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10 出版社:上??茖W技術出版社 作者:項平,宛新建 主編 頁數:286 字數:413000
內容概要
本書詳細論述了大腸腫瘤基礎和臨床研究方面的最新進展。全書共分3 篇:基礎篇、臨床篇和內鏡與影像篇,系統(tǒng)地對大腸腫瘤的分子生物學、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和治療策略等方面的關鍵問題,進行了較為全面而深入的闡述?;A篇主要從基因表達、蛋白組學等分子生物學水平的微觀層面去闡述大腸腫瘤的發(fā)生和發(fā)展。臨床篇則從流行病學、經濟學等宏觀視角去論述大腸腫瘤的臨床進展,并在疾病的化療、放療、營養(yǎng)、免疫治療等方面進行了多角度、多層次的闡述。內鏡與影像篇則專門介紹消化內鏡技術在大腸腫瘤診治中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詳細介紹了近年開展的內鏡下大腸癌的黏膜切除等新技術在治療大腸腫瘤方面的應用。本書可供消化科各級臨床醫(yī)生參考使用。
書籍目錄
基礎篇 一、大腸腫瘤的基礎研究若干進展概述 二、大腸癌的遺傳學研究 三、大腸癌微衛(wèi)星DNA不穩(wěn)定性研究 四、大腸腺瘤及其惡變轉化的研究進展 五、大腸癌基因治療的研究現狀 六、大腸癌多藥耐藥性的研究進展 七、腫瘤血管生成與抑制在結直腸癌中的作用 八、大腸癌診治基因水平研究的新思路 九、蛋白質組學在大腸癌研究中的應用 十、結直腸癌預后的分子標志 十一、葉酸與大腸癌發(fā)生的相關性研究 十二、維生素與大腸腫瘤 十三、環(huán)氧合酶一2抑制劑防治大腸癌的研究進展 十四、大腸側向發(fā)育型腫瘤分子生物學特征研究進展 十五、大腸癌發(fā)生的分子機制與形態(tài)學臨床篇 一、大腸癌篩查的研究進展 二、大腸癌的流行病學 三、大腸癌的腫瘤標志物及其臨床意義 四、大腸癌診斷與治療策略 五、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發(fā)病的分子機制與診治進展 六、大腸de novo癌的診治進展 七、兒童大腸腫瘤 八、結腸癌的臨床和病理分期 九、結直腸癌的腹腔鏡外科手術及其評價 十、大腸癌的化療進展 十一、大腸癌的免疫治療 十二、原發(fā)性晚期直腸癌非手術治療的進展 十三、大腸癌診治的經濟學評價內鏡與影像篇 一、放大染色內鏡技術診斷早期大腸癌的臨床進展 二、內鏡下熒光技術在診斷早期大腸癌中的應用進展 三、EUS在大腸腫瘤臨床中的應用 四、CT仿真結腸鏡 五、MRI技術在大腸癌中的應用 六、大腸癌淋巴結轉移的影像學診斷 七、介入放射學技術在大腸癌中的應用進展 八、內鏡下光學新技術在胃腸癌前病變診斷中的應用 九、早期大腸癌的內鏡下治療進展 十、大腸癌性狹窄并發(fā)梗阻的內鏡治療 十一、氬離子凝固術治療大腸腫瘤的臨床應用 十二、大腸類癌的內鏡下診療進展 十三、結腸鏡操作中的并發(fā)癥及其防治 十四、無痛內鏡的臨床應用 十五、結腸鏡診療操作的護理要求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