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xué)與幼童

出版時間:1989-9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作者:[美] 加雷斯·皮·馬修斯  譯者:陳國容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當一個新生命呱呱墜地,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他的人體、人性、人情立即就受到成人的養(yǎng)護和塑造,然后就被打上種種的印記……其間,幼童感知了什么?思索了什么?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發(fā)了兒童心理學(xué)家和兒童教育學(xué)家的熱忱探究。美國當代哲學(xué)家馬修斯的命題是:幼童與生俱來就有運用哲學(xué)的能力,“他們早就喜歡提出哲理性的問題,還要做哲理性的評論,比十三、四歲的孩子做的更多。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哲學(xué)與幼童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導(dǎo)師推薦我讀這本書,不過可惜我沒有哲學(xué)功底,我沒有讀出她所講的“好”的境地,所得的無非是兩點:其一,兒童天生會對我們眼見的尋常世界提出疑問,這些疑問往往是涉及到我們?nèi)绾握J識世界的,在成人,這無非是常識,而我們卻很少去思索常識之中還存在哪些漏洞、哪些含混,兒童卻直指問題的本質(zhì)。因而,幼童提出的問題常常是很難回答的,一方面由于我們?nèi)狈栴}的敏感性,通常沒有弄清他問的是什么的就擺出一副知識權(quán)威的樣子,用權(quán)威的態(tài)度終止了孩子開啟的討論;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們懶于思考,或者說不善思考,為了防止自己被“搞糊涂”,刻意地回避了這些問題。這兩種態(tài)度,無論是在孩子面前裝作無所不知,告訴他們“事情就是這樣子,沒有兩個月亮”還是說“哦,你這個小傻瓜,別想那個了”都無助于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成長。
      成人的好奇心,由于被過度“現(xiàn)實化”了,往往都是指向問題的答案,即“常識”譬如1+1=幾,成人想知道的是答案2,兒童則是想知道我們?nèi)绾沃?+1是等于2的,他們的問題更多涉及到思想方法,因而更為本質(zhì)與深刻。
      其二,本書提示我,要認真對待兒童提出的問題,縱使自己回答不了,也能啟發(fā)思考,并試圖和孩子討論出關(guān)于思想方法的結(jié)果(盡管可能極不成熟)。而過去,每當孩子提出此類問題,我都詫異,他怎么連這個都不懂的?!我怎么講才能讓他懂我的意思,譬如1+1是等于2的。因此過去,孩子在聽了我的回答之后常常失望地走開,顯然他沒聽懂我給出答案,更可能的是,他知道我沒弄明白他問的是什么,而他不知怎么去跟我這個“二貨”進一步去討論了。
      臺灣有本書叫《如何培養(yǎng)會思考的孩子》,想讀,太貴,還沒買。讀了這本書,倒使我得到一些啟發(fā):以孩子提出的問題為契機,挑戰(zhàn)自己原有的認識論,和孩子一起去探究日常生活中那些顯而易見又含混不明的事物,所有的創(chuàng)造和思想恰是蘊含其中的。本書結(jié)尾一句“生命比哲學(xué)更重要”,很精彩,這恰好沖淡了我讀不懂哲學(xué)的尷尬,也啟發(fā)了我最重要的認識論是源于實踐的。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心得,有誰讀得更明白的,不妨指點一下。
      
  •     閱讀這樣的書籍,
      
      顯然不太習(xí)慣。
      
      其中的言辭偏于陌生,
      
      我讀的譯本是1989年的,
      
      許多的句子都不通順,給理解帶來了痛苦。
      
      然而值得慶幸的是,
      
      這本書讓我們用一種平等的心態(tài)去接納兒童 ,
      
      哲學(xué),這樣高深的學(xué)問,
      
      是人人都有的思考,
      
      連兒童也不例外。
  •     朋友借給兩本書,其中一本是《哲學(xué)與幼童》。
      在等飛兒學(xué)琴的時間我拿出來準備隨意翻閱,卻被深深吸引。
      小約翰(8歲)問爸爸:爸爸,我有兩只眼睛,每個眼睛都能看見你,為什么我沒有看見兩個你?
      爸爸首先表示理解他的誘惑,同時指出:你有兩只耳朵,你對沒有聽到雙重聲音感謝到奇怪嗎?
      小約翰嘻嘻笑著說:聽到雙重聲音是什么意思?
      爸爸說:啊,比如我的、我的,聲音、聲音,像是這個樣子,像這個樣子。
      小約翰立即回答:可是兩只耳朵通往同一個方向啊!
      爸爸說:難道路你的兩只眼睛不是通往同一個方向嗎?
      孩子認真思考:你只是向我提出了另外一個問題,可我想的是我提出的那個問題。
      爸爸說:也許是因為你用左眼得到的影像和用右眼得到的影像并在一塊的緣故,他們合到一塊了,就成了一個影像。
      
      約翰(9歲)經(jīng)常看見飛機起飛、升空,在遠方逐漸消失,有一天,他首次坐上了飛兒,等飛兒停止上升,安全帶信號燈熄滅時,約翰轉(zhuǎn)過身來向著他父親,用一種松了口氣但仍帶著困惑的語氣說:這兒的東西并沒有真的變小呀!
      
      在這本書里面羅列了很多這樣的小故事,我想說,我對于哲學(xué)的理論研究沒有太多的興趣,但我喜歡欣賞孩子單純、幼稚的思維世界,在他們的發(fā)現(xiàn)與提問中充滿著哲學(xué)的思考。
      所以說每個孩子出生下來都是天才,都是哲學(xué)家,只是社會的教化讓人慢慢變傻。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