一切住的相關故事與事物。畢業(yè)於東海大學景觀建築系,曾任居家雜誌資深採訪編輯、旅遊雜誌採訪編輯。
書籍目錄
Part I關鍵詞=平價、在地、省能、減廢、健康、夢想,23個綠色造屋故事01 花蓮壽豐·米拉夢堤自己的家「自己畫」,翻遍國外鄉(xiāng)村風網(wǎng)站,擷取喜歡的畫面,再利用鉛筆手繪,與營造商成功地合作蓋出非常Miramonti的房子。02 花蓮大豐村·麵包樹舍大地色系的土黃色房子,身旁伴隨著農(nóng)田、菜園、生態(tài)溪、生態(tài)池,以不使用農(nóng)藥及化肥的耕種方式,自己自足的種出有機蔬果。03 花蓮壽豐·靠海邊運用廢棄材料美化牆面、用預算低的明管更換電路線,精打細算加上美學天分,輕度而關鍵的以11萬幫40歲古厝變身。04 花蓮市·等待27年的陽光利用房子基地兩面都可採光的特性,將房子側牆開落地窗。並將房子正面重整、頂樓裝上白色水泥板,使整棟建築外觀更具整體性。05 臺東關山·筆墨不見痕跡的家優(yōu)雅,其實可以很簡單,我有幸在臺東關山遇到如此文人。他運用機能營造空間美學、用模組去規(guī)劃空間格局,他在綠意包裹的房子裡,簡單紮實的生活著。06 臺東都蘭·吹涼風--112萬元的綠住宅材料都是隨手可得,工法容易、省錢環(huán)保;不用按裝冷氣、空氣清靜機、除溼機。這是理想的低耗能舒適住宅,也是綠建築的真諦。07 臺東龍過脈·享樂的四古厝將八十多歲客家古厝的「殼」和「骨架」保留下來,換上新的色彩與內(nèi)部陳設,過程80%自己來,預算每間控制在50萬以下就搞定了!08 臺東長濱·鐵皮屋也同樣亮眼!保留主結構及外牆,僅拆除室內(nèi)局部隔牆、將室外梯移到室內(nèi),並將後棟屋頂改成單向斜屋頂,與前棟屋頂拉齊,將壓迫感的老屋改成挑高的溫馨小屋。09 臺東·山風、海風、池畔,自然空調(diào)家透過家門口的生態(tài)池,調(diào)節(jié)室內(nèi)外的微氣候,達到降溫效果;再搭配山風與海風,不需要冷氣與電扇,就能享有舒適的涼爽程度了!10 屏東佳冬·懷念阿嬤的厝它實踐了對阿嬤的承諾與懷念;它落實了生態(tài)、節(jié)能、減廢、健康。老樹得以保留,空調(diào)得以省略不裝,廢柴得以再利用,家族得以再團聚。11 高雄旗山·日式養(yǎng)生住宅透過改造,解決了房子採光不足、挑高過於壓迫、樓梯過於沈重的問題。同時新增加了屋主理想中的私人泡湯及按摩池,以及女主人最喜愛的和風住宅。12 高雄市·綠意的家買了地,先種樹、先綠化,再決定房子位置、再來蓋房子。即使位於市區(qū),徐家人還是享受著被綠意盎然所包圍的幸福!13 嘉義市·三面貼屋狹小住宅,正解是?!利用基地的缺點轉化為優(yōu)勢,空間視野藉由內(nèi)中庭及立體開窗向內(nèi)游動,自成一景。14 南投埔里·種瓜路上蘿蔔坑的小屋打了152公尺深才得到水源、運用怪手整地開挖地基除草,利用生態(tài)配置諸多植物樹種,蘿蔔坑終於從裸地到現(xiàn)在的綠意盎然。15 南投埔里·有教養(yǎng)的房子震後重建的房屋,更要求穩(wěn)固條件。有穩(wěn)固的筏式基礎、寬度達8米的鋼筋做為樑柱結構體、不影響結構的明管,以及正確的鋼筋搭接工法。16 南投竹山·三代同堂木構大宅大木構,結合中式傳統(tǒng)構造工法及現(xiàn)代建築形式,開窗、跨距、挑高的限制少,木材絕佳的隔熱效果,成功為屋主打造不須開空調(diào)的家。17 臺中霧峰·不需空調(diào)的家透過屋主自行研發(fā)出來的45度角透氣孔,以低成本、低耗能的概念,在200萬內(nèi)打造「平價綠建築」。18 臺中霧峰·25年後,終於甦醒的房子只留老房子的骨架,重新填肉換皮,自行混調(diào)出內(nèi)外牆壁的質(zhì)感塗料,以漂流木、鋼筋、鍛鐵,搭配創(chuàng)意工法,讓老房子如舊似新、低調(diào)而充滿生命力。19 苗栗造橋·深山中的童話屋與其人定勝天、不如人服順天。沿著陡峭山坡而蓋的小木屋,以最小程度的整地,保有了山林與水土保持,成為相思樹林所環(huán)抱著的山中童話屋。20 苗栗卓蘭·半醫(yī)半農(nóng)有機的家林醫(yī)師決定從踏進這塊地開始,就把農(nóng)藥當成拒絕往來戶,讓土地代謝、休息,讓雨水、溪水、植物,慢慢的將土壤中的毒素分解掉。21 新竹市·三角玻璃溫室的家真正厲害的老屋改造,不僅只是拉皮、外牆翻新,而是透過新增或刪減局部建物結構,成功改變老屋體質(zhì)。22 臺北金山·15萬讓破房子優(yōu)雅老去改裝老屋,15萬含材料費及兩天工資,其餘都靠自己,光是木作、家具DIY就省下很多錢。23 北臺灣·從地上長出來的房子拿土地原有的土壤礫石,以客土袋(earthbag)工法所蓋成,搭配多處的透氣孔與原木調(diào)節(jié)室內(nèi)溼氣,百萬元以下就蓋的環(huán)保土屋。Part II 關鍵詞=做自己的建築師,蓋屋不敗秘笈01 建材廠現(xiàn)場直擊--預拌混凝土廠/鐵材廠/鋁門窗工廠/木材廠02 自行發(fā)包叫料四大重點:自己叫料、自己發(fā)包、自己監(jiān)工,更省錢!03 買地、蓋屋、改屋活用法規(guī)四大要項--避免糾紛及活用法規(guī)之常見狀況
編輯推薦
平價、在地、省能、減廢、健康、夢想,23個綠色造屋故事: 「從自己的房子到自己的綠色的房子,黛羚到處探訪用心過日子、用心蓋房子的人,而她說的故事也愈來愈誘人,愈來愈貼近--大地。」 ◎住的研究者 林黛羚“ 在首作《蓋自己的房子》後,持續(xù)尋訪舒適、節(jié)能、生態(tài)、綠建築及貼近生活一切住的相關事物;深入探訪臺灣在地人自地自建、結合生活與在地經(jīng)驗的蓋房子故事。從臺北到臺東、從屏東到新竹……更具生態(tài)關懷及人文情懷的新造屋及改造屋案例,分享更多勇敢實踐夢想的新住民綠色造屋故事! ◎做自己「綠色房子」的建築師: 蓋自己的房子之外,更要蓋出「好房子」!符合21世紀簡單生活、綠色的概念,實踐平價、在地、省能、減廢、健康的造屋新主張,打造出「會呼吸」的好房子,是更多想要擁有自己的家的人更一步理想! ◎建材現(xiàn)場直擊: 全書除了23個以綠建築為旨的綠色造屋精采案例外,更實地走訪木材廠、鐵材廠、鋁門窗工廠、預拌混凝土廠,實境帶讀者認識材料的生產(chǎn)過程,真正瞭解材料的特性及適用性,以及哪一種材料最適合自己打造的房子! ◎自行發(fā)包叫料必學技: 自己叫料、自己發(fā)包、自己監(jiān)工,更省錢! ◎靈活運用買地、蓋屋、改屋相關法規(guī): 避免糾紛及活用法規(guī)之常見狀況。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