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4 出版社:吉林人民 作者:黃中業(yè) 頁數(shù):319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秦始皇是一個功過分明的人物。他平六國,統(tǒng)一中國,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作為中國的第一個皇帝,他堅決反對分裂,把全國的行政、文字、貨幣、道路和度量衡等都統(tǒng)一起來,并積極抵御外族入侵,他為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焚書坑儒,又留下千古罵名。本書講述了秦始皇贏政的傳奇人生。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年少即位 力除二父 1 從穆公稱霸到孝公變法 2 秦昭王為贏政所留下的基業(yè) 3 落難王孫被政治商人視為“奇貨” 4 異人同呂不韋所達成的政治交易 5 呂不韋獻趙姬移花接木 6 陽翟大賈成了少年皇帝的“仲父” 7 集群儒著《春秋》何以一字干金 8 溫舊情呂不韋金蟬脫殼 9 繆毒得寵于太后 10 蘄年宮秦王加冠平亂除“假父” 11 秦王政聞穢事逼死“仲父”第二章 重用客卿 布衣將相 1 秦國重用客卿的傳統(tǒng) 2 茅焦犯彥直諫的奏效 3 秦王政對韓非的思念 4 姚賈向秦王論用人之道 5 頓弱與秦王的一席對話 6 秦王政與尉繚同衣同食 7 武將中的王、蒙二氏 8 韓國水工鄭國入秦開渠 9 李斯的《諫逐客書》第三章 振策御宇 兼并山東 1 兼并六國戰(zhàn)爭的決策與序幕 2 韓國難免先亡的厄運 3 一代名將李牧之死 4 荊軻刺秦王 5 秦將王賁水灌大梁城 6 楚將項燕面對著王翦的六十萬甲兵 7 代王嘉與燕王喜被俘 8 齊王建坐山觀虎斗終成俘虜?shù)谒恼? 稱制天下 建立帝國 1 六國兵器被鑄成十二個銅人 2 山東十二萬戶富豪被迫西遷 3 皇帝稱號的由來 4 “水德之始”的君權(quán)神授理論 5 皇帝屬下的三公九卿 6 地方上的郡、縣、鄉(xiāng)、亭 7 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 8 使黔首自實田 9 從議論分封到焚燒詩書 10 從尋仙求藥到坑殺儒生第五章 開拓疆土 修筑長城 1 五條交通干線的修筑 2 開鑿溝通南北水系的靈渠 3 南下的五十萬大軍與南方三郡的設(shè)置 4 蒙恬率軍民修筑長城 5 疆域空前遼闊而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第六章 整齊制度 天下一統(tǒng) 1 通行在秦帝國道路上的同軌車輿 2 書同文字的重大歷史功績 3 方孔半兩圓錢成了秦帝國通行的貨幣 4 統(tǒng)一度量衡器的詔書第七章 五次出巡 揚威四方 1 巡行隴西、北地二郡 2 東臨泰山封禪 3 秦始皇在瑯琊臺流連三個月之久 4 渡江遇大風怒伐湘山樹木 5 博浪沙中鐵椎誤中副車 6 東臨碣石的一段神話故事 7 至云夢望祀虞舜于九疑山 8 秦始皇南巡時曾登上廬山 9 會稽山祭祀大禹刻石頌德 10 北游瑯琊、芝罘海上射魚第八章 法繁役重 人民不堪 1 不堪忍受的徭役與賦稅負擔 2 “刑戮妄加”與“赭衣半道” 3 阿房宮規(guī)恢三百余里 4 費時三十余年的秦始皇帝陵 5 隕石上的刻字與水神的預言 6 人民逃亡聚嘯于山林第九章 嗣君未定 禍起宮中 1 長子扶蘇未被正式立為嗣君 2 陰謀家趙高當上了中車府令 3 李斯晚節(jié)不忠的端倪初現(xiàn) 4 秦始皇病死沙丘宮 5 趙高與李斯合謀篡改遺詔 6 胡亥登基后的倒行逆施 7 大澤鄉(xiāng)的星星之火勢成燎原 8 李斯技窮終被趙高設(shè)計陷害 9 指鹿為馬二世胡亥被劫自殺 10 趙高被刺子嬰向起義軍投降
章節(jié)摘錄
插圖:1 兼并六國戰(zhàn)爭的決策與序幕秦王政親政后用了9年的時間,在秦國政壇上鞏固了自己至尊無上的地位,完成了滅亡山東六國的戰(zhàn)略方針的制定,同趙國在軍事上進行了全面的較量,終于從公元前230年起,全面發(fā)起了歷時10年的滅亡六圈的兼并戰(zhàn)爭。秦王政是在前輩留給他的基業(yè)的基礎(chǔ)上完成統(tǒng)一中國大業(yè)的。秦國自孝公變法以來的國富兵強和自惠王、昭王以來的開疆辟土,使得由秦國來兼并天下,已是大勢所趨。秦王政即位并親政后,秦已具備了統(tǒng)一天下的物質(zhì)條件。秦王政正是憑借著這一物質(zhì)條件揮師向東,這就是賈誼所說的“奮六世之余烈”。秦王政所具備的兼并六國的物質(zhì)條件,實質(zhì)上是一種客觀上的可能性。把這種可能性變成現(xiàn)實性,無疑是人的主觀能動性合理發(fā)揮的結(jié)果。即是說,為著變可能為現(xiàn)實,它要求秦王政在全面發(fā)起這場戰(zhàn)爭之前,要制定出正確的戰(zhàn)略決策,確保路線上的正確,并且在實施中付出艱苦的努力和巨大的代價。事實上,在這場風卷殘云的戰(zhàn)爭中,秦軍將士們曾歷經(jīng)了若干次驚心動魄的浴血苦戰(zhàn)。然而,這一切都由以秦王政為首的領(lǐng)導集團出色地完成了。這就是賈誼所說的“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農(nóng)戰(zhàn)是秦孝公、商鞅變法以來秦國的基本國策,被孝公以來的歷代秦王所奉行,正是這一基本國策為秦國所帶來的國富兵強,為秦國兼并六國奠定了物質(zhì)基礎(chǔ)。如果說秦昭王時期在奉行農(nóng)戰(zhàn)政策上的突出業(yè)績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成,那么,秦王政在兼并六國戰(zhàn)爭的前夕不惜投入那么大的人力與財力,歷時10年,甚至不惜以推遲全面滅亡六國的時間為代價,決心修建浩大的鄭國渠工程,以至于水工鄭國疲弊秦國的陰謀被發(fā)覺后仍然修渠不止。修建鄭國渠的決策,是秦王政奉行農(nóng)戰(zhàn)政策的一大范例,體現(xiàn)了他的高瞻遠矚與遠見卓識。事實表明,鄭國渠的修成,為秦國在兼并戰(zhàn)爭中提供堅實的國力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范雎向秦昭王所提出的“遠交近攻”作為秦國兼并六國的政治、軍事和外交路線,在秦王政時期仍被堅持奉行,同時又有所發(fā)展。頓弱、尉繚以及李斯向秦王政所提出的用重金收買六國權(quán)貴的離間六國君臣的計策,是對范雎“遠交近攻”政策的發(fā)展和補充,為秦滅亡六國的軍事斗爭掃除了許多嚴重的障礙。在秦昭王后期已初步形成的、以重用客卿為其主要特色的布衣將相格局,在秦王政時期已經(jīng)得到了完全的確立。其主要標志是李斯《諫逐客書》的奏效和秦王政手下所云集的一大批文臣武將。秦王政對于這批文臣武將的重用以及文臣武將們才能的有效發(fā)揮,從組織路線上為兼并戰(zhàn)爭的勝利提供了保證。秦王政在兼并六國的政治路線、軍事路線、外交路線以及組織路線確定之后,滅亡六國的軍事戰(zhàn)略部署便提到了秦王政的議事日程。早在秦王政平定繆毒叛亂之后,頓弱在向秦王的進言中便指出韓國是“天下之咽喉”。即是說秦軍東向兼并天下,韓國是必經(jīng)之地,不首先滅亡韓國,便不能揮師東下。韓于六國之中又是一個最弱的國家,與秦國為鄰,秦國早就有能力滅掉韓國。在上述歷史背景下,秦王政并沒有首先發(fā)兵滅韓。這并非是韓非入秦后曾勸說秦王首先伐趙而不進攻韓國,而是秦王政從當年惠王擯棄張儀首先滅韓的建議、采納司馬錯主張并攻取巴蜀一事中受到啟發(fā),從而暫時停止了對韓國的軍事行動。秦王政與他的謀士們清醒地知道,六國之中唯有趙國有能力在軍事上單獨與秦國相抗衡。如不在軍事上給趙軍以重創(chuàng),使趙國的軍事實力受到嚴重的打擊,同時也給實力較強的魏軍、楚軍以必要的打擊,那么即或是攻占了韓國,也不能一定保住勝利果實。在趙、魏、楚三國保有相當?shù)能娛聦嵙Φ那闆r下,過早地滅亡韓國(對于秦國來說,滅亡韓國并不困難),只能使趙、楚、魏等國感到危亡在即,促成他們在軍事上聯(lián)合對抗秦國。果真如此,秦軍將處于難以抵擋的境地。秦王政并沒有走首先滅亡韓國的這步險棋。事實證明,秦王政的抉擇是正確的。當秦國大軍按照既定的戰(zhàn)略部署向趙國發(fā)起進攻時,李牧兩次率趙軍將秦兵打得大敗,使秦軍遭到自秦昭王時期以來從未有過的慘敗。試想,如果秦軍滅韓促成了趙、楚、魏等國聯(lián)合攻秦,秦軍將如何應付?在大舉進攻趙國的同時,秦軍對魏、楚二國也曾按預定的戰(zhàn)略布置發(fā)起過進攻。
編輯推薦
《秦始皇嬴政傳》:秦始皇嬴政是秦王朝的開國皇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建立起中國第一個中央集權(quán)的強大國家。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