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毓黻與《中國史學史》

出版時間:2012-5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金毓黻 著,胡正寧 編  頁數(shù):391  字數(shù):347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中國史學史》一書在規(guī)模、內(nèi)容、體例和撰述宗旨等方面,都堪稱中國史學史研究的創(chuàng)始之作,它展示了史學在追尋、反思自身歷史的過程中曾經(jīng)有過怎樣艱難而有意義的經(jīng)歷。胡正寧所著的《金毓黻與<中國史學史>》收錄了這一著作,以及金毓黻先生的生平事跡及學術(shù)年表。

作者簡介

  金毓黼(1887-1962),又名毓紱,號靜庵,遼寧遼陽人。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目錄學家。其《中國史學史》是中國史學史在開創(chuàng)時期的代表性著作,主要論述史官、史家、史籍的產(chǎn)生及官史、私史之區(qū)別;史學之重點在撰史、論史兩個方面;撰史途徑中的兩個轉(zhuǎn)折;史料在史學發(fā)展中的重要地位等。

書籍目錄

導讀(胡正寧)
一 金毓黻先生生平事跡
二 《中國史學史》述評
中國史學史
金毓黻先生學術(shù)年表
主要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1929年3月,金毓黻出任東北行政委員會秘書,著手撰寫《東三省叢編》。次年3月,改任遼寧省政府秘書長  1930年4月22日,金毓黻在沈陽大東邊門外穹窿頂磚室右室的石棺中,發(fā)現(xiàn)了遼瓷青釉黑花瓶。本著“求真”的精神,金毓黻進行了嚴格細密的考察,從石棺前刻有“遼開泰七年歲次戊午承德郎守貴德州觀察使判官大理司直賜緋魚袋孫允中”的銘文(開泰七年為公元1018年,遼圣宗年號,屬遼中期),到青釉黑花瓶瓶高25.2厘米,肩部和下體繪有野菊,器面三個六角形中,繪有高士、立鶴、伏兔,草叢之間,兔驚顧的形體特征(野菊與野兔,均為契丹人游牧草原上習見的景觀,亦為遼瓷的寫實畫面),推定它是第一件出土地點最清楚、年代最明確的遼瓷。關(guān)于這件遼瓷的歷史價值,越瓷之父陳萬里先生在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金毓黻與《中國史學史》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