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風景

出版時間:1999-12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作者:鐘芳玲  頁數(shù):167  字數(shù):7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共分為四個章節(jié),第一章是“地標書店”,介紹五家極具知名度的書店,前四家為巴黎的“莎士比亞”、紐約的“高談書集”與“史傳德書店”、舊金山的“城市之光”,它們雖然都是小型的獨立書店,卻因擁有多彩多姿的歷史背景而名聞遐邇,第五家為美國大型連鎖店中最具特色的一家——位于費城市中心的“博得書店”。這幾家書店已成了當?shù)刂牡貥耍B一般旅游書也不得不特別介紹。

作者簡介

鐘芳玲,一個以讀書、編書、買書、賣書、藏書、教書與寫書當工作和志趣的女書人,雖然在臺灣大學和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念了將進十年的哲學,卻在寫博士論文期間,發(fā)現(xiàn)自己愛谷登堡更甚于亞理士多德,自此棄哲學并投入與書相關的行業(yè)。曾任出版社總編輯、出版顧問、書店創(chuàng)意總監(jiān)等職;現(xiàn)在專事寫作,業(yè)余為出版社策劃叢書并在學院內授課。一年近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國外旅行,為的是逛書店、買書、和書店主人聊天;在家時則喜歡漫游于互聯(lián)網(wǎng)中的虛擬書店,并通過電子郵箱和其他書蟲相互交流。

書籍目錄

自序導讀一、地標書店   河左岸的傳奇   從前衛(wèi)到懷舊   智者在此垂釣   八英里長的書   古城的新地標二、主題書店   廚房?原來是書房!   廚師、老饕和她的書店   市場中賣食譜   犬類大集合   人助不如自助   世界地理教室   智力大決戰(zhàn)   四海之內皆姊妹   理想與使命的聚合點   女性書店的“圣經(jīng)”   愿世界充滿和平   文學與人性的聚合點   野地里賣中古書   英倫島二手書王國   以書立國三、古董/二手書店   不容書史盡成灰   庭院飄書香   黑森林的人文風景附錄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書店風景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2條)

 
 

  •   這本書和《書天堂》都是臺灣作者鐘芳鈴所寫。大概是至少五六年前買的吧,一直沒有看過。好好的書在我手里變成了老新書,書皮白色的部分已經(jīng)臟了。選了周末,拿出書來,靜靜地讀,竟是少有的很平靜而快樂的感覺。作者一生摯愛書籍,看書、寫書、買書、出版、教書,都與書結緣。這本書寫的是大約是八幾和九幾年,作者采訪的美、英、德、法等國家的數(shù)十家很有特色的書店。書的第一部分是地標書店,介紹五家極具知名度的、可以作為地理標志的書店。第二部分是主題書店,介紹了幾十家各具特色的專題書店:廚藝書店、玄幻小說書店、性靈書店、女性書店等等。這些書店規(guī)模雖不甚大,卻各具特色,極具品味。 第三部分是古董/二手書店。第四部分附錄介紹了幾家頗具規(guī)模的連鎖書店和網(wǎng)上書店。我最最喜歡的還是第二部分主題書店。一家一家來品味,如身臨其境,回味不已。在寫這本書的時候作者就標出有幾家店已經(jīng)淹沒在歷史的長河里。另外,連鎖書店和網(wǎng)上書店的興起,對各具特色的獨立書店更是有著致命的沖擊。這些獨立書店的可愛之處正是店主不追求利益、堅持自己鐘愛的書籍。想到我們中國,書好像都是像大白菜式的被銷售,買者也都是像在買白菜,這里邊利益的因素太多。像書中那些很有特色的獨立書店幾乎絕跡。記得幾年前,去北京的舊書市場,一進店面,一股廢品的臭味撲鼻,各種書籍根本談不上品相,賣書的店主一家把床擺在屋內,一家人邋邋遢遢坐在床上。卻在買書人買書時錙銖必較,一心要抬高書價。中國的圖書業(yè)在利益中輪回,令人哀嘆。在這本書中還能找到買書人、賣書人對書籍的真愛,仿佛書是有生命的東西。結尾處作者寫道:“在這個紛紛擾擾的世界里,惟有在書的世界中,我才能真正地釋放,有一種安全、寧靜的感覺。可以恣意張狂而不被評斷,可以憂郁感傷而無需解釋,這一切之所以化為可能,全都是因為書店的存在?!鄙钜詾槿唬?!希望中國有更多的書店,給愛書人這種感覺。再次感謝這本書給我的這種寧靜而快樂的感覺。
  •   每個愛書人,相信對書店都著不可思議的向往和敏感。看過電影《電子情書》,我內心深處也憧憬著開一家有人文特色的書店,可惜條件不允許,我依舊在買書,但沒有書店。本書把世界上的書店,分成幾大類,將其精華介紹了出來:第一部分,5家具有當?shù)靥厣?,可以寫入旅游指南的地標類書店;第二部分,則是主體書店,書店可以根據(jù)書的內容和受眾群的需要而布置;第三部分,歐洲比較有傳統(tǒng)的古董書店,那里可以尋得真籍善本,和比較便宜的二手書;最后,則是我們比較常見綜合性大型書城和網(wǎng)上書店。書是全彩色銅版紙印刷,把一家家書店作為一幅幅風景,或婉約秀麗,或氣勢磅礴,或古意盎然展現(xiàn)里出來。一個賣書人不只是為了利益販賣紙張和油墨,他其實是在銷售人文、智慧和人生經(jīng)驗。
  •   象雜志一樣介紹各地的書店,感覺實在的內容較少。放在車上翻翻可以,沒感覺。
  •     一直以來,獨立書店以其溫馨的氛圍,個性的書店老板,差異化的書籍與標準化大型標準化書店并立于世。作者走訪歐美,記錄當時著名的獨立書店及其經(jīng)營歷程。相比大型標準化書店,國外獨立書店的個性與差異更易融合進當?shù)厣鐓^(qū),為當?shù)刈籼峁剀暗馁彆x書的環(huán)境;或其擁有豐富書籍知識的書店工作人員和書店老板能夠直接與顧客交流,為書籍買賣帶進了人情味;或其擁有自己獨特的主題,細化特有書籍目錄(如廚房書籍、同性戀書籍、寵物書籍,古書籍);或其還能通過獨立出版等方式擁有只有獨立書店可以做到的經(jīng)營方式。而且獨立書店更容易轉變經(jīng)營方式,發(fā)展新的經(jīng)營手段。所以大型標準化書店雖占有賣場大,地段好,書種繁多種種優(yōu)勢, 但標準化和超級化的與個性化和小眾化總是共生共存,獨立書店亦總占有一席之地。
      
      然而隨著網(wǎng)絡時代的來臨,打折促銷等營銷手段常態(tài)化,實體書店已無法像以往一樣盈利,相較之下獨立書店更是難以為繼,甚至無法支付瘋長的租金。作者在此書再版中的后續(xù)筆記(一家書店有時不止一個后續(xù))介紹了初版此書記錄的各種國外著名獨立書店的紛紛結束經(jīng)營,或以網(wǎng)上書店繼續(xù)生存,或干脆關門大吉的情形。只有少數(shù)書店另辟蹊徑,發(fā)現(xiàn)獨特的的經(jīng)營方式,例如倫敦的“廚師書店”,通過“實驗廚房”吸引愛廚房的讀者前來消費。
      
      獨立書店與旅行、咖啡館一樣是眾多人尤其是愛書人的一個夢。獨立書店特色的溫馨的風景,正是在現(xiàn)代高壓生活下忙碌的人們一個放松棲息之地。而現(xiàn)實正與夢境相反,經(jīng)營一家獨立書店往往也有巨大的壓力,不論國內外獨立書店不僅難以盈利,往往處于虧損甚至關門的狀態(tài)。書中無數(shù)精美的照片往往是記錄了那些已經(jīng)消失的風景。
      
      即便如此,相信真正獨立書店的經(jīng)營并非依靠冰冰冷的經(jīng)濟形勢與數(shù)據(jù),依靠的是志趣相投的獨立書店愛好者的支持,就像消失了40天的“凱普勒書店”重生一樣。
      
      同樣依靠的是獨立書店老板們的執(zhí)著。就像鮑德溫書倉老板所言:“We don't make a lot of money, but we certainly live well. It's a life style, we are working for the life style. Book business ...... is not just to make money, it's to survive, and to have a great time. We had a grand time.”
      
      也許就是這樣的life style 能夠支撐著獨立書店,即便許多過去著名的獨立書店已經(jīng)關門,仍有其他懷著這樣的life style的人開著新的獨立書店書寫新的傳奇,新的櫥窗內擁有的是一樣的書店風景。
      
      Wish to have a grand time.
      
  •     一口氣讀完了,意猶未盡。書中介紹的書店都想去走一走,非常羨慕作者。只可惜,每一篇的最后基本都是書店倒閉的消息。2009年是此書最后一次更新,而現(xiàn)在書中羅列的書店還存在的應該是越來越少了。就像我們的社會,科技越發(fā)達,生活方式就越單一。
      決定去找作者其他的書來看
  •     《書店風景》是臺灣女書人鐘芳玲女士所編寫的一本有關近距離描繪西方書店的書。二十年來,本書作者游走于東西方書業(yè),走訪上千家書店,撰寫這部引領潮流的《書店風景》,使它成為愛書人、藏書家、出版者、書店迷們心目中名副其實的圣經(jīng)。歷經(jīng)1997年、1999年、2002年、2007年和2008年數(shù)度修訂,也得到越來越多讀者的青睞。
        
      盡管書中介紹的很多書店早已消失,但把它當做是一本記錄書店遺產的書籍閱讀還是相當有意思。看來看去覺得其實各國書店實質沒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是有差異的文化背景,造就了不一樣的風味和氛圍。
      作者介紹的主要是地標書店、特色書店和古舊書店。
      
      介紹著每一所書店的成長,奮斗和掙扎。我最感慨的還是那些特色書店,什么女性書店,廚房書店,愛狗人書店,菩提書店,甚至還有同性戀書店,賭徒書店······
      
      在閱讀它們時,時常會被感動,時常會有想象。
      
      書籍是人類精神生活高度發(fā)達的產物,是什么樣的社會能有機會讓這樣的高級精神產物進一步細化,關注不同人不同的內心需求和渴望。
      
      
      
      
  •      在本書的作者鐘芳玲女士,臺灣長大,讀書、編書、買書、賣書、藏書、教書、寫書,做著一切與書有關的事,尤其愛逛書店,逛了上千家,令人折服。
      
      《書店風景》分了四個章節(jié),下面主要說一說主題書店和古董二手書店。
      
      廚師書店 烹飪書攤 “如何做”書店
      
       先說三個主題書店:廚師書店、烹飪書攤和“如何做”書店。
      
       廚師書店在英國倫敦一個菜市場旁邊,和市場里的魚肉蔬菜近在咫尺、相映成趣。書店老板原來是個家庭主婦,熱愛烹調,苦于找不到好的食譜,于是憑著一腔熱情,開了這間書店,經(jīng)營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食譜和與酒有關的書,有12國語言,8500多種。最有趣的是書店里建了一間廚房,擺了一套現(xiàn)代廚具,每天都會有擅長烹飪的人在這里做一些美味給讀者。烹調過程則是按書架上抽取的食譜一步步操作的。這種方式不但刺激了讀者食欲,還刺激了他們購書的欲望。
      
       比這更稀奇的,那就是把書店開在菜市場里頭。美國費城一家名叫“烹飪書攤”的書店就是這樣干的。
      
       費城還有一家主題書店叫做“如何做”——HOW TO DO IT。對應的是DIY——DO IT YOURSELF,自助,自己動手的意思。做事不要別人幫忙,自己動手,但怎么做呢?不知道怎么做,就到這個書店來找吧。如何考試、如何修車、如何編織毛衣、如何快樂、如何申請專利、如何離婚、如何訓練寵物等等,在生活與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大都能在這里找到答案。甚至有媒體這樣說,大致意思是:如果世界文明滅亡了,靠這家書店可以重新開始。
      
       書倉 書鎮(zhèn)
      
       主題書店說完,下面說古董書店與二手書店。
      
       聽過書店、書攤、書城,聽過“書倉”嗎?還是在費城,離費城不遠的一個小鎮(zhèn)旁,有一間遠近聞名的“鮑德溫書倉”。書倉原來是19世紀建在野地上的一座倉庫,干農活用的,20世紀40年代改成了書倉。書倉有五層,陳列了40萬冊精裝二手書,還有15萬冊庫存。幾十年里,書倉基本沒什么變化。原木桌椅、大暖爐、老爺鐘,四處游蕩的和善的小狗,讓書倉里始終彌漫著一股悠閑的氣息。
      
       有人說,書倉真夠大的。不大,還有更大的——書鎮(zhèn)。20世紀60年代,一位名叫理查·布斯的23歲英國人,突發(fā)奇想,在離倫敦四五個小時車程的一座名叫“黑昂歪”的小鎮(zhèn)上開了許多家不同主題的舊書店,書店慢慢發(fā)展,最終成了世界第一的書鎮(zhèn)。那是全世界愛書人的觀光勝地。書鎮(zhèn)的生意好得能讓布斯從巨富手中買下一座古堡。1977年4月1日,布斯在古堡前宣布,黑鎮(zhèn)為獨立王國,他自封為理查王,還發(fā)表了獨立宣言和國歌,同時任命他的馬為首相。不但如此,他還發(fā)行護照,出售爵位,一直到今天還有人寄錢購買護照和爵位。
      
       網(wǎng)絡影響下的書店
      
       再互聯(lián)網(wǎng)的出現(xiàn)已經(jīng)讓很多人不逛書店了,坐在家里,看一看電子圖書,或者讓網(wǎng)上書店送書上門,方便之極。鐘女士因此對實體書店的存活憂心忡忡。她還是喜歡逛實體書店,和店主人談論書,分享對書的熱情,再親手買幾本,這種人與人的接觸,是最讓她珍惜和追求的。所以她對書店未來的發(fā)展只能默默祈禱。順便說一句,我和鐘女士有同樣的感受。
      
       衷心希望愛書人都能走出家門,就當是鍛煉身體,走進一家家書店,切身享受那種浮沉于書海中的感覺,享受那種安靜氛圍里的心情激蕩。
      
      
  •     在鐘芳玲眼里,每家書店都是一幅風景,有的婉約秀麗,有的氣勢磅礴,有的細致精巧,有的古意盎然……
      
      愛書人與讀書人分屬兩種互為關聯(lián)卻不盡相同的類別,愛書人喜歡與書相關的事物,從書的內容、作者個人情趣、寫作經(jīng)歷、裝幀狀態(tài)以及版本等等皆入關懷,是對書的感受,化入物內;讀書人則以讀為主,注重內容的使用與實用意義,為我所用,是對書的倚賴,余則不聞不問,超于物外。
      
      這兩類因書而關聯(lián)的人,或由愛書而漸成讀書人,或因讀書而漸為愛書人,由此引出許多有趣的故事。早年臺灣女子鐘芳玲在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讀哲學博士,忽然一天自己覺得讀書的興趣遠不如對書籍的熱愛,古登堡的誘惑超過亞里士多德的蠱惑,遂放棄學業(yè),背上行囊全世界逛書店,與書店老板談天,聽舊書商講述版本故事,淘書、訪書、玩書、編書、寫書,成為職業(yè)愛書人。借此而成《書店風景》與《書天堂》二書,前一冊談世界各國的特色書店,后一冊談世界各國的古舊書籍,愛書如此,算是修煉得道,取經(jīng)圓滿。
      
      據(jù)說這則愛書人鐘芳玲的故事,是由20世紀初美國藏書家愛德華·紐頓在《藏書之愛》那段“尼羅河之旅”的描述所引發(fā),1997年初版的《書店風景·序》里交代:“正如紐頓和藍博一般,即使去旅行,我還是得和書(店)糾纏在一起,否則整個旅程將顯得漫長又索然無味。更嚴重的是,我的旅行最后竟演變?yōu)橐宰x書、買書為主要的目的,美術館、博物館、名山勝水等觀光點反而是陪襯,探訪世界各地的書店已成了我的娛樂、工作和愛好。每到一個城市,我總像獵犬般循著各種線索搜尋有看頭的書店,一開始只是單純?yōu)榱速I書,后來發(fā)現(xiàn)書店自身具有多樣的可能性,無論是書店的大小、地點、裝潢、服務、活動,甚至連店名都可能是一大特色,若是碰到一些像是巴黎的‘莎士比亞’、舊金山的‘城市之光’或是紐約的‘高談書集’這類具有風光歷史的書店,就更讓人肅然起敬了!”這僅是書店誘惑的起因,書店外在因素對常人來說往往易于忽視,但在鐘芳玲眼里,每家書店都是一幅風景,“有的婉約秀麗,有的氣勢磅礴,有的細致精巧,有的古意盎然”,《書店風景》所談便是這些書店的趣味所在。
      
      《書店風景》記述分布于美國紐約、費城、洛杉磯等地書店十八家,歐洲的書店只有巴黎、倫敦、法蘭克福等書店六家,可知作者對美國書店較為熟悉。全書由“地標書店”、“主題書店”、“古書店·二手書店”及“附錄”共四章組成。全書開篇第一家書店敘述的是巴黎“莎士比亞書店”。這家1922年為喬伊斯出版《尤利西斯》而廣受談論的書店,成為塞納河左岸的文化地標。原店主絲薇雅雖在二戰(zhàn)德軍占領時期停業(yè),但第二代的莎士比亞書店依然以延續(xù)絲薇雅時代的人文特質。是書出版后,臺灣和大陸的讀者循跡到巴黎慕名探訪,成為旅游巴黎的閑話和談資。
      
      《書店風景》2008年增訂版,是在原來描寫書店的文字篇幅上,補入2002年后續(xù)筆記和2007年后續(xù)筆記、后續(xù)再后續(xù)三種,皆作者近年再訪書中書店的景況與延續(xù),讓讀者知曉這些書店的存續(xù)和近況。使人讀來有前塵往事的紀念。 來源:廣州日報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如是說。在這場旅行中,有人在痛苦中浮沉,有人在歡愉中漫舞。晉人張季鷹思莼鱸之美而放歸,其意在適宜。所謂適宜,說白了就是不困于藩籬,時時歡喜罷了。鐘芳玲女士自命為“女書人”,而非女作家,其要旨就在于書所帶來的歡喜,而非表達所帶來的快意。《書店風景》是她“書話三部曲”的又一佳作,讀此書不但有玩賞之樂,且有悠游之喜。
      
      
      
      有些書是實用的,它能幫人解決一些生活和工作中的問題;有些書是助益精神的,他能使人獲得內心的平靜以及充盈的生命,而有些書則凝聚著夢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書店風景》是一本與夢想有關的書。
      
      
      
      愛讀書的人,大多愛旅行,除了先哲“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名訓外,其內在原因是把知與行結合起來。對于愛書成癡的人來說,生命不只是一個簡單的時間輪轉,而蘊藏著心靈的誠摯與精神的崇高?!稌觑L景》介紹了世界范圍內的著名書店,將知識的“守護天使”們描摹的栩栩如生。尤其是那些精美的,近乎立體的書店圖片,簡直令人欣喜欲狂。
      
      
      
      人生的夢想之路有無數(shù)條,但至少有一條適合你。對于鐘芳玲女士而言,書籍大概就連接著她的夢想吧??梢哉f,這本書是她夢想之路的端點,她踏著書籍所指明的方向,向文明的深處走去。
      
      
      
      愛書的人,最愛藏書。然而,愛書之人猶如愛買衣服的女子,總覺得有那么一兩本書是自己沒有的,就像愛打扮的女子總覺得衣櫥里少一件衣服。歸結其心理,女子缺衣之憾,無外乎求至美。至于書癡,大概藏書家米切爾·沃弗森說出了心里話,藏書并非囤積,而是發(fā)現(xiàn)。每發(fā)現(xiàn)一本好書,都使我們的生命完美了一步?;谕瑯拥男睦?,我似乎能體味作者尋訪書店的愉悅。
      
      
      
      如果可能,我想大多數(shù)有夢想的人都會帶一本書去旅行。喜歡文藝電影的人,肯定要去巴黎左岸的“莎士比亞書店”;喜歡徒步旅行的人,肯定要去凱魯亞克書街;喜歡詩歌的人,則要去美國的“城市之光”書店;喜歡英國文學的,則須去查令十字街84號……每一個書店都寄寓著一個曾經(jīng)年輕的夢。
      
      
      
      以“城市之光”為例,它曾經(jīng)是“垮掉的一代”作家們集會的地方,凱魯亞克、金斯堡等大文豪年輕時都曾在這里瘋過,其鬧騰的程度比之今天“惡搞”的年輕人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可以這樣說,這家書店就是年輕的象征。金斯堡的代表詩作《嚎叫》就是在這家書店面世的,詩人本人赤身裸體將它朗誦給聽眾,不但轟動一時,也導致詩人被捕。當然,這段文學史上的佳話已成了書店的廣告,被店主人引以為傲。該店一直將詩人的裸照掛在墻上,引得文藝控們來膜拜。
      
      
      
      除了像“城市之光”這樣的殿堂級書店,還有一些并不令人矚目的書店也很有趣,比如好萊塢大道上的書店。這個地方固然以電影知名,但電影的制造者們都還算讀點書。據(jù)說好萊塢大明星歐文·威爾遜業(yè)余逛書店,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其父編訂的書,欣喜異常,便指給店主看。誰知店主并不買賬,叫歐文翻到某一頁,歐文驚訝的發(fā)現(xiàn)那一頁“供奉”著店主的“玉照”。如此有趣的事情,簡直堪比好萊塢電影里的橋段。
      
      
      
      我大概沒有機會去那些著名的外國書店,一則機緣難得,二則沒有時間,三則俗事放不下。然而,在國內,甚至在自己生活的城市里,也還是有幾家書店可以看看的。比如藍旗營附近的“萬圣書園”,藍色港灣的“單向街書店”都是我常去的地方,雖則未必買書,但總能在其間耗半日時光。機緣巧合的是,我居然在單向街書店聽了一場鐘芳玲女士的講座,那時我尚且沒讀過《書店風景》,大概這也是一種宿緣吧。
      
      
      
      讀過什么書,你就成為什么人,誰不想成為帶著書浪跡天涯的人呢。遠游海外雖不成,但百里之內漫步卻也非難事。炎炎夏日,書可消永晝也。于暇日抱著書,坐在公園樹蔭下的長椅上,這便是人生的適宜。
      
      
      
       2012年5月30日
      
      此文發(fā)表于2012年6月10日《黔中早報 ·書評》B11版
      
  •     也許是讀這本書前看過太多的褒獎,再加上個人對于書店的偏愛和諸多憧憬,讀過反而有些小失望.
      
      這失望還因為書中傳遞的大多都是壞消息,看到這么多讓人神往的書店紛紛經(jīng)營困難關門結業(yè),十在是讓人痛心的事情.
      
      其實我覺得這本書如果用現(xiàn)在非常成熟的彩頁旅行書籍(比如香港十分普遍的每年更新的旅游書)的形式,可能效果會更好一些,更多更專業(yè)的美圖,分門別類的羅列特色服務與亮點,更詳細的地圖標志,和去到方法等等,應該會吸引更多愛旅行愛文藝的青年們熱捧,也可以滿足如我,去不到那么多那么遠的地方,靠美圖在家獨自憧憬者的小美好.
      
      
      
      不同于作者流露出的對網(wǎng)絡的緊張與好奇,網(wǎng)購已是司空見慣,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我們茶余飯后的必聊話題,不僅僅是書,我甚至想不出有什么商品是網(wǎng)上買不到的.任何一門和銷售有關的生意,一個正規(guī)的機構,網(wǎng)店或者頁面已經(jīng)變得幾乎和門臉一樣的重要了.我想這就像流水線之于手工制造者一樣,網(wǎng)絡的成熟對于整個零售業(yè)來說都是巨大的沖擊.出版行業(yè)當然也在經(jīng)歷著這樣具有歷史性的轉折.是獨立書商應該積極應對的考驗.但是另一方面,像亞馬遜的出現(xiàn),也吸引并培養(yǎng)了一些讀者,首先他符合大家網(wǎng)購的習慣,又總打折,再者他的評論功能可以幫助大家更好的篩選和分享好書,或好的版本.
      
      
      
      但即使是這樣,每每買書,我還是很迷惑,經(jīng)常留心注意書籍的信息仔細挑選.但也難免會買到爛書!而各種郵件推薦,書店排行對我來說基本是毫無用處.普通人終其一生能看的書不過一兩千本,而我們買什么書,看什么書卻是被媚俗的銷售排行,八卦炒作,出版商自吹自擂所操縱,而城市生活繁忙,偶得閑暇卻讀了一本爛書,真是氣憤至極,也間接的傷害了我等消費者的購買信心,所以獨立書店及附屬的出版社還是有他非常重要的價值和意義,他們可以作為書籍的篩選者和文化的推廣者,優(yōu)秀作家作品的伯樂,傳承浪漫理想主義的人文情懷,服務社群,或成為人們消磨時光,欣賞音樂詩歌,享受親子時間的去出.而文化人士也當積極回饋,使之成為一個文化小循環(huán)的中心.
      
      
      
      不管怎么說,雖然國外獨立書店看起來經(jīng)營艱辛,而國內則基本看不到有獨立書店或者二手書店,對于擁有這么悠久歷史與這么多受眾的語言中文來說真是悲哀.希望有一日,有一種需要,使人編纂中國的獨立書店目錄.我想那對于大眾的志趣來說,將是一個重要的標志.
      
      
      
      已經(jīng)開始后悔沒有在去臺北的時候拜訪那些旅游書中介紹的獨立書店,下次一定補上.誠品也是不錯的,其規(guī)模和書的質量都頗讓我驚嘆,不過國內的新化書店和外文書店也基本滿足了大眾對于大型連鎖書店的需求,雖然態(tài)度和價錢總是差的.
      
      
      
      另外有一個嚴重的感想,就是做什么生意,都要記得買下房產(我想這也是網(wǎng)絡銷售盛行的另一原因).
      
  •     讀完《書店風景》,記一筆也許今后能親自拜訪的書店吧。只是書中講述了太多書店消失的悲情,每次動身之前一定要再確認想去的書店還在不在。Love affair with bookshops也是要拼人品的。
      
      Shakespeare and Company @巴黎,以及紐約、伯克利、維也納和莫斯科的莎士比亞書店;
      
      Strand Book Store @紐約,非常浪漫的是,它在中央公園還會擺書攤的噢;
      
      Books for Cooks & The Travel Bookshop @倫敦,如果有下次,希望你們倆都能開門;
      
      mystery bookshops in U.S.A.,實在不知道還有多少家能撐下去,只能先記個它們聯(lián)盟的網(wǎng)址:www.mysterybooksellers.com
      
      Oak Knoll Books @New Castle, U.S.A.
      
      Buchhandlung zum Wetzstein GmbH @德國弗萊堡,但愿能有些我看得懂的書;
      
      Skoob Books @倫敦,在倫敦市中心已幾經(jīng)搬遷之苦了,希望它一直能在;
      
      Hay-on-Wye Book Town @威爾士,以書造鎮(zhèn)啊,縱然交通再不便,還是想去住上一晚喏。
      
      還有許多大型連鎖書店就不用特別記了,到了就一定會遇見。
  •     作者真是個書癡,走訪了歐美一千多家書店。
      這本書厚重得可以夯暈人了,而且看的時候還可以練習臂力。
      最感動的一間獨立書店是北加州的凱普勒書店,年過半百,由于虧損嚴重關閉,四十天之后,卻神奇的復活了。這個社區(qū)的人太令人感動了,他們需要這間書店,于是行動,于是拯救。
      
      跟著書中的文字和照片可以神游很多著名書店,也是從這里,我知道了赫赫有名的莎士比亞書店,還有很多獨立書店。最勤勞好客的、最有個性的、最能讓人靜靜澄清思慮,觀照人世的、被列為城市文化與建筑地標的獨立書店。
      
      特色書店也很有意思啊,最美麗的女性書店、最有氣質的同性戀書店、有廚房的烹飪書店、兒童書店、社區(qū)書店、平均每天賣出5000-10000本書的最大的二手書店、反對販賣羅曼史書的書店、王爾德紀念書店、被社區(qū)民眾救活的社區(qū)書店……
      
      開一家書店很不容易,要堅守,要智慧,要奉獻……
      
      摘抄:
      
      1。書籍只需少許花費,卻能帶來最大的樂趣。
      
      2。西雅圖艾略特海灣書店的店員選書的設計。每一類別的書區(qū)總見一些店員署名的手抄小紙條,上有推薦書名并附簡短感想,他們非常自傲書店的選書絕對獨立運作,不與出版社掛鉤,更不會假選書之名而收取費用或要求折扣。
      
      3。 卡蘿*席潔“作為一個老女人,尤其是一個單身老女人,生活格外艱難?!敝徊贿^她年已六十上下,看起來仍像十多年前般的學生模樣,讓人覺得生氣蓬勃。這又是一個老得很帶勁、老得很好看的人。
      
      4。是誰傳下這詩人的行業(yè),黃昏里掛起一盞燈。
      
      5。我在逐頁翻閱時,仿如又回到了書店現(xiàn)場般。在這個紛紛擾擾的世界里,唯有在書的世界中,我才能真正的解放,有一種安全、寧靜的感覺,可以恣意張狂而不被評斷,可以憂郁感傷而無須解釋,這一切所以化為可能,全都是因為書與書店的存在。
      
  •     這本書非常不錯,我強烈推薦!
      我個人是個非常愛書的人,本身是流動性單位,無論我走到哪里,新華書店、建筑書店、開萬卷書店等等都要有空就要看,有時不光為了看書,還喜歡書店的那種氛圍!
      看到一排排一列列的新書散發(fā)著墨香,本身就是一種享受!
  •     感覺就像時尚雜志的專題增刊,五顏六色的,有一些信息,帶了點愛書的感情,但沒有更多的內容。既沒有優(yōu)秀雜志那樣挖根挖底的深度報道,也沒有散文隨筆那樣淡化界限隨心而至的飄逸氣質。更像是中規(guī)中據(jù)的、蜻蜓點水式的景點介紹。不過比眼下大多數(shù)垃圾書籍要強一些吧。
  •     世上處處皆有好風景,有些人賦意名勝,有些人寄情山水,而對于一個個嗜書如命的書蟲來說,最美的風景自然屬于獨具特色,風格各異的書店風景!
      
      無論是承載悠久歷史的百年老店,或是時代文化運動的精神象征,哪怕僅僅是某位愛書人癡心守護的偏安一隅,也因四溢彌漫的書卷氣而被賦予了靈魂,讓人久久留連,不思歸途!
      
      世界上果真有人如此幸??梢匀杖沼喂涫澜绺鞯氐奶厣珪?,鐘芳玲就是以此為業(yè),獨立且自由的女子!她把多年來遍訪世界各地書店的心得感受,巨細靡遺地真情記錄,出版了這本值得精心收藏愛護的書店指南!
      
      我向來對關于“書或書店”的書話情有獨鐘,這本書不僅因它廣博的書店信息,明麗酣暢的文筆讓人讀來溫和親切又受益匪淺,更因作者對書與書店的那份敏感情懷讓人心有戚焉!
      
      翻閱初版的內容,對一家家獨具巧思又傳承文化的小書店心懷景仰,默默企盼有早日成行的一天,能親訪這些為愛書人點亮心靈的圣園,于愿足矣!而每每讀到后續(xù)的追蹤報道,心情不由黯然失落,大部分的獨立書店,在網(wǎng)絡書籍下載與繽紛便捷資訊的巨大沖擊下,都日漸衰微,漸漸消匿于日光流年的歷史洪流中,讓人難以釋懷,更是無以復加的惋惜心痛!
      
      相比之下,讓人感動惻然的是在如此惡化的業(yè)界環(huán)境,風雨飄搖的經(jīng)濟背景下,一代代愛書戀書的烽火守書人愿意傾其所有,終其一生為人們的心靈留有一方可以得到紓解與釋懷的天地!這些書店如瀕臨絕跡的生物般艱難存活于世,需要我們這些普通讀者為之投入更多的關照與支持!
      
      我一向認為,網(wǎng)絡資訊固然方便快捷,但逛書店永遠是無可取代的關于人情人性的一份寄托:在書店意外邂逅一本好書,其中的喜悅滋味像是書籍邀心靈與之共舞一曲,是何等難以言表的陶然歡愉!誰料剛剛和朋友交流,一陣陣無可奈何的失望從心底涌來,身處臺灣的朋友也不無感慨,人浮于事的經(jīng)濟環(huán)境導致臺灣的書店也節(jié)節(jié)敗退,看書的人也少之又少;在我印象中承載著悠久中華文化與歷史的臺灣,書店也不可避免地走向落寞,實在讓人扼腕唏噓!
      
      此書中那些曾經(jīng)供文人墨客激蕩腦力,抒懷胸臆的傳奇書店早已不復存在,如今也只能借由古老的照片與文字遙想曾經(jīng)輝煌的浮光韶影;略感一絲寬慰的是無論前路怎樣顛簸跌宕,總有愛書人前赴后繼投入這項也許讓自己血本無歸的事業(yè),為了自己的理想,為了心中的詩性;在無盡無涯的昏暗蒼穹,為我們點亮微弱卻溫暖的知識之光!
      
  •     很喜歡這本書,就像自己去旅行了一樣,而且節(jié)奏緩慢,生活在那里。
      before sunset 里頭就以莎士比亞書店為背景。
      ——一定要看看。書和電影我都分別刊了,沒聯(lián)系起來。
      
       是誰傳下這詩人的行業(yè)
       黃昏里掛起一盞燈
       ——鄭愁予
      
       Wise Men Fish Here智者在此錘釣——gotbam book mart,N.Y
      
       倫敦廚師書屋,是我很想要的一個書店。嘿嘿,意味著書和吃,兩大愛好可以同時滿足,《諾丁山》是以這個書屋邊上的集市為背景的,要去看看啦。書,電影,吃,越想越完美。
      
       困了,回頭記。。。
  •      在書架上瞥到這本書時,立馬就被里面的照片和內容所吸引。
       開一家優(yōu)雅別致的書店是我上學時的夢想。甚至多次在腦海里勾勒它的輪廓。面積可以不大,但是一定要有主題和特點。不僅要有層層的書籍帶給的踏實感,還要有休閑吧帶給的溫馨感。。。
       《書店風景》這本書,將世界上著名的地標書店,主題書店,古董二手書店給予介紹,并配有照片,可以一窺書店一角及周邊風景,最后還有附錄來將美國大型連鎖書店及小型獨立書店的個別發(fā)展和相互對立作了一個簡介與比較。最后還附了如何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查詢書店地址的實用訊息。
       總之,對于我這個有書店夢的童鞋來講,我很喜歡這本書。帶我見識了世界上各種各樣的特色書店。這些書店真的如山水風景一般美麗,別有一番味道。
       看到最后,很可惜的是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和大型連鎖書店的發(fā)展,很多獨立的中小型書店倒閉。我想這給許多愛書人帶來了些許遺憾。
       但是信息時代的發(fā)展,又給我們帶來了無數(shù)的資訊信息。事情的發(fā)展總是有它的兩面性。
       即使小型獨立書店的前途越來越渺茫,在我的心里還依舊有一個那樣的夢,“暮色中的書店,有著黃與粉紅的外貌,宛如黑夜中發(fā)出的光芒”。
  •     書中的書店都是作者一再探訪過的,每一家書店都有其的獨特風格,每一位書店主人都是那么投入,經(jīng)歷了那么多的歲月,這些書店都染上了主人的滄桑。
  •     紙質書都快被電子書替代了,書店風景將成明日黃花,那些“個性書店”只能是留在腦海中的美好回憶,幸好有這本書,免了“廣陵散”之憾。
  •   腦海里蹦出一想法 那些年開私塾的夫子們 其實也是一個個獨立書店
  •   哈哈,練臂力?確實啊~~~ 躺在床上翻書那才叫一個累啊
  •   內容不錯,文字就一般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