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9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作者:王小龍 頁數:240
Tag標簽:無
前言
近年來,我國環(huán)境法學者在諸多研究領域都取得了豐富的成果,出版物數量之多、內容之廣泛令人目不暇接。然而,能夠對來源于國外的“舶來品”進行認真研究并結合我國的國情探討如何進行本土化的“實用型”專著尚不多見。王小龍博士在其博士論文基礎上修改完成的專著《排污權交易研究》較好地解決了學理研究和實踐運用的關系,不僅在理論方面也在制度建設方面頗有創(chuàng)新之處。
內容概要
排污權交易是當今環(huán)境法學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對于我國更具有特殊意義。我國的環(huán)境保護制度從一開始就帶有強烈的行政主導性質,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環(huán)境保護也要引進市場機制,而排污權交易可以說是最具市場機制色彩的新型環(huán)境保護制度。另一方面,這項制度建立和實施又具有很大的挑戰(zhàn)性,它本身就是環(huán)境經濟學、環(huán)境科學、環(huán)境法學和環(huán)境管理學等諸多學科的綜合產物,同時,在我國這樣一個地區(qū)間經濟和生態(tài)差異巨大的國度,排污權交易肯定比已經實施這一制度的發(fā)達國家要復雜得多。美國是排污權交易制度的發(fā)源地,我國正在引入這一制度進行積極的試點。但總體看來,我國當前的環(huán)境法學界對這一領域的研究還比較缺乏,王小龍博士的學術專著《排污權交易研究》以環(huán)境法學的視角在全面總結現有國內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很多具有創(chuàng)建性的觀點,是一部值得推薦的學術著作
書籍目錄
導論第一章 排污權交易的理論基礎、實踐發(fā)展與價值理念 一、排污權交易的理論基礎 (一)外部性理論 (二)“公地的悲劇”理論 (三)產權理論與科斯定理 二、排污權交易的制度淵源與實踐發(fā)展 (一)排污權交易的制度淵源和在國外的發(fā)展 (二)我國的排污權交易政策和實踐 (三)排污權交易實踐發(fā)展的啟示 三、排污權交易制度的價值理念 (一)排污權交易制度價值理念的環(huán)境倫理道德基礎 (二)排污權交易制度的價值理念第二章 排污權的性質 一、排污權的物權化構造 (一)排污權的客體——“環(huán)境容量”的物化 (二)以環(huán)境容量為客體的物權化構造 二、排污權與用益物權和人役權 (一)排污權與用益物權 (二)排污權與人役權 三、排污權與環(huán)境人格權 (一)環(huán)境人格權的創(chuàng)立 (二)排污權與環(huán)境人格權的協調第三章 排污權的取得市場 一、取得排污權的基礎——總量控制 二、取得排污權的形式——排污許可 (一)排污許可的主體 (二)排污許可的性質 (三)排污許可的條件與程序 三、取得排污權的方式 (一)有償取得的必要性 (二)有償取得的方式第四章 排污權的交易市場 一、排污權交易的含義和特點 (一)排污權交易的含義 (二)排污權交易的特點 二、我國排污權交易市場建設 (一)排污權交易的主體 (二)排污權交易的對象與區(qū)域 (三)排污權交易的外部條件與程序 (四)排污權交易消極效應的防范 (五)排污權交易的法制化 三、我國排污權交易的未來市場 (一)美國氣候交易所的實踐 (二)交易所模式對我國的借鑒意義 四、排污權交易的國際市場 (一)排污權交易的國際化 (二)我國面臨的機遇與應對策略 第五章 排污權交易在我國的運行 一、行政管制模式的特點與缺陷 二、排污收費模式的特點與缺陷 (一)我國排污收費制度的歷史發(fā)展與主要內容 (二)排污收費制度的特點與缺陷 三、排污權交易的運行 (一)排污權交易的優(yōu)勢 (二)排污權交易的運行 附錄 京都議定書 嘉興市主要污染物排污權交易辦法(試行) 紹興市人民政府關于實施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的意見 江蘇省電力行業(yè)二氧化硫排污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排污權交易的理論基礎、實踐發(fā)展與價值理念 一、排污權交易的理論基礎 ?。ㄒ唬┩獠啃岳碚摗 ⊥獠啃缘母拍钍莿驅W派兩位奠基者亨利·西季威克(Sidgnick Henry)和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率先提出的?!巴獠啃浴保╡xternality)這個概念的英文詞的原型來源于馬歇爾于l890年寫就的《經濟學原理》一書,書中首次出現了“外部經濟”(external economies)。目前,比較權威的外部性定義是:當某個廠商的經濟決策(或者某個人的消費決策)經過非價格手段直接地、不可避免地影響了其他廠商的生產函數或者成本函數(或者其他人的效用函數),并且成為后者自己所不能加以控制的變量時,對前者來說就存在有外部性。 在經濟學中,這個概念雖然出現較晚,但卻十分重要。1920年,另一位英國經濟學家庇古在其名著《福利經濟學》中進一步研究和完善了外部性問題。他提出了“外部經濟”和“外部不經濟”的概念,并從社會資源最優(yōu)配置的角度出發(fā),應用邊際分析方法,提出了邊際社會凈產值和邊際私人凈產值,最終形成了外部性理論。庇古認為,外部性可以分為正外部性和負外部性。正外部性又稱為外部經濟,指在經濟活動中,某個經濟行為主體的行為使他人或者整個社會受益,而受益者無須花費代價,這時,廠商的邊際私人成本小于邊際社會成本。譬如養(yǎng)蜂業(yè)對果樹種植的影響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再譬如,某個輪船公司為自己公司的船舶導航而修建了燈塔,也可能為在周圍航道上航行的其他公司的船舶指路導航帶來收益等。而負外部性又稱為外部不經濟,這是指某個經濟行為主體的行為使他人或者整個社會受損,而造成外部不經濟的人并不為此承擔成本。將這個分析模型運用到環(huán)境保護中我們可以看到,噪音、污染就是典型的外部不經濟的例子。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