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體學的新發(fā)展

出版時間:2008-10  出版社: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作者:申丹 編著  頁數(shù):517  字數(shù):587000  
Tag標簽:無  

前言

  西方對文體的研究可上溯到古希臘、羅馬的修辭學研究。早在公元100年就出現(xiàn)了德米特里厄斯的《論文體》這樣集中探討文體問題的著述。但在20世紀之前,對文體的討論一般不外乎主觀印象式的評論,而且通常出現(xiàn)在修辭學研究、文學研究或語法分析之中,文體研究沒有自己相對獨立的地位。20世紀初以來,在采用現(xiàn)代語言學的方法之后,文體研究方擺脫了傳統(tǒng)印象直覺式分析的局限,逐漸系統(tǒng)化和科學化歐洲歷史語言學和普通語言學在20世紀初發(fā)展成為較有影響的獨立學科,與語言學相結(jié)合的文體學也逐漸成為一門具有一定獨立地位的交叉學科。但20世紀50年代末以前,文體學的發(fā)展勢頭并不強勁,且主要是在歐洲大陸展開(在英美盛行的為實用批評或新批評)。俄國形式主義、布拉格學派和法國結(jié)構(gòu)主義等均對文體學的發(fā)展做出了貢獻在英美,隨著新批評的逐漸衰落,越來越多的學者意識到語言學理論對于文學研究的重要性。1958年在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召開了一個重要的國際會議:文體學研討會,這是文體學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在這次會議上,Roman Jakobson宣稱:“倘若一位語言學家對語言的詩學功能不聞不問,或一位文學研究者對語言學問題不予關心,對語言學方法也一竅不通,他們就顯然過時落伍了。”這個研討會就英美而青,標志著文體學作為一門交叉學科的誕生;就西方而育,則標志著文體學研究的全面展開并開始進入興盛時期。

內(nèi)容概要

《西方文體學的新發(fā)展》一書從“認知文體學”、“批評文體學”、“功能文體學”、“話語文體學”、“語用文體學”、“教學文體學”及“計算文體學”等七個流派入手,根據(jù)國內(nèi)文體學領域的研究和閱讀需求,從國外著名期刊中精選了19篇英語論文,并配以簡明扼要的中文導讀,希望能幫助讀者了解西方文體學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動態(tài),推動我國文體學事業(yè)的發(fā)展和繁榮。   根據(jù)國內(nèi)文體學領域的研究和閱讀需求,本選集聚焦于反映最近的研究動態(tài),除了兩篇奠基性的論文,選取的都是1999年以來文體學研究的新成果。在每一部分的導讀里,都說明了每篇選文的出處。本選集中的論文按照不同的文體學派分類,以方便讀者查閱。無論在西方還是在中國,中青年學者都構(gòu)成了推進文體學發(fā)展的生力軍。

作者簡介

  申丹,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芯糠较颍?敘事理論與小說闡釋;文體學;翻譯學  教育背景:英國愛丁堡大學(博士);北京大學(學士)  出版著作、編著、譯著:  《敘事、文體與潛文本:重讀英美經(jīng)典短篇小說》(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成果,鑒定為優(yōu)秀),申丹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9  《英美小說敘事理論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項目成果,鑒定為優(yōu)秀),申丹、韓加明、王麗亞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2009第3次印刷  《敘述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成果,未參加鑒定),申丹著,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2007年第3版第3次印刷  《文學文體學與小說翻譯》(Literary Stylistics and Fictional Translation),申丹著,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2007年第5次印刷 文學文體學與小說翻譯  《解讀敘事》J.希利斯·米勒著, 申丹譯,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2  《當代敘事理論指南》詹姆斯·費倫和彼得·J.拉賓諾維茨主編,申丹等六位譯者譯(69.6萬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新敘事理論譯叢,共六部譯著,申丹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207  《西方文體學的新發(fā)展》,申丹主編,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稓W美文學論叢》 第三輯 歐美文論研究,申丹、秦海英主編,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  另: 在北美、歐洲,以及國內(nèi)CSSCI檢索的核心期刊上發(fā)表有關敘事理論、小說闡釋、文藝理論、文體學、翻譯學等方面的論文近百篇(在歐美發(fā)表的論文有20多篇被A&HCI收錄)。

書籍目錄

前言Acknowledgements認知文體學/Cognitive Stylistics  導讀  How Cognition Can Augment Stylistic Analysis, Michael Burke  The Poem as Complex Blend: Conceptual Mappings of Metaphor in   Sylvia Plath's “The Applicant”, Margret H.Freeman  Blending and Narrative Viewpoint: Jonathan Raban's Travels through   Mental Spaces, Barbara Dancygier  Capturing the attention of readers?Stylistic and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the use and   effect of text fragmentation in narratives,Catherine Emrnott, AnthonyJ. Sanford, and Lorna I. Morrow批評文體學/Critical Stylistics  導讀  Text Semantics and the Ideological Patterning of Texts, Robin Melrose  Style-shifting in Edith Wharton's The House of Mirth, David Herman  Towards a Critical Cognitive-Pragmatic Approach to Gender Metaphors in   Advertising English, Marisol Velasco-Sacristdn, and Pedro A  Fuertes-Olivera ,功能文體學/Functional Stylistics  導讀  Linguistic Function and Literary Style: An Inquiry into the Language of   William Gelding's The Inheritors, M. A. K. HaUiday  Smoke and Mirrors: Event Patterns in the Discourse Structure of a   Romance Novel, Mary Ellen Ryder  Transitivity and Mental Transformation in Sheila Watson's The Double Hook,   Yinglin Ji and Dan Shen話語文體學/Discourse Stylistics  導讀  ‘Poetry’and Conversation: An Essay in Discourse Analysis, Ronald Carter  ‘What makes you think you exist?’: A speech Move Schematic and its    Application to Pinter's The Birthday Party, Michael Toolan語用文體學/Pragmastylistics  導讀  ‘Reason’and‘Tickle’as Pragmatic Constructs in the Discourse of Advertising, Paul Simpson  The Pragmatics of Detection: Paul Auster's City of Glass,Siohan Chapman and Christopher Routledge教學文體學/Pedagogical Stylistics  導讀  E-learning and Language and Style in Lancaster, Mick Short  Using Foregrounding Theory as a Teaching Methodology in a Stylistic Course, Dan Mdntyre計算文體學/Computational Stylistics  導讀  Conrad in the Computer: Examples of Quantitative Stylistic Methods,   Michael Stubbs  Collocational Analysis as a Stylistic Discovery Procedure: The Case of   Flannery O'Connor's Eyes, Donald E. Hardy  Representing Character's Speech and Thought in Narrative Fiction:   A Study of England, England by Julian Barnes, Elena Semino

章節(jié)摘錄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西方語言學、文體學、敘事學等領域均出現(xiàn)了“認知轉(zhuǎn)向”。在John Benjamins出版社2002年推出的《認知文體學》(Cognitive Stylistics)這部論文集的前言中,作者Elena Semino和Jonathan Culpeper將“認知文體學”界定為跨語言學、文學研究和認知科學的文體學派,這一流派將以下兩者有機結(jié)合:(1)對文學文本精確細致的語言學分析;(2)對文本生產(chǎn)和接受所涉及的認知結(jié)構(gòu)和認知過程的系統(tǒng)關注?! ”M管認知文體學是新興流派,但它與以往的文體學研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與純粹的語言學分析不同,文體學一直關注語言形式與其所產(chǎn)生的效果之間的關聯(lián),也就或多或少地涉及讀者的認知。布拉格學派的Mukarovsky為了說明文學語言的文學性,在20世紀30年代提出了“前景化”(foregrounding)的概念,這一概念不僅對布拉格學派的文學文本分析而且對英美文體學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扒熬盎钡恼Z言形式是在語法上或使用頻率上偏離常規(guī)的語言形式,這種語言形式在讀者的閱讀心理中占據(jù)突出位置,往往能讓讀者產(chǎn)生一種新奇感,使讀者特別關注語言媒介本身的作用(本書中Dan Mclntyre的論文追溯了這一概念跨媒介、跨學科的發(fā)展史)。盡管前景化概念是一種語言審美概念,但它涉及讀者的閱讀心理和閱讀效果,因此被視為認知文體學的一塊重要鋪路石。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西方文體學的新發(fā)展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國內(nèi)出的第一本英語文體學的論文集,介紹了文體學研究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有參考價值!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