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jīng)譯注

出版時間:2002-7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周振甫 譯注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這本書對《詩經(jīng)》進行了詳細的注釋。附有原文,并逐一介紹了重要詞語的讀音、釋義、特殊詞性,及完整內(nèi)容的理解和翻譯。

作者簡介

周振甫(1911-2000),學名麟瑞,浙江平湖人。1932年10月入上海開明書店編譯所工作,從此開始長達60多年的編輯生涯。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詩經(jīng)譯注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1條)

 
 

  •      當時在程俊英和周振甫兩個注本里選,程那本70多,圖便宜買的這本??粗u論還不錯,想來中華書局的書,再加上周振甫這個名字,也不會差到哪里去。拿回來厚厚的一本,有注有譯還有前人的評論,感覺挺值。可惜真是不經(jīng)讀,一讀所有的好印象都破壞殆盡。
       第一是翻譯,越往后讀越雷人,不說“達”也不說“雅”,最少做到“信”吧。但是翻譯和注釋南轅北轍,處理得相當隨意。"中心搖搖“譯成“心里頭不安地搖搖”。《伯兮》那首,上來就是“老大啊,勇武啊”。伯在這里明顯是女子對丈夫的稱呼,翻譯成排行的伯勉強算沒錯吧,暫且不說??墒恰霸秆运疾蹦蔷渚碗x譜了, 鄭玄 箋:“愿,念也?!啊霸秆浴泵髅魇切稳菟寄畹臉幼?,翻譯直接翻成“愿意說是念老大”……
       第二是后文的解說,引的基本是“后妃之德”之類的舊說,近人比較合理的解釋幾乎不引?!对娊?jīng)》說法眾多,選古今有代表性的幾家難道不行嗎?吝惜紙張?
       第三是十分不解這本書的定位在哪,簡體橫排,全注全譯,難字有注音,看起來像是通俗性的注本。但注又很簡略,有注并不一定能完全讀通,解說都是舊說,而且少加判斷。說是學術(shù)性注本,又差的太遠,只是簡單地注釋一下,把前人的解說摘抄幾條而已。
      
       我只能說這本書的優(yōu)點一是便宜,二是全,三是注釋得還可以,雖然注得特別簡。至少有讀音,錯誤也不多。還是可以讀一讀。
      
       不可解的是這本書出自中華書局,出自周振甫之手,還有這么多人推薦。不知道把中華書局和周振甫的名頭撤掉還會不會有人說好。
      
       手頭沒有其他的本子所以無從比較,程俊英的那本有人說帶著動不動就上升到階級的偏見,也許在今人的注本里這算還可以的本子?
  •      我也算是心血來潮看起來《詩經(jīng)》,我買的是中華書局的這本譯注,但又參考了很多有關(guān)的書籍,我覺得,像是《詩經(jīng)》這種古籍,幾千年來無數(shù)人讀過,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想法,不恰當?shù)谋扔魇牵皇敲總€學新概念英語的人,出來都是一個水平。
       詩經(jīng)比唐詩宋詞讀起來困難得多,很多唐詩與宋詞即使不加注釋也能猜測個大概,可是《詩經(jīng)》如果不加注釋,估計大部分人連字都不認識。翻譯只是幫助你理解個大概,到最后你記住的畢竟還是古文而不是譯注,或許多年以后,你給別人講的時候,可能直白到只是個大概。幾千年來,文化不斷的變遷,沒有誰能肯定的告訴你每個字是什么意義,畢竟《詩經(jīng)》誕生在一個連歷史都沒有詳細記載的時代,而且歷史是勝者之言。
  •     看到評價里有人說周振甫翻譯得過于通俗 是給鄉(xiāng)下老太看的。詩三百大多源于民間,難道要把它翻譯得像圣賢書一樣您才滿意么?我倒覺得他用言簡意賅的語句點出《毛詩序》、《箋》和《詩經(jīng)原始》之間的不同理解,此點甚為受用。
  •      譯注有許多不明白的地方。試舉一例:《大雅·蕩之什·桑柔》“好是稼穡,力民代食。稼穡維寶,代食維好?!眱蓚€“稼穡”周振甫先生都譯為“吝嗇”。三句之后的“稼穡卒癢”卻解釋成“莊稼”。隨便翻翻其他書,如朱熹的《詩集傳》,“好是稼穡,力民代食”解為“于是退而稼穡,盡其筋力,與民同事,以代祿食而已。”現(xiàn)代比較通俗的版本,如臺灣商務王云五主編,馬乘風(持盈)注譯的《詩經(jīng)今注今譯》這兩句譯為“于是以稼穡為業(yè),自食其力,以代替俸祿之食。”兩種書都沒有具體解釋“稼穡”一詞,但細按上下文,不難理解是“親自耕田種地”的意思。周振甫先生所說“稼穡”即“吝嗇”,我腹笥不廣,不知有何依據(jù),但書中也沒有給個出處,不便于查考。
       修訂本后記說,本書成后周振甫先生已病重,“再也沒有氣力和時間去修改文稿、核實文獻、訂正錯訛”??磥矸N種問題,只好待將來就正于大雅通人了。
  •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為政>>第二)
                
        孔子時代,可供學生閱讀的書不很多,《《詩經(jīng)》經(jīng)過孔子的整理加工以后,孔子說:“《詩經(jīng)》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它,就是‘思想純正’。
  •     別說周先生的譯注像二人轉(zhuǎn),有幾人真能看懂原文?別說詩三百是多么高雅,就像博物館里供著的先民石器,在當年不就是今天的鐵鍬?
  •     舉個最好玩的例子《新臺》,翻譯者把四言的詩經(jīng)翻譯成了七言詩,我覺得薛蟠寫詩大概也就這個水平:)
      
      “新臺照水倒影明,河水長得與岸平。求的安順夫婿好,嫁個蛤蟆不像人。
      
      新臺靠水造的高,河水漲滿浪滔滔。求的安順夫婿好,嫁個蛤蟆不得了。
      
      漁網(wǎng)設(shè)備為捕魚,捕個蛤蟆空憐渠。求的安順夫婿好,得這蛤蟆怎么了。 ”
      
      原詩是:
      
      “新臺有泚,河水彌彌。燕婉之求,蘧篨不鮮。
      
      新臺有灑,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篨不殄。
      
      魚網(wǎng)之設(shè),鴻則離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
      
      意思雖然也差不多吧。。。但這翻譯得實在讓我想到薛蟠那首著名的“閨房鉆出大馬猴”。。。。樂死我了。。。整本書左邊都是陽春白雪的原詩,右邊都是翻譯者翻唱的東北山歌。。。
      
  •      本來想讀完了這本書,再來作評語的,但是看到前面一些朋友的評論,覺得不甚公平,想來給這本書平反。
       首先,《詩經(jīng)》是覺得值得喜歡中國古典文學的朋友讀的經(jīng)典詩集;
       其次,這本書編排得已經(jīng)很好很專業(yè)了,書中不但在各地國風之前有對當?shù)貒獾?、歷史事件的簡單介紹,引用文本都是原滋原味的自古以來具有權(quán)威性的注本,如朱熹《詩集傳》,而且,在每篇詩作之后又引用了諸家注解注釋,有助于我們多方面多角度的理解詩經(jīng)原文創(chuàng)作的歷史背景。
       再次,其中一些古字,不常見的字,一般都有注音和注釋,這足夠幫助讀者理解原文意思;此外,又有較為押韻的全詩翻譯,把古典詩譯成現(xiàn)代詩已經(jīng)不易了,更何況要隔句押韻甚至句句押韻呢?如果說,一些朋友認為全詩翻譯的不夠味,甚至不通暢不達意,那就應該看原文,因為《詩經(jīng)》本身就是很簡單的民歌而已,單純所以才有“思無邪”的美譽;全文翻譯只不過是幫助一般讀者了解詩歌大意的一種嘗試,要真正讀《詩經(jīng)》以及類似的古典著作,都應該讀原文,而不是看看白話文就了事!
       最后,我不知道其他譯注怎么樣,但是,以我個人的讀書經(jīng)歷來看,這本《詩經(jīng)譯注》是很值得對《詩經(jīng)》感興趣的朋友讀的!
  •     余嘗好詩,遂從卓越網(wǎng)上精挑細選購買了《詩經(jīng)譯注》一冊,譯注為周振甫先生。到手后,欣然開卷,讀了不到幾頁,就覺得有些意思。感覺譯者是一個了不起的人,能將如此羊村白雪的東西,譯成傻里巴人的貨色,實在是一件很不簡單的事情。
      以我看來,譯者認為國人的國學素養(yǎng)尚不能達到良莠能分的境界,于是從東北二人轉(zhuǎn)的藝術(shù)形式中汲取了靈感,將翻譯出來的詩搞得很白,很直白,相當?shù)闹卑?,他的標準是即使農(nóng)村老太太看了譯作,也能過知道詩經(jīng)里講的是什么,實在是用心良苦,普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苦心可見一斑。
      現(xiàn)在我的心情很沖動,為了能將這種沖動的心情于讀者共勉,先將譯者的譯作拿來看一下以《國風·關(guān)雎》為例(括號內(nèi)為譯作):
      關(guān)關(guān)雎鳩(魚鷹關(guān)關(guān)對著唱),在河之洲(停在河中沙洲上)。窈窕淑女(漂亮善良好姑娘),君子好逑(該是君子好對象)。參差荇菜(或長或短的荇菜),左右流之(或左或右把它采)。窈窕淑女(漂亮善良好姑娘),寤寐求之(睡里夢里求怎樣)。求之不得(求她總是得不到),寤寐思服(睡里夢里想更牢)。悠哉游哉(長啊長啊長思念),輾轉(zhuǎn)反側(cè)(翻來覆去睡不好)……
      看到這里,我就想起《我的團長我的團》里迷龍經(jīng)常嘟噥的東北小曲:“你要讓我來啊,誰不愿意來啊,哪個犢子才不愿意來啊。你們家的墻又高,四處搭炮臺啊,就怕你爹用洋炮,嗨啊!”不過我覺得后者更活潑,更形象,更是個犢子。譯作怎么看怎么就像裝犢子呢?《團》劇中還有一處,恰好也是一句詩經(jīng),就是當炮灰團穿這褲衩殺鬼子的時候,龍文章吼了一聲:“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边@個時候,我覺得這句詩和情節(jié)是緊密相連的,肅殺悲愴之情呼之欲出,乃點睛之筆。
      話題扯遠了,我們回到這本《詩經(jīng)譯注》。有一點是我們都清楚的,就是《詩經(jīng)》的格調(diào)和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小曲氛圍是不一樣的,但這本書恰恰就是讓這兩者聯(lián)系到一塊,白,很直白,相當直白。如果翻譯的目的是把“詩”弄成“屎”,那我上面的話就是屁話了。但問題就在于,我是一個上進青年,想讓肚子里有些貨,然后到MM面前好賣弄一番,好討個好老婆。我的初衷是“品詩”,可不是“品屎”。但這本書明顯和我過不去,真是雷死人不償命。
      中國的文字韻律由來已久,白話文字照樣可以表達詩的韻律,否則中國的自由詩早就絕種了,哪還有徐志摩、葉芝、海子、顧城的名作傳芳流世?所以我也不反對白話翻譯詩經(jīng),關(guān)鍵是你別把里面的味道給改了就行。而且該書一味的往東北二人轉(zhuǎn)靠攏,想朗朗上口,又想維持原義,就很難平衡。翻譯最基本的“信、達、雅”原則,這位老先生看來都很難沾邊了。
      當時買這本書,我也是看在中華書局的份上,心想這么嚴謹而又有悠久歷史的出版社,還是能讓消費者放心的。現(xiàn)在我才知道,中華書局連于丹的《論語心得》都能出版,看來也不能全信了。老靠老祖宗的那些貨發(fā)財,中國難道要靠文化快餐來產(chǎn)生思想家?
      
  •     一是 錯別字
      
      二是 錯句讀
      
      三是 錯翻譯 望文生義 語無倫次 與注解南轅北轍
      
      作為一本古文的普及讀本,個人感覺是可以回爐造紙了。。。
      
      中華書局自重。。。。
      
      
      
      
      
      
  •     首先,翻譯不太靠譜,大多數(shù)詩篇都翻得很拗口,拗口也就罷了,有的詩句翻譯還達不到“信”的最低標準。
      翻的不好也就罷了,畢竟詩本來就不可翻譯,注做好一點也不錯啊。但是此書的注釋很多地方失之過簡,很多字詞只給本義,而不指出上下文中的轉(zhuǎn)義,對于初學者不太適合,光看簡注很難理解全詩。
      每首詩都附有評介,指出詩的主旨。但是這個評介是很有問題的。首先,它重在引用古注,這對于有一定功底的文史愛好者或研究者比較有用,但對于一般讀者,文言古注不加串講有時還是比較難懂的,有掉書袋之嫌。另外,書中引用的古注,絕大多數(shù)是《毛詩》、朱熹和方玉潤說,他們的說法雖影響最大,但限于他們所處的歷史環(huán)境和個人立場,這些說法不一定正確。導致很多詩篇現(xiàn)在比較公允的解讀與書中所做的評介大相徑庭(有興趣的可看此書《靜女》《出其東門》等詩后面的評介)。奇怪的是對于《卷耳》等極少數(shù)著名篇目,譯注者還是引用了近人的正確說法的,不知道為什么其他絕大多數(shù)篇目的評介就光顧著掉書袋了。這樣,一般的讀者,如果原先對于詩經(jīng)沒有一定的了解,迷信此書的評介,會對很多詩篇的主旨,乃至整個詩經(jīng)的風骨,產(chǎn)生誤解。
      總之,這本書被收入中華書局古典名著譯注叢書,用簡體字橫排印刷,作為普及性讀物,是很不恰當?shù)摹?/li>
  •   總之他們自認為念的通就可以自圓其說了。感覺跟小學生水平一般。
  •   中華書局這塊牌子要爛了,咱們自個兒辦個書局吧。
  •   老嫗能解
  •   不只是翻譯的問題,很多注釋明顯有錯誤。
  •   翻譯的問題還不在于過于通俗,在于和注釋南轅北轍,明顯望文生義,簡直就是一群蛤蟆跳下水,不通不通
  •   總歸他是編輯。。這是我的感覺
  •   實在是太差,可以通俗,但不能錯誤太多,不確定誰的原因,出版社肯定罪責難逃。
  •   詩歌太難翻
    至少音律一方面就難辦
  •   嫁個蛤蟆不得了,哈哈哈……
  •   為什么都把詩經(jīng)歸為陽春白雪呢?
  •   書中還有不少錯字,對吧
  •   對不起,如我評論所說的,我并沒有看完,更別說和其他注本比較,并找出其中的錯字了!不過,也許做學問是應該刨根究底才夠深刻,以后我也會盡量多讀多比較的。
  •   與樓主同感。轉(zhuǎn)貼拷貝別人的一段話(對不起,忘記誰寫的了):
    《詩經(jīng)》是好的,但要看出《詩經(jīng)》的好,必得把秦漢之后的詮釋一概拋開,直截了當?shù)刈x詩。吟出那些詩篇的人們,他們曾經(jīng)真實地活著,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看美女就是美女,看了美女睡不著也不會說是心憂天下,等真要為國出征的時候,他們就盡他們的責,提起弓箭去戰(zhàn)斗、去死——那是一種不曾被各種各樣大話浮辭所蒙蔽的人生。
  •   多謝~
  •   如果按樓主的說法,我只能認為這本書不適合初學者看,而是屬于研究性質(zhì)的書籍。
  •   嗯,有道理哦~
  •   同意!這套書本身就不是給普通讀者作為普及本的,這套書所有的作者基本都能代表一定的學術(shù)高度……陳鼓應的莊子,楊伯峻的春秋左傳,同意!
  •   只怪俺自己水平有限,讀著都磕巴,更無緣領(lǐng)悟其美感了
  •   這本書論注釋詳細、觀點獨到不如《詩經(jīng)注析》,論譯文翻譯流暢通俗不如馬持盈的《詩經(jīng)今注今譯》,為押韻而破壞詩歌本身的意境還不如不押,真是弄巧成拙,要說優(yōu)點除了相對便宜外,也就是詩旨多引毛傳鄭箋三家詩義,在如今詩經(jīng)多“去經(jīng)學化”的注本里也算有點資料價值。
  •   O(∩_∩)O哈哈哈~買了這個系列的《論語譯注》,感覺還可以。這幾天正打算買本《詩經(jīng)譯注》,多虧看了閣下的文章,那個關(guān)雎翻譯的可太爛了。閣下知不知道好的注本,向我推薦一下。不帶翻譯的。
  •   您的文章寫的很幽默又很犀利,我也很想讀讀詩經(jīng),但是我對中國古典文化研究不多,您能不能推薦我?guī)讉€好點的注譯本?謝謝了
  •   恨不能早日看仁兄的評價啊。
    我們學校教授推薦的書上就有周振甫的這本書,可憐花了三十五塊大洋,喜沖沖的捧回了家。打開一看,我的娘耶,咋看不懂啊。還以為自己水平忒差,不夠格看這類書。偶然一日在路邊攤上買了一本雜牌出版社的《詩經(jīng)》,不死心,再看。那時越看越氣憤,感情我對中華書局的信任全都被狗啃了去。唉,這年頭搞研究的怎么這么不靠譜??!
  •   評價略顯偏頗吧,書中的問題確實存在,但是對古詩翻譯不能要求太過。個人感覺,這樣的翻譯已經(jīng)可以了……本身這套系列的要求是,譯注。本身就是不能翻譯的東西,卻要翻譯,不知道您對關(guān)雎要怎樣翻譯,要押韻還是要意蘊?不能兼顧的……
  •   真是滑稽了 詩經(jīng)什么時候成陽春白雪了 本來就是民歌 你非得翻譯成歌劇 笑死人也
  •   本來就是民歌呀 這個版本其實翻譯的很好
  •   這種事楊伯峻也幹過,想當年對著那本孟子譯注的白話翻譯,無語半天...
  •   白話譯文確實很莫名其妙,既要照顧押韻又要符合愿意,結(jié)果就是不倫不類,磕巴難讀。不過中華書局的這一系列還是在同類作品中相當有水準的。不曉得有沒有臺灣的學者譯注過,如若有的話倒值得期待。
  •   to:迷失藍海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6838659/
  •   葉芝?
  •   同意!
  •   不會吧?周振甫哎
  •   周先生其他書沒看過。。不敢亂講。。但那么多年的編輯經(jīng)驗。。。寫出來像該書譯文似的中文。。。也算是個奇景了,難以置信。。。
    猜這書可能本來是周先生注解的未完稿。。。。中華書局搞教輔太忙了抽不出人,或者是為壓縮成本考慮。。找了個實習生補了譯文就印了。。。湊巧這實習生水平又差。。。
    反正中華書局好明顯在自殘。。。。
  •   郁悶了
    差點要去買
  •   真想不通,明明是中華書局出的,怎么質(zhì)量這么差。里面的譯文很多都不知所云,甚至有錯誤,還不如我上路邊攤買的長城出版社這類非權(quán)威類出版的書。本來還指望靠它入門,結(jié)果越看越糊涂。誤人子弟?。?!
  •   同感同感??!
  •   這個評論相當有用。我不知道負責這本書的編輯是有多么大的自信???!?。。。【瓦@么就出版了?!??!這本書的有用之處在于:讓漢語言不好的人生出“明天就能做編輯”的雄心壯志。
  •   同感!被誤人子弟了...幸好有其他書參考
  •   樓主有推薦的詩經(jīng)本子嗎?
  •   1這套書貌似不是作為普及讀物的把,中華書局的普及讀物,應該屬中華經(jīng)典藏書吧……
    2對于掉書袋的問題,呵……首先,學術(shù)要求多元,一定量的注釋,是對啟發(fā)讀者思考有極大作用的。其次,掉書袋也是一種境界……
    3“迷信此書的評介,會對很多詩篇的主旨,乃至整個詩經(jīng)的風骨,產(chǎn)生誤解。”
    正確,人文方面的學術(shù)存在正確么?對任何人文方面的問題,都是百花齊放的。讀者如果會迷信,那他看到任何東西都會迷信了。那么這就不單單是這一本書存在這樣的“問題”了……
  •   歡迎CY07兄的回應。
    對于是不是普及讀物的問題:中華經(jīng)典藏書近兩年才出版,出了幾十年的古典名著譯注叢書,各品種的規(guī)格參差不齊,中華書局也要賺錢的。同一個作者楊伯峻,他的《論語譯注》《孟子譯注》就有白話翻譯,注釋也都用白話文,一般讀者都可以閱讀利用,銷量很大,而《春秋左傳注》就與之大不相同了。這本書既然用了簡體橫排,還附上了譯文,我以為出版社是想做大賣的普及讀物的。
    當然是不是普及讀物這點可以商量,但即使以學術(shù)專著的角度來看,這本書我仍然認為是有缺陷的。
    之前我并沒有批評注釋,因為這本書的注釋量很小,基本上只是語詞的白話文解釋,而且只取一說,或斷以己意,所以并沒有太大“啟發(fā)作用”。對于普及讀物這樣無可厚非,作為學術(shù)專著這樣就太簡單了,我想這是CY07兄贊同的。這也是我判定它是普及讀物的依據(jù)之一。
    我主要批評的是對主旨的評介(題解),是每首詩最后楷體字排印的部分,并且已經(jīng)說得很明白,絕大多數(shù)的評介只有《毛詩》、朱熹和方玉潤說,主要就是拿著三四本書(而且這三四本書是研究詩經(jīng)者必讀的書),對照著詩篇做一些摘抄,這個是不是有很高的學術(shù)價值呢。如果旁征博引地掉書袋,當然是一種境界,在學術(shù)上有價值,但是個人認為,這本書沒有掉出境界來。
    我很同意人文社科在很多問題上沒有絕對的正確和錯誤,但是總有主流和相對真理,否則我們的學習討論就沒有什么意義。何況作者自己也在大張旗鼓地說誰對誰錯(參看此書引言,尤其是最后一部分,以及各詩篇的題解)。
    總之,個人認為這本書作為普及讀物,很不合適,作為研究詩經(jīng)的學術(shù)專著,參考價值有限。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