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結構可靠性理論及應用

出版時間:2008-9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作者:姚繼濤  頁數(shù):115  

前言

  在考察各種不確定因素對結構可靠性的影響時,既有結構的評定與擬建結構的設計并無本質差別,兩者都以基本的結構可靠性理論為基礎,控制和判定結構在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下完成預定功能的能力,但是相對擬建結構,既有結構已轉化為現(xiàn)實的空間實體,不再是圖紙上虛擬的結構,因此在具體的評定過程中,并不能簡單沿用結構設計中的分析和校核方法。就目前國內外發(fā)展的總體水平而言,既有結構可靠性理論仍處于形成階段,尚不能為既有結構的評定提供充足的理論基礎,目前采用的評定方法主要是在總結長期工程經(jīng)驗的基礎上借鑒結構設計中的方法而建立起來的,對既有結構自身特點的考慮主要體現(xiàn)為一些原則性的規(guī)定。?  本書總結了作者自1990年以來對國內外既有結構可靠性評定的研究與實踐的部分成果,吸收了國內外標準的一些最新思想和內容,包括國際標準《結構可靠性總原則》(ISO2394:1998)、國際標準《結構設計基礎——既有結構的評定》(ISO13822:2003)、歐洲規(guī)范《結構設計基礎》(EN1990:2002)、國際安全度聯(lián)合委員會規(guī)范《JCSS概率模式規(guī)范》以及國家標準《工程結構可靠度設計統(tǒng)一標準》(GB50153)(修訂稿)、《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tǒng)一標準》(GB50068-2001)、《工業(yè)廠房可靠性鑒定標準》(GBJ144)(修訂稿)、《民用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GB50292-1999)等,期望能夠建立既有結構可靠性的基本理論,為既有結構的分析與評定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由于既有結構分析與評定中的許多問題屬于結構可靠性理論中的基本問題,因此書中許多內容對于擬建結構和既有結構而言都是共性的,包括結構時域可靠性、結構耐久性、不確定性及其測度、結構可靠性的度量、結構可靠度的分析與控制等。這些內容對于促進結構可靠性基本理論的發(fā)展也是有益的?! ”緯?~第3章主要闡述和拓展結構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和度量方法,它們是結構可靠性分析、設計與評定的基礎。?  既有結構可靠性的基本含義與擬建結構的一致,但在“時間”、“條件”、“功能”等方面有其特殊性,明確這些差別對于完整、準確地理解既有結構可靠性的具體含義是非常必要的,第1章中對此做了專門論述?! 〗Y構可靠性的核心是結構在規(guī)定條件下滿足時間、功能兩方面要求的能力,它既可從功能的角度描述,也可從時間的角度描述,分別對應于“結構可靠性”和“結構時域可靠性”。這兩者不僅是一對關系緊密的耦合概念,而且數(shù)值相等。這一結論對于拓展結構可靠性、包括結構耐久性的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些內容反映于第1章和第3章。?  安全性、適用性是對結構可靠性最基本的分類,分別對應于結構的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和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結構耐久性則是結構可靠性中涉及材料性能劣化和損耗的特殊內容,當然也是安全性、適用性中的特殊內容,概念上從屬于結構的安全性和適用性。有關結構耐久性的概念及其與安全性、適用性的關系見第1章。?

內容概要

本書針對國內外既有結構可靠性評定領域的發(fā)展,總結了作者自1990年以來研究與實踐的部分成果,吸收了國內外有關可靠性評定標準的一些最新思想和內容,初步建立了既有結構可靠性的基本理論,并將其應用于既有結構的可靠性評定中。本書主要內容包括:結構可靠性和耐久性的基本概念,不確定性及其測度,結構可靠性的度量,作用和結構抗力的分析模型,既有結構可靠度的分析與計算,既有結構可靠性評定的基本原則和方法等。書中內容以既有結構的可靠性分析與評定為核心,亦涉及結構可靠性理論中的許多基本問題。    本書可供從事土木工程領域研究的工程技術人員、科研工作者以及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參考,亦可作為研究生教材。

書籍目錄

第1章  結構可靠性  1.1  結構可靠性    1.1.1  定義    1.1.2  既有結構可靠性    1.1.3  結構時域可靠性    1.1.4  結構安全性和適用性  1.2  結構耐久性    1.2.1  概述    1.2.2  結構耐久性    1.2.3  與安全性、適用性的關系  1.3  結構可靠性影響因素    1.3.1  結構狀態(tài)和性能    1.3.2  作用和作用效應    1.3.3  基本影響因素  參考文獻第2章  不確定性及其測度  2.1  概述    2.1.1  不確定性的理論    2.1.2  不確定性的分類  2.2  隨機性    2.2.1  隨機現(xiàn)象    2.2.2  隨機現(xiàn)象的成因    2.2.3  隨機性  2.3  主觀不確定性    2.3.1  主觀不確定現(xiàn)象    2.3.2  主觀不確定性    2.3.3  主觀不確定性的特點  2.4  不確定性的測度    2.4.1  概率和隨機變量    2.4.2  信度和未確知量    2.4.3  模糊及籠統(tǒng)概念    2.4.4  認知方程  2.5  既有事物的信度  參考文獻第3章  結構可靠性的度量  3.1  結構可靠性的概率度量    3.1.1  結構可靠度    3.1.2  結構時域可靠度    3.1.3  結構耐久性的度量  3.2  結構可靠度的信度    3.2.1  可靠度分析中的主觀不確定性    3.2.2  結構失效概率的信度  3.3  基于信度的可靠性控制指標    3.3.1  設計與評定的信度表達式    3.3.2  失效概率的信度均值    3.3.3  基于信度的可靠性度量和控制指標  參考文獻第4章  既有結構可靠度分析  4.1  作用分析模型    4.1.1  作用的類別    4.1.2  擬建結構的作用分析模型    4.1.3  既有結構的作用分析模型  4.2  結構抗力分析模型    4.2.1  擬建結構抗力分析模型    4.2.2  既有結構抗力分析模型    4.2.3  實例分析  4.3  結構可靠度的分析和計算    4.3.1  結構失效概率的表達式    4.3.2  結構失效概率的時段分析方法  4.4  可靠指標計算的改進方法    4.4.1  JC法    4.4.2  改進一次二階矩法  4.5  隨機變量轉換前后的相關性  參考文獻第5章  既有結構可靠性評定  5.1  基本原則和方法    5.1.1  評定目的    5.1.2  評定內容和項目    5.1.3  評定依據(jù)和標準    5.1.4  基本評定方法    5.1.5  可靠性等級  5.2  結構可靠性評定    5.2.1  評定方法的選擇    5.2.2  基于結構分析的評定    5.2.3  基于結構狀態(tài)評估的評定  參考文獻第6章  主要結論

章節(jié)摘錄

  3.非隨機變量  結構可靠性的影響因素中也包含著非隨機變量,如果人們對它們的認識有著百分之百的信心,分析中可將其視為完全確定的量;否則,應將其視為未確知量。以既有結構為例,其各個構件當前的截面尺寸、材料強度等雖然有所差別,但客觀上都應是確定的,不屬于隨機變量。對于截面尺寸等簡單、直觀的項目,人們很容易對其建立起準確的認識,可將其視為完全確定的量。但對于材料強度等復雜的項目,要準確測試其真值,則較為困難,相應地人們對它們的認識也就會呈現(xiàn)一定的不確定性,這時應將其視為未確知量?! ?.綜合變量  結構可靠性的分析涉及許多綜合性的變量,如抗力、組合作用效應等。對它們認識的不確定性有兩個來源:各基本變量的不確定性,各基本變量之間關系的不確定性。以抗力為例,一般將其不確定性的來源歸結為三個方面:材料性能,幾何參數(shù),計算模式,其中計算模式實際上代表了構件的內部關系。對于擬建結構的抗力,這三者均屬于隨機變量,由于它們的概率特性一般都是通過大量樣本的統(tǒng)計推斷得到的,可將它們視為確知的隨機變量。對于既有結構當前的抗力,其特定的材料性能、幾何參數(shù)、構件的內部關系客觀上都應是確定的,但是人們往往難以全部準確地掌握,特別是構件的內部關系和材料性能,往往會產(chǎn)生主觀不確定性,并綜合反映到對抗力的認識上,導致結構當前的抗力成為未確知量。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既有結構可靠性理論及應用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總體上還可以吧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