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7 出版社:氣象 作者:李文華//張誼光 頁數(shù):192
Tag標簽:無
前言
橫斷山區(qū)位于我國西南邊陲,總面積5.5 ×105km2,境內南北縱列的山脈與幽深的河谷相間排列。著名的山峰有貢嘎山、雀兒山、四姑娘山、梅里雪山、自茫雪山、玉龍雪山。其主峰的海拔均在4000m以上,尤其是梅里雪山,主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m,冰清玉潔,被當?shù)厝藗兎顬樯袷サ南笳?,是地球上尚未被世人征服的處女雪峰。而四大水系中,除雅魯藏布江水系外,號稱三江的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在27°30N附近,三江之間的水平距離為66km,形成的“三江并流”奇觀,2004年被聯(lián)合國列為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捎跈M斷山區(qū)獨特的地質歷史和自然條件,豐富的物種組成和生態(tài)系統(tǒng),成為全球生物多樣性最高的地區(qū)之一。橫斷山孕育了豐富的自然資源,又是許多少數(shù)民族生活和居住的地區(qū),且地處邊陲,合理保護和開發(fā)這一地區(qū)的自然資源,對發(fā)展經濟、改善人民生活,促進民族團結和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m然早在19世紀這一地區(qū)在生物和地學方面的重要性已為國際所察覺,且許多國家形形色色的人士到這一地區(qū)進行考察、搜集和探險并發(fā)表過大量文章。但由于橫斷山地處邊遠,交通不便,當時的研究遠遠沒有揭開這豐富寶庫的一角,許多科學領域在這一地區(qū)基本處于空白狀態(tài)。新中國成立后,較大規(guī)模的考察和研究陸續(xù)開展,特別是中國科學院曾組織的多次綜合考察。例如,20世紀50年代末開展的西線南水北調引水路線綜合考察,在國內轟動一時。然而,當時的考察主要屬于線路性的短期研究。在這些多學科的考察中,橫斷山氣候研究歷來都是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氣候任務組的任務除了要回答該地區(qū)氣候的基本特點和變化規(guī)律外,還要為相關學科提供氣候資料來闡明地學和生物科學的規(guī)律,并為農業(yè)的發(fā)展提供生態(tài)學的基礎。遺憾的是在這一地區(qū)氣象臺站很少,對于具有明顯垂直變化的山地氣候來講,寥寥無幾的氣象臺站更是難以滿足工作和研究的需要。 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組織橫斷山地區(qū)考察,其中對橫斷山區(qū)垂直氣候特點及其與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關系成為研究重點之一??偨Y過去科學調查的經驗教訓,大家深感氣象臺站的稀少和氣候資料的不足,決心在收集散落于有關部門的零星的氣象資料的同時,盡可能補充建立定位和半定位的觀測點,獲取第一手的氣候資料。
內容概要
在四年多對橫斷山區(qū)實地考察和在臥龍一四姑娘山、折多山、白馬雪山、高黎貢山和小中甸林區(qū)海拔755~4500m之間建立35個氣候剖面觀測站點取得第一手實測資料的基礎上,參考當?shù)叵嚓P資料編寫而成。內容豐富、資料翔實,可供生產主管部門、科研教育部門、環(huán)境保護部門和旅游探險部門查閱參考。
書籍目錄
第一編 橫斷山區(qū)的地理生態(tài)環(huán)境第1章 地貌輪廓與經濟社會現(xiàn)狀1.1 位置與范圍1.2 地形地勢與山脈河流1.2.1 牟尼茫起山-大雪山-錦屏山1.2.2 沙魯里山-玉龍雪山-衰牢山1.2.3 寧靜山-云嶺-無量山1.2.4 他念他翁山-怒-碧羅雪山1.2.5 伯舒拉嶺-高黎貢山1.3 天氣氣候特征1.3.1 環(huán)流特征及其季節(jié)變化-.1.3.2 影響橫斷山區(qū)的季風1.3.3 主要天氣系統(tǒng)1.3.4 基本氣候特點1.4 主要森林植被類型1.4.1 熱帶北緣山地雨林季雨林1.4.2 山地亞熱帶常綠闊葉林1.4.3 硬葉常綠櫟林1.4.4 松林1.4.5 暗針葉林1.4.6 高山灌叢草甸1.5 特色資源1.5.1 種類繁多的動植物資源1.5.2 森林資源1.5.3 草地和沼澤濕地資源1.5.4 水力資源1.5.5 旅游資源1.6 民族人口和生產概況1.6.1 民族和人口1.6.2 生產概況1.7 I農業(yè)總產值1.8 區(qū)內生產總值1.9 小結參考文獻第二編 橫斷山區(qū)的垂直氣候第2章臥龍一四姑娘山的垂直氣候2.1 自然地理環(huán)境綜述2.2 氣溫的時空分布特征2.2.1 年平均氣溫2.2.2 月平均氣溫2.2.3 各級界限溫度的初終期、持續(xù)日數(shù)和積溫2.2.4 氣溫日較差2.2.5 四季及其隨海拔高度的變化2.2.6 氣候大陸度2.3 降水的時空分布特征2.3.1 降水量隨海拔高度的分布2.3.2 降水的月際變化2.3.3 降水日數(shù)與降水強度2.3.4 降水的日變化與夜雨2.4 濕度與蒸發(fā)2.4.1 濕度2.4.2 蒸發(fā)2.5 云量與日照2.5.1 總云量和低云量2.5.2 年日照時數(shù)和百分率2.6 風2.6.1 周年各月各風向頻率.2.6.2 各風向平均風速及其月際變化2.6.3 大風日數(shù)及定時最大風速2.7 地溫與凍土2.7.1 地面溫度2.7.2 凍土2.8 大熊貓生態(tài)分布中心氣候條件評價2.8.1 大熊貓生態(tài)分布中心的氣候條件2.8.2 大熊貓主食竹與氣候2.9 小結參考文獻第3章 折多山的垂直氣候3.1 概況3.2 氣候要素的分布3.2.1 溫度3.2.2 降水3.2.3 云和天氣現(xiàn)象3.2.4 日照時數(shù)和日照百分率3.2.5 濕度3.2.6 風3.3 垂直氣候帶3.3.1 劃帶的指標與標準3.3.2 劃帶結果與分帶描述3.4 垂直氣候帶資源的利用3.4.1 太陽能的利用3.4.2 風能利用3.5 小結參考文獻第4章 白馬雪山的垂直氣候4.1 剖面概述4.1.1 剖面和測站的地理位置4.1.2 觀測研究方案4.1.3 儀器鑒定與檢修4.2 溫度的垂直分布4.2.1 平均氣溫4.2.2 極端氣溫4.3 降水的垂直變化4.3.1 降水量隨高度變化4.3.2 降水強度隨高度變化4.3.3 降水形態(tài)與海拔高度4.3.4 關于風對降水影響試驗的初步結果4.4 其他氣候要素的垂直變化4.4.1 濕度4.4.2 蒸發(fā)量4.4.3 氣壓4.4.4 風4.4.5 谷風的垂直分布4.4.6 天氣現(xiàn)象日數(shù)4.5 垂直氣候帶及其利用4.5.1 垂直氣候帶及其劃分4.5.2 氣候資源的立體結構4.5.3 分帶利用評價4.6 小結致謝參考文獻第5章 高黎貢山的垂直氣候5.1 剖面概述5.1.1 剖面地理環(huán)境概況5.1.2 站點布設及觀測項目5.2 氣溫分布特征5.2.1 年平均氣溫分布5.2.2 年最高、最低氣溫分布5.2.3 氣溫月際變化5.2.4 不同季節(jié)月平均氣溫分布5.2.5 不同季節(jié)月平均氣溫遞減率分布5.2.6 四季分布5.2.7 氣溫日較差分布5.2.8 氣溫年較差及大陸度5.2.9 各界限溫度初終期、持續(xù)日數(shù)及積溫5.2.10 山地逆溫及焚風5.3 降水分布特征5.3.1 年降水量的垂直變化及坡向分布5.3.2 降水量的季節(jié)分布5.3.3 降水量的月際變化5.3.4 降水日數(shù)分布5.3.5 一日最大降水量5.3.6 最長連續(xù)降水日數(shù)和夜雨百分率5.4 年平均總云量和日照時數(shù)5.4.1 年平均總云量5.4.2 年日照時數(shù)5.4.3 日照百分率5.5 濕度分布5.5.1 年平均水汽壓分布5.5.2 年平均相對濕度5.6 風的分布5.6.1 盛行風向5.6.2 平均風速5.6.3 山谷風5.7 幾種天氣日數(shù)的分布5.7.1 大風日5.7.2 霧日第三編 橫斷山區(qū)的森林氣候
章節(jié)摘錄
1.4.2 山地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山地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以殼斗科、樟科、山茶科、木蘭科、五加科等常綠樹種占優(yōu)勢,一般分布在海拔1600~1800m以下地區(qū)?! ≡谏降貋啛釒С>G闊葉林的下部、多由喜溫的亞熱帶樹種和部分熱帶樹種組成。喬木層的上層主要有殼斗科、樟科、杜英科、山茶科、楝科及木蘭科的一些種類。下層常見繡毛山龍眼、薄葉山礬、黃毛榕、毛葉木姜子等,并有多種攀緣植物?! ∩降貋啛釒喜繛槌>G與落葉林,局部地區(qū)可達海拔2400~2600m,由于總的氣候尚較溫暖濕潤,有樟、楠、槭闊葉混交林,青岡闊葉混交林,青岡櫟林等?! 〈送?,在山地亞熱帶和山地暖溫帶之間,還分布有建群種為陽性樹種的落葉闊葉林,主要有山地亞熱帶榿木林、山地暖溫帶長穗樺林、楊樹林和溫帶楊樺林等?! ?.4.3 硬葉常綠櫟林 硬葉常綠櫟林在北半球主要分布在地中海,北美太平洋沿岸及我國川西、滇北和西藏東部,也就是橫斷山地區(qū),是以季風型氣候為特征的一個特殊森林類型?! 「呱綑殿愊祻婈栃詷浞N,生長區(qū)域氣候溫涼濕潤,對季節(jié)性干旱有一定的適應能力,分布海拔上限一般為2600~3500m,個別地區(qū)達4000m。高山櫟生態(tài)幅度很廣,不同立地條件下群落的組成結構和生長狀況有明顯差異。其中暖性灌木高山櫟喬林通常分布在海拔為2300~2600m的山地亞熱帶和山地溫帶谷地斜坡上,范圍狹窄,但植株高大挺拔,立木密度小,林下灌木叢生。溫性川滇高山櫟在西藏昌都及其毗鄰地區(qū)海拔為2800~3900m范圍的山坡中上部陽坡、半陽坡較為常見。長松蘿川滇高山櫟矮林是亞高山地帶溫涼濕潤環(huán)境下生長的一種高山櫟林,生長低矮,樹干1m以上即分叉,枝條上懸掛了大量淡綠色的長松蘿,微風吹拂,飄然自曳。主要分布在藏東南海拔3500m以上的陰坡和半陽坡上。陡坡高山櫟灌叢主要分布在干熱河谷向陽坡中上部和石灰?guī)r母質地區(qū),組成樹種有川滇高山櫟、川西櫟、灰背櫟等,分布于海拔約為2800~3600m的范圍。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橫斷山區(qū)的垂直氣候及其對森林分布的影響 PDF格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