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7 出版社:四川人民 作者:鮮于浩//張雪永|主編:金沖及 頁數(shù):231
內(nèi)容概要
今年是2011年,四川保路風潮和辛亥革命已經(jīng)發(fā)生100年了。當我們回顧這一近代中國第一次歷史性巨變時,應(yīng)該永遠銘記孫中山先生和他的戰(zhàn)友們的豐功偉績,永遠銘記四川人民對辛亥革命的特殊貢獻,永遠銘記在辛亥革命時期為推翻封建專制制度而英勇獻身的中華英烈,永遠銘記在四川保路風潮中為捍衛(wèi)國家主權(quán)而慷慨赴死的蜀中先烈。
《保路風潮——辛亥革命在四川》以通俗流的語言,圍繞20世紀初四川社會經(jīng)濟狀況和川漢鐵路籌建始末,闡述了保路運動的思想基礎(chǔ)、群眾基礎(chǔ)和組織基礎(chǔ);以“破約保路”宗旨提出的依據(jù)及其實施為重要線索,分析了四川地方政府和主要官員對保路運動的基本態(tài)度,再現(xiàn)了保路同志會掀起保路風潮、各界民眾積極參與保路運動、保路同志軍發(fā)動武裝斗爭以及四川各地反正獨立的歷史畫面,揭示了四川保路運動成為辛亥革命導火線的原因?!侗B凤L潮——辛亥革命在四川》由鮮于浩、張雪永合著。
作者簡介
鮮于浩,男,1946年生,四川省成都市人。歷史學碩士,曾留學法國,西南交通大學政治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省部級科研和教改項目多項,出版和發(fā)表專著、譯著、教材、論文50余部、篇,5次獲四川省科研和教學成果獎。曾任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院長,現(xiàn)任四川省歷史學會副會長、成都市歷史學會副會長等職。
張雪永,男,1973年生,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人。歷史學博士,西南交通大學檔案館館長,教授,碩士生導師。主持和主研省部級科研和教改項目多項,出版和發(fā)表專著、教材、論文30余部、篇,曾獲四川省教學成果獎。
書籍目錄
前言 引起中華革命先
第一章 20世紀初的中國與四川社會
一、列強的滅國新法——“不勞兵而有人國”
二、列強在四川侵略勢力的擴張
三、清末新政及其在四川的施行
四、四川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的基本形成
第二章 四川保路運動的思想基礎(chǔ)和群眾基礎(chǔ)
一、川漢鐵路公司的籌建與演變
二、川路股款的籌集宣傳與保路運動的思想基礎(chǔ)
三、川路股款的征收與保路運動的群眾基礎(chǔ)
第三章 四川保路運動領(lǐng)導集團的形成及組織基礎(chǔ)
一、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在四川的活動
二、四川立憲派與保路運動領(lǐng)導集團的基本形成
三、四川保路運動的組織基礎(chǔ)
第四章 “合法”與“非法”抗爭交織的四川保路風潮
一、清政府“鐵道干線收歸國有”政策的出臺
二、湖北、湖南、廣東三省的保路運動
三、四川“破約保路”斗爭方略的確立
四、“非法”的四川保路同志會及其“合法”抗爭
五、“合法”的川路特別股東會及其“非法”抗爭
第五章 四川保路同志軍的武裝斗爭與武昌首義的爆發(fā)
一、保路風潮中的四川各界民眾
二、保路風潮中的四川地方官員與“成都血案”
三、四川保路同志軍的武裝斗爭
四、清政府應(yīng)對四川局勢的舉措與武昌首義的爆發(fā)
第六章 四川各地的獨立風潮
一、四川各地相繼獨立
二、成都兵變
三、成渝兩地軍政府的合并
結(jié)語 四川保路風潮——辛亥革命的導火線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中國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從嚴格意義上說,是從孫中山開始的?!?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有了初步的發(fā)展,民族資產(chǎn)階級的力量和組織程度有所加強,各地商會組織得到發(fā)展。革命形勢不斷上揚,愛國知識分子的認識得到不斷提高,成為站在斗爭前列的最先覺悟者,逐漸形成了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他們在國內(nèi)外組織革命團體,出版報紙刊物,宣傳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思想?!? 1903年前后,在上海和東京這兩個青年知識分子與留學生最集中的地方,興起了創(chuàng)辦刊物,翻譯介紹西方民主政治學說和各國民主革命歷史,宣傳民主革命思想的熱潮。在民主革命思想的宣傳品中,影響最大的是章炳麟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鄒容的《革命軍》和陳天華的《警世鐘》、《猛回頭》?!? 章太炎(1869一1936),又名炳麟,號枚叔,浙江余杭人。早年曾受改良思想影響,參與維新變法活動,后轉(zhuǎn)變政治立場,走上民主革命道路?!? 1903年,他在上?!短K報》上發(fā)表了傳誦一時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全面深刻地批判了康有為的“?;?rdquo;主張,直斥他們?nèi)员Щ孟氲墓饩w皇帝 “載湉小丑,未辨菽麥”,論證了實行革命以推翻清王朝的必然性。 鄒容(1885—1905),字蔚丹,四川巴縣人。1902年自費赴日留學,就讀于東京同文書院。他積極參與留日學生組織的政治活動,與章太炎等人志趣相投,結(jié)為兄弟。在日本期間,他深感清政府的腐朽無能,即希望國人能擺脫奴隸根性,于是發(fā)憤寫就《革命軍》一書。1903年4月,鄒容避居上海,《革命軍》由章太炎潤色并作序,于1903年5月出版。后鄒容因上海愛國學社和《蘇報》大力宣傳革命而被捕入獄,被判監(jiān)禁兩年。1905年4月,鄒容不幸病死獄中,年僅20歲?!陡锩姟吩趪鴥?nèi)外廣為流傳,其發(fā)行量為清末書刊第一位,達19萬余冊,有力地推動了革命思潮的迅猛發(fā)展,也促使不少熱血青年投身革命?!? 陳天華(1875—1905),字星臺,別號思黃,湖南新化人,官費留日學生,就讀于東京弘文書院。1903年,陳天華寫成《警世鐘》和《猛回頭》兩本小冊子,以通俗流暢的文字,較透徹地闡明了中國必須實行“排滿革命”的道理,并對帝國主義侵略給中國人民帶來的深重民族災(zāi)難作了深刻的揭露?!? 隨著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國內(nèi)出現(xiàn)了許多小的革命團體。1903年,留日學生秦毓鎏等組織了青年會,后其成員參加了“拒俄義勇隊”,并改稱軍國民教育會。同年,黃興、陳天華、宋教仁等在長沙成立華興會。 1904年,湖北革命志士劉敬安、張難先等在武昌成立科學補習所。同年,陶成章、龔寶銓等聯(lián)合江浙一帶革命知識分子在上海組成光復(fù)會。在四川,楊庶堪等人于1902年在重慶組織公強會。1903—1904年間,吳鼎昌、孔慶睿在成都組織華陽書報社,劉漢柏組織公德社?!? 1903年以后,資產(chǎn)階級及其知識分子領(lǐng)導的愛國運動興起。首先是 1903年爆發(fā)的拒俄運動,旨在抗議俄軍拒不撤軍的侵略罪行,留日學生甚至組織了“拒俄義勇隊”,準備回國抗俄。1905年爆發(fā)了抵制美貨運動,抗議美帝國主義虐待華工、迫害華僑、拒不廢除期滿的限制華工條約?!? 1907年江浙兩省人民開展了抵制英貨運動,1908年山東發(fā)生抵制德貨運動,同年兩廣地區(qū)掀起抵制日貨運動。與此同時,從1903年起,各省人民反對帝國主義控制中國鐵路、礦山的收回利權(quán)運動逐漸在全國開展起來。拒俄運動、抵制’美貨運動、收回利權(quán)運動等,顯示了廣大人民激昂的愛國熱情,也反映了民族資產(chǎn)階級及其知識分子的政治積極性?!? 1905年8月,孫中山、黃興等與興中會、華興會、光復(fù)會和科學補習所等革命團體的成員,在日本東京成立了中國同盟會??偛吭O(shè)于東京,舉孫中山為總理,按照“三權(quán)分立”的原則,設(shè)執(zhí)行、評議、司法三部,黃興被推選為執(zhí)行部庶務(wù)科總干事,實際上相當于副總理。同盟會有自己的《同盟會章程》,它的主要成員是中小資產(chǎn)階級及其知識分子。它有明確的綱領(lǐng):“驅(qū)除韃虜,恢復(fù)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quán)。”它有自己的機關(guān)刊物《民報》,有公舉的領(lǐng)袖;入會者都以個人名義申請,須履行一定的組織手續(xù),入會后要遵守規(guī)定的組織紀律;整個同盟會從本部到支部再到分會,是一個統(tǒng)一的組織,打破了過去的地域觀念和習慣。所有這些特點和優(yōu)點,使中國同盟會成為近代中國第一個資產(chǎn)階級政黨。1906年10月,孫中山在《民報》發(fā)刊詞中,將同盟會的十六字綱領(lǐng)歸結(jié)為民族、民權(quán)、民生三大主義,即舊“三民主義”,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理論得以系統(tǒng)形成?!? 20世紀初期,迅速崛起的日本成為中國青年出國留學的首選之地?!? 1901年中國留日學生為280余人,1902年有500余人,1903年近千人,1904 年達3000余人,到1905年中國留日學生已達8000余人?!? 同一時期,康有為、梁啟超因變法失敗亡命海外,孫中山亦因1895年廣州起義失敗被清朝政府通緝,他們在相當一段時間只能在日本等地的華僑和中國留學生中活動。由于他們在青年中的威望較高,對后來到日本的中國留學生的影響非常之大。留日學生中出現(xiàn)的革命派、改良派,大多與他們相關(guān)。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日本學者實藤惠秀認為:“亡命客周圍常有留日學生相從,有如眾星捧月,為了追隨亡命客而赴日本留學的人,更如鐵之為磁石所吸引。” 1905年7月,孫中山從歐洲到達日本時,約100名留日學生專門到橫濱迎接。8月13日,在留日學生舉辦的歡迎會上,出席者有1300余人,連屋外也擠滿了人,可謂盛況空前。 在這期間,不少四川青年也東渡日本求學。1901年,四川派遣22名學生留學日本學習軍事。而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至1904年,四川留日學生已達321 人,高居各省留日學生人數(shù)第三位,僅次于湖北和湖南兩省。據(jù)吳玉章所述,四川留日學生最多時達2000余人。和各省留日學生類似,他們大多因愛國而積極投身于政治活動。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受康有為、梁啟超的影響而傾向于改良,而另一部分人主要受孫中山、章太炎、鄒容等人的影響而成為革命黨人?!? 在留日學生中的革命黨人里,除鄒容外,來自四川榮縣的吳玉章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