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觀的現(xiàn)代進路

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艾志強  頁數(shù):214  

內容概要

近一百年以來,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十分迅速,呈現(xiàn)出日益專業(yè)化和交叉化的復雜趨勢。與之相應,作為對科學技術進行哲學反思的科學技術觀也出現(xiàn)了多元化的圖景。人們對于科學技術的不同理解凸顯了科學技術觀問題的復雜性和重要性。雖然,眾多思想家對于科學技術的理解不盡相同,但是大體上可以分為科學主義的科學技術觀和人文主義的科學技術觀兩類。    循著科學技術觀的發(fā)展軌跡,本書選擇了科學主義科學技術觀和人文主義科學技術觀作為研究對象,在簡要概括科學主義科學技術觀的基礎上,著重討論了20世紀幾種有代表牲的人文主義科學技術觀演化的現(xiàn)代進路問題。圍繞這一主題,本書不僅對各種人文主義科學技術觀的主要觀點進行了系統(tǒng)的梳理,而且還對不同的科學技術觀的貢獻和局限作了分析和評說,對不同科學技術觀的共性與特性進行了比較。在此基礎上,對科學技術觀演進的總體特點進行了提煉,對人文主義視野下科學技術觀的重建問題進行了探討。

書籍目錄

導論 一、研究背景 二、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三、本書思路與構架第一章  科學主義科學觀 第一節(jié)  科學主義科學觀的產(chǎn)生 第二節(jié)  科學主義科學觀的發(fā)展與成熟 第三節(jié)  小結第二章  現(xiàn)象學科學觀 第一節(jié)  胡塞爾論歐洲科學危機 第二節(jié)  拯救之方:回歸生活世界 第三節(jié)  小結第三章  存在主義科學技術觀 第一節(jié)  海德格爾的科學技術之思 第二節(jié)  雅斯貝爾斯的科學技術觀 第三節(jié)  小結第四章  社會批判主義科學技術觀 第一節(jié)  法蘭克福學派科學技術批判 第二節(jié)  工具理性的批判與救贖 第三節(jié)  小結第五章  后現(xiàn)代解構主義科學觀 第一節(jié)  ??碌目茖W知識-權力觀 第二節(jié)  利奧塔的后現(xiàn)代科學觀 第三節(jié)  小結第六章  人文主義視野下科學技術觀的重建 第一節(jié)  科學技術觀的軌跡 第二節(jié)  重建科學技術觀的人文情懷 第三節(jié)  小結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在反思古希臘理性的基礎上,胡塞爾直截了當?shù)刂赋?,“歐洲文化危機在錯誤的理性主義中有著根源”。①具體來說,胡塞爾認為主要是以數(shù)學為基礎的自然科學使理性發(fā)生了異化。  那么,理性是如何被異化的呢?胡塞爾首先將視野轉到古希臘人對于其周圍世界的認識方式和理論態(tài)度。古希臘人所有的關心和活動都指向在時間和空間上伸展的周圍世界,并將自身歸人這個周圍世界。因此,在理論態(tài)度上,古希臘人將自己看做是非神秘化的世界的“旁觀者”。哲學將世界看做是由存在者構成的宇宙,世界變成了相對于人對世界表象的客觀世界,真理就變成了客觀的真理。因此,古希臘的哲學是從宇宙學開始的。盡管這時人類也屬于由客觀事實組成的宇宙,但是作為個人,人們還具有自己的主觀的目標和意圖,具有傳統(tǒng)的準則,具有真實性之準則——永恒的準則,具有自己對于周圍世界不同的表象。同時,人并不是單純的物體,在他們將目光投向周圍世界時,其自身顯現(xiàn)為某種物體的存在物——歸人到普遍時空中的實在的東西,因此,一切心靈的事件,如體驗、思維、意愿等還具有某種客觀性。  但是進入近代之后,隨著伽利略以來自然科學的興起與發(fā)展,所謂原本的希臘意義上的理性發(fā)生了異化,關于普遍哲學的觀念和任務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數(shù)學被委以普遍性的任務。從近代開端,希臘古典理性對“宇宙本原”問題的求知欲被近代數(shù)學的自然科學理性所摒棄,伽利略將作為一般時空形式的純粹觀念而存有的歐幾里德幾何同具體經(jīng)驗相結合,將畢達哥拉斯的純粹理論變?yōu)橐环N“應用的幾何學”。這種新的數(shù)學很快延伸到自然科學,并且為自然科學創(chuàng)造了一種數(shù)理自然科學的全新觀念,“當這個觀念被成功地實施的時候,哲學(作為關于整個整體世界的科學,關于一切存有者的科學)的觀念就發(fā)生了變化。”②  伽利略奠基的數(shù)學方法使得人們克服了對世界的經(jīng)驗的主觀相對性,從而將古希臘人思想中不同表象的世界統(tǒng)一為一個客觀的世界,使這個客觀世界在不同的主體間傳遞成為可能。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科學技術觀的現(xiàn)代進路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師弟所著 自己工作也需要 捧個場 不錯的 很用心 系統(tǒng)地梳理了科學技術觀的歷史演變
  •   書拿到了,很快,包裝也不錯,大致看了下,是本不錯的參考資料。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