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2 出版社:新華 作者:李媛彬 頁數(shù):39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吳宓成了眾所周知的我國著名國學大師、學貫中西的大學者、紅學專家、教育家、詩人。然而,童年、少年的美好記憶卻從來不曾在他心頭消減半分,多年后,還津津樂道當年他大媽給“峨陽學堂”取名的來歷……吳宓在他的日記里還寫道:我大媽是一位深明大義,很有智慧的偉大女性,是陜西當之無愧的首善首富。 夫人的養(yǎng)子按照母親生前的意愿,親自到云陽鎮(zhèn),找到相關(guān)負責人,表示愿意捐出式易堂全部房屋和大部分財產(chǎn)給青訓班。青訓班主任馮文彬、副主任胡喬木,代表黨中央和西北青年救國聯(lián)合會感謝他對中國抗日革命作出的貢獻。
作者簡介
李媛彬,祖籍陜西長安,供職于中共西安市委政法委,現(xiàn)任政法委宣教處處長。曾先后在基層派出所、市公安局政治宣傳部門工作;一九八九年開始發(fā)表作品,多年來,在全國各大媒體刊發(fā)通訊、報告文學、言論、小說、散文等各類文章千余篇,數(shù)百萬字,并多次獲獎?! ”緯鵀槠涞谝徊块L篇小說。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周家有女初長成第二章 成婚安吳第三章 妙齡寡婦第四章 危局困境第五章 收養(yǎng)子持家立制第六章 管家離走第七章 兵匪奇遇第八章 涂縣令與二品夫人第九章 商道遠行第十章 覆蔭水榭第十一章 一品護國夫人第十二章 表叔革命第十三章 家殤情殘夢難斷第十四章 大風挽歌余音遺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她降生人世時就帶著某種神秘,而這預示她一生際遇的離奇和非同凡響。 一八六八年秋冬,陜西關(guān)中遭遇大旱,連續(xù)四個多月星點雨雪未見。眼看小麥種子下地出不來苗快要旱死了,還到處塵土飛揚,原野一派干枯焦燥肅殺景象,鄉(xiāng)村堡寨的人們聚在一堆兒唉聲嘆氣,第一句話就是:“唉,這老天爺還不下雨,明年生生又要餓死人咧!”接著就有人湊錢請來法師,擺上香火神案祈雨??墒?,又一個月過去了,還是星雨片雪未落,只有凜冽寒冷的西北風,日夜不停地呼嘯著掃過田園房屋瓦舍和一雙雙渴盼的眼睛。 這年,位于關(guān)中渭北平原孟村的周家,更是上下心急如焚,煩躁不安。少夫人要臨產(chǎn)了,預產(chǎn)日期過去快一個月,陣痛也時有發(fā)生,可就是不見生產(chǎn),老太爺專程從京城趕回老家想等個喜訊兒,這一等就是一個月。這個兒媳是他親自為小兒子繼成挑選的。五年前,身為刑部侍郎的周伯恒和剛剛從揚州鹽運使調(diào)任戶部侍郎的陳正方在京城相遇,兩人本是故交,都是當年同在殿試中被點的進士,遂一見如故,許了兒女親家。于是陳慧如,一個如花似玉的揚州姑娘就嫁給了陜西渭北孟村的周繼成。周家耕讀傳世,儒商持家,是方圓百里聲名顯赫的大戶,可當他們歡天喜地辦完婚事一年后,一個陰影一直揮之不去地籠罩著這個家。少夫人慧如相繼生了兩胎男嬰,第一胎生下就沒有呼吸;第二胎生下來沒有哭聲只有呼吸,不到一個月又天折了,慧如哭得昏天暗地,死去活來,身體更加虛弱。整整兩年,她幾乎天天是在禮佛誦經(jīng)中度過。直到這年,她身體終于好起來,又有喜了,且總感覺與前兩次懷孕不同,好像渾身有勁,面色也紅潤,可快到生產(chǎn)了,卻…… 慧如的貼身女傭劉嫂,是一個瘦瘦的十分精干的女人,十歲時就到陳家府上,當時慧如只有七歲,兩個人像姐妹一樣一起長大。這些日子劉嫂夜夜守在她房中,急得滿嘴起了火泡。 冬月二十九日這天,慧如性情異常煩躁,坐臥不寧,松散著發(fā)髻在房中吃力地踱著步子。她拉著劉嫂的手,流著眼淚說:“劉嫂,你說這娃是不是知道外面正鬧旱災,不愿到這世上來呀?前兩個娃出生時風調(diào)雨順的還折了,這孩子遇到這樣的天時,我真的有點害怕?!眲⑸┩熘煌5匕参浚骸吧俜蛉四判陌桑俗杂刑煜?,不會有事的?!本瓦@樣一直折騰到子時,慧如忽然有了一陣緊似一陣的陣痛,劉嫂急忙打開門叫醒住在西廂房里等候多日的兩個接生婆子和幾個丫鬟??蓜傄婚_門就被驚呆了,只見院落、房頂、花墻……凡眼光能及之處都是白茫茫一片,掛在東西廂房屋檐上的兩排亮光閃閃的紅燈籠,也伴著漫天飛舞的雪花輕輕搖曳著。 “多美呀!”劉嫂不禁輕嘆一聲,這是她跟著小姐全家從揚州遷來此地,這幾年里看到的北方最美的風景,真是一點不比揚州的明月夜差! 兩個接生婆子和丫鬟們已經(jīng)端著早已備好的熱水、包裹等急步進了屋,中院的門大開著,廳房里傳來老太爺和少爺繼成清晰的咳聲和講話聲:“瑞雪兆豐年!繼成呀,我看這是個好兆頭,你媳婦這娃生的是時候……” “咯哦!咯哦!”一個健康粉嫩的小生命降生了,劉嫂奔跑到前廳報告:“老太爺、少爺,少夫人生了?!? “男娃?女娃?”父子倆同時從座椅上起身急問。 “女娃,母女平安夫人好辛苦,現(xiàn)在睡著了。” 老太爺拍拍兒子繼成的肩:“這娃的嗓門蠻亮的,不管男娃女娃,只要健康就好?!闭f完就轉(zhuǎn)身往自己的院落走去。繼成看著父親的背影呆站著,他只記得父親說,這娃嗓門兒蠻亮的,健康就好。前兩個娃出生時,他一個人也是在這間屋子等候消息,可孩子降生的哭音他一點也未聽到;這回,也許真像父親說的是個好兆頭,絕不會再發(fā)生那樣悲慘的事兒了。按照風俗,再有三天,他就可以進月婆子的房間看他的夫人和女兒了,可他這會兒能做點什么呢,眼看天就要亮了,想著想著,忽然想到還有件“掛紅”的風俗,劉嫂是南方人,可別給忘了。于是他走出中廳,朝正在后院忙活的劉嫂喊道:“你們別忘了掛紅的事!” 劉嫂早已把幾塊紅布準備妥當了,她在夫人的房門上掛了一塊,又熟練地穿過前三個院門來到大門口。守門的車夫王順早已挪開了頂門杠,給她拉開了門閂。天色已微微見亮,外面風雪交加,劉嫂卻沒有一絲寒意,她心里暖暖的;王順幫她打燈籠照著,她站在一條木凳上,很快將一條三尺長的紅布拴在門樓西側(cè)的框檐上。當她跳下木凳一轉(zhuǎn)身,卻驚得大叫一聲差點暈了過去,只見在門樓東側(cè)大石獅旁邊的石板上,一位僧尼一動不動地盤腿坐在上面,聽到她的叫聲輕輕抖了抖身旁行囊上的雪花,站起身雙手合十點頭施禮:“阿彌陀佛。施主莫怕,貧尼為千里之緣而來,只是要見尊夫人,賀喜得女公子?!? 王順急忙扶起劉嫂,燈光下,劉嫂很快鎮(zhèn)定下來,朝那尼姑望去,又是一驚,那右眉端黃豆粒大小的一顆暗紅色的痣和那清秀的臉龐是多么熟悉啊!這分明是七年前她和小姐慧如在揚州大明寺遇見的那個妙靜師父嘛!劉嫂禁不住想起了往事……P2-4
后記
打小就喜歡書,十三四歲時,把家里能看到的書全都看完了,沒書看的時候覺得很郁悶。有天,母親打發(fā)我去鄰居家借簸箕,鄰居嬸子說簸箕在閣樓上。讓我自己爬梯子上去拿,誰知,一登上閣樓就被一大堆書吸引住了。那些書散亂地堆放在閣樓一角,默默地在這里不知等待了多久也沒人理會,上面已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灰塵。我欣喜若狂,用手隨意把灰塵撥到一邊:“太好了!全是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家》《春》《秋》《創(chuàng)業(yè)史》《青春之歌》……于是,悄悄打開閣樓上那扇小窗戶,讓一縷光亮透進來,一個人享受這讀書的快樂。直到太陽落山,小窗戶上的光亮全然消失,忽然才想起借簸箕的事,還有整整一天沒吃東西,肚子餓得咕咕叫,回家后自然招來了一頓劈頭蓋臉的責罵。 年少的夢里,與書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隱隱約約總是有一份關(guān)于書的情結(jié)。曾在基層派出所當過民警,在看守所管理過女犯人,后來到縣公安局、市公安局從事宣傳教育工作,也有過一兩百萬的文字見諸報刊,卻不曾找到那份深情的向往。二十多年的警察生涯,如一幅五彩繽紛的長卷激蕩著我創(chuàng)作的情懷,在調(diào)往新的工作崗位時,曾下意識想好好寫一部關(guān)于警察的書,以紀念我的職業(yè)生涯;可是,高山仰止,往往被一種不能及的怯懦所驅(qū)散。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就特信了緣分二字,若緣分到了,便是了這份情結(jié)的凝結(jié)。2005年初的一個周末,幾個朋友聚在茶樓聊天,來自涇陽縣的李先生津津樂道講起他們鄰村安吳堡“安吳寡婦”的故事。說她是一個經(jīng)商理家的奇才,十七歲嫁給安吳堡吳家的獨生子吳聘,因吳聘病重要沖喜,讓她抱一只大紅公雞拜堂;吳聘死后,她一人把百十家商鋪打理得井井有條,而且仗義疏財,常干些修橋補路、賑濟災民的善事。1900年,八國聯(lián)軍打進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逃到西安,她慷慨解囊,捐銀三十萬兩、黃金十萬兩,被封為“一品護國夫人”,還被慈禧認作了干女兒。 說者隨意,我卻被“安吳寡婦”的故事深深吸引,即隨之驅(qū)車前往參觀。在安吳堡,我看到“安吳寡婦”住過的房子、觀戲的戲樓、賞月樓、迎香宮,還有她當年捐款修建的涇陽文廟等多處遺跡,如今還都依稀可見;吳家宅院大門上,掛著“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牌子,老鄉(xiāng)告訴我們, “安吳寡婦”的養(yǎng)子秉承母親意愿,1937年把全部宅院捐給共產(chǎn)黨做了抗日救國青年培訓班,就是當時名揚中外的“安吳青訓班”,對中國革命是有過貢獻的。 “安吳寡婦”親自主持修建的那片被當?shù)厝朔Q為“古柏林”的吳家墓園,歷經(jīng)百年滄桑卻依然氣勢磅礴,威儀不減當年,靠墓園邊有幾座埋葬著吳門之后的新墳頭,其中就有著名國學大師吳宓教授的一座。當時的“古柏林”尚未被磚墻圍起來,大家可隨意走動,汽車也可直接開到墓群中,村里的牛羊也時常放到這里來吃草。我一個一個墓碑仔細看,轉(zhuǎn)悠著找了好幾圈兒也沒能找到“安吳寡婦”的墳頭。老鄉(xiāng)告訴我說, “安吳寡婦”只活了四十二歲,因為沒有給吳家生養(yǎng)一男半女,死后沒資格進吳家墓園;聽說她被埋在東邊那個高坡上,剛死的幾年,好多人去祭拜, “文革”時,墳被平了,現(xiàn)在也沒人知道具體位置在哪兒了。 這天開始,我夜難安寢,總覺得一位發(fā)髻高聳,頭頂上梳著一個別致的發(fā)花,身著滿漢風格融合的襖裙,天青色的披風上精致地繡著五彩加金絲的水波圖案,并點綴著各式珠寶,華貴而不失典雅的女子微笑著在面前晃動,連續(xù)好多天,這種感覺競愈發(fā)清晰到似乎伸手可觸。明明知道這是幻覺??晌覅s寧愿相信這也許就是緣分。 哪里知道,一份“情結(jié)”競帶給了我這么多年的“糾結(jié)”,這其中的困難和艱辛遠比我原先想象的要大得多! 2005年夏天開始,我踏上了這條業(yè)余寫作之途,我用了一年多時間,利用節(jié)假日,先后到達西安以北四十多公里的涇陽縣、三原縣一帶二十多次,跑遍了這里所有與傳說中“安吳寡婦”相關(guān)的地方,了解發(fā)生在這里一百多年前的人和事。 這是一片美麗富饒的土地,清河、涇河,嵯峨山、北仲山,還有秦朝時留下的鄭國渠和后來修建而造福一方的龍洞渠,山環(huán)水繞,風光無限。更何況這里,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傳說黃帝在此鑄鼎, “鼎成而崩”,自仙發(fā)村駕飛龍升天,至陜北黃陵上空丟下衣服(后有“黃帝衣冠?!保?。在寒山谷口附近的一個鄉(xiāng)政府院內(nèi)——那個不起眼的花園里,我見到了刻有“黃帝鑄鼎處”字樣的那半塊青石碑,歷經(jīng)風霜雨雪,雖早已殘缺不全,卻蘊藏著一種來自遠古的悲壯和蒼涼。 我在安吳堡吳家大院對面的一戶“農(nóng)家樂”駐足,采訪村里的許多老人和其他知情之人。曾經(jīng)編修過涇陽縣志和文史資料的一位老教師,把他珍藏多年的資料,親手抄寫下來提供給我;在安吳堡土生土長的一位姚姓村民,他爺爺?shù)谋碛H當年是安吳寡婦管家的至交,記得很小的時候,爺爺就跟他講安吳寡婦的故事,一遍又一遍,直到他都聽煩了,爺爺還在講——如今,他又把爺爺講給他的那些零散的記憶找回來,一條一條羅列起來講給我聽。 我總在想,在一百多年前那樣的封建時代,一個剛結(jié)婚不久就失去丈夫,又沒有子嗣的年輕寡婦,該是怎樣艱辛地走過她人生的每一步,又是如何經(jīng)營她的“商業(yè)帝國”使其興旺發(fā)達?尤其是用了什么樣的辦法贏得人心,致使百年后的今天,當提及“安吳寡婦”時,這里的人,仍不厭其煩,津津樂道,多是敬羨和溢美之詞呢? 大家熟知的國學大師吳宓,是安吳堡昊門之后,屬安吳寡婦之子侄輩。在西安草場坡附近的一所居民樓里,我見到了吳宓的胞妹吳須曼老人,她介紹說,吳宓曾在日記中寫道:“我大媽是一位深明大義,很有智慧的偉大女性,是陜西當之無愧的首善首富?!? 這位被后人稱為“偉大女性”的“安吳寡婦”堪稱秦商之嗚鳳,女界之嬌龍,她一生的仁愛之心,大義之舉,無不透射出我們中華兒女的優(yōu)秀品質(zhì)和偉大的民族精神,這便是她百年不衰,活在一代又一代人心里的原因,也是感動我這個作者的最重要的因素。 “替奇女子發(fā)聲,為大歷史存真!”我開始了更深層的考察。這些年,在朋友的幫助下,利用節(jié)假日,順著安吳寡婦當年巡商的路線,考察了平?jīng)?、周口、成都、自貢、南京、揚州、漢口、上海等好多地方。當年的商業(yè)貿(mào)易區(qū),如今依然人流如潮,我流連于其中,在那“燈火闌珊處”.苦苦“尋覓”,找尋若云他們當年的影子,尋找她經(jīng)營的那個繁茂的“商業(yè)帝國”所遺留的點點滴滴。在揚州,我從其歷史文化叢書中找到一本《鹽商與揚州》,從“陜西鹽商”那段章節(jié),我得知,陜西鹽商與揚州有著極深極早的情緣,秦商成千上萬,風靡一時,一手打造了揚州早期的繁華;可清末時,卻僅存安吳堡吳家一家,吳家當時在商界之實力可見一斑。 考察途中,更多看到我們陜西商人當年留下的遺跡,也一次次被他們的純樸厚道、艱辛堅韌,同時又大氣包容所感動。透過“西秦會館”、“山陜會館”、“陜商會館”等諸多歷史文物,體味著陜西商人當年的精神追求和地域文化特色,感覺秦商文化就如同大地、女性般的含育溫和。一天夜里,在細細品讀公安局一位同事給我拿來的厚厚一沓打印資料——《陜西商幫》(后來得知是西北大學教授李剛等研究編寫的史料)時,恍惚之中發(fā)現(xiàn),安吳堡式易堂東家、大掌柜、伙計們的身影就這樣一個個活著走了出來…… 隨后,我又用了大約半年的業(yè)余時間去閱讀,閱讀那個時代所有相關(guān)的文件,包括有參考價值的文史資料。 2007年春節(jié),在此起彼伏的爆竹聲中,我利用七天假日完成了“謀篇布局”,用幾枝粗號彩筆把本書所涉及的數(shù)十位人物及各章節(jié)大綱寫在撕下來的幾頁舊年掛歷的背面。 寫這本書,歷時五年多,我度過了有生以來最為艱苦也最為充實的五年,心靈上經(jīng)受了一次非比尋常的歷練和考驗,也獲得了一次新的成長和升華。 這五年,我?guī)缀跞渴谴┧箢嶔ぴ诎倌陼r光隧道之間。白天在單位里忙忙碌碌地工作,晚上回家開始寫作。每次寫作前半個多小時的閱讀,是我尋找到的唯一能讓自己盡快安靜下來進入狀態(tài),回到一百多年前那個場景的好辦法。 這五年,正好是我所在單位——西安市委政法委工作任務(wù)最繁重最關(guān)鍵的幾年。為了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提升群眾對平安建設(shè)的知曉率和對政法隊伍的滿意度,全委上下齊動員,加班加點,下基層包抓各項工作任務(wù)的落實。我作為宣教處長責無旁貸,積極謀劃,組織了平安建設(shè)宣講團,組織了新聞媒體下基層采訪團,組織了形式各異的主題晚會……等等。當2009年,我們西安市以連續(xù)十二年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yōu)秀城市而獲得中央政法委頒發(fā)的最高獎項“長安杯”時,我為自己曾參與其中做了一小點貢獻而欣慰。看到這里,也許您會發(fā)笑,怎么把“工作總結(jié)”都拿這里說開了,是的,這的確像是工作總結(jié),可它凝聚了我多少心血和汗水,承載了我多少糾結(jié)與渴盼。 既為業(yè)余作者,五年多,無論是怎樣的魂牽夢繞,我的書稿直到全部完成的那一天,在單位的辦公室里也不曾寫過一個字。2008年和2009年的兩年時間,因為工作太忙,除春節(jié)長假外,我的書稿幾乎全年未動過一個字。多少個夜晚,當我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躺在床上時,常常思緒奔涌:若云、王致浩、茗秋、青山等就在不遠處的一幅幅畫面里交談走動,他們的音容笑貌,清晰可見……多想立即打開電腦去寫,卻掙扎著怎么也爬不起來,我為此而煎熬、難過、自責,怪自己身體不爭氣。 這五年,我的思想和靈魂日夜不息地飛奔于百年時光隧道兩端??勺屛易畈荒茏龅綇娜莸模允菍σ话俣嗄昵澳莻€時代的一些細節(jié)的了解與把握,有時候,對于書里面的一個節(jié)點、一個日期、一句話,甚至一個字,不知要費多大勁,查詢多少地方和資料,絕不敢輕慢待之,直到覺得確信為止。于是,我也時常徘徊于自信與自卑的兩端,畢竟第一次駕馭這么大的題材,又是一個完全陌生的時代,同時要回應的挑戰(zhàn)是自己完全一無所知。正如一位資深編輯老大姐在看完我的書稿后見我第一句話就說:“哎呀!你膽子真大,第一次寫長篇竟敢挑戰(zhàn)這么大的題材!不過,以后寫作起來就會輕松多了。” 我沒敢多想以后,只是想獲得走下去的力量。我把我的觀點、困惑和想法坦言給鄒振基老師。鄒老師學養(yǎng)深厚,思想銳敏,是個難得的雜文家,尤其長于點評,正好為我答疑解惑。在我寫書的過程中,兒子浩銘與我交流也很多,他酷愛讀書,有時候,我在寫作中遇到一些史料性的問題不想查一大堆資料,打電話問他,他總是能熟練地講出時間地點事件等等,為此我也省了不少勁兒。就這樣,在與大家點點滴滴的交流中,我提升了自己對題材的把握與駕馭能力。 在寫完最后一個章節(jié)時,我長舒一口氣,卻高興不起來——太久的等待已讓收獲的喜悅變得麻木。在此,我想說,這些年,我是艱苦的,我更是幸運的;我有著別人所難際遇的良師益友,在我困惑時,是他們幫我除去障眼的煙云;在我懶惰時,是他們用溫柔語言的鞭子輕輕喚起我勤奮的意識;他們陪我走過一段艱辛而充滿誘惑的旅程——沒有會心的眼神,可我知道他們在聆聽我的心聲,不用太多的語言,我卻明白那份厚重的期待。 在這里,我要特別說到著名小說家陳忠實老師。寫作中途,我曾帶上寫出來的部分章節(jié)去向他請教,陳老師翻開我的書稿看了幾頁說:“我看可以,你現(xiàn)在還是不要讓任何人指三道四,埋著頭按自己思路寫完再說?!眱赡旰螅斘夷弥瓿珊蟮臅逵秩ヒ婈惱蠋煏r,他熱情地接待我,卻鄭重地對我說:“我建議你不要請任何人寫序,干干凈凈出一本屬于自己的書也許更好?!? 最后,我想告訴大家,這是一本具有真實歷史原型的文學作品,除朝廷和個別官員是真名實姓外,其他人物均用了虛構(gòu);除余音部分為直接記實外,其余均屬創(chuàng)作。作者無意于使人對號入座,更無意于對百年前的賢者不敬?!昂臄?shù)年寫作心血,授讀者一時閱讀快樂?!比绻蠹彝ㄟ^閱讀這本書,能夠?qū)﹃兾魃倘藙?chuàng)業(yè)、守業(yè)、輝煌和衰敗的千百年歷史有些許了解;對生命、愛情、財富以及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能啟發(fā)一點新的思考,我就覺得足夠了。 口羅口羅嗦嗦寫這么多,絕不是矯情,是想帶著一顆感恩的心細細地聆聽并訴說。 感謝為本書提供過資料和幫助的朋友!感謝新華出版社和本書責任編輯; 特別感謝為本書出版發(fā)行提供大力支持的西部十二省市河南商會聯(lián)席會、陜西省河南商會會長黃鳳懷先生。 是為后記。 李媛彬 2011年9月于西安
編輯推薦
李媛彬所著的《鳳鳴安吳(一品護國夫人的傳奇人生)》講述吳宓成了眾所周知的我國著名國學大師、學貫中西的大學者、紅學專家、教育家、詩人。然而,童年、少年的美好記憶卻從來不曾在他心頭消減半分,多年后,還津津樂道當年他大媽給“峨陽學堂”取名的來歷……吳宓在他的日記里還寫道:我大媽是一位深明大義,很有智慧的偉大女性,是陜西當之無愧的首善首富。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