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馮俊,龔群 主編 頁數:434
前言
時光已悄然走到了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哲學這門古老的思想技藝在蜿蜒曲折的歷史長河中屢經淘漉,在主題、方法和形態(tài)上不斷發(fā)生著深刻的變化;然而,在自身中對自由精神的追求,在思想中對智慧境界的探尋,在反思中對歷史與現實的把握,卻是她一以貫之、經久不衰的品格。正是這些品格,使每個時代杰出的哲學思想成為時代精神的精華。我們正處在風云際會的全球化時代,紛繁復雜的時代變遷既為理智生活提供了足夠豐富的思想材料,也向哲學提出了極其嚴峻的挑戰(zhàn):如何描述我們的生活世界?如何刻畫我們實際的生存境域?如何讓馳騖于外物的內心生活重新贏得自足的根基?如何穿越各種技術統治的壁壘,實現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我們也站在古今中西的十字路口,源流各異卻又殊途同歸的各種思想資源既為哲學提供了豐富的滋養(yǎng),也讓哲學面對數不清的艱難抉擇:如果哲學真的是帶著鄉(xiāng)愁尋找家園的沖動,那么夢想中的家園是在古老的期盼中,還是在今日的創(chuàng)造中?既然以往的哲學已經提供了形形色色的安身立命和改造世界的指南,確立了各個層面的觀念批判和社會批判的原則,當今的哲學又如何在繼承、革新和創(chuàng)造中描畫自身的范式?
內容概要
本書為我國第一部研究海外各國公民道德與公民道德建設的專著,本書對于法國、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德國、芬蘭、俄羅斯、韓國、新加坡九國公民道德與公民道德教育,進行了相當深入的研究與報道。本書從大量第一手資料人手,全面深入地研究了相應國家公民道德建設狀況。這一研究對于我國的公民道德建設有著很好的借鑒意義。本書作者多為哲學、公民研究及道德教育等領域里的知名專家學者。各篇文章雖出于多人之手,但風格基本統一,學術性與可讀性強,本書的出版,將推進我國相應領域的研究。本書可為各地精神文明建設部門的工作以及大學相關領域里的教學與研究提供參考。
作者簡介
馮俊,哲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現任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常務副院長,曾任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院長。英國牛津大學高級訪問學者,外國哲學史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歐盟協會副會長、中國亞非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學會理事等。為“北京市跨世紀哲學社會科學百人工程”、 “北京市新世紀哲學社會科學百人工程”等北京市及國家級人才培養(yǎng)項目入選人選,獲1994年英國劍橋學術中心“學術成就獎”、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科研成果一等獎和國家教委優(yōu)秀教材:二等獎等。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法國公民教育 第一節(jié) 當代法國道德教育的調查概況 第二節(jié) 當代法國道德教育的特殊歷史性 第三節(jié) 當代公民道德教育:意義及操作體系 第四節(jié) 公民的道德教育 第五節(jié) 著名哲學家的倫理學研究 第二章 英國公民道德建設狀況研究 前言 第一節(jié) 幾種公民理論 第二節(jié) 公民教育 結語 參考書目 第三章 美國社會中的公民道德教育 引言 第一節(jié) 美國精神 第二節(jié) 道德教育的社會載體 參考書目 附錄一 robert's rules of order--some basics 附錄二 美國社會中的私德(吃喝抽賭嫖) 第四章 澳大利亞公民教育 第一節(jié) 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教育 第二節(jié) 澳大利亞中小學價值觀教育的現狀 參考書目 附錄 澳大利亞各州和領地實施發(fā)現民主計劃的相關網站 第五章 德國公民教育 引言 第一節(jié) 公民教育的哲學社會背景 第二節(jié) 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的公民教育 第三節(jié) 教育系統之外的公民教育 結論:特征與批評 參考書目 第六章 芬蘭公民道德建設狀況研究 引言 第一節(jié) 公民與理想的社會公民 第二節(jié) 公民道德 第三節(jié) 公民的權利與義務 第四節(jié) 公民教育與公民道德建設 結束語 第七章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公民道德建設 第八章 韓國公民道德建設狀況研究 第九章 新加坡公民道德研究 第十章 九國公民道德建設比較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利科認為,在探討政治、經濟與倫理的關系時,既不能簡單地將倫理歸結為隸屬于政治的附屬因素,又應該避免陷入傳統的道德論,簡單地將政治納入倫理所管轄的范圍之內。利科主張以政治、經濟和倫理三者交叉、相互影響的景觀,來考察三者的關系及其性質,然后,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更詳盡地考察政治與倫理的特殊關系。根據利科的觀察,當三者交叉時,不僅會出現三者共同占有的領域,表明三者的交叉是三者的不同性質的重要構成因素,而且每兩個之間還會形成屬于兩者的獨特的共同領域,由此產生了一個總的復雜關系網。所以,利科在考察政治與倫理的相互關系時,既將其放在政治、經濟與倫理的三者關系中來分析,又特別地從政治與倫理、政治與經濟、經濟與倫理之間相互關系的特殊性質出發(fā),再一次更具體地分析政治同倫理的關系。利科認為,這樣做的目的,不是使問題擴大為三者的關系,而是為了從三者的關系網中,更全面地觀察政治與倫理的關系,并在比較“經濟與倫理的特殊關系”同“政治與倫理的特殊關系”的過程中,進一步確定政治與倫理的特殊關系的性質。
編輯推薦
《東西方公民道德研究》:哲學文庫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