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4 出版社:文化藝術出版社 作者:杜覺民 頁數(shù):174
Tag標簽:無
前言
20世紀以來,中國在內因外力的作用下出現(xiàn)了陳寅恪所謂的“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個大變局表現(xiàn)在政治、經(jīng)濟、思想、文化、科技、藝術種種領域,而其本質則是怎樣在農業(yè)文明向工業(yè)文明以至信息文明的轉型中振興中華?;仡櫚倌暌詠碇袊佬g的發(fā)展,有一個現(xiàn)象非常引人矚目,那就是舉凡中國書畫領域的大師,他們不但在創(chuàng)作上開一代新風,而且?guī)缀跞怯兴枷搿⒂袑W問的藝術家。盡管有人出版了著作,系統(tǒng)豐富,有人僅留下名論精言,吉光片羽,但一致之處是:人文修養(yǎng)的宏富和理論思考的自覺,惟其如此,才有效地保證了藝術探索的高瞻遠矚。遠在世紀之交,這個現(xiàn)象就引起了美術史論家和美術教育家的注意。隨著院校的改革,造就品學兼優(yōu)富于人文關懷和研究能力的復合型美術人才已成為美術大繁榮的迫切需要,人們把理論研究與創(chuàng)作實踐并重的人才,稱為學者型的藝術家。進入新世紀之后,培養(yǎng)高層次的學者型藝術家日漸成美術教育界的共識,一些高校陸續(xù)開辦藝術實踐類博士班,培養(yǎng)理論與實踐并重的高級美術人才。中央美術學院相對起步較晚,因為訓練一名藝術史論博士生,至少也要三年,在同樣的時間內培養(yǎng)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實踐類博士,顯然時間不夠,而且規(guī)劃訓練兩種思維并舉的課程也沒有前例可循,很多老師都這樣想,我本人也不例外。沒想到潘公凱院長在五年前突然找到我,告之本院學術委員會已決定培養(yǎng)實踐類的博士,并且要我勉力承擔協(xié)調管理工作。我只好倉促上陣,根據(jù)院領導確定的方針,在學術委員會的指導下。得到陳衛(wèi)和、羅世平兩位副主任的先后協(xié)助,組成了由理論和實踐兩類資深名師分工合作的導師組,設置了理論與實踐并重、問題意識與研究能力兼顧的課程,采取了集中授課與分別指導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師生互動,上下齊心,至今已陸續(xù)培養(yǎng)出幾屆藝術實踐類的博士。首批出版博士論文的杜覺民、呂鵬、黃歡、曾三凱和陳忠康便是先后獲得博士學位的實力派年輕書畫家。他們在進入中央美院實踐類博士班之前,已經(jīng)從事專業(yè)多年,由本科到碩士,打下堅實而廣泛的基礎,具備了較強的書畫創(chuàng)作能力,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
內容概要
逸品意識以冷靜恬淡的心態(tài),在人與自然的和諧交融中,在主觀消失在天人合一的自我忘卻中,把人生、世界作為一個夢境、一個審美意象來品味,從而在精神層面上超越出來,獲得永恒的解脫。莊子和逸品畫家所確及的問題,對現(xiàn)代仍具有非常迫切的、值得研究的意義。
書籍目錄
總序引言第一章 逸品意識的形成與發(fā)展 第一節(jié) 逸的源起 第二節(jié) 逸的意識之形成 第三節(jié) 繪畫品評中的逸品意識第二章 神品明與逸品之比較 第一節(jié) 人世與出世 第二節(jié) 神品——儒家美學的一社會化 第三節(jié) 逸品——道家美學的個性化第三章 逸品畫家案例解讀第四章 莊子美學思想對逸品意識之影響結語附錄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第一章 逸品意識的形成與發(fā)展第二節(jié) 逸的意識之形成逸的意識在人物品評的推動下,逐漸形成了從人的外貌(氣質、舉止、形象等)到人的人格精神(為人、闡述的思想及行為反映,特別是與官方的態(tài)度等),整體對人的評價,這種評價漸漸地使一批文人在世俗世界中脫離出來,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也就是這一批文人在對玄學的討論中,使逸的意識漸漸趨于完善。魏晉玄學討論的主題是自然與名教的關系,道家明自然,儒家貴名教,然而,這場討論中與逸的思想比較有關的應該是阮籍、嵇康的自然論玄學,因為玄學討論范圍比較大,牽涉的人比較多。本文不是專門研究玄學的論述,故直接與逸品意識有關的討論作一闡述,以理清逸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
編輯推薦
《隱逸與超越》:何為逸品,何為逸品繪畫,莊子美學對其又有何影響?藝術大師將為你解答其中的奧妙與玄機,并帶你深度體驗逸品畫家倪瓚、徐渭、朱耷的不朽佳作,體悟逸品畫家的別樣人生。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