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災

出版時間:2008-6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作者:劉學禮  頁數(shù):213  
Tag標簽:無  

前言

  自人類誕生以來,各種自然災害就與人類共生共存。而無論遙遠的過去抑或現(xiàn)在,自然環(huán)境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往往都是以形形色色的自然災害這一極端形式呈現(xiàn)于人們面前的。水災、旱災、地震、海嘯、傳染病、火山噴發(fā)……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每一種大的自然災害,在歷史上都曾奪去過成千上萬人的生命?! ‰S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類干預、改造環(huán)境的能力不斷堤高。與此同時,生態(tài)環(huán)境也在加劇惡化。在,人類所面臨的自然災害,無論是在強度、廣度,還是其影響范圍和造成的損失上,都呈愈來愈嚴重的趨勢。1997年,歷史上最強的一次厄爾尼諾現(xiàn)象在全球范圍內引發(fā)了各種災害;2004年的印度洋海嘯,奪去了21萬人的生命;2005年的卡特林娜颶風,迫使美國放棄一座大都市……還有那步步緊逼的禽流感,更像一柄寒光閃閃的“達摩克里斯利劍”,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干旱、洪水、颶風等極端氣候狀況,也比以往更為嚴重。各種重大自然災害不僅給受災國和地區(qū)造成了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更給當?shù)孛癖娫斐闪穗y以彌合的心靈創(chuàng)傷。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人類自然災害史上那廣個個觸目驚心的案例,不但在告訴我們一次次災難對人類的打擊和毀滅是多么深重、大自然的威力是多么勢不可擋,而且還警示我們,災難還將繼續(xù),人類還得承受和面對,每一次災難都是對人類神經(jīng)的一次敲打?!  吧趹n患,死于安樂。”面對災難,人類應該做什么,該怎樣做?是積極應對,還是聽之任之,甚或很快便置之腦后?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認真思索的問題。為此,本書針對對人類生存構成最嚴重威脅的16大自然災難,選取在歷史上具有重要影響、并曾給人類帶來過慘重災難的經(jīng)典案例進行介紹,不但詳述災難發(fā)生的前因后果,同時對相關的科學知識進行介紹,并總結出相應的經(jīng)驗教訓,使讀者既能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 哪撤N意義上說,總結以往人類自然災難史中的經(jīng)驗教訓,不僅有助于使普通人正確地認識和應對可能發(fā)生的自然災難,也有助于進一步認識現(xiàn)代化過程中以自然災害和環(huán)境危機為主要標志的人類生態(tài)系統(tǒng)變遷的原因、過程和規(guī)律,從而為最終尋求人與自然之間協(xié)調發(fā)展的現(xiàn)代化道路提供歷史的借鑒?! 腥缬胁划斨?,歡迎讀者指正。

內容概要

  《天災:威脅人類生存的16大自然災難》歷數(shù)對人類生存構成最嚴重威脅的16大自然災難,選取歷史上具有重要影響,并曾給人類帶來過慘重劫難的經(jīng)典案例進行分析、探究。詳述災難發(fā)生的前因后果、相關的科學知識、應對策略以及相應的經(jīng)驗、教訓。探尋現(xiàn)代化進程中以自然災害和環(huán)境危機為主要標志的人類生態(tài)系統(tǒng)變遷的原因和規(guī)律,為最終尋求人與自然的協(xié)調發(fā)展提供歷史的借鑒。

作者簡介

  劉學禮,生物學學士、科學史碩士?,F(xiàn)為復旦大學社科部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理事、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生物學史專業(yè)委員會委員、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醫(yī)學哲學學會理事、上海市科學技術學會理事兼副秘書長、《醫(yī)學與哲學》雜志編委。曾獲上海市高校優(yōu)秀青年教師獎、華藏優(yōu)秀中青年教師獎、寶鋼優(yōu)秀教師獎、校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復旦大學教學成果獎等。主要研究方向:科技史和科技哲學。獨立或以第一作者出版各類著作13部,發(fā)表論文百余篇。主講《科技簡史》、《生命倫理學》等本科生課程和《科學技術哲學》、《現(xiàn)代科技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等研究生課程。

書籍目錄

1.致命的一擊——尤卡坦小行星撞擊事件(約6500萬年前)2.火山灰下的繁華——龐貝古城的毀滅(公元79年)3.神的震怒——圣納扎羅教堂雷擊(1769年)4.猖獗的白色魔鬼——杜魯米達山雪崩(1916年)5.最可怕的幽靈——歐洲禽流感(1918年)6.肆虐的黑色巨龍——美國西部黑色沙塵暴(1934年)……超級大國的敗退——“卡特立娜”颶風(2005年)

章節(jié)摘錄

  2 火山灰下的繁華——龐貝古城的毀滅(公元79年)  我們腳下看似平靜的大地,其實不過是地球的稚嫩表皮罷了。在表皮之下,是流動著的熾熱的巖漿。大陸就漂浮在這巖漿之上,在各大洲之間緩緩漂移著。一旦熾熱的巖漿沖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  盎鹕健币辉~的英文是volcano。在古代,地中海一帶火山活動頻繁,當初人們見到火山噴發(fā)的情景,以為是什么東西在地下燃燒,就用羅馬神話中的火神武爾卡諾(Volcano)的名字稱、呼這地下冒火現(xiàn)象,世界著名的武爾卡諾火山也因此得名。  火山災害是人類主要的自然災害之一。烈焰熊熊、煙塵滾滾的火山爆發(fā),無情吞噬了大片土地、森林、村莊,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火山噴發(fā)出大量的熔巖,會將山腳下的農(nóng)田甚至城市全部毀滅。全世界至少有20座城市被爆發(fā)的火山瞬間徹底毀滅。其中最早的記載是公元前1470年的古希臘,當時繁華的克諾索斯古城被突然爆發(fā)的森托林島火山夷為平地,50米高的巨浪席卷了東地中海的島嶼和海岸,米諾斯文明中心以及130公里外的克里特島頃刻被毀滅,其災難之巨大令人觸目驚心。  然而,古人早就發(fā)現(xiàn),火山土壤富含養(yǎng)料,是耕耘的肥田沃土,而泥流形成的平整土地則是理想的牧場,外形奇特的火山錐更是別具一格的自然景色。正是這些難以割舍的誘惑,幾千年來,人們選擇了具有冒險性的生活。他們聚集在火山周圍耕作生息,開采礦石,旅游觀光。但是,人和火山并不是天生適合在一起生活的,當村落逐漸發(fā)展成城市后,火山的潛在威脅就變得更加可怕了。  維蘇威火山猶如一個文靜的淑女  在風光綺麗的意大利半島南部海岸,矗立著一座巍峨峻峭的高山,遠遠望去,山頂煙云繚繞,充滿了威嚴和神秘感,它就是遐邇聞名的維蘇威火山。站在海拔1277米的高山之巔,湛藍色的那不勒斯海灣盡收眼底。自古以來,人們就在這里無憂無慮地生息繁衍。火山周圍的山麓平原土地肥沃,城鎮(zhèn)密布,呈現(xiàn)出一派繁榮景象。在維蘇威火山西邊約20公里外,是世界名城那不勒斯;東邊和南邊約6~10公里處,有幾座城市,如龐貝、赫凱拉紐、斯泰比亞。這些古羅馬城市當時已相當繁華。

編輯推薦

  地震、海嘯、颶風、洪水、蝗災,恣意肆虐的自然災害無情地吞噬著成千上方人的生命……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在中華大地上造成了空前的劫難;1997年歷史上最強的一次厄爾尼諾現(xiàn)象在全球引發(fā)了各種災害;2004年的印度洋海嘯,奪去了21萬人的生命;2005年的卡特林娜颶風迫使美國放棄一座大都市;還有那步步緊逼的禽流感,更像一柄寒光閃閃的“達摩克里斯利劍”……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天災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