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諸民族倫理思想研究

出版時間:2008-5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作者:熊坤新 著  頁數:379  

內容概要

  《新疆諸民族倫理思想研究》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對新疆的13個民族的倫理思想進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論述,其中涉及到各民族格言、諺語、詩歌、神話傳說、民間故事、英雄史詩、禮儀禮節(jié)、人生慶典、婚俗、宗教信仰、禁忌、喪葬等習俗慣例中的倫理思想。 第二部分,包括五篇論文,分別就民族道德的發(fā)軔過程及其狀態(tài);中國民族倫理學研究狀況;中國歷史上各少數民族倫理思想的基本概況;中國少數民族傳統(tǒng)美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關系等問題進行了論述。通過這些論述,有助于人們全面了解中國少數民族倫理思想的基本概貌。

作者簡介

  熊坤新,中央民族大學中國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研究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曾入中國人民大學師從羅國杰教授作國內高級訪問學者,曾被國家教育部公派赴印度尼赫魯大學社會學系留學深造。先后兼任中國民族理論學會理事、中國民族學會理事、中國倫理學會理事、《道德與文明》雜志社特約通訊記老、中國改革開放史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全球華人祖國和平統(tǒng)一促進會副會長、北京市中日關系史學會理事等職。先后在各類報刊雜志上發(fā)表文論350余篇,獨撰或合撰出版各類著作30余部,其中多部論著獲國家或省部級獎。研究領域涉及民族問題理論、宗教問題理論、民族倫理學、藏學、印度民族文化等諸多領域。主持或參與完成了10多項國家?guī)褪〔考壵n題。業(yè)績被收入《中國社會科學家大辭典》〔英文版〕、《世界名人錄》、《中外名人大辭典》、《中國警代高校教授大典》、《當代中國著名民族學家百人小傳》等書中?! ±罱ㄜ?,漢族,1967年出生,中共黨員,編審。1989年7月畢業(yè)于新疆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yè),現為新疆師范大學學報編委會副主任,新疆師范大學學報編輯部主任,社科版主編,兼任中國人文社科學報學會常務理事及組委會副主任,新疆期刊協(xié)會常務理事,新疆高校學報學會法人代表、常務副會長、學術委員會主任。先后在40多家報刊、電臺、電視臺發(fā)表新聞作品、文藝作品500多篇(幅、首)次,編導專題片1部,其中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黨建》、《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中央級、省部級報刊電臺電視臺上發(fā)表作品200余篇次,獲得各級(含省部級)獎勵50多次。

書籍目錄

緒論第一章 維吾爾族倫理思想第一節(jié) 維吾爾族歷史上的宗教倫理思想第二節(jié) 維吾爾族重要歷史人物的倫理思想一、阿布奈斯爾·阿爾·法拉比的倫理思想和道德觀念二、優(yōu)素甫·哈斯·哈吉甫的倫理思想和道德觀念三、阿合買提·尤格納克的倫理思想和道德觀念四、貫云石的倫理思想和道德觀念五、艾里什爾·那瓦依的倫理思想和道德觀念六、艾哈默德·阿拜都拉·哈拉巴蒂的倫理思想和道德觀念七、巴巴拉赫木·麥西來甫的倫理思想和道德觀念八、阿不都·哈立克·維古爾的倫理思想和道德觀念第三節(jié) 維吾爾族日常生活中的倫理思想第二章 漢族倫理思想第一節(jié) 漢族倫理思想的發(fā)軔過程及其狀態(tài)第二節(jié) 漢族傳統(tǒng)倫理思想探討的主要問題一、道德范疇之義利問題二、道德之本源問題三、道德之人性問題四、倫理道德之原則與規(guī)范問題五、道德評價中之動機與效果的關系問題六、道德之教育與修養(yǎng)問題七、道德領域中之人生觀問題八、道德之社會作用問題第三節(jié) 漢族倫理思想的基本特征一、尊“禮”為“經天地、理人倫”之本的禮儀傳統(tǒng)二、以血親為凝聚的父系家庭和宗法制度三、濃重的“無主則亂”的君權思想四、奉“孝”為天經地義的尊老教幼傳統(tǒng)第三章 哈薩克族倫理思想第一節(jié) 哈薩克族的傳統(tǒng)倫理道德觀念第二節(jié) 哈薩克族民諺中的倫理思想第三節(jié) 哈薩克族民俗禮儀中的倫理思想一、注重禮儀禮節(jié),是哈薩克族人民待客習俗中的重要道德規(guī)范二、崇尚文明,講究禮貌,是哈薩克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三、相幫相濟,是哈薩克族人民必須做到的道德規(guī)范四、尊老愛幼,是哈薩克族人民的傳統(tǒng)美德第四節(jié) 哈薩克族婚姻禮俗中的倫理思想第五節(jié) 哈薩克族禁忌中的倫理思想第六節(jié) 哈薩克族喪葬儀式中的倫理思想第七節(jié) 哈薩克族英雄史詩《阿勒帕米斯》中的倫理思想第四章 回族倫理思想第一節(jié) 回族文化作品中的倫理思想一、回族民間文學中的倫理思想二、回族書面文學作品中的倫理思想……第五章 蒙古族倫理思想第六章 柯爾克孜族倫理思想第七章 塔吉克族倫理思想第八章 錫伯族倫理思想第九章 滿族倫理思想第十章 烏孜別克族倫理思想第十一章 俄羅斯族倫理思想第十二章 達斡爾族倫理思想第十三章 塔塔爾族倫理思想附錄一:民族道德的發(fā)軔過程及其狀態(tài)探究附錄二:中國民族倫理學研究概述附錄三:中國歷史上的少數民族倫理思想概述附錄四:中國少數民族傳統(tǒng)美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附錄五:中國少數民族的傳統(tǒng)道德在道德主要參考書目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維吾爾族倫理思想  第一節(jié) 維吾爾族歷史上的宗教倫理思想  維吾爾族是個宗教意識較強的民族。在古代,薩滿教〔Shaman〕對維吾爾族先民們的道德觀念有過較大的影響。薩滿教認為,人世間的一切禍福,皆由神靈和鬼魔主宰。神靈〔即善神〕可以給人們賜福,而鬼魔則常常施禍于人。故維吾爾族先民們總是要對其神靈進行膜拜、祈禱和祭祀,并以此希望神靈能給人們帶來幸福;同時對妖魔鬼怪也要進行祈求、訴說或禱告,目的是希望它不要給人們帶來禍害。但是先民們又認為,人與上天、神靈和鬼魔之間是不能相通的,只有保護氏族的薩滿神的代理人或其化身,即被稱為“薩滿”的人〔或男或女〕,才能與上天、神靈、祖先神和鬼魔相通,并代替本族人為之祈福禳災。此外,薩滿教還把人們的靈魂分為永存魂、轉世魂和暫住魂三種,并按不同的儀式,懷著虔誠的道德心理,對之祭祀和祈禱,希望能對生者、氏族、部落或家人予以保護。這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維吾爾族先民們的宗教道德觀念?! ≈吝t在我國南北朝時期,源于伊朗的襖教[zoroa Ster,漢語音譯為瑣羅亞斯德教〔Zoroastrianism〕,祆教即因其創(chuàng)始人的名字叫瑣羅亞斯德而得名了傳人西北,維吾爾族先民們很快便接受了這一宗教的影響。襖教要求人們從善避惡,棄暗投明,其道德箴言是“善思、善言、善行”。祆教認為,宇宙原初就有善惡之分。善的最高神是阿胡拉?瑪茲達〔Ahwramazda〕,代表光明、清凈、創(chuàng)造和生,亦被看成是智慧或主宰之神。  ……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新疆諸民族倫理思想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