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國家生成機理初探

出版時間:2010-5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作者:張全義  頁數(shù):356  
Tag標簽:無  

前言

體系的轉變方式并非存在著一種模式,認同或身份的轉移可以成為主導體系轉換的主要變量。認同模式的不同決定了體系的模式和社會進化的程度,也是導致體系沖突或和諧的重要因素。  ——作者題記本書的原始思路來源于筆者對人類戰(zhàn)爭與沖突、群體道德的淪喪(比如種族滅絕政策)以及全球化進程給人類世界造成的種種困境等現(xiàn)實與原因的思考。這些思考引發(fā)了筆者對人類悲劇、人類發(fā)展及世界未來等問題的追蹤求源:就人類的近期歷史而言,自1914年到今天不到100年的時間里為什么爆發(fā)了兩次全球性戰(zhàn)爭?是什么原因導致冷戰(zhàn)爆發(fā)又促使其結束?在恐怖主義肆虐的現(xiàn)實中,人類是否真的如塞繆爾?亨廷頓所言正在經歷一場“文明的沖突”?“帝國”或“霸權國”果真能促成“永久的和平”?就世界歷史的進程發(fā)展和人類的未來看,主權國家如何在發(fā)展自我的前提下和諧相處?人類能否解決由發(fā)展而帶來的地球危機?如果主權國家是歷史產物將來走向消亡,那么未來的世界體系是“帝國治下的和平”還是全球主義的和諧?區(qū)域共同體特別是歐盟的發(fā)展對主權過渡的意義何在?如果人類的未來必定要走向某類世界國家,那么體系的轉換是以暴力還是以另一種形式進行?人類社會在走向未來的進程中能否達到一種價值共享?

內容概要

  本書力圖站在廣義進化論、大歷史的場景中,圍繞人性、規(guī)范、身份的可建構性以及全球相互依存的現(xiàn)實等4個依存變量論證世界國家的生成和轉換。通過對六種認同模式(混沌認同、原始認同、古典國家認同、現(xiàn)代主權認同、后主權認同、世界國家認同)的轉換進一步說明世界國家生成的機理。作者認為,人類意識的進步、世界作為自組織的有機體以及人類的動因促使人類社會不斷進化、發(fā)展。本書試圖為基于全球利益的認同譜系或范式的形成提供一個粗獷的框架或模式、為國際體系的和平轉變假說提供一個視角,進而為“和諧世界”的理念提供一種可資參考的理論注解。

作者簡介

張全義,1962年12月生,祖籍山西夏縣。法學博士、浙江萬里學院國際政治學副教授。兼任浙江大學非傳統(tǒng)安全與和平發(fā)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美國合眾國際社(亞洲)專欄作家、《圖書館與信息科學雜志》(InternationalJournal of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特邀編審。教育經歷: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與外交事務研究院法學博士,英國伯明翰大學政治及國際研究學院文科碩士,河北大學外語學院英國語言學學士。主持并完成國家、省、市級課題5個,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fā)表專業(yè)論文10篇以上,發(fā)表英文時事評論120余篇,編著有《當代全球熱點問題》等三部著作。研究方向:世界國家、政治心理學、沖突化解。

書籍目錄

前言
導論
0.1 認同、集體認同前期研究及其學科銜接
0.1.1 關于認同、集體認同
0.1.2 心理學意義的認同
0.1.3 國際關系意義上的集體認同
0.1.4 東方哲學與認同的實現(xiàn)
0.1.5 廣義進化論與認同模式的轉換
0.1.6 小結
0.2 全球集體認同概念界定
第一篇 全球集體認同生成的必要條件說明
第一章 集體認同生成條件之一:人性是可以建構的
1.1 關于人性的概念界定
1.2 人是特殊的靈智動物
1.2.1 大腦與智慧
1.2.2 意識的不可還原性
1.3 關于集合或社會人性的說明
1.3.1 人的理性特征與共同體的建構
1.3.2 愛是人類進化的源泉
1.3.3 道德與人類文明
1.3.4 地理環(huán)境、國家特性與人性塑造
1.3.5 文化生成對于人性之意義
本章小結
第二章 集體認同生成條件之二:社會規(guī)范是可以建構的
2.1 集體意愿與規(guī)范的維系
2.2 宗教意義上的規(guī)范
2.3 國家對規(guī)范的建構
2.3.1 儒學在中國之發(fā)展
2.3.2 國家與國際規(guī)范的普及
本章小結
第三章 集體認同生成條件之三:社會身份是可以建構的
3.1 個體身份的形成與擴展
3.2 社會身份擴展之效應
3.3 國家是社會的人
本章小結
第四章 集體認同生成條件之四:相互依存催生共生意識
4.1 人類中心主義的形成歷程
4.2 人類面臨的挑戰(zhàn)和選擇
4.2.1 生態(tài)危機催發(fā)共同責任
4.2.2 安全困境引發(fā)合作安全
4.2.3 精神危機呼喚集體認同
本章小結
本篇結論
第二篇 集體認同模式的轉換
第五章 對集體認同模式轉換的充分條件的理論說明
5.1 廣義進化論意義上的目的論
5.2 能動的目的論發(fā)展之機理
本章小結
第六章 混沌認同(意識)
本章小結
第七章 原始認同
7.1 酋邦認同
7.2 圖騰認同
本章小結
第八章 古典國家認同
8.1 城邦式認同
8.2 5E道帝國式認同
8.2.1 羈縻政策
8.2.2 朝貢制度
本章小結
第九章 現(xiàn)代主權認同——以中國為案例
9.1 威斯特伐利亞機制的確立——現(xiàn)代主權國家生成分析
9.2 主權國家認同的建立
9.3 現(xiàn)代主權認同的發(fā)展與完善
9.4 主權認同在中國的確立與發(fā)展
9.5 新中國第一代領導人的主權觀
9.6 中國現(xiàn)代主權認同的轉換
9.6.1 領土主權
9.6.2 司法主權
9.6.3 經濟主權
9.6.4 為天下開太平,為各國創(chuàng)繁榮
9.7 中國案例所帶來的啟示
本章小結
第十章 后主權認同
10.1 后主權認同的時段劃分說明
10.2 民族國家認同
10.3 軟實力
10.4 文明和諧論
10.5 集體認同與國際體系的轉換
10.5.1 歐洲協(xié)調
10.5.2 國際聯(lián)盟
10.5.3 聯(lián)合國
本章小結
第十一章 世界國家認同
11.1 世界國家的理念
11.2 世界國家認同生成中的幾個硬核因素
11.2.1 國際社會的無政府性
11.2.2 權利與利益
11.2.3 暴力
11.3 世界國家認同過渡
11.3.1 文化認同
11.3.2 全球信息共享
11.3.3 超國家組織
11.3.4 從國際社會到世界國家
本章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當然,退一步說,現(xiàn)實主義也并非沒有認識到認同問題,只不過它把認同僅僅當作權利或利益的衍生或附屬品,而忽略了認同作為一種獨立“變量”的作用。其實霍布斯將暴力當作一種“權利倫理”并用它來治理自然的社會,按照霍布斯的觀點,君主的作用能擺脫最初的無政府狀態(tài)和自相殘殺。格勞修斯、洛克以及盧梭等繼承并發(fā)揚了這一“社會契約”論。比如歷史上存在過的羅馬帝國、秦漢帝國、英帝國或許就是一種“認同”。換句話說,就其對國際體系的解釋而言,現(xiàn)實主義認為只有“霸權”才能導致穩(wěn)定,“民主和平”或“歷史的終結”只能在霸權國家或帝國壟斷機制下進行。然而就現(xiàn)實主義的自身邏輯而言,靠霸權所達到的認同終歸要被打破,霸權本身說明了所建立的國際體系不是一種穩(wěn)定的體系。根據(jù)這種邏輯,反叛或挑戰(zhàn)國家在實力(或軟實力)積聚到一定程度后必然有挑戰(zhàn)現(xiàn)行的霸權機制,或造成文明領域的全面對抗或沖突,如此,大規(guī)模戰(zhàn)爭便成了體系變更最主要的常數(shù)或變量。而文化和價值類的認同因素在國家身份變化或國際體系演變中永遠不可能發(fā)揮主導作用。但是,就學術的借鑒性而言,在我們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同時,不可否認現(xiàn)實主義對我們理解認同也所作出了貢獻。從狹義的角度講現(xiàn)實主義并非完全否認認同在政治中的作用。誠然,就理念而言,現(xiàn)實主義屬于物質主義的思維范疇,對利益或安全的永無止境的追求會不擇手段,但是這并非說現(xiàn)實主義在所有層次否認認同的作用,事實上,現(xiàn)實主義在其自身領域特別是學理建構上為我們理解認同提供了一種特別的路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現(xiàn)實主義本身或許就是一種話語式的認同。就話語的產生而言,認同并非是某一個學派的專利,認同的概念是中性的或可被當作一個獨立元素。

后記

拙著是在本人博士論文《全球集體認同的生成與模式轉換一兼論世界國家的形成》之基礎上修訂而成,它傾注了筆者大量的努力與心血。然而,作為一本學術專著,僅靠作者獨自的努力是無法完成的。自2007年1月論文初稿完成,手頭上這份完成稿至少進行過六次規(guī)模性修訂,與第一稿相比,拙著在內容和格式上都有了比較大的提高??梢哉f它凝結了眾多同仁賢士的智慧和心血,所以任何華美的辭藻都很難把我內心的那份感激完全表達出來。博望尋河,結草銜環(huán)。首先要感謝我的導師胡禮忠教授,是他成全了我遠在大學時代關于對人類終極世界思考的一個心愿,盡管那時的思想極其幼稚。三年來,先生博學、謙虛、嚴謹?shù)娘L范如涓涓溪水不時浸潤著我在象牙塔里對知識的渴求,他始終引領著我在學術的殿堂里不懈耕耘。先生的指導包含了他打造學生中那份特有的耐心、誠心、精心和專心。多少次,先生都針對學生論文中的理論借鑒、案例采用、論證方式,甚至措辭、句讀都與學生一起推敲和提煉。為了精益求精,他還在不同場合請有關專家、學者對學生的論文進行會診以彌補重大漏洞,因此,沒有先生的導引和打造,就沒有拙著的文本。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國際關系界的泰斗、大師以及杰出的學者、專家都是我仰慕的對象,他們在各自領域引領風騷,獨有建樹。為了對國際關系理論和世界體系有一個整體的把握以達到理論借鑒的目的,筆者還通過各種方式請教了不少大師級學者。在俄亥俄州立大學訪學期間以及之后的郵件來往中,溫和的建構主義代表人物亞歷山大?溫特不僅為我詳細闡述了建構主義三種無政府文化的遞進、國家身份與國際體系之間的關系、世界國家等議題,而且還為我提供、推薦了約翰?希爾、布魯斯?克羅尼以及他自己的相關著作和資料,而這些幫助事后證明是極其有益的。

編輯推薦

《世界國家生成機理初探:全球集體認同的生成與模式轉換研究》:匯集高校哲學社會優(yōu)秀原創(chuàng)學術成果,搭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著作出版平臺,探索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專著出版的新模式,擴大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科研成果的影響力?!陡咝I缈莆膸臁肥墙逃扛叩葘W校社會科學發(fā)展研究中心組織各高等學校和出版單位共同建立的學術著作出版平臺,旨在為推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fā)展,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出版學術著作創(chuàng)造條件?!陡咝I缈莆膸臁穼猿帧皬V泛動員、集中征集、嚴格評審、精心編?!钡墓ぷ髟瓌t,致力于通過資助優(yōu)秀學術專著出版、推動學術成果交流推廣等形式,讓更多的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科研成果和優(yōu)秀工作者走進交流空間,進入公眾視野,發(fā)揮應有的影響力和輻射力,為繁榮哲學社會科學作出積極貢獻。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世界國家生成機理初探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