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5 出版社: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 作者:陳芷町 繪 頁數(shù):171
內(nèi)容概要
陳方的墨竹主要以文同為基礎(chǔ),再以夏仲昭為體??少F的是先生能將其靈氣與人格融入畫中,自成一格,是標準文人畫典型。人與畫的關(guān)系非常密切,古今多少人畫竹,但能畫出人性、靈氣、大氣者不多,而且可能是行政的歷練和時代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出他的大氣和格局。見其枝葉筆墨中,往往秀氣見厚,厚氣見秀,繁而不亂,簡總有致。筆墨暢快淋漓,但空間構(gòu)圖又處處表現(xiàn)其獨自構(gòu)圖與新意。春明女士整理其畫作展出,并出版畫集,也許更能讓我們欣賞這位狂狷國土在那個震蕩的時代中,為中國美術(shù)史所留下的足跡。
作者簡介
陳方,字芷町,號荒齋,一號大荒齋主。江西石城人,1897年出生,1962年9月逝世。幼時攻讀古詩文辭,喜繪畫。弱冠后為京滬各報撰寫論述,先后服務(wù)于上海《申報》《商報》《北平大同晚報》等,因其文采論議而頗獲名聲。曾于收藏家館中閱讀宋、元、明、清各名家真跡,理解甚高,于山水花鳥均有涉獵。于20世紀30至40年間,進入當時的政界,后隨陳布雷先生從事案牘工作,由于文才卓著,有江西才子之稱??箲?zhàn)后期,先生自感姜桂之性,不宜久居宦途。在公余時專習寫竹,又與當時的多位名畫家如傅抱石、齊白石、鄭曼青等交往切磋;在北京、南京廣為閱讀歷代名家的竹畫,搜求文與可、蘇東坡、柯九思、吳仲圭以來的真跡,苦心鉆研;并在各地竹林品味竹子在風、晴、雨、露、雪下的意態(tài),其墨竹達到了很高的境界。1949年1月先生辭職,轉(zhuǎn)遷廣州及香港,居閑作畫。1953年赴臺北,曾先后開過三次個人畫展,均極一時之盛。在臺北,先生與書畫家過往甚密,作畫論畫,于1954年與鄭曼青、馬壽華、陶蕓樓、劉延濤、張觳年及高鴻逸組成了七友畫會。
先生畫竹不拘泥于前哲的墨法筆法,而著力于“師造化”。以荒齋寫竹八法及親筆所作42幅竹譜,將其一生畫竹的筆法心得,傳授弟子。經(jīng)撰編成為《芷町竹譜》,世代流傳。
芷町先生秉性豪爽,其竹畫、詩文、書法被譽為“三絕”,書寫墨竹,其靈秀雄杰之氣都在所畫的一枝一葉中進發(fā)。張大千推譽他是元代以后寫竹第一人。
先生對故人、故土的眷愛可以從多幅畫的題跋中讀到。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