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馮夏婷 頁數:249
內容概要
本書是寫給幼兒家長的育兒指導書,對幼兒教師也有一定的參考和借鑒意義。 作者聚焦于幼兒在成長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四大類問題行為——社會性發(fā)展方面、情緒情感方面、學習方面和生活習慣方面,如攻擊、吮吸手指、怕上幼兒園、尿褲尿床等,共計30種。作者通過定義和行為表現的描述來幫助家長識別孩子是否存在某種問題行為,通過眾多案例全面地探析了問題行為產生的原因,指出家長們常見的錯誤態(tài)度和應對措施,并給出了非常具體且專業(yè)的教育和應對建議。每一種問題行為的寫作都包括“案例”、“分析”、“錯誤應對”和“錦囊妙計”四個部分。 全書最后一部分還介紹了行為矯正的原理和方法,有助于家長理解教育方法和技術背后的理論支持,從而增強家長觸類旁通的教育能力。
作者簡介
馮夏婷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教育心理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兒童心理與教育、兒童智力開發(fā)等。為《媽咪寶貝》、《孩子》和《家庭教育》等育兒雜志的顧問及撰稿人;新浪育兒網、太平洋親子網等多家育兒網站的專家顧問。曾主編《幼兒園教育活動》、《獨生子女成
書籍目錄
第一部分 社會性發(fā)展方面的問題行為 1.攻擊 2.搗亂 3.破壞 4.亂發(fā)脾氣 5.說謊 6.偷竊 7.不服從 8.不分享 9.社交退縮 第二部分 情緒情感方面的問題行為 1.吮吸手指 2.任性 3.依賴 4.過度焦慮 5.冷漠 6.妒忌 7.口吃 8.特異性恐懼 第三部分 學習方面的問題行為 1.注意力不集中 2.沒有學習興趣 3.懶惰被動 4.說話晚 5.粗心健忘 6.怕上幼兒園 第四部分 生活習慣方面的問題行為 1.不良飲食行為 2.不良睡眠行為 3.不良衛(wèi)生行為 4.丟三落四 5.毛手毛腳 6.晃頭眨眼 7.尿褲尿床 第五部分 行為矯正的原理和方法 1.行為主義的方法 2.改變認知的方法 主要參考資料
章節(jié)摘錄
6.偷竊在父母眼中,孩子總是純潔天真的,“偷竊”應該是品德敗壞的“混混”做的事情,跟自己的孩子毫無關系。可是,幼兒園里常見一些小朋友拿了不是自己的畫筆、橡皮,并把它們放到自己的書包里;或者未經允許,就把別的小朋友帶來幼兒園玩的玩具拿走。當老師向家長反映這些事情的時候,做父母的往往表現出驚訝甚至憤怒:“從哪兒學的小偷行為!我們可沒有教過!”偷竊在法律上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的秘密竊取行為。有時候,幼兒“偷拿”其他小朋友的東西算不上是嚴格意義上的偷竊。首先,他們可能并不是想占為己有,有可能只是喜歡某支畫筆的顏色或某塊橡皮的味道;其次,如果有的小朋友當著別人的面把東西給拿走了,那是因為他們根本不懂得什么是“你的”、“我的”,只是覺得這個東西好玩。當發(fā)現幼兒有這種表現時,家長不能籠統(tǒng)地下結論說孩子的品德有問題,而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弄清楚幼兒偷拿別的小朋友東西的真實原因,是主觀原因還是客觀原因,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然后根據具體的原因來進行引導,使孩子改掉“偷竊”的習慣。以下通過介紹一些具體的案例,幫助有“偷竊”行為的兒童走出誤區(qū)。(1)因需要得不到滿足而引發(fā)的“無意偷竊”行為案例李女士是一位大學老師,她有一個非常聰明聽話的女兒靈靈。有一次李女士帶著4歲的靈靈去逛超市,當母女倆推著購物車到付款臺時,李女士發(fā)現靈靈的兩個上衣口袋被塞得鼓鼓囊囊的,用手一摸,竟然掏出來許多女兒喜歡吃的棒棒糖,這令李女士非常吃驚,沒想到自己的女兒在短短的幾分鐘之內會干出這種事情來,李女士頓時感到自己對女兒教育的失敗,竟然培養(yǎng)出一個“小偷”來。分析2—7歲的兒童正處在“自我中心”階段。這時的兒童常常認為世界跟自己是一體的。他們還分不清什么東西是“自己的”,什么東西是“別人的”,所以只要是喜歡的,他們就會順理成章地將喜歡的東西占為己有。年齡越小,這種現象越普遍。在他們的眼中,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理由能阻止他們擁有它,但幼兒的這種“偷”和成人觀念中的偷有著本質的區(qū)別。所以,在上述事例中,靈靈分不清棒棒糖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因為想吃,所以就拿了,原因很簡單,并沒有別的目的,所以,李女士不必對女兒這種“偷拿”行為小題大做,只要抓住這次機會,適時培養(yǎng)孩子的物品歸屬觀念,使孩子知道自己的東西和別人的東西的區(qū)別就行了,然后再耐心地向孩子解釋,別人的東西不管多么喜歡都不能不問自取,使女兒形成良好的物品所有權觀念。錯誤應對◆打罵幼兒,急于給孩子貼上“偷竊”的標簽。有些家長一旦發(fā)現幼兒有“偷竊”行為就大驚小怪,以為孩子做了什么傷天害理的事情;更有些家長不問青紅皂白,先把幼兒打罵一頓,再將“偷竊”的標簽牢牢貼在孩子身上,以期能夠震懾住孩子,使其不再“偷竊”?!籼蛔o,對幼兒的“偷竊”行為視而不見。有些家長在發(fā)現幼兒有“偷竊”行為時,或出于面子的考慮,或由于不知道應該如何應對,于是干脆認為這種“偷竊”行為是孩子成長過程當中的暫時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自然而然消失,因而對幼兒的“偷竊”行為采取袒護、視而不見的應對策略?!糇尯⒆赢敱娬J錯。有些家長在發(fā)現自己的孩子有“偷竊”行為時,態(tài)度比較明確,能夠向孩子講明這種行為的害處,并要求孩子歸還所拿物品,但在歸還方式上卻要求孩子當眾認錯,家長以為這樣的方式可以給孩子留下更深刻的教育印象。事實上,對于一些比較敏感、自尊心較強的孩子來說,當眾認錯非但起不到教育的目的,還可能使孩子覺得受到了羞辱,在人前抬不起頭來,從而產生自卑的心理。錦囊妙計◆對于年幼的兒童,家長不應使用打罵的方法。家長應以冷靜和藹的態(tài)度,不帶威脅色彩地與兒童交談、問明東西的來源,告訴兒童他想要的東西,那是屬于別人的,并帶兒童把“偷”來的東西當面還給別人。這樣,既不傷害兒童的自尊心,又使兒童逐步認識到東西有“他的”和“我的”之分?!粼诩抑薪⑽锲窔w屬的規(guī)則。孩子在家時就應該明白哪些東西是爸爸媽媽的,哪些東西是自己的。不要因為是在家,就縱容孩子愛喝哪個杯子的水就喝哪個杯子的水,愛翻誰的抽屜就翻誰的抽屜?!魸M足孩子合理的要求。當孩子向家長提出合理的要求時,成人一定不要表面答應孩子,實際卻沒有采取行動來滿足孩子的要求。如果孩子的要求一時滿足不了,要向孩子說明情況,千萬不能哄騙孩子。當孩子的要求是不正當的需要時,不管怎樣家長都不要去滿足他,而是要耐心地向他解釋,克制住他的情緒,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欲望?!襞囵B(yǎng)孩子對“偷竊”行為的厭惡感。給孩子看一些專題片,教育孩子只要有偷竊的行為就會受人指責,沒有好的下場,強化孩子的自尊心。◆幫助孩子形成物權所有的觀念。讓孩子分清什么東西是自己的,什么東西是別人的,當想要玩別的小朋友的玩具時,應該先征求小朋友的意見,別人同意以后再拿過來玩,而且用完以后要及時地返還給小朋友。◆家長做好榜樣。家長首先要嚴于律己,不貪小便宜,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如果發(fā)現孩子把別人的東西拿回家,應耐心說服,讓他及時歸還,并告訴孩子不是自己的東西不應該拿。但家長千萬不能當著孩子的面,津津樂道地談論自己在外面占了什么什么小便宜,這樣孩子就會潛移默化地學到家長的這些壞舉動,從而形成了“偷竊”的意識,進而引發(fā)了“偷竊”的行為。(2)因外界壓力而引發(fā)的“有意偷竊”行為案例1佳佳今年6歲,在林女士眼中一向是一個乖巧聰明的小男孩。有一天,林女士發(fā)現自己錢包里的錢少了50元,以為自己不小心掉了。次日下午,當她推門進臥室時,正好看見佳佳正從自己的錢包里往外拿錢,一股怒火涌上心頭,她抓住佳佳狠揍了一頓,嚇得佳佳一直求饒,甚至驚動了周圍的鄰居。冷靜下來后,林女士問了佳佳偷拿錢的原因,原來小區(qū)里比佳佳大的孩子威脅佳佳定期給他們錢,不給錢或是告訴大人就得挨打,佳佳不敢告訴老師和媽媽,只能從媽媽錢包里拿錢了。案例2曹先生無意之中發(fā)現兒子偷拿了自己的錢,每次不是5塊就是10塊,數目不大。有一次曹先生正好碰見兒子偷拿錢,于是抓住機會,對兒子進行說服教育,問兒子拿了錢都去干什么了。兒子乖乖地告訴了爸爸,拿錢是為了買零食分給其他小朋友,因為小朋友們都嫌自己小氣,從來不給他們買零食吃。分析當物質條件很容易就得到滿足時,學前期的兒童很少知道錢的作用。但是,當迫于外界的壓力時,他們卻學會了偷錢。所以,即使是他們偷偷拿到了錢,也未必明白錢有什么用。我們看到案例1中的佳佳偷拿媽媽的錢,一方面是出于無奈:如果不給那些大孩子錢的話,自己就要挨打;另一方面,佳佳知道偷拿媽媽的錢是不對的,但面對比自己大得多的強勢孩子時,佳佳只得屈服。如果林女士一直沒有發(fā)現的話,受敲詐對佳佳來說也是一種苦惱,既不敢跟老師和媽媽說,還得受自己良心的譴責,整天提心吊膽地活在矛盾之中,這樣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培養(yǎng),而且容易使孩子變得內向、孤僻,甚至形成抑郁。學前期的孩子還小,他們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自信,當遇到外界威脅時,他們根本不知道也很少會主動尋求家長的幫助,不敢反抗,大都會妥協(xié)。所以,家長要善于觀察孩子的言行舉止,及時洞察孩子不對勁的情況,善于跟孩子溝通,幫助孩子用正確的方式解決問題。案例2是孩子間的一種攀比行為,現在生活水平高了,孩子的消費水平往往和家里的收入成正比,因此家長一定要嚴格控制給孩子的零用錢,養(yǎng)成孩子良好的消費習慣,使他們懂得錢來之不易,一定要珍惜,不要因為其他小朋友的幾句嘲諷就做出如“偷竊”等不良行為。這就要求家長要適時、合理地引導孩子,轉變孩子的思想,培養(yǎng)其健康的消費觀念。錯誤應對◆對孩子的行為不管不顧,孩子愛干什么就干什么,順其自然。認為孩子還小,拿了錢以后也不會花,過低地估計孩子的接受能力?!粲行壅急阋说募议L,慫恿自己的孩子去占別的小朋友的便宜,培養(yǎng)孩子貪心的心理,走到哪里都愛占便宜。◆時時處處都要求自己的孩子比別的孩子強,不管是在學習還是生活方面,以為零用錢給得多就代表著家里富裕,不會正確引導孩子消費。◆幫助孩子尋找敲詐者出氣,不讓自己的孩子受到欺負,至于自己的孩子去不去欺負別的孩子就不管了。◆把孩子送到幼兒園里,教育孩子的事情就是老師的事情了,自己不去操心孩子的教育問題,教育不好就拿老師來問罪。錦囊妙計◆做好家—園的溝通工作。家長要定期和幼兒園取得聯系,和幼兒園老師進行溝通,了解孩子在幼兒園中的生活、學習、游戲的環(huán)境是否有利于孩子成長,了解孩子在幼兒園中的表現,是否有異于平常的一些舉動。適當給幼兒園提出一些建議和意見,讓孩子在一個和諧、寬松、沒有壓力的環(huán)境中自由成長。◆適時與孩子溝通,及時關注群體的存在。在幼兒園中,每個孩子都有和自己要好的、在一起做游戲的小伙伴,家長要經常與孩子溝通,問問他在幼兒園中和誰玩,都玩了些什么,一旦發(fā)現那種以某種利益聚在一起的小朋友,要及時通知老師給予制止,甚至要通知和聯合其他孩子的家長一起處理?!襞囵B(yǎng)孩子克制過分需求的能力。家長要教育孩子,使他們明白任何人都不可能得到自己希望得到的一切東西,滿足自己的各種欲望。從根本上講,家長要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節(jié)儉環(huán)保的習慣,不要放縱物欲。◆不要輕易地放過“第一次”。發(fā)現孩子第一次拿別人或家里的錢、東西時,家長不必打罵孩子,但不能不管。家長要耐心地告訴他:別人的東西,無論如何也不應去拿,拿別人的東西是錯誤的,是會被別人說、被人看不起的?!糇尯⒆佣鄥⒓佑幸娴幕顒?。引導孩子積極參加游戲、體育、音樂、美工等活動,讓他們把興趣和精力放到有益的活動上去,收到以正除邪的效果。豐富多彩的幼兒園生活及家庭生活會吸引孩子放棄不良行為,而加入有趣的、健康的集體生活和家庭生活的行列?!襞囵B(yǎng)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從小就要給孩子上安全課,教會孩子認識身邊可能出現的各種威脅——壞人壞事、觸電失火等情況——以及如何應對。但是,不要讓孩子形成消極的價值觀,以為家門以外的人都存有壞心?!粝巴蹈`”行為的誘發(fā)因素。在家庭中,家長把錢管理好,不要隨手亂放,一般的孩子就不會養(yǎng)成順手“拿”錢的壞習慣。(3)因不懂交流而引發(fā)的偷竊行為案例小強是一個患有多動癥的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上和其他的小朋友都有差異,如果讓他看見一面鏡子,他就會一直對著鏡子扮鬼臉,而且發(fā)出一系列恐怖的聲音。在學校上課時,他會不斷地搖晃桌子和椅子,嚴重時會沖出教室。有一天,媽媽忽然看見小強從自己的錢包里往外拿錢,媽媽當場制止了小強的這種行為,并且對小強進行了情感教育,告訴他自己對他的期望,他有什么要求可以向媽媽提,不能私自“拿”媽媽的錢。小強說拿錢的原因是班上組織為災區(qū)捐款。媽媽聽后表揚了小強有愛心,但是教育他不能不跟媽媽說就私自拿媽媽的錢,只要是正當的理由,媽媽會理解的。分析由于小強是一個患有多動癥的孩子,家長對他的要求自然不會像其他的家長對孩子那樣嚴格。在大多情況下,家長還是會寬容對待自己存在特殊問題的孩子的,畢竟自己的孩子有異于其他的小朋友,但是家長也絕對不能放縱孩子。首先要搞清楚小強拿錢的原因,為什么要拿錢,拿了錢之后去干什么。也許有的孩子是出于一時的好奇去拿的,并沒有亂花;有的孩子是為了引起家長的注意才去拿的,拿了之后父母才會關注自己;也不排除有的特殊兒童為了和別的小朋友進行攀比的情況。所以,家長要找出孩子拿錢的真正原因,合理地進行教育,嚴重者還可以去看一下心理醫(yī)生,讓專家引導孩子走出誤區(qū)。錯誤應對◆對孩子采取消極的態(tài)度,反正孩子已經是特殊兒童了,還去管他干嗎,即使是管了也不會聽的,還去費那口舌干嗎?!舭押⒆雨P在家里,只要外人不知道、不丟臉就行?!艏议L持有僥幸心理,也許孩子只是玩玩而已,下次孩子就不會拿了,家長沒有抓住機會對孩子進行教育。錦囊妙計◆更新傳統(tǒng)的家庭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家長不要以為孩子拿別人的東西或者“偷”家里的錢就是品德有問題,就應該進行訓斥,也許還有其他原因,如拿錢是為了幫助家庭有困難的孩子等。◆對孩子有信任的態(tài)度。要相信孩子不會撒謊,如果毫無根據地亂懷疑,只會傷害孩子脆弱的心靈,使孩子更加孤獨和無助?!艚o予特殊兒童更多的關注。家長要定期與孩子進行溝通,了解孩子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必要時給孩子找一個特教助理,可以隨時陪同孩子。◆對特殊兒童采取獎懲的方法。對于說服教育以后改正的孩子,家長要給予滿足其適當要求的獎勵,對于那些屢教不改的孩子給予適當的懲罰,讓他們知道那樣做不對?!羟笾睦磲t(yī)生。對于屢次溝通教育都毫無起色的特殊兒童,家長可以帶孩子去看心理醫(yī)生,讓專家對孩子進行合理的引導,家長要學會用一些科學的方法適當鼓勵孩子。
編輯推薦
《幼兒問題行為的識別與應對(家長篇)》是寫給幼兒家長的育兒指導書,對幼兒教師也有一定的參考和借鑒意義。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