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0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作者:武劍潔,陳傳波,肖來元 編著 頁數:378
Tag標簽:無
前言
2008年5月24日,據軟件測試廠商核心安全技術公司CST (Core Security Technologies Inc)透露,運行在蘋果電腦Mac OS X操作系統(tǒng)上的iCal日歷應用程序存在三個致命的安全漏洞,從而導致用戶受到黑客攻擊,損失嚴重。CST高級測試工程師托馬斯表示,該程序出現安全漏洞的主要原因是測試不足導致的。軟件測試是軟件質量保證的關鍵內容之一,它在軟件質量控制上的地位不可替代。在軟件產業(yè)發(fā)達的國家(例如美國),軟件測試占到整個開發(fā)工作量的40%,測試的費用占到項目總費用的30%—50%。企業(yè)中軟件測試工程師與開發(fā)工程師的配比多為1:l以上。微軟更是達到了1.5:1。實踐表明,通過嚴格的軟件測試,不僅可將軟件缺陷的數目至少降低75%,而且能夠獲得高達350%的軟件投資回報率。
內容概要
本書從軟件測試的基礎知識入手,涵蓋軟件測試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環(huán)節(jié)內容。 全書共分五個部分。第一部分從一個淺顯的實例入手,圍繞軟件測試的三大最重要的基礎概念展開討論,使讀者可以盡快了解和參與軟件測試實踐,同時也介紹了軟件測試的原則、分類、過程模型和國內外現狀等。第二部分詳細討論了常見的測試用例設計方法,包括黑盒測試、白盒測試的典型方法以及面向對象軟件的測試方法。每種測試方法的論述中都包括系統(tǒng)的理論介紹和豐富的案例實踐,同時介紹了相關方法應用于實際測試工作中的經驗性指導原則。第三部分從測試階段的角度描述了單元測試、集成測試和系統(tǒng)測試的內容及過程,并通過案例來說明自動化單元測試的計劃、設計與實施。第四部分涵蓋測試人員日常工作的兩大內容,包括測試用例的組織與維護,以及對軟件缺陷的管理,強調測試過程合理、適度的文檔化。第五部分討論了自動化測試的基礎理論,并通過介紹主流的功能測試工具WinRunner的基本使用來展示自動化測試的實施過程和重點、難點。附錄中給出了常見的軟件測試術語和常見的測試專業(yè)網站。隨書附光盤,內容包括電子課件、案例代碼(均已調試通過)、課外閱讀材料、案例詳細分析及思考題參考答案。 本書結構清晰,內容豐富,難易適中,書中貫穿豐富的實例,并附有詳細的源代碼,可幫助讀者快速上手。 本書適合高校計算機及軟件工程專業(yè)本科生或研究生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作為軟件測試人員的技術參考書。
作者簡介
陳傳波,男1957年8月出生。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后畢業(yè)于華中理工大學自控與計算機系工業(yè)自動化專業(yè)和華中理工大學計算機系模式識別與機器智能專業(yè)。1984年去德國MAT公司和美國Finnigan Institute進修學習。1986去美國學習。1988年晉升為講師,1992年晉升為副教授,1996年晉升為教授?,F任華中科技大學軟件學院院長。曾任武漢華工賽百數據系統(tǒng)有限公司總裁、計算機應用科學和技術系系主任,計算機應用研究所所長,計算機及應用教研室主任,ASIC研究所副所長。兼任中國計算機學會計算機應用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北省宇航學會計算機應用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高性能計算(武漢)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ACM會員。1993獲政府特殊津貼。湖北省跨世紀學術帶頭人。主持完成的縱橫向項目包括基金、863、預研基金、軍口、部屬、以及大型橫向等科研項目32項。累積科研經費1800多萬元,80%為軟件研究項目,其中一項軟件系統(tǒng)成果被美國FINNIGAN公司和德國MAT公司買去。獲得省部級科技成果一等獎一次、二等獎兩次、三等獎三次。在國內外權威和重要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148篇,編著2部。指導博士后1人、博士8人、碩士88人、留學生5人。肖來元,男1957年1月出生,華中科技大學教授。畢業(yè)于原華中理工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先后獲得工學碩士和工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中國力學學會、中國計算機學會會員。多年來,主要從事結構工程、機械工程和計算技術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主講過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信息獲取與溝通、結構力學、彈性力學、材料力學、機械原理與機械設計基礎、有限單元法、邊界元方法等多門本科與研究生課程;并長期從事結構與傳動裝置的彈性動力學和計算機仿真以及數字化技術與領域工程的跨學科研究,指導研究生30余人。出版專著2部、網絡版電子教材1部,發(fā)表論文40余篇,參與2項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課題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主持2項省部級研究項目,獲省部級成果二等獎1項?,F主要致力于數字化技術與領域工程、智能信息處理、網絡應用軟件開發(fā)、現代設計理論與方法、工程優(yōu)化及軟件工程相關領域技術的研究。
書籍目錄
第一部分 軟件測試概述 第1章 軟件測試的基本概念 1.1 引子:4W1H問題 1.2 軟件與軟件測試 1.2.1 軟件的定義 1.2.2 軟件的特點 1.2.3 軟件的分類 1.2.4 軟件測試的定義 1.2.5 軟件測試的重要性 1.3 軟件缺陷 1.3.1 典型案例 1.3.2 軟件缺陷的定義 1.3.3 案例實踐一:NextDate的第一次測試 1.3.4 軟件缺陷的來源 1.3.5 軟件缺陷的修復成本 1.4 測試用例 1.4.1 測試用例的定義 1.4.2 測試用例的重要性 1.4.3 測試用例的評價標準 1.4.4 測試用例設計的基本原則 1.4.5 案例實踐二:NextDate的第二次測試 1.4.6 測試用例設計的注意事項 1.4.7 測試需求 1.5 測試環(huán)境 1.5.1 測試環(huán)境的定義 1.5.2 測試環(huán)境的重要性 1.5.3 良好測試環(huán)境的要素 1.5.4 測試環(huán)境的規(guī)劃 1.5.5 測試環(huán)境的維護和管理 1.6 本章小結 課外閱讀材料(見本書光盤)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2章 軟件測試原理 2.1 測試原則 2.1.1 軟件測試應追溯到用戶需求 2.1.2 應盡早和不斷地測試 2.1.3 窮盡測試是不可能的 2.1.4 具有良好的測試態(tài)度 2.1.5 對待缺陷的基本原則 2.1.6 測試結果的處理原則 2.2 軟件測試的分類 2.2.1 按是否需查看代碼分類 2.2.2 按是否需要執(zhí)行被測軟件分類 2.2.3 按測試階段分類 2.2.4 按測試執(zhí)行時是否需人工干預分舉 2.2.5 其他測試類型 2.3 軟件測試的過程模型 2.3.1 V模型 2.3.2 w模型 2.3.3 H模型 2.3.4 X模型 2.3.5 測試成熟度模型 2.3.6 測試過程模型的使用策略 2.4 軟件測試的發(fā)展概況 2.4.1 第一階段 2.4.2 第二階段 2.4.3 第三階段 2.4.4 第四階段 2.5 國內外軟件測試的現狀 2.5.1 國外現狀 2.5.2 國內現狀 2.6 軟件測試職業(yè)的現狀 2.6.1 人才需求大 2.6.2 職業(yè)具有明顯優(yōu)勢 2.6.3 職業(yè)瓶頸 2.7 軟件測試工程師的素質要求 2.7.1 兩項意識 2.7.2 三顆“心” 2.7.3 四種能力 2.7.4 五個特性 2.8 本章小結第二部分 軟件測試方法 第3章 黑盒測試技術 第4章 白盒測試技術 第5章 面向對象軟件的測試第三部分 軟件測試階段 第6章 單元測試 第7章 集成測試 第8章 系統(tǒng)測試第四部分 軟件測試實踐 第9章 測試用例的組織和管理 第10章 缺陷管理第五部分 自動化測試 第11章 自動化測試附錄A 常見軟件測試術語附錄B 軟件測試國內外網絡鏈接
章節(jié)摘錄
第1章 軟件測試的基本概念網絡上曾流行這么一個帖子,是一個大學畢業(yè)生寫的,帖子中寫到:“我什么都不會,我可以去做軟件測試嗎?”還有的帖子寫到“我學的是管理,會裝計算機,沒有編過程序,這個條件能做測試嗎?”回答:“能行,何況區(qū)區(qū)測試?!惫烙嫓y試工程師們看到這樣的帖子,定是哭笑不得。長期以來,人們就是這樣看待軟件測試的,簡單、沒技術含量、沒“ 錢途”、更沒前途,這些成了軟件測試的全部。隨著軟件系統(tǒng)越來越復雜,國內外對軟件測試已經越來越重視,但軟件行業(yè)內外仍有很大一部分人對軟件測試存在著諸多的誤解。作為本書的第1章,就是要對軟件測試技術領域的幾個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進行簡要的介紹,并讓讀者親自實踐,初步接觸軟件測試。軟件測試表面上看似乎很簡單,其實要做好測試工作,卻遠遠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簡單的事情。
編輯推薦
《軟件測試技術基礎》結構清晰,內容豐富,難易適中,書中貫穿豐富的實例,并附有詳細的源代碼,可幫助讀者快速上手。《軟件測試技術基礎》適合高校計算機及軟件工程專業(yè)本科生或研究生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作為軟件測試人員的技術參考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