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shí)間:2008-02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作者:聶華苓 頁數(shù):557
Tag標(biāo)簽:無
前言
我是一棵樹,根在大陸,干在臺灣,枝葉在愛荷華。
內(nèi)容概要
華裔女作家聶華苓,以其在國內(nèi)求學(xué),臺灣寫作卻遭政治迫害,最后在美主持作家工作坊的經(jīng)歷,講述了自己豐富傳奇的人生經(jīng)歷和思路歷程;尤其是在愛荷華作家工作坊期間,對一大批重要作家思想和交流的記錄,生動深刻、富有情趣。
作者簡介
聶華苓,1925年出生于湖北。1949年去臺灣,開始發(fā)表作品。1964年赴美定居,后于著名詩人共同創(chuàng)辦愛荷華大學(xué)“國際寫作計(jì)劃”,讓中國人永遠(yuǎn)記住了愛荷華這個(gè)充滿詩意的名字,在這里海峽兩岸的作家實(shí)現(xiàn)了首次面對面交流思想,世界各地的許多作家也都在此度過了他們用生難忘的時(shí)光。
已出版幾種文字共二十三本書,包括《失去的金鈴子》、《桑青與桃紅》、《千山外,水長流》、《沈從文評傳》等?!渡G嗯c桃紅》以多種翻譯文字出版,并獲“美國書卷獎(jiǎng)”。
書籍目錄
序第一部 故園(1925-1949)?。ㄒ唬┐蠼瓥|流去 再生緣 母親的自白 坐馬車,去看戲 爺爺?shù)镍f片煙 真君 我的戲園子 乾三連,坤六斷 魂兮歸來 一對紅帽子 離別家園 【外一章】 四十年后——姐弟返鄉(xiāng)?。ǘ┝骼耍油? 松花江上 也是微云 在太行山上 嘉陵江上 黃河之戀 長城謠 玉門出塞 圍城 走向真空地帶 【外一章】 五十年后話當(dāng)年——尋找談鳳英第二部 綠島小夜曲(1949—1964) 雷青天 1960年9月4日 雷震與胡適 母與子 愛情,鮮花,夢想的莊園——殷海光 誰騙了我的母親? 【外二章】 再見雷震,1974 舊時(shí)路,別樣心情,1988第三部 紅樓情事(1964—1991)?。ㄒ唬﹫?zhí)子之手 偶然,1963 小箋 從玉米田來的人——安格爾(Paul Engle) 結(jié)婚戒指呢? 我倆和女兒們 我家的彩虹 (二)那條小船 1.大江依然東流去 又飲長江水,1978 尋找艾青,1978 林中,爐邊,黃昏后/丁玲,1981 壓不扁的玫瑰/楊逵,1982 踽踽獨(dú)行/陳映真,1983 母女同在愛荷華/茹志鵑和王安億,1983 郭衣洞和柏楊,1984 鄉(xiāng)下人沈從文,1984 【外一章】 秋郎梁實(shí)秋 2.流放吟——20世紀(jì) 櫻桃撒了一地(羅馬尼亞,1972) 我的表騙我(伊朗,1969) 我在奧斯維辛集中營(波蘭,1972) 墻里墻外(西德,1972) 而我沒有鞋子(匈牙利,1974) 橡皮擦和天堂(博茨瓦納,1977) 我沒帶機(jī)關(guān)槍(巴勒斯坦,1978) 黑色,黑色,最美麗的顏色(波蘭,1981) 湖中的姑娘(以色列,1985) 親愛的爸爸媽媽(南斯拉夫,1988)——三百個(gè)孩子最后的呼喚 命定的捷克人哈維爾(Vaclav Havel,1988) 游子心(羅馬尼亞,1988) 【外一章】 追求流放的詩人——吉增剛造 (三)紅樓即景 憶別 當(dāng)我死的時(shí)候——1991,待續(xù)跋 附錄 聶華苓作品及其他 中文作家——愛荷華大學(xué)“國際寫作計(jì)劃”和“作家工作坊”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紫薇唱的綠島小夜曲,柔情動人。那歌聲在20世紀(jì)50年代傳遍臺灣。80年代,從我兩位好朋友陳映真和柏楊那兒,才知道唱得那么美麗的綠島,就是火燒島。兩位作家都在1968年被捕,都在綠島囚禁多年。
后記
《三生影像》寫到1991年為止。Paul的詩《當(dāng)我死的時(shí)候》也未寫完。他1991年突然在去歐洲的旅途中倒下。天翻地覆,我也倒下了。2003年,他去了十二年以后,我居然寫出了《三生三世》,也是死里求生掙扎過來的。現(xiàn)在,這書內(nèi)容大幅增加,編排也大加改動,還加上兩百八十多張人物照片,每張并附素描,擴(kuò)大而形象地反映我三生的人景,乃題為《三生影像》。生活似乎是老樣子,很生動,很豐富。但是,沒有了Paul的日子,回想起來,只是一片空白。不寫也罷。待續(xù)嗎?也許。那份情緣完不了。也許有來生,也許有天堂。聊以自慰吧。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