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方言聲調與地域文化研究

出版時間:2008-12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作者:楊秀明  頁數:226  字數:26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漳州是閩南重鎮(zhèn)之一,與泉州、廈門并稱閩南金三角,歷史悠久,文化發(fā)達。漳州話是最重要的一種閩南方言,與泉州話并稱,是形成廈門話的主要因素,也是臺灣閩南話和海外閩南話的源頭之一。楊秀明老師任教于漳州師范學院。她對漳州方言很有研究,出版過有關的專著,還在《方言》等雜志上發(fā)表了好幾篇很不錯的論文。最近,她又把新著《漳州方言聲調與地域文化研究》一書的書稿寄來。我們是多年的老朋友了,我有幸成為《漳州方言聲調與地域文化研究》最早的讀者之一,這也是很開心的事情。    楊老師寫作《漳州方言聲調與地域文化研究》的起因,大概是從我們的一次閑聊中引起的。大約三四年前,我們都出席了在杭州舉行的一次全國漢語方言學術年會。會后組織游覽西湖,我跟楊秀明老師走在一起。我的老家在漳平永福,距離漳州只有200多公里,早先就有商道相通,號稱“小漳州”。我又多次到過漳州,跟楊老師言語十分接近,可以算是很近的大同鄉(xiāng)了。所以很自然地從漳州的方言說起,連帶說到漳州的人文地理掌故,自然少不了說說漳州的薌劇,我早年的時候對這種裊裊之音是非常醉心的。說到這些話題的時候,楊秀明老師滔滔不絕,顯得非常興奮。她問我要是寫一寫漳州方言和漳州文化的事情,怎么樣呢?我當即說,絕對是個好主意,楊老師你是可以寫好的!那次說話之后,我們就很少聯(lián)系了。2007年年中,我收到了楊老師寄來她剛出版的《漳州方言熟語歌謠》(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現在突然又讀到楊老師的《漳州方言聲調與地域文化研究》,西湖邊上漫步聊天的情景如在眼前。還是年輕人好呀,說了就能做到,我心里十分欽佩。    無論是討論漳州的方言,還是討論漳州的文化,要是真的說透徹了,這還不是輕易能夠做到的。所以楊老師的新著不是面面俱到,只是從漳州方言的聲調入手,討論與此相關的漳州地域文化。全書共十一章,前六章討論漳州話聲調的調類、調值、調域,以及聲調的演變等,并且配上語圖,說的都是漳州方言的聲調;后面四章討論叫賣聲、地名、語調、“仔”綴詞等,說的都是跟聲調有關的漳州地域文化。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緒言  第一節(jié) 關于聲調的研究  第二節(jié) 研究目的和范圍  第三節(jié) 研究內容和方法第二章 漳州方言的歷史形成  第一節(jié) 漳州的地理與人口  第二節(jié) 漳州方言的歷史形成  第三節(jié) 漳州政區(qū)  附漳州政區(qū)圖第三章 漳州方言的聲調系統(tǒng)  第一節(jié) 漳州方言的音位系統(tǒng)  第二節(jié) 漳腔與泉腔、廈腔音位系統(tǒng)比較  第三節(jié) 漳州方言聲調與普通話聲調比較  第四節(jié) 漳州人學普通話聲調要注意的問題第四章 漳州方言聲調的語音學特征  第一節(jié) 基頻特征  第二節(jié) 調形特征  第三節(jié) 調域特征  第四節(jié) 時長與調形、調域的關系第五章 漳州方言聲調的分合與演變  第一節(jié) 內在差異  第二節(jié) 文白分調  第三節(jié) 演變趨勢第六章 漳州方言的連讀變調  第一節(jié) 一般連讀變調規(guī)律  第二節(jié) 輕聲的種類及其實驗分析  第三節(jié) 人聲塞尾連讀變調實驗圖譜比較  第四節(jié) 單音形容詞三疊的聲調特點  第五節(jié) 連音合調第七章 聲調特征對漳州方言語調的影響  第一節(jié) 聲調特征與漳州方言的語調  第二節(jié) 聲調特征與漳州叫賣聲的語調  第三節(jié) 聲調特征與漳州地名的抑揚  第四節(jié) 聲調特征與漳州人的人文性格第八章 語氣詞的聲調特征及其他語言要素  第一節(jié) 漳州方言的語氣詞系統(tǒng)  第二節(jié) 語氣詞的聲調特征  第三節(jié) 語氣詞與其他語言要素  第四節(jié) 語氣詞與語言接觸第九章 “仔”綴語詞的聲調特征與地域文化  第一節(jié) “仔”綴語音形式的歷史形成  第二節(jié) “仔”綴對聲調的選擇  第三節(jié) “仔”綴語詞的聲調特征  第四節(jié) “仔”綴語詞及其地域文化第十章 熟語歌謠的聲調修辭與地域文化  第一節(jié) 漳州熟語及其聲調藝術  第二節(jié) 漳州慣用語的聲調特點與文化蘊涵  附漳州方言的諧音歇后語  第三節(jié) 漳州歌謠的聲調修辭第十一章 方言語料  第一節(jié) 對話  附漳州方言數詞、數量詞的稱說法  第二節(jié) 自述和小故事  附錄漳州方言音系及標音說明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閩地古代居住著史書稱為“閩越”的土著?!伴}越”為“百越”之一支(“百越”一名最早出現于戰(zhàn)國)。殷商時代著名考古學家王學理認為,閩越族主要生活在福建武夷山到臺灣海峽一帶??梢娚瞎艜r期漳州一帶也絕不可能人丁稀少。相傳上古時代太武夫人曾經在此居住。遠古洪荒,漳州就有先民活動的蹤跡。漳州蓮花池山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的發(fā)現,把福建以至漳州人文歷史的開端提早到八萬年前。漳州市北部蓮花池山和竹林山兩個地點的下層,共發(fā)現礫石制品27件。其中有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等,是漳州舊石器時代至新石器時代原始文化遺留的代表①??脊刨Y料表明,早在一萬年前,“東山人”、“甘棠人”就已經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他們在勞動中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語言文字。例如漳州華安“仙字潭”摩崖石刻圖像文字,近似商周青銅器銘文,比甲骨文和前期金文更加原始,是古代福建土著民族活動紀事的遺跡。專家考證其年代上限不過晚周,下限不遲于隋唐。尤其是近十年來,漳州的文物考古事業(yè)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大量文物生動表明,商周時期漳州先民的生產力已經“高度發(fā)達”。考古專家表示,“商周時期漳州地區(qū)已經進入文明時代?!薄 ≌闹菔菄覛v史文化名城,建置于公元686年,迄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  漳州方言是閩南方言的一個重要的次方言。關于漳州方言的形成,學界長期以來奉行傳統(tǒng)的歷史主義演化論。認為上古時期漳州是一個充滿原始氣息的蠻獠荒地,漳州地區(qū)居民為閩越人,他們說的并非漢語,人數也不多。及至唐初,閩南九龍江流域為“蠻獠”和“土黎”所據,生產力落后,不服朝廷,聚眾反叛。唐總章二年(669年),唐高宗派河南中州固始人陳政、陳元光父子率兵前來鎮(zhèn)壓,隨后留在漳州屯墾。這些將士在戍守漳州的同時也帶來了7世紀的洛陽官話,現在的漳州方言主要就是以北來漢人為發(fā)展主體,在河洛話的基礎上發(fā)展形成的?! ∥覀兺ㄟ^大量文化語言學的理據認為,閩越先民對中原先進文化及其“中原漢語”的學習運用應該大大早于唐代初期。漳州方言是“階梯式”發(fā)展的:溫潤的氣候條件和封閉與開放兼具等地理特征使漳州較早接受外來文化。秦漢以來,多元文化相繼涌入漳州一帶。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漳州方言聲調與地域文化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把聲調和文化結合起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