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3 出版社:陜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宋長宏 頁數(shù):248
Tag標簽:無
前言
“生肖”指的是人所生年的屬相,一共有十二個,通稱十二屬相或十二相屬,分別用十二種動物來代表。十二種動物又同十二地支兩兩相配:子為鼠,丑為牛,寅為虎,卯為兔,辰為龍,巳為蛇,午為馬,未為羊,申為猴,酉為雞,成為狗,亥為豬。我國傳世的書面文獻中最早記錄十二生肖的是東漢王充所著《論衡》。后代的人們認為人出生在哪一年就屬哪一年的動物,如子年出生者屬鼠,丑年出生者屬?!ツ瓿錾邔儇i。“生”者,所生之年也;“肖”者,類似、相似也。生肖之說成為中國民間普遍流行的記生年和記歲、排輩分的符號體系,兩千年來早已蔚為大觀,婦孺皆知。哪怕是足不出戶的村夫野老,目不識丁的走卒乞丐,他們或許“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對今夕是何夕、今年是何年都不甚清楚,但是若問到他們屬什么,恐怕沒有多少人答不上來吧。在我國歷史上,由于各族人民的喜聞樂見和高度關注,生肖從簡單的記時原則發(fā)展為具有彌漫性質的文化現(xiàn)象,歷久不衰。在民間流行的除了生肖游戲、生肖算命外,還有生肖剪紙、生肖卡、生肖圖、生肖燈、生肖面食等,多不勝舉。古人不光活在世上時要使用生肖屏風、生肖鏡、生肖錢幣等以圖吉利,佩帶生肖護符以圖保佑,即便死后下陰間也要帶上生肖俑,富貴人的墓室還要繪上生肖壁畫。真可謂生生死死與生肖相伴。生肖文化的大普及既是民俗生命力旺盛的表現(xiàn),也離不開知識階層的推波助瀾。古詩中的“生肖體”便出于歷代文人墨客的貢獻。《列朝詩集》收載的明人胡儼《十二辰詩》云:鼷鼠飲河河不干,牛女常年相見難。赤手南山縛猛虎,月中取兔天漫漫。驪龍有珠常不睡,畫蛇添足適為累。老馬何曾有角生,羝羊觸藩徒噴嚏。莫笑楚人冠沐猴,祝雞空自老林邱。舞陽屠狗沛中市,平津牧豕海東頭。作詩者將十二屬相同十二種傳說或典故融合為一體,在講述生肖知識的同時又傳播了歷史知識,收到趣味橫生的效果。民間不少生肖歌謠也采取了類似的表現(xiàn)手法,使生肖之說變得極為通俗易懂。一首臺灣兒歌唱道:一鼠賊子名,二牛駛犁兄。三虎爬山崎,四兔游東京。五龍皇帝命,六蛇受人驚。七馬跑兵營,八羊吃草嶺。九猴爬樹頭,十雞啼三聲。十一狗吠客兄,十二豬茶(臺灣地方音,殺)刀命。生肖作為本土性的民間常識雖然簡單生動,易學又易記,但是作為一種源遠流長的象征編碼系統(tǒng),也還有它神秘莫測的一面。比如說十二生肖為什么是十二個,不多也不少?十二生肖是怎樣產(chǎn)生的?起源于何時?為什么與十二地支相配?十二種動物的排序有什么根據(jù)?為什么其中十一種動物都是現(xiàn)實中所有的,唯獨龍這一種卻是現(xiàn)實中沒有的呢?……本叢書立足于現(xiàn)代科學立場,嘗試較為全面和系統(tǒng)地把握中國的生肖文化。叢書共有十二冊,分別由學有專長的民俗和文化研究者撰寫,每冊集中研討某一種生肖動物的文化蘊涵,側重說明人與動物的互動關系,以及該種動物在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現(xiàn)。具體而言,涉及神話、宗教、儀式、占卜、農(nóng)牧業(yè)生產(chǎn)、風俗習慣、語言、文學、藝術、天文歷法、地理、歷史,乃至民間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博采中外各民族相關的動物文化材料,包括文獻、考古文物和田野調查等,以資對照和比較。特別注意吸收近年來國內(nèi)國際學界的新成果和新觀點,力求做到知識性、趣味性和學術性的結合,希望能有較高的品位和較廣的讀者,把生肖文化的探討引向深入,為中國文化研究拓展新的思路和空間。謹為之序。
內(nèi)容概要
《騏驥馳騁(典藏圖文版)》立足于現(xiàn)代科學立場,嘗試較為全面和系統(tǒng)地把握中國的鼠生肖文化。《騏驥馳騁(典藏圖文版)》共有十二冊,分別由學有專長的民俗和文化研究者撰寫,每冊集中研討某一種生肖動物的文化蘊涵,側重說明人與動物的互動關系,以及該種動物在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現(xiàn)。特別注意吸收近年來國內(nèi)國際學界的新成果和新觀點,力求做到知識性、趣味性和學術性的結合,希望能有較高的品位和較廣的讀者,把生肖文化的探討引向深入,為中國文化研究拓展新的思路和空間。
書籍目錄
引言
馬生肖信仰的深廣文化背景
第一章
遠古時代的馬文化遺跡
一、馬種的起源
二、石器時代的馬遺跡
第二章
原始巖畫中的馬印記
一、外國巖畫中的馬形象
二、中國巖畫中的馬印記
第三章
馬部漢字
——中國馬文化的又一重要“化石”
一、馬部漢字——中國馬文化的重要“化石”
編輯推薦
《騏驥馳騁(典藏圖文版)》集中研討了馬生肖的文化蘊涵,側重說明人與馬的互動關系,以及馬在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現(xiàn)。涉及神話、宗教、儀式、占卜、農(nóng)牧業(yè)生產(chǎn)、風俗習慣、語言、文學、藝術、天文歷法、地理、歷史,乃至民間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博采中外各民族馬文化材料,包括文獻、考古文物和田野調查等,以資對照和比較。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