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賴損害賠償責任研究

出版時間:2010-9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作者:涂詠松  頁數:258  

前言

六十周年,六十部作品。2010年是西南政法大學六十華誕。為總結辦學經驗,醇化學術氛圍,凝聚西政情緣,學校定于2010年9月19日至20日舉行六十周年校慶活動。經過認真籌備和嚴格篩選,我們謹向學術界和社會公眾呈上自己的作業(yè)——西南政法大學六十周年校慶系列文庫。這六十部作品,集中體現了西政學術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全套文庫共分為四個系列和兩個單品,簡稱為“4+2模式”:即西南政法大學學術文庫(此次共收錄15部)、西南政法大學博士文庫(此次共收錄15部)、西南政法大學學子文庫(此次共收錄15部)和西南學術大講堂(此次共收錄13部)四個系列,共計58部作品;另有《西南政法大學校史(1950—2010)》和《當代中國轉型期的法學教育發(fā)展之路》各1部。各個品牌項目在持續(xù)性出版中通過六十周年校慶活動得到整合和提升。其中,“學術文庫”涉及法學、經濟學、管理學和哲學等多個領域;“博士文庫”則集中展示我校近年來的博士研究生培養(yǎng)水準,此次入選的15部作品皆為各自學科和領域中具有問題性、前瞻性、深刻性和現實性的研究成果;“學子文庫”的作者主要來自1980級西政校友,意在同時紀念他們入學三十周年;“學術大講堂”則匯集了西南法學論壇、金開名家講壇、名人論壇及我校教師的精彩講座,將聲音固化為文字,將瞬間凝結成歷史?!段髂险ù髮W校史(1950-2010)》和《當代中國轉型期的法學教育發(fā)展之路》兩書,是西政對于自己及中國法學教育發(fā)展歷史的一次認真整理和回顧。

內容概要

本書以對信賴、信賴利益、信賴保護、信賴損害賠償責任等基本概念的厘清,作為研究的邏輯起點。在評介信賴損害賠償責任之歷史演進,與信賴損害賠償責任的正當性的基礎上,構建起信賴損害賠償責任的完整體系,并據以對我國信賴損害賠償責任展開了較深入的實證分析??傮w而言,本書為信賴利益的界定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發(fā)現了信賴損害賠償責任真正的制度淵源;澄清了學界長期存在的將信賴利益的損害賠償與締約過失責任簡單對應的錯誤認識;并歸納出信賴損害賠償責任獨立的構成要件,重構了責任體系,從而將其從締約過失責任中剝離出來。

作者簡介

涂詠松,男,1991-2009年就讀于西南政法大學法律專業(yè),先后獲法學學士(1995)、法學碩士(2006)和法學博士(2009)學位?,F任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講師。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章  信賴損害賠償責任基本概念的界定  第一節(jié)  信賴與信賴利益    一、信賴    二、信賴利益    三、信賴與信賴利益的比較  第二節(jié)  信賴保護    一、信賴的積極保護    二、信賴的消極保護  第三節(jié)  信賴損害賠償責任    一、稱謂的確定    二、內涵的界定第二章  信賴損害賠償責任的歷史演進  第一節(jié)  羅馬法時代的觀念與立法    一、早期羅馬法時代    二、優(yōu)帝法時期  第二節(jié)  大陸法系的學說與制度    一、德國    二、其他大陸法系國家和地區(qū)    小結  第三節(jié)  英美法系的學說與制度    一、英國的允諾禁反悔制度    二、美國的允諾禁反悔制度    小結第三章  信賴損害賠償責任的正當性分析  第一節(jié)  認識論分析    一、塑造理性認識標準的必要性    二、法律事實的理性認識模式  第二節(jié)  價值論分析    一、法律的價值衡平功能    二、兩類自由的衡平    三、自由與安全的衡平    四、安全與效率的衡平第四章  信賴損害賠償責任的體系構建  第一節(jié)  信賴原則統(tǒng)領下的信賴保護規(guī)則體系    一、信賴原則    二、信賴保護規(guī)則體系的外部定位    三、信賴保護規(guī)則體系的內部結構  第二節(jié)  信賴損害賠償責任的構成要件及賠償范圍    一、信賴損害賠償責任的構成要件    二、信賴損害賠償責任的賠償范圍  第三節(jié)  信賴損害賠償責任的類型化研究    一、因無權代理而產生的信賴損害賠償責任    二、因錯誤意思表示被撤銷而產生的信賴損害賠償責任    三、因要約與懸賞廣告被撤銷而產生的信賴損害賠償責任  本章小結第五章  我國信賴損害賠償責任的立法設計  第一節(jié)  我國信賴損害賠償責任體系之獨立性的構想    一、現行立法的檢討    二、未來體系的展望  第二節(jié)  我國信賴損害賠償責任的類型化設計    一、因無權代理而產生的信賴損害賠償責任    二、因要約與懸賞廣告被撤銷而產生的信賴損害賠償責任  第三節(jié)  我國信賴損害賠償責任具體條文的設計    一、既有條文的修改    二、增設條文的建議結語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二)信賴的法律含義私法中的信賴是主觀和客觀的統(tǒng)一。它是指基于社會一般認識觀念和外觀狀態(tài)的結合所產生的一種善良心理狀態(tài),并受該善良的心理狀態(tài)驅使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并產生一定法律后果的客觀事實。筆者認為,民事法律中所保護的“信賴”應具備以下構成要素:1.對他人意思表示或外觀權利合理相信的善良心理狀態(tài)對他人意思表示或外觀權利合理相信的善良心理狀態(tài),是成立信賴的主觀條件。認定該善良心理狀態(tài)存在與否的標準是社會的一般觀念,而并非行為人個體的實際認知狀態(tài)。例如,甲與乙是多年好友,甲長期在某房居住。甲向乙表示,愿意將該房屋賣給乙。乙見甲在此處居住多年,未生疑心,則當即支付房款。但該房產權屬登記的產權人為丙,丙在事后得知后,對甲處分其房產的行為不予追認。這是一個典型的無權處分的事例。在整個交易過程中,乙作為買受人對甲無權處分的事實并不知道,其個體主觀狀態(tài)并非惡意。乙基于錯誤的認識而作出購房的選擇,已形成個體信賴。然而,法律所保護的信賴必須以一定的客觀事實為基礎,根據誠實信用原則、社會的一般觀念和案件的具體情況,該客觀事實足以使理性之人形成內心信賴,并且信賴人主觀善意且無過失。物權法確定了不動產的公示公信制度,從而為現實生活中的人們提供了保護自己權利的依據。它默示人們在房地產交易時必須遵循一個習慣,購房者應當先向房地產產權登記機關查詢所交易房產的權屬。唯如此,法律才認為行為人所產生的信賴具有客觀事實基礎,符合社會一般觀念,從而提供相應的保護。

后記

本書是在我的博士學位論文《信賴損害賠償責任研究》的基礎上修改而成的。盡管內容不乏缺憾之處,但為它的誕生,我畢竟經歷了無數個不眠之夜,故此時的激動之情溢于言表。這是我從司法實務向學術研究的職業(yè)轉換過程中所收獲的第一本專著,可謂我踏上民法學研究道路的處女之作,缺憾實難以避免。然而,動力皆因缺憾而生。對于剛剛踏上學術之路的我而言,個中的缺憾無疑更有裨益。雖已過而立之年,但在學術研究領域,我不過是一個涉世不深的“年輕人”。自西南政法大學本科畢業(yè)后,我便來到我國沿海地區(qū)的一個基層法院工作。平心而論,那里辦案工作的壓力很大,法官以及司法輔助人員長期都是超負荷地工作。但,這客觀上也給我們這些初出茅廬的大學生們提供了許多鍛煉的機會。在法院工作期間,我獨立承辦了幾百件民商事案件。沉重的工作壓力一方面使原本存有些許惰性的我受到了極大的激勵,另一方面也使得我日益“機械化”——除了辦案,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對審判實踐中所遭遇的法學問題作更深層次的理性思考。一次機會使我有幸重返母校并師從李開國教授研習民法,從而揭開了我人生中嶄新的一幕。

編輯推薦

《信賴損害賠償責任研究(丁亥)》編輯推薦:西南政法大學六十周年校慶系列文庫?西南政法大學博士文庫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信賴損害賠償責任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不錯,有思想
  •   說實話,對西南政法那邊的書有點失望了,買了好幾本他們的博士論文,但寫得都太一般了,標新立異而無實質內容。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