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家茶座(第33輯)

出版時間:2011-8  出版社:山東人民  作者:張士寶  頁數(shù):16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2010年3月,我在“正義網(wǎng)”的法律博客上以“玩兒游戲”的名義發(fā)起了“李莊案的虛擬陪審團審判”。眾多網(wǎng)友積極支持,認真參與,使“游戲”之順暢及影響均超出了我的預期。雖然陪審團的判決與我內(nèi)心的期望有一定差距,但是就“游戲”而言,我在意的主要是過程而不是結(jié)果。順便說,“李莊案”其實只是個符號,我在網(wǎng)上組織虛擬審判的主要目的是要演示陪審團審判所能體現(xiàn)的程序公正,而不是要對“李莊案”本身進行評判。
  就實體公正而言,網(wǎng)絡(luò)上的虛擬審判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首先,這次虛擬審判在“正義網(wǎng)”的法律博客上進行,我們只能在這個群體中挑選陪審員,因此陪審團主要由與被告人屬于同一職業(yè)群體的法律人組成,其裁判難免會受到某種預判或偏見的影響。其次,網(wǎng)絡(luò)上的虛擬審判不可能把證據(jù)直接呈現(xiàn)在裁判人員面前,也不可能進行直接質(zhì)證。換言之,在這樣的虛擬審判中,我們無法遵循直接言詞原則,因此很難保證事實認定的客觀公正。因此,我們虛化了實體公正的追求,努力演示陪審團審判的程序和方式,以便使更多的人了解陪審團制度并關(guān)注中國陪審制度的改革。這就是網(wǎng)審“李莊案”的收獲。
  誠然,陪審團審判并不能完全避免裁判的錯誤。我們不能指望采用了陪審團審判制度就可以在中國完全杜絕冤假錯案。陪審團沒有那么偉大!我以為,陪審團審判制度的核心價值在于這種民眾參與司法的方式是社會民主的一個元素,有助于防范司法專斷和司法腐敗,有助于保障司法獨立并提升司法權(quán)威,而這些恰恰是當下中國所急需的。因此,中國陪審制度的改革方向應(yīng)該是從“陪審員”走向“陪審團”。當然,陪審團制度既不是完美無缺的,也不是長生不死的?;蛟S,在百年之后,中國社會就不再需要這樣的陪審制度了。但是在當下中國。我們特別需要真正意義上的“人民的陪審人民的團”。

書籍目錄

[卷首語]
 網(wǎng)審“李莊案”的收獲
[三言拍案]
 仇子明事件:如何有效保障輿論監(jiān)督權(quán)?
 嚴把立案關(guān)
 謹防利益與權(quán)力的糾結(jié)
 勿忘人民
[法治漫談]
 名不正,則言不順
 正處?正味?正義
 法治?德治?罵治?
 “矛盾兩分法”的歷史終結(jié)
 關(guān)于公正廉潔執(zhí)法的幾點思考
[法學札記]
 咬文嚼字說立法
 圣甲蟲與小蜜蜂
 法學論文:不合邏輯的“三段論”當休矣
[法苑隨筆]
 享受自然與享受法治
 狗熊、宗教裁判執(zhí)法官與我們
 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糾正錯案?
 比冤獄更可怕的
[身邊法事]
 洋人的信訪
 兩起案件兩重天
 民間調(diào)查機構(gòu)何以生存與發(fā)展?
 蟻族呼喚符合窮人利益的經(jīng)濟增長
 廣告中的“性別角色定型”讓人憂
[域外法制]
 “禪是一枝花”
 ——談公司董事責任
 法律調(diào)整下的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史海鉤沉]
 雷經(jīng)天與陜甘寧邊區(qū)司法制度
 古代死刑復核制度源流簡考
[名師剪影]
 家父般溫暖的手
[聊齋閑話]
 崇文宣武祭
 雪山深處的沖動
[學堂寄語]
 眺望你們離去的遠方
 長風破浪會有時
 ——致2010級新生家長的信
 時間?眼睛?飛
 ——刑事技術(shù)專業(yè)2007級畢業(yè)致辭
[書城夜話]
 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
 《西方犯罪學史》寫作緣由
 自然法、法律實證主義及其交織
[何博士信箱]
 讀者來信三封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插圖:站在安提戈涅的立場上,安葬她的親兄弟是正義的,但國王克瑞翁卻不能認同;站在希特勒的立場上,屠殺猶太人是正義的,但猶太人卻不能認同;站在梁山好漢的立場上,打家劫舍是正義的,但大宋王朝卻不能認同;站在日本軍國主義者的立場上,侵略中國是正義的,但中國人卻不能認同……諸如此類的現(xiàn)象不勝枚舉,都揭示出一個共同的規(guī)律:正義絕不是一個孤立的事物,其與特定的主體緊密相關(guān);離開了特定的主體談?wù)撜x,便仿佛“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在莊子看來,正處與正味有多種標準,人類認同的標準并非唯一正確的標準;在麥金太爾看來,正義問題有多種答案,某個群體提供的答案也很難成為唯一正確的答案。這樣的論斷,盡管帶有比較濃厚的相對主義色彩,甚至還可能蘊藏著價值虛無主義的弊端,但是,這樣的論斷至少有助于打破我們的“傲慢與偏見”,有助于把我們從專橫獨斷的迷夢中喚醒,從而讓我們注意到:在人類之外還有萬物,在自己之外還有他人。以此為基礎(chǔ),我們就可以發(fā)現(xiàn),所謂正義,既有自己認同的正義,也有他人認同的正義。

編輯推薦

《法學家茶座(第33輯)》:雷經(jīng)天與陜甘寧邊區(qū)司法制度、古代死刑復核制度源流簡考、家父般溫暖的手、崇文宣武祭、雪山深處的沖動。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法學家茶座(第33輯)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5條)

 
 

  •   較好反映中國司法現(xiàn)狀。
  •   法學家茶座,好書,很喜歡
  •   培養(yǎng)法律思維,增進見識啊
  •   一直很喜歡這個茶座
  •   買了幾期,一些文章還不錯
  •   喜歡你很喜歡你啦啦啦
  •   真的很不錯,會一期一期地堅持買下去。
  •   書很好,茶余飯后看
  •   書不錯,差不多買全了,出了就會買。
  •   meiqibikan
  •   有時間可以看看,開拓下思維
  •   超級喜歡里面的文字內(nèi)容和觀點、視角;適合法學生和喜愛法學的公民讀啊
  •   速度很快,書的質(zhì)量很好,送貨員態(tài)度也很好,頂!
  •   很好的書,很有學術(shù)水準。
  •   本輯茶座有幾篇文章頗有意味。西北政法大學的周少華教授中《法治?德治?罵治?》中自曝家丑,從任職單位樓道里廁所氣味的改變得到了關(guān)于“罵治”的一點啟示:“其實,即使沒有人貼‘罵治’告示,‘便后沖水’的道德規(guī)范也依然是存在的,但能夠意識到這個規(guī)范存在的人并不多,所以,不管‘便后沖水’的制度是否上墻,沖水與否都基本上是個人的修養(yǎng)問題或習慣問題。而一旦把‘不沖水的都是畜生’這樣的道德評價結(jié)果置于規(guī)則之后,一條原來乏力的規(guī)則便似乎有了力量。因為在中國人的文化觀念里, 沒有人愿意被別人看做畜生。不像西方人,會很高興地給一條狗取一個跟自己甚至是跟自己的父親相同的名字?!保ǖ?3頁)
    中國政法大學的柳經(jīng)緯教授在《咬文嚼字說立法》中給《合同法》挑了五個錯。不可否認,我國的立法技術(shù)確實有待提高,特別是一些制訂時間較早的立法。但是,有的學者亦指出,立法語言不宜過于深奧和精練,要盡量做到通俗易懂,讓普通老百姓也能明白。所以,有的錯誤并非如柳教授所說的那樣屬于“多余”。
  •   茶座的主辦方似乎精力和能力有所不夠了,一本茶座想打開市場,不能老是那幾個老面孔,多些有實力的文章吧。
  •   法學家的精神樂園,值得一讀
  •   買了放在書柜里,還沒時間看
  •   書剛到還沒看多少 呃 不過書挺不錯
  •   這個叢刊買了不少了,感覺就是一本法學圈子的晚報或者說法學研究的文藝副刊
  •   這是一本不錯的期刊,針對當下事件進行評析,有些觀點很可取。
  •   即有知識又不乏趣味性.是法律工作者不可多得的一本日常讀物.
  •   盼了好久 終于出了這一期
  •   每期必讀的法學界的八卦新聞
  •   上一期(第32輯)法學家茶座出版于2010年7-8月間,這33輯隔了一年才出版,各種原因是啥呢……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