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3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周天 頁數(shù):159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文化簡史”系列叢書共10本,從中國人文化生活的各部類入手,歷時性地介紹中國人知行合一的生活情趣,高尚優(yōu)雅的審美理念,以及傳承有序、豐富多姿的文化積累,從而為當代人的生活文化與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提供啟示。 本書為該叢書之一,是專為青少年讀者精心編寫的通俗文化讀物。全書通過生動的文字、精美的圖片,全面展示了中國服飾發(fā)展的歷史,及其對中國文化的重大影響。
書籍目錄
第一章 黃帝染衣裳 虞舜畫衣冠——“衣冠之邦”的上古回溯 “垂衣裳而天下治”:遠古傳說中的服飾起源 歷史遺存:考古發(fā)現(xiàn)中服飾的空間回溯 取法自然:上古服飾文化的多樣性源頭 第二章 “明禮制以序尊卑”:衣裳之治禮成——商周服飾 服飾和社會結構 祭祀之禮:服飾的簡繁等差 凡人之禮:服飾與生活方式 諸侯“各殊習俗”:觀念開放,釋放服飾活力 胡服騎射:軍事需求主導下的服飾變革 第三章 “禮崩樂壞”后的復蘇——秦漢時期服飾 “秦屬水德,其色尚黑”:陰陽五行與服色 冠帽與佩綬:各司其職 便捷、舒適的追求:深衣的發(fā)展與衰微 宮廷與民間:服飾融入禮俗傳統(tǒng) 第四章 碰撞與融合:文化變革中的審美——三國、魏晉、南北朝服飾 胡、漢之間:服飾文化的雙向互動 觀念碰撞:服飾上的“魏晉風度” 頭巾:從平民風尚到出仕的標志 由質樸趨向奢華:女性服飾風格變化 形形色色的奇服 第五章 帝國的胸襟與風度——隨、唐、五代服飾 從蔽面、坦胸到胡服流行:兼收并蓄的服飾文化 袍服、幞頭:隋唐服制 軍服:帝國的威嚴 風尚過眼:瑰麗美艷的女性服飾 第六章 理學思想下的服飾文化——宋代服飾 官職與品級分離:官制變革與服制更新 腰帶:帶尾下垂以示順從朝廷 長腳幞頭:防止朝臣交頭接耳 作為政治禮遇的“賜時服” “實關風化”, “不可異眾”:宋代婦女服飾 花冠與冠梳:宋代服飾“亮色” 軍服:鎧甲從顛峰走向衰落 第七章 多元的少數(shù)民族服飾文化——遼、西夏、金、元服飾 “國服”與“漢服”:遼代服飾 “蕃禮”與“漢儀”:西夏服飾 春水與秋山:金代服飾 “質孫服”與“顧姑冠”:元代服飾 第八章 復興與變異:中原服飾制度的回歸——明代服飾 取法“正統(tǒng)”:冠服之制的重建 公服與常服:精細與系統(tǒng)的職官秩序 頭巾的再次復興 鳳冠為貴,曲線為美:異于前代的婦女裝飾 衣必求貴,綺羅輕裘:逾越名分的江浙風尚 第九章 服飾制度的顛覆性重構——清代服飾 剃發(fā)令:清軍暴力改變漢族習俗 皇權專屬的象征: “龍袍”名稱確立 差異與交融:滿漢族婦女裝飾 尚武遺風:游牧民族特色的傳承 頂珠、花翎、朝珠:龐雜繁縟的細節(jié)寫照 第十章 服飾文化的現(xiàn)代性轉型——近代服飾 從民族覺醒到剪辮易服 走向平等、共和:法制下的民國服制 中山裝的創(chuàng)新與象征 女性解放:以旗袍為例 時裝與上海:服飾消費文化的興起深入閱讀后記
章節(jié)摘錄
魏晉南北朝時期,士庶百姓喜歡長褲,款式較寬松,尤其是兩只褲管,大多做得十分肥大,因形得名,俗稱大口褲。和大口褲相配的是上衣,通常做得比較緊身,名為“褶”,被稱為“褲褶”,是魏晉時最為流行的一種服式。最初被當作戎服,專用于軍旅,后來民間也廣為使用。初期因褲管松散,不便活動,人們就用布帶纏在膝F,使活動行走便捷。這種褲子被稱為“縛褲”。觀念碰攤:服飾上的“現(xiàn)行風度”政治社會動蕩往往為思想觀念的活躍提供廠可能。東漢末年的黨錮之禍、軍閥兼并篡奪,崇尚氣節(jié)的士風崩潰于無形,在老莊學說基礎上形成的魏晉玄學則風靡一時。佛教、道教也日漸傳播開來,各種觀念交相碰撞,一時間對服飾尤其是文人衣著產(chǎn)生了較人影響。 魏晉之交有七位士大夫是清談與玄學的代表,這個松散的文人社交圈號為“竹林七賢”。在縱情任性甚至玩世不恭中,他們有意無意間形成了一種著裝風格:著寬敞衫子,衫領敞開,坦露胸懷。嵇康整日打鐵,阮籍駕車肆意縱行,遇路不通就放聲大哭。劉伶更是夸張,邊縱飲邊欣賞風物,令…僮荷鋤跟在身后,謂“死便埋我”。七賢們并沒有清談出什么玄窈幽遠的思想體系,他們活著,就是一種藝術,而服飾不過是其中的一個元素?! 《鄶?shù)士人的行為雖沒有嵇康們如此放浪,但內在氣度上卻很相近。就服飾而言,這些崇尚虛無、輕蔑法度、落拓不羈的文人,偏好袍、衫。寬衫與秦漢時期流行的袍服不同之處在于廣袖。秦漢時期男子的袍服袖端。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