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4 出版社:廣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賽格.蘭斯 頁數(shù):220 字數(shù):25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尤維納利斯對所有公認的偉大人物都抱持敵視的態(tài)度。他帶著反諷的語氣估量那一撮骨灰——漢尼拔可悲的最后殘余。但如果是擺在歷史里的話,這些骨灰的重量又會有多么驚人!正如當時在羅馬所說的,這是一種足以決定性動搖平衡的動力。然而我們知道這一股可畏的“重量”結(jié)局如何,這一個迦太基將領最后失敗了,這預示著半個世紀以后迦太基的傾倒和滅亡?! ″忍鶜鐣r,漢尼拔的形象也隨之消逝。古代對被征服者并不寬容。羅馬的敵人在形體被消滅后,還要遭受除名,這種做法也傷害到漢尼拔,使得他在歷史上的形象零散破碎。除了科內(nèi)利烏斯·內(nèi)波斯那幾頁平庸的敘述以外,沒有其他文獻記載漢尼拔的一生,也沒有任何大理石或銅制的物件可靠地記錄下他的外貌。關于這么偉大的一個人,我們只能設法用殘破的鏡面去窺知他的一些影像?! 髡f總是在歷史的缺口中生長,或許漢尼拔這個人在遠古所發(fā)散的部分魅力——先是對羅馬本身——就是基于這種歷史缺陷。我們在之前所提到的那一個拉丁諷刺文作者,用20行左右的有力概述,回顧了漢尼拔特殊的“事業(yè)”,這成為一個深受重視的主題,羅馬修辭學校的年輕人借此練習演說;他所提到的另一件事,顯示到公元1世紀末時,教師們已經(jīng)從心底厭倦這個主題。后來,雖然漢尼拔的功業(yè)對于歐洲文學的詩人和劇作家沒有多少激發(fā)作用——一個沒有朋友或情人的偉大軍事領袖(至少就我們所知是如此),可以成為偉大文學的主題嗎?——但在新古典時期以前,畫家和雕刻家、銅匠和文稿及陶器的闡釋者就已經(jīng)利用了他,甚至建立了一處虛構圖像的寶藏。由于我們?nèi)狈φ鎸嵉淖C據(jù),我們必須進入這處寶藏探個究竟。 史學家們繼續(xù)估量漢尼拔的骨灰。由于之前提過的那些理由,這項工作并不容易;但是總是會有一批人從事這項工作,他們想要明白從公元前3世紀中葉到公元前2世紀中葉的那100年間的改變,這些改變開始為地中海西部地區(qū)的各個層面——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建立了長久持續(xù)的輪廓。漢尼拔起初是這場偉大爭斗里的主要演員之一,在他被迫流亡到東方以后,他由參與者變成了一個旁觀者?! 」?47年哈米爾卡·巴卡的長子誕生時,羅馬已經(jīng)結(jié)束了一場長期沖突,準備要把迦太基人逐離西西里,這個地方不久就會成為羅馬的第一個“省區(qū)”,羅馬在意大利以外的第一塊海外領土,也是羅馬以后在地中海西部所有行動的樞紐。在60多年以后,在公元前183年的某一天,由于被他的主人比提尼亞的普魯西亞斯所背叛,即將要被交到他一生的敵人的手中,漢尼拔服下了他向來隨身攜帶的毒藥。或許他早就預感到,在馬其頓的菲利普被擊敗,敘利亞的安條克(他曾經(jīng)設法要利用安條克,而非為他服務)被逐離小亞細亞以后,在希臘和東方圍堵羅馬帝國的障礙很快就會傾倒,然后羅馬就可以放手消滅迦太基。30年前,他本人曾經(jīng)夢想要使迦太基恢復原有的力量,并且主宰地中海盆地西部。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深入探索了漢尼拔的性格與事業(yè),并指出他作為西班牙迦太基軍隊的將領,如何蓄意地發(fā)動第二次布匿戰(zhàn)爭,企圖一雪其之前敗于羅馬之恨。他越過阿爾卑斯山脈,然后想從羅馬手中奪走意大利,這長達十余年的征戰(zhàn),具有無可避免的、悲劇性的魅力。在古希臘世界的舞臺上,對羅馬人的憎恨驅(qū)策著漢尼拔的所作所為。他最后自殺以免成為羅馬的階下囚。 直到今天,關于漢尼拔的種種事跡,都只是出于羅馬的觀點。在這本書里,蘭斯教授以他對迦太基的深厚認識,來解析漢尼拔的復雜性格,以及他那個時代的內(nèi)在動力。針對這個古代歷史上最具有吸引力的人物,本書可說是最可靠的一本傳記。對于希臘世界的沒落、羅馬的興起這段風起云涌的時代,本書也提供了全新的觀點。
作者簡介
賽格·蘭斯,1880年出生于法國,后移民美國。長期從事迦太基的考古研究,著有《迦太基》一書。1955年去世。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哈米爾卡·巴卡第二章 關于西班牙第三章 從喀塔基那到波谷第四章 “閃擊戰(zhàn)”——從特拉比亞到坎尼第五章 走下坡第六章 挫折第七章 扎馬第八章 流亡第九章 歷史遺產(chǎn)、傳奇和形象歷史大事年表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哈米爾卡·巴卡 公元前219年春天,漢尼拔突然闖入歷史,出現(xiàn)在西班牙薩貢圖姆的城墻外面,在他所從事的那一場為時近20年的奮斗當中,他是最重要的主角,他通常都能夠掌握主動,強迫他的敵人配合他的策略。的確,在那個時空中所發(fā)生的事件,決定了他個人的命運,同時也為第二次布匿戰(zhàn)爭揭開了序幕,羅馬人很清楚促成這場重大行動的人是誰,他們經(jīng)常稱這場戰(zhàn)爭為“漢尼拔的戰(zhàn)爭”。我們在后面會不止一次看到——即使只是根據(jù)結(jié)果來推測原因,就算事實上漢尼拔經(jīng)常采取主動,使用看起來既新奇又富有創(chuàng)意的政策和戰(zhàn)略,他這么做向來都是為了他的城郊。最重要的是,歷史上那一場決定性的對抗始于公元前264年,我們必須把這一場對抗的最初階段,跟這種神話般的冒險行為結(jié)合來看,否則我們有可能會判斷錯誤,把這種冒險視為一項無緣無故的行動。公元前256年,羅馬人向馬麥丁提供傭兵援助,在西西里島取得了立足點,這漫長的第一幕結(jié)束于公元前241年,雙方簽訂條約,迦太基失去了原本擁有的西西里。之后是一段“在兩次大戰(zhàn)之間”的時期,將近20年的武裝和平,就像是大戰(zhàn)間某種“長時期”的幕問表演。今天,按照阿諾德·湯因比的講法,構成迦太基和羅馬從公元前264年開始爭戰(zhàn),到公元前201年回歸和平——在扎馬戰(zhàn)敗以后,對迦太基人相當不利的那一場沖突,一般都被視為只是一場“雙重的布匿戰(zhàn)爭”。在迦太基方面,從公元前247年起,有一個家族(巴西德家族)挑起了這場戰(zhàn)爭的主要責任?! p失西西里和哈米爾卡·巴卡的崛起 在西西里,在這個“第一次布匿戰(zhàn)爭”的第一戰(zhàn)區(qū)(為了方便,這里采用羅馬人的觀點,區(qū)分第一、二次布匿戰(zhàn)爭),當一個名叫哈米爾卡·巴卡的將領接獲一項重要的命令時,迦太基人已經(jīng)在海面上和陸地上跟羅馬人進行了18年的戰(zhàn)斗。
編輯推薦
漢尼拔·巴卡(公元前247~前l(fā)83),北非古國迦太基著名軍事家、戰(zhàn)略家。公元前221年出任西班牙地區(qū)迦太基軍隊統(tǒng)帥。公元前218年,在第二次布匿戰(zhàn)爭爆發(fā)后,率軍穿過高盧南部地區(qū),翻越阿爾卑斯山,出其不意地出現(xiàn)在山南高盧,向羅馬挺進。公元前209年,漢尼拔的后方基地新迦太基城陷落。公元前204年,羅馬軍在北非登陸。翌年秋,漢尼拔奉命回國救援。公元前196年出任迦太基最高行政長官,實行改革,遭到貴族派反對和政敵誣陷。翌年流亡敘利亞。公元前189年,羅馬擊敗敘利亞國王安條克,漢尼拔輾轉(zhuǎn)逃到小亞細亞。公元前183年在羅馬人的追捕下服毒自殺?! ∵@是一部漢尼拔的傳記。漢尼拔,由于在布匿戰(zhàn)爭時,率領迦太基軍隊突襲羅馬而得名;他也是歷史上少數(shù)幾位以戰(zhàn)敗出名的將領之一。漢尼拔于公元前218年對羅馬發(fā)動攻擊(還包括他率領象群越過阿爾卑斯山脈的著名事跡),可說是古代歷史上最勇敢也最悲慘的一役,羅馬也是在擊敗漢尼拔之后,才得以將勢力伸入地中海,建立稱霸歐洲的羅馬共和國。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