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嘩與騷動

出版時間:2004-4-1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作者:[美]??思{  頁數(shù):358  譯者:李文俊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喧嘩與騷動》是??思{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也是作家花費心血最多、本人最喜歡的小說。小說進(jìn)述的是南方?jīng)]落地主康普生一家的家族悲劇。老康普生手游好閑、嗜酒貪杯,其妻自私冷酷、怨天尤人。長子昆丁絕望地抱住南方所謂的舊傳統(tǒng)不放,因妹妹凱蒂風(fēng)流成性、有辱南方淑女身份而恨疚交加,竟至溺水自殺。次子杰生冷酷貪婪,三子班吉則是個白癡,三十三歲時只有三歲小兒的智能。全通過這三下兒子的內(nèi)心獨白,圍繞凱蒂的墮落展開,最后則人女傭爾西對前三部分的“有限視角”作一補充,歸結(jié)全書。小說大量動用多視角敘述方法及意識流法,是意識流小說乃至個現(xiàn)代派小說的經(jīng)典名著。

作者簡介

威廉·福克納(Willian Faulkner l897~1962),美國小說家。出生于沒落地主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在加拿大空軍中服役,戰(zhàn)后曾在大學(xué)肄業(yè)一年,1925年后專門從事創(chuàng)作。他被西方文學(xué)界視作“現(xiàn)代的經(jīng)典作家”。共寫了19部長篇小說和70多篇短篇小說。其中絕大多數(shù)故事發(fā)生在虛構(gòu)的約克納帕塔法縣,被稱為“約克納帕塔法世系”。這部世系主要寫該縣及杰弗遜鎮(zhèn)不同社會階層的若干家庭幾代人的故事。時間從獨立戰(zhàn)爭前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出場人物有600多人,其中主要人物在他的不同作品中交替出現(xiàn),實為一部多卷體的美國南方社會變遷的歷史。其最著名的作品有描寫杰弗遜鎮(zhèn)望族康普生家庭的沒落及成員的精神狀態(tài)和生活遭遇的《喧嘩與騷動》(又譯《聲音與瘋狂》1929);寫安斯·本德侖偕兒子運送妻子靈柩回杰弗遜安葬途中經(jīng)歷種種磨難的《我彌留之際》(1930);寫孤兒裘·克里斯默斯在宗教和種族偏見的播弄、虐待下悲慘死去的《八月之光》(1932);寫一個有罪孽的莊園主塞德潘及其子女和莊園的毀滅性結(jié)局的《押沙龍,押沙龍!》(1936);寫新興資產(chǎn)階級弗萊姆·斯諾普斯的冷酷無情及其必然結(jié)局的《斯諾普斯三部曲》(《村子》1940,《小鎮(zhèn)》1957,《大宅》1959)等。
福克納1949年獲諾貝爾文學(xué)獎。

書籍目錄

譯本序 李文俊喧嘩與騷動1928年4月7日1910年6月2日1928年4月6日1928年4月8日附錄  康普生家:1699年—1945年

章節(jié)摘錄

  “我看你才不敢抽他呢。”  “我不是沒有抽過。馬上給我住聲?!崩账固卣f?!拔覜]跟你說過那邊不能上去嗎。他們打一個球過來會把你腦袋砸碎的。來吧,上這兒來?!彼盐易Щ貋??!白??!蔽易讼聛怼K盐业男用摰?,又卷起我的褲管?!昂?,現(xiàn)在下水去玩,看你還哭哭啼啼、哼哼唧唧不?!薄 ∥彝W『呓校哌M(jìn)水里這時羅斯庫司走來說去吃晚飯吧,凱蒂就說,  還沒到吃晚飯的時候呢。我可不去?! ∷路窳?。我們在河溝里玩,凱蒂往下一蹲把衣裙都弄濕了,威爾許說,  “你把衣服弄濕了,回頭你媽要抽你了?!薄  八挪粫鲞@樣的事呢?!眲P蒂說?!  澳阍趺粗??!崩ザ≌f?!  拔耶?dāng)然知道啦?!眲P蒂說?!澳阌衷趺粗浪龝亍!薄  八f過她要抽的?!崩ザ≌f?!霸僬f,我比你大。”  “我都七歲了?!眲P蒂說?!拔蚁胛乙矐?yīng)該知道了?!薄  拔冶绕邭q大。”昆丁說。“我上學(xué)了。是不是這樣,威爾許?!薄  拔颐髂暌惨蠈W(xué)?!眲P蒂說,“到時候我也要上學(xué)的。是這樣嗎,威爾許?!薄  鞍嗉??!彼f,“怎么回事啊,班吉。凱蒂干了什么啦?!薄  八幌矚g你那身臭美的打扮?!苯苌f?!澳阕砸詾橐呀?jīng)長大了,是嗎。你自以為比誰都了不起,是嗎。臭美?!薄  澳憬o我閉嘴?!眲P蒂說,“你這壞透了的小渾蛋。班吉?!薄  熬鸵驗槟闶臍q了,你就自以為已經(jīng)是個大人了,是嗎?!苯苌f?!澳阕砸詾楹芰瞬黄?。是嗎?!薄  皠e哭了,班吉?!眲P蒂說?!澳銜承褘寢尩摹e哭了。”  可是我還是又哭又鬧,她走開去,我跟著她,她在樓梯上停住了腳步等我,我也停住了腳步?!  澳愕降滓裁囱剑嗉!眲P蒂說?!案嬖V凱蒂吧。她會給你辦到的。你說呀?!薄  皠P丹斯?!蹦赣H說?!  鞍?,媽。”凱蒂說。  “你干嗎惹他?!蹦赣H說?!鞍阉麕нM(jìn)來?!薄 ∥覀冏哌M(jìn)母親的房間,她病了,躺在床上,腦門上蓋著一塊布?!  坝质窃趺椿厥掳??!蹦赣H說?!鞍嗉鳌!薄  鞍嗉??!眲P蒂說。她又凄過來,可是我又躲開了?!  澳銣?zhǔn)是欺侮他了?!蹦赣H說?!澳憔筒荒懿蝗撬屛仪屐o一會兒嗎。你把盒子給他,完了就請你走開,讓他一個人玩會兒?!薄 P蒂把盒子拿來,放在地板上,她打開盒子。里面都是星星。我不動的時候,它們也不動。我一動,它們亂打哆嘯,閃閃發(fā)光,我不哭了?! ∵@時我聽見凱蒂走開去的聲音,我又哭了?!  鞍嗉?。”母親說?!斑^來呀?!蔽易叩椒块T口?!敖心隳?,班吉明?!蹦赣H說?!  斑@又怎么啦?!备赣H說?!澳阋夏膬喝パ??!薄  鞍阉麕У綐窍氯?,找個人管著他點兒,杰生?!蹦赣H說?!澳忝髦也×?,偏偏這樣?!薄 ∥覀冏叱龇块g,父親隨手把門關(guān)上?!  癟.P.。”他說。  “老爺?!盩.P.在樓下答應(yīng)道?! “嗉聵莵砹?。”父親說?!澳愀鶷.P.去吧?!薄 ∥易叩较丛栝g門口。我聽得見流水的嘩嘩聲。  “班吉。”T.P.在樓下說。  我聽得見流水的嘩嘩聲。我用心地聽著。  “嘿,瞧那老黑鬼。瞧你爺爺當(dāng)初是怎樣虐待黑奴的?!薄  笆前?,”我說,“因此他現(xiàn)在才可以一天接連一天地游行啦。要不是我爺爺,他還得像白人那樣苦苦干活呢?!薄 ∥以谀膬憾紱]有見到他。不過,即使是一個正正經(jīng)經(jīng)干活的黑人,也從來不會在你想找他的時候找到他的,更不要說是一個揩國家油吃閑飯的黑人了。一輛電車開了過來。我乘車進(jìn)城,來到派克飯店,吃了一頓豐盛的早飯。就在我吃飯時我聽到鐘敲響了。不過我想一個人至少得過一個鐘點才會搞不清楚現(xiàn)在是幾點鐘,人類進(jìn)入機械計時的進(jìn)程比歷史本身還要長呢?! 〕酝暝顼垼屹I了一支雪茄。柜臺上的姑娘說五角錢一支的那種最好,我就買了支五角的,我點著了煙來到街上。我停住腳步,一連吸了幾口煙,接著我把煙拿在手里,繼續(xù)向街角走走。我經(jīng)過一家珠寶鐘表店,可是我及時地把臉轉(zhuǎn)了開去。到了街角,兩個擦皮鞋的跟我糾纏不清,一邊一個,嘰嘰喳喳,像烏鴉一樣。我把雪茄給了其中的一個,給了另一個一枚鎳幣。他們就放過了我。拿到雪茄的那個要把它賣給另外的那個,想要那枚鎳幣?! ∽甙伞 ∥覀兛邕^了小河溝看見了家里的屋頂然后又見到了樓上的窗子  他現(xiàn)在睡了  我得停下腳步把院門閂上她在灰蒙蒙的光線下繼續(xù)往前走空氣中有  雨的氣息但是雨還下不下來忍冬的香味開始透過花園的柵欄傳過來  開始傳過來她走到陰影里去了我能聽到她的腳步聲這時候  凱蒂  我在臺階下停了步我聽不見她的腳步聲了  凱蒂  這時我又聽見她的腳步聲了我伸出手去碰碰她不溫暖但也不涼她的  衣服仍舊有點兒濕  你現(xiàn)在愛他嗎  她屏住氣即使呼吸也是呼吸得極慢好俾在很遠(yuǎn)的地方  凱蒂你現(xiàn)在愛他嗎  我不知道  在灰蒙蒙的燈光之外一切東西的黑影都像是一潭死水里泡著的死貓  死狗  我真希望你死  你這樣希望嗎你現(xiàn)在進(jìn)不進(jìn)屋  你現(xiàn)在腦子里還在想他嗎  我不知道  告訴我你這會兒在想什么告訴我  別這樣別這樣昆丁  你閉嘴你閉嘴你聽見沒有你閉嘴你到底閉嘴不閉嘴  好吧我不響就是了咱們要把大家吵醒了  我要殺死你你聽見沒有  “好吧。要多少錢?”  “嗯,如果透過馬車宙子看一眼價錢是一百塊,那么……”我說。反正那一回之后,她表現(xiàn)得相當(dāng)不錯,只有一次,她要求看銀行賬目的結(jié)單?!  拔抑乐北趁娑加心赣H的簽名,”她說,“可是我想看一看銀行的結(jié)單。我想親自了解一下那些支票都上哪兒去了?!薄  澳强墒悄赣H的私人事務(wù),”我說。“如果你以為你有權(quán)利刺探她的私事,那我可以告訴她,說你認(rèn)為那些支票都被人挪用了,你想查賬目,因為你不信任她。”  她什么話也沒說.也沒有動彈,但我能聽見她心里在說你真可恨你真可恨你真可恨?!  澳惚M管大聲說出來好了!”我說,“你我之間有什么看法,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也許你是想把錢要回去吧!”我說。  “聽著,杰生,”她說?!皠e再跟我說瞎話了。我現(xiàn)在說的是她的事。我不要求看什么。如果錢不夠,我每個月還可以多寄一些。只要答應(yīng)我她能夠——她可以——這是你能夠辦到的。給她買一些東西。待她好一些。這些小事我都辦不到,人家不讓我辦?!贿^你是不會幫我干的。你的血從來都是冷冰冰的。聽著,”她說,“如果你想法子讓母親把昆丁還給我,我就給你一千塊錢。”  ……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譯本序  李文俊  《喧嘩與騷動》(The Sound and the Fury,1929)是福克納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也是福克納心血花得最多,他自己最喜愛的一部作品。書名出自莎十比亞悲劇《麥克白》第五幕第五場麥克白的有名臺詞:“人生如癡人說夢,允滿著喧嘩與騷動,卻沒有任何意義?!薄 ⌒≌f的故事發(fā)生在杰弗生鎮(zhèn)上的康普生家。這是一個曾經(jīng)顯赫一時的望族,祖上出過一位州長、一位將軍。家中原來廣有田地,黑奴成群。如今只剩下一幢破敗的宅子,黑傭人也只剩下老婆婆迪爾西和她的小外孫勒斯特了。一家之長康普生先生是一九一二年病逝的。他在世時算是一個律師,但從不見他接洽業(yè)務(wù)。他整天醉醺醺,嘮嘮叨叨地發(fā)些憤世嫉俗的空論,把悲觀失望的情緒傳染給大兒子昆丁。康普生太太自私冷酷,無病呻吟,總感到自己受氣吃虧,實際上是她在拖累、折磨全家人。她念念不忘南方大家閨秀的身份,以致僅僅成了一種“身份”的化身,而完全不具有作為母親與妻子應(yīng)有的溫情,家中沒有一個人能從她那里得到愛與溫暖。女兒凱蒂可以說是全書的中心,雖然沒有以她的觀點為中心的單獨的一章,但書中一切人物的所作所為都與她息息相關(guān)。物極必反,從古板高傲、規(guī)矩極多的舊世家里偏偏會出現(xiàn)浪蕩子女。用一位外國批評家的話來說,是:“太多的責(zé)任導(dǎo)致了不負(fù)責(zé)任?!眲P蒂從“南方淑女”的規(guī)約下沖出來,走過了頭,成了一個輕佻放蕩的女子。她與男子幽會,有了身孕,不得不與另一男子結(jié)婚?;楹笳煞虬l(fā)現(xiàn)隱情,拋棄了她。她只得把私生女(也叫昆丁)寄養(yǎng)在母親家,自己到大城市去闖蕩。哥哥昆丁和凱蒂兒時感情很好。作為沒落的莊園主階級的最后一代的代表者,一種沒落感始終追隨著昆丁。這個“簪纓之家”,的孑遺極其驕傲,極其敏感,卻又極其孱弱(精神上、肉體上都是如此)。他偏偏又過分重視妹妹的貞操,把它與門第的榮譽甚至自己生與死的問題聯(lián)系在一起。凱蒂的遭遇一下子使他失去了精神平衡。就在妹妹結(jié)婚一個多月后,他投河自盡了。對昆丁來說,“未來”是看不見的,“現(xiàn)在”則是模糊不清的一片混沌,只有“過去”才是真實清晰的。昆丁本也想與妹妹“一起進(jìn)地獄”,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與蔑視、鄙視他們的世界隔絕開來。這一點既然辦不到,他只得采用結(jié)束自己生命的辦法,免得自己看到事態(tài)朝他不喜歡的方向發(fā)展。表面上他是為妹妹而死,實際上則是為家庭的沒有前途而亡。歸根結(jié)蒂,康普生一家的種種不幸都是莊園主祖先造孽的惡果。蓄奴制固然損害了黑奴,它也給奴隸主階級及其后裔種下了禍根?! 〗苌莿P蒂的大弟。他和昆丁相反,隨著金錢勢力在南方上升,他已順應(yīng)潮流,成為一個實利主義者,仇恨與絕望有時又使他成為一個沒有理性、不切實際的復(fù)仇狂與虐待狂。由于他一無資本,二無才干,只能在雜貨鋪里做一個小伙計。昆丁對凱蒂的感情是愛,杰生對她的感情卻只有恨。因為他認(rèn)為凱蒂的行為使他失去了本應(yīng)得到的銀行里的職位。他恨凱蒂,也連帶著恨她的私生女小昆丁,恨關(guān)心凱蒂母女的黑女傭迪爾西??傊?,他恨周圍的一切,從他嘴里吐出來的每一個字仿佛都含有酸液,使人聽了感到發(fā)作并不值得,強忍下去又半天不舒服。除了錢,他什么都不愛。連自己的情婦,也是戒備森嚴(yán),僅僅看作是做買賣交易的對手。他毫無心肝,處處占人便宜,卻總是做出一副受害者的樣子。他玩弄了一系列花招,把姐姐歷年寄來的贍養(yǎng)費據(jù)為己有,并從中吮吸復(fù)仇的喜悅。書中描寫得最令人難忘的一個細(xì)節(jié),是康普生先生殯葬那天,凱蒂從外地趕回來,乘機想見親生女兒一面的那一段。凱蒂喪魂失魄地追趕載有小昆丁的馬車那一情景,感染力極強,使人認(rèn)識到凱蒂盡管有種種不能令人滿意的行為,本質(zhì)上還是一個善良的女子。而對比之下,杰生的形象愈益令人憎厭。另外,他用免費的招待券作弄黑小廝勒斯特,對外甥女小昆丁的扭打(不無色情動機的)與“教育”,也都是使人物性格顯得更加突出的精采的細(xì)節(jié)。杰生是??思{筆下最鮮明、突出的形象之一。作為惡人的典型,其鮮明飽滿,達(dá)到了莎士比亞筆下經(jīng)典式惡人(如埃古、麥克白夫人)的地步。然而,對杰生的揭露,卻偏偏是通過杰生的自我表白與自我辯解來完成的。這正是??思{藝術(shù)功力深厚的表現(xiàn)。杰生和“斯諾普斯”三部曲,中的弗萊姆·斯諾普斯一樣,都是資本主義化的“新南方”的產(chǎn)物。如果說,通過對康普生一家其他人的描寫,??思{表達(dá)了他對南方舊制度的絕望,那么,通過對杰生的漫畫式的刻劃,福克納又鮮明地表示了他對“新秩序”的憎厭。??思{說過,“對我來說,杰生純粹是惡的代表。依我看,從我的想象里產(chǎn)生出來的形象里,他是最最邪惡的一個。”  ……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喧嘩與騷動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0條)

 
 

  •     昆丁的痛
      讀《喧嘩與騷動》
      唐斯婷
      
         
      ??思{的小說在藝術(shù)表現(xiàn)方面,李文俊先生就說得很清楚——大膽的試驗者;多角度的手法,增加作品的層次感與逼真感;擅用時序顛倒、對位式結(jié)構(gòu)、象征隱喻的手法;意識流……
      對小說的藝術(shù)技巧、美國舊南方體制、道德規(guī)范的崩潰等等,很多人已作出具體的分析、解讀,而在這兒,我只想表述令自己感觸最深的地方——昆丁·康普生的痛。
      “人生如癡人說夢,充滿著喧嘩與騷動,卻沒有任何意義?!边@句話同樣折射了昆丁的內(nèi)心世界,在昆丁的敘述里,就如癡人說夢般,沉醉在自我的思維中,找不到出路?!皼]有意義”,有人會選擇茍且偷生,而像昆丁,卻熱衷于死。
      昆丁在性情上更像父親康普生先生,對父親的話,他記得很清楚。當(dāng)父親送他手表的時候,就聽父親說過:“這只表是一切希望和欲望的陵墓,我現(xiàn)在把它交給你;你靠了它,很容易掌握所有人類經(jīng)驗都是謬誤的,這些人類的所有經(jīng)驗 對你祖父或曾祖父不見得有用,對你個人也未必有用。我把表給你,不是要讓你記住時間,而是讓你可以偶爾忘記時間,不把心力用在征服時間上面。因為時間反正是征服不了的。甚至根本沒有人跟時間較量過。這個戰(zhàn)場不過向人顯示了他自己的愚蠢與失望,而勝利,也僅僅是哲人和傻子的一種幻想而已。”
      父親的話時刻裝在昆丁腦袋里,如影隨形。他陰郁、脆弱以及精神上的潔癖,全來自家庭——那個如同斷壁殘垣的城堡,明知是搖搖欲墜,可仍在自欺欺人。他為自己的出身驕傲,面對時代與歷史的變遷,他極強的自尊心,屢屢遭受打擊。凱蒂說他愛死亡甚于一切。不,他并不是天生就愛死亡,而是無能為力——無能為力挽救家族顯赫一時的榮耀,又不愿意屈尊降貴。
      “是有過很多情人嗎凱蒂”“一定要嫁給他嗎”“你可以照顧班吉和父親嗎”……每次讀到他和凱蒂的對話,心里便替他難過。他對凱蒂有超出了親情的情感,他甚至懷疑自己犯了亂倫罪,他對父親說自己有罪。所有這一切,都因為一個沉重的打擊——凱蒂失去了貞操,他感到她不再是一個純潔的女孩。于是他絕望地認(rèn)為:“這個世界之外真的有一個地獄就好了:純潔的火焰會使我們超越死亡。到那時你只有我一個人只有我一個人到那時我們兩人將處在純潔的火焰之外的火舌與恐怖當(dāng)中”
      他在拒絕,拒絕成長,拒絕看到事物一步一步地邁向衰敗。他考上哈佛大學(xué),父親賣了屬于班吉的一塊地,供他上大學(xué),他似乎成了復(fù)興家族的希望。是的,家里已把所剩無幾的財產(chǎn)投到了他身上。他需要承受、承擔(dān),而他那瘦小的身軀,連凱蒂的情人——他痛恨的人,也沒有足夠的力氣,狠狠地揍他一頓。
      
  •      喧嘩與騷動,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社會的縮影。
      
       班吉,天生智力殘疾,三十三歲的大塊頭但是智商卻只有三歲。小說第一部分以班吉的視角敘說,在混亂與急促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家族的事跡。班吉,看似什么也不懂,但是我覺得他確實全文中最清醒的一個人,以一個第三者的態(tài)度看著家族的變遷,他能感受到親人的去世,凱迪的失身,青春的躁動,手術(shù)后的變化。如孩童般的純潔,與社會的黑暗浮華形成鮮明對比,也許正是因為如此他才被社會所排斥。
      
       昆汀,被道德束縛的人。他寧愿背著亂倫的罪名都不想家族蒙受屈辱,他甚至想要和凱蒂一同墜入地獄。??思{在書后的附錄中寫道:他的至愛是死亡,他只熱愛死亡,熱愛并且期待著死亡。在死亡的吸引下迫不及待的縱身跳河。
       說到昆汀,不得不說他對時間的敏感。在第二部分的開始作者花了很多的筆墨寫時間?!皶r間是無法征服的。時間不戰(zhàn)而勝”在喧嘩與騷動,只有時間,不停地前進(jìn),不受外力所影響。時間是相對的,沒有人一塊表的時間是絕對的。你永遠(yuǎn)無法用表來衡量時間。
      
       杰生,冷酷陰險狡詐之人,丑陋社會的產(chǎn)物。本來以為杰生他還是有點人性的,不愿送班吉去精神病院,忍受著家庭的壓力。杰生做的這一切只是為了他母親,母親死后馬上將班吉送到精神病院,遣散了黑人。但是他對康普生太太,言語刻薄,完全感受不到應(yīng)有的孝心。我想他大概只是為了成全他孝子的名聲才養(yǎng)活這一家人。他把凱蒂給小昆汀的錢占為己有,威脅凱蒂不讓她與昆汀見面,真真是一個冷血的人啊。也許是報應(yīng),他的錢全都被小昆汀偷去,而小昆汀也隨人私奔一去不復(fù)返了。
      
       凱蒂,從小她就是一個調(diào)皮的女孩子,與哥哥昆汀、弟弟班吉一起玩樂,不可否認(rèn),她是最痛班吉的人,為了安撫班吉從婚禮跑了出來。我想正是因為這種隨性的性格,年輕時做出無法挽回的錯事。但是她是充滿母愛的,會冒著危險見笑昆汀,會按時給小昆汀寄錢。在我看來,凱蒂是整本書最真實的人物,有愛,有沖動,有冒險。
      
       喧嘩與騷動,深處其中,該何去何從。
  •     “人生如癡人說夢,充滿著喧嘩與騷動,卻沒有任何意義?!?br />    -----------《麥克白》
      
      據(jù)說“喧嘩與騷動”便是取名于莎翁的名劇《麥克白》,而且作為現(xiàn)代主義名作之一,它和《尤利西斯》、《荒原》同樣采用了“神話模式”,把故事發(fā)生的日子放在了基督時間上,基督的死亡與基督的復(fù)活。福克納透過迪爾西之口,說出了這點“我看了初,也看見了終”。
      始終之間更令人嘆為觀止,這是形式的偉大之處,而意識流使之更加靈動和完美。記得王小波說他會自編程序,將寫好的文章調(diào)來調(diào)去。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也可以用在形式上。文學(xué)的魅力也在于它的一視同仁,靈與肉無高下,形與質(zhì)也沒有優(yōu)劣。如果是這樣,那第一張班吉的白癡視角足堪經(jīng)典。
      "透過柵欄,穿過攀繞的花枝的空當(dāng),我看見他們在打球“,書起于此,福克納交給班吉,當(dāng)結(jié)尾還是班吉的所知所見,不過福克納還是親自操刀,”這時,班的藍(lán)色的眼鏡又是茫然與安詳?shù)牧?;電桿、樹木、窗子、門廊和招牌,每樣?xùn)|西又都是井井有條的了?!?br />   形式的完美也在于你可以肉眼看出來,你可以用模型架構(gòu)出來,相比而言,對于它的內(nèi)容內(nèi)涵意義思想價值,卻是不甚了了。
      既然不懂,就不裝懂。也許??思{也就是想講一個故事呢,這個故事里有可憐的瘋子,有沒落的只剩一點驕傲貴族,有滿嘴酒味與哲理的父親,嘮嘮叨叨自以為是的母親,有愛恨交加糾結(jié)的長兄,有冷酷無情的弟弟,有叛逆私奔的小女孩。
      班級對氣味的敏感,死亡的味道;昆丁對聲音特殊的感知,我想他能聽到自己的時間,于是選擇了結(jié)束。杰生只讓凱迪看了一眼女兒,狠心如此,恨在親情中發(fā)酵,父親說每個人都是自己道德觀念的仲裁者,沒落家族猶如困獸據(jù)守著最后一點驕傲,驕傲是他們的道德。
      讀完我仍然懷疑書名的來由是沒有意義,因為還有迪爾西。
  •      1949年當(dāng)??思{與法國文學(xué)存在主義大師加繆,蘇聯(lián)最偉大的作家創(chuàng)作了《日瓦戈醫(yī)生》的帕斯捷爾納克,對美國西部文學(xué)影響巨大的斯坦貝克和20世紀(jì)最偉大的作家海明威的角逐中脫穎而出獲得了這枚足以載入史冊的諾貝爾獎?wù)聲r,他注定將成為對整個20世紀(jì),甚至對更遠(yuǎn)將來影響最巨大的作家。他偉大的作品《喧嘩與騷動》也必將成為永恒的經(jīng)典。
       事物的發(fā)展有客觀規(guī)律,再興旺的東西也會在歷史與時光的打磨下走向毀滅,變成人類歷史漫長文明中的一粒塵埃。一個家族也是如此,固然身處其中的人希望其永盛不衰,香火綿延,萬世長存。然而這一主觀要求卻與客觀規(guī)律相抵觸,也就是恩格斯所說的悲劇矛盾的根源。因而無論是西方人還是東方人·,家族的衰亡都是作家悲劇創(chuàng)作的一個重要主題,與此有關(guān)的作品舉不勝舉。若要做到在這類作品中青史留名,必須有其獨一無二的偉大之處。
       《喧嘩與騷動》就是這樣一部作品。??思{這位被加繆稱為“真正偉大的悲劇作家“有一雙能夠清楚洞察社會的眼睛。在與當(dāng)時所有的悲劇作者一樣發(fā)現(xiàn)了悲劇不再是命運與性格的悲劇,而是像尼采所說的”人類社會的集體災(zāi)難“。但小說本質(zhì)上又是個體的故事。因而如何讓小說與時代相結(jié)合,如何用個體的故事反應(yīng)時代的悲劇也就成為了一個悲劇作者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也是小說創(chuàng)作的基石。??思{在這個問題的解決上獨樹一幟,發(fā)明了”約克納帕塔法縣式“寫法。
       約克納帕塔法縣是福克納大部分作品故事的發(fā)生地。一個虛構(gòu)的小小縣城,它見證了幾個世紀(jì)美國歷史的進(jìn)程,與人物命運的發(fā)展相互聯(lián)系,它不僅是作者故鄉(xiāng)密西西比州的縮影,甚至是美國社會的縮影。在這個小鎮(zhèn)上人物的命運的發(fā)展?fàn)縿又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興衰又牽動著整個小縣城的歷史進(jìn)程,小縣城的歷史進(jìn)程又是整個美國甚至是整個人類社會的發(fā)展的縮影。于是通過這一寫法作者找到了人與社會,人與歷史的關(guān)聯(lián),將人的悲劇上生成時代的悲劇。用一個小縣城的故事抨擊和控訴了社會的黑暗,區(qū)域的不公,對黑人的歧視,唯利是圖,壟斷與剝削這些美國二十世紀(jì)初葉的社會現(xiàn)象。也正是這些社會現(xiàn)象一定程度上造成康普森一家走向滅亡。
       “ 約克納帕塔法縣式”寫法影響是十分深遠(yuǎn)的,在后??思{時代,它被一代又一代的作者模仿。無論是馬孔多還是高密,都是受其影響·所創(chuàng)作的。正如當(dāng)代中國福克納最偉大的模仿者莫言所說:“讀了??思{之后,我如夢初醒,原來小說可以這樣的胡說八道,原來農(nóng)村里發(fā)生的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也可以堂而皇之地寫成小說?!?br />    然而一本小說光有其社會性是不行的。小說不是時事新聞,它也不僅要關(guān)注社會,更要關(guān)注人物。時代不能取代人物,塑造人物才是小說中心。
       在人物塑造上,??思{采用了多重視角寫作的方法。他對于人物性格及心理細(xì)致而敏感的把握,將讀者真正帶入了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他游刃有余的用自敘手法寫下了呆傻的班杰,抑郁的肯丁,刻薄的杰森眼中的世界。他的言語令人信服的伴隨著視角的轉(zhuǎn)化而轉(zhuǎn)化。在描寫班杰時,他的語言多為描述性的,少有內(nèi)心的思考。他的頭腦空白而迷茫,時間在他的記憶中毫不存在,過去的事情是可能與現(xiàn)在一同發(fā)生。而在描寫肯丁的內(nèi)心世界時,他的筆觸一下子變得敏感而脆弱了。對于死亡的熱愛,時間流逝的變態(tài)敏感,壓抑的過去記憶的幻影這些肯丁無力又柔軟的心理角落被一一展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不知不覺作者已讓閱讀者淪陷其中,理解肯丁在強烈的家族榮譽驅(qū)使下父親承認(rèn)自己“亂倫”的行為,甚至理解他因熱愛死亡而自殺這種不可思議的心理。接著進(jìn)入第三章,視角變成了杰森的,意識流成分少了很多。開頭第一句話就是:“那些一出生就是賤人的家伙,一輩子都將是賤人?!弊髡叩难哉Z一下子變得自私又刻薄了。杰森可惡得嘴臉被完全展現(xiàn)出來。作者對于人物的細(xì)節(jié)把握也十分到位,換成杰森的視角后,黑人不再被叫成“黑人”了,而被稱為“黑鬼”。這一切都與人物個性高度契合,讓人物和故事真實可信。最后一章,作者不再用第一人稱視角,而用客觀性很強的第三人稱視角來觀察黑人仆人的生活。在這一視角下,作者言語冷靜又平實,他扔棄了之前主觀性很強的言語,用一種講故事的語氣還原了這群仆人的生活,深沉而客觀的表達(dá)了作者的敬意與贊美。
       作為一個家族其中的人物個性是相異的,但又有相似的一部分,這是一個家族的內(nèi)在精神。是每一個人降生至世界之初也隨之到來的命運。因而要成為一個杰出的“約克納帕塔法縣式”作者不僅要塑造個性,也要找到以血緣為紐帶的共性。
       在這里我們不妨將馬爾克斯筆下的布爾迪諾一家與康普森一家比較。以便得出這兩個家族不同的共性。
       布爾迪諾家的共性是孤獨。這種孤獨排除其背后的政治隱喻,來源于這家人從誕生之初就帶有的隔閡,隔閡的本質(zhì)是自我封閉與缺少溝通,雖然有人試圖打破卻均以失敗告終。而康普森一家也存在著隔閡,但并不是完全來源于缺少溝通。的確康普森先生與太太之間確實存有冷漠,但也非溝通不夠,而是相互的不理解??灯丈壬鶕碛械募易遄院栏性谔磥硎钦勰ニ说睦?,是高人一等式的沾沾自喜??隙〉牟焕斫馐莾煞矫娴模环矫嫠⒉焕斫饷妹脤δ腥说淖非髮崬樽灾\下的自我放逐與墮落;另一方面他不理解自己不愛妹妹,他所表現(xiàn)出來的愛實為恨。他脆弱的內(nèi)心完全沒要去愛他人的能力。于是這種不理解造成了深刻的家庭矛盾,并形成了這一家人共同的生活狀態(tài)也就是所謂的共性——苦熬。生活對于康普森一家是一種煎熬,這家人缺少精神支柱,沒要信仰,最后造成了壓抑不得志的康普森先生酗酒而死;太太對于生活毫無信心,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怨婦;肯丁自殺;凱蒂墮落;杰森冷酷;小肯丁離家出走。除了智障的班杰一家人包括黑人仆人都在心底認(rèn)為日子很艱難,都在苦熬掙扎著,與生活抗?fàn)?,最后在苦熬中走向徹底的毀滅?br />    除了人物塑造的成功,小說的語言與流派也是其一大特色。
       語言上,福克納是美國南方文學(xué)的代表,與美國北方文學(xué)代表海明威是完全不同的兩面。
       海明威的語言簡潔干練,對環(huán)境對人物的描寫只用幾筆便完成。而??思{的語言卻更歐洲化。有些類似于普魯斯特,言語柔軟,脆弱,甚至是敏感。帶著南方貴族遺風(fēng)式的浪漫主義。
       兩位作家都愛用長篇人物自白。海明威式的人物自白有明確的中心,他們的思考圍繞著信念展開,讓人物顯得堅毅又鎮(zhèn)定。
       而福克納卻大為不同。
       《喧嘩與騷動》一書,書名來源于莎翁劇《麥克白》中的臺詞:“人生如癡人說夢,充滿喧嘩與騷動,卻沒有任何意義?!边@種癡人說夢的寫作方式注定了??思{的人物內(nèi)心自白不會有固定的的中心。而??思{的思想又深受心理學(xué)家詹姆士的影響,認(rèn)為意識并不是片段的連接,而是不斷流動的。于是這種意識流的思想使得??思{的人物自白表面上支離破碎。作為世界文壇三大意識流代表作之一的《喧嘩與騷動》就是以這種支離破碎的方式寫成的。作者有意的忽略了故事的連貫性,肆意聯(lián)想,不用標(biāo)點,同一段中幾個相互平行的不同年代又相互交錯,形成了虛幻與現(xiàn)實,過去與現(xiàn)在,記憶與當(dāng)下重疊的狀態(tài)。
       因而沒有想象力的人是無法讀懂《喧嘩與騷動》的,甚至不知道它講了什么故事。然而仔細(xì)閱讀后又會發(fā)現(xiàn)那些支離破碎的語段中又有相互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或許是一株忍冬花的香味,或許是火爐暗淡的光線。作者正是通過這種方式,將扔棄了時間的畫面又重新組合,將幾個年代的事情交融后的新故事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福克納擊碎了故事的時間性,卻沒有擊碎這個故事本身。所以有書評家曾說:“??思{的哲學(xué)是時間的哲學(xué)?!?br />    當(dāng)然即使看懂了《喧嘩與騷動》的故事情節(jié),也很難懂作品富有哲理的深遠(yuǎn)含義。我才學(xué)尚淺,無法真正深入探究,不然必定會錯誤百出,只好在此歇筆。
  •     實際上我覺得這類題材的書其實挺多的
      ??思{也不見得就把故事寫得多蕩氣回腸
      但他特別獨特且耗腦細(xì)胞的寫法
      使他的作品清高了不少
      
      
      【啊插一句班吉被閹割的那一段我!好!心!疼!】
      【再插一句三弟杰生如果真有其人且活到現(xiàn)在妥妥的是段子手吐槽小王子啊】
  •     “有這么一個故事,說有個古羅馬時代的老人,他在自己床邊放了一只第勒尼安瓶子,他鐘愛這只瓶子,瓶口因為他不斷親吻而逐漸磨損。我給自己制作了一只瓶子,可是我想我從一開頭就知道我是不能永久生活在瓶子里的,也許更好的辦法是擁有它因而我也能躺在床上看著它,這樣肯定會更好,當(dāng)那一天來臨,不僅寫作的狂喜消失,而且那種一吐為快與有話值得一說的情況也都蕩然無存。想到死去時自己在身后留下了一些痕跡,那是件愉快的事,不過更為美好的是你留下的是你感到死而無憾的東西。倘若留下的是一個苦命小姑娘的泥污的屁股,那就更了不得了,這小姑娘爬上一棵四月里花朵盛開的梨樹,為了透過窗戶看那個喪禮?!?br />     
     ?。ㄒ痪湃甑淖髡咔把裕貏e深摯動情。國內(nèi)幾個版本的小說里好像都沒有收錄,在隨筆上讀到,覺得值得分享下。討論區(qū)排版效果不好,放到評論這里來)——
      
      藝術(shù)并不是南方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在北方,情況似乎并非如此。它是曼哈頓大樓基石上的那塊最堅硬的礦工之石。它是街上垃圾與破爛的一部分。箭頭般向上聳立的建筑物從它那里往上生長,也正因為有了它才生長,才被推倒然后又再次箭也似地向上聳立。會有一些人過著小資產(chǎn)階級的生活(那些數(shù)不清的、幾乎是看不見的關(guān)節(jié)的骨頭,缺少了任何一根整個骨架子都可能坍塌下來),他們的面包還指望著打這兒生出來呢——通曉幾種語言的男孩女孩從開設(shè)在廉租公寓的學(xué)校卒業(yè),走向編輯部與畫廊;操作長條活字鑄造機的花白頭發(fā)大肚子男人買下音樂廳的票子,然后莊嚴(yán)穩(wěn)重地回在布魯克林或是郊區(qū)小站的家里去,在那里,孩子和孫子們在等待著他們——此時,離開人們像忘記野印第安人和格子那樣忘記愛爾蘭政治家與那不勒斯詐騙犯的后代,也已經(jīng)有很長一段時間了。
        
      芝加哥的情況也是大同小異:歌曲的腳韻并不總是跟曲調(diào)和諧一致;人們精力充沛、大嗓門、變幻莫測卻永遠(yuǎn)是年輕;從廣袤得幾乎能算是一片大陸的一條河的流域里,青年男女被吸引到城市活潑的不安里來,然后又給吐了出來,去到新英格蘭、弗吉尼亞和歐洲,在那里寫芝加哥。可是在南方,藝術(shù)為了能讓人看見,必須化成一種儀式、一道景觀;介乎吉普賽人營地與教堂義賣之間的某種東西,那是少數(shù)幾個搞化裝表演的外地人張羅的,他們不在抗議和積極自衛(wèi)上耗盡自己的力氣直到再沒什么可說,是絕對不會善罷甘休的——花上一個星期,大致如此吧,狂熱地工作,就為了星期五晚上可以演出一場,然后偃旗息鼓并且銷聲匿跡了,只在某個角落里留下一件上面所沾的油彩全干了的罩衫或是一盤殘破的打字色帶,說不定在吃驚、困惑的小商人手里留下了一張買包干酪布和彩旗的小額賬單。
        
      或許這是因為南方(我是在這樣的意義上說的,任何一個特定集團(tuán)的人的天生的夢想都是有其共同點的,也許僅僅是地理上和氣候上的共同點,這就把他們經(jīng)濟(jì)上與精神上的渴望帶進(jìn)城市面貌,帶進(jìn)房屋或是行為的類型上去)早已死亡了。紐約,不管它自己以為如何,卻是自從誕生以來一直都很年輕的;它仍然是繼承荷蘭人傳統(tǒng)的合乎邏輯與從未斷裂過的一個演進(jìn)階段。芝加哥呢,甚至都在夸耀自己年紀(jì)還小呢??墒悄戏剑缰ゼ痈缡侵形鞑慷~約是東部一樣,絕對是已經(jīng)死了,是被內(nèi)戰(zhàn)殺死的。不錯,有那么一個東西,被異想天開地稱作新南方,不過那并不是南方。那是一塊移民者的土地,他們按照堪薩斯、衣阿華和伊利諾斯的城鎮(zhèn)的樣式在重建城鎮(zhèn),用摩天樓和條紋帆布蓬萊代替木結(jié)構(gòu)的陽臺,還教賣汽油的小伙子和餐廳里的姑娘學(xué)會說“O yeah?”說起話來“r”音特別硬,而且老是在安靜多蔭的十字路口晃悠,那地方別人是不會去的,除了開著卡迪拉克和林肯轎車的北方旅游者,他們的車速只比馬的快步稍稍快一些,他們不停地變換著紅綠燈與霸氣十足、不容分說的喇叭。
        
      然而這種藝術(shù)雖然在南方生活中沒有地位,卻幾乎是南方藝術(shù)家的一切。這是他的呼吸、血液、肌肉以及別的一切。倒不能說那是強加于他或是由環(huán)境硬行灌入他的身體的;并不是強迫他選擇,按照不是貴婦人便是老虎的模式,在當(dāng)一個藝術(shù)家還是當(dāng)一個人之間作一抉擇。他是自己有意這樣去做的;他希望能夠這樣。這對他來說一直是適宜的,而且單單對他一個人如此。只有南方人曾帶著馬鞭與手槍——是出在過去的年代里,自然,我們已經(jīng)不再屈從于自己的感情沖動了。但是這種感情仍然存在,仍然藏在我們的心中。
        
      因為南方人寫的是他自己,而不是他的環(huán)境:打個比方來說,他一只手捏著自己內(nèi)心的那個藝術(shù)家,而另一只手里則捏著他的環(huán)境,并且把一樣?xùn)|西往另一樣?xùn)|西里塞,就像是要把一只亂叫的貓往一只麻袋里塞。然而他還是要寫。在音樂或造型藝術(shù)方面,南方人從未達(dá)到也許永遠(yuǎn)也不會達(dá)到什么成就。我們需要講話,需要傾訴,因為演講術(shù)本來就是我們的傳統(tǒng)。我們似乎是試著用狂亂的呼吸(或者是寫作)的個人空間來對當(dāng)代場景作出一份控訴書,或是從那里逃避出去,進(jìn)入一個用刀劍、木蘭花和知更鳥構(gòu)成的有票房價值的領(lǐng)域,其實這領(lǐng)域可能根本未曾在任何一個地方存在過。這兩種寫法都根植于濫情主義;也許狂暴地、辛辣地寫發(fā)生在泥地茅屋里的亂倫是最最濫情主義的一種。不管怎么說,每一種寫法都是激烈的參與,在其中作家無意識地把自己強烈的絕望、憤怒、沮喪或是他對更加強烈的希望的狂暴預(yù)言都寫進(jìn)每一行文字和語句中去。南方作家當(dāng)中并沒有那種冷酷的知識分子,他能心如止水、完全無動于衷,全然沒有熱情地寫當(dāng)代生活;我不相信存在著這樣的南方作家,他能夠不撒謊地說寫作對他來說是件蠻開心的事情。也許是我們不愿意它成為這樣的事。
        
      我好像是兩種寫法都試過了。我試過要逃避也試過要控訴。五年之后,我回顧《喧嘩與騷動》,看到它是一個轉(zhuǎn)折點;在這本書里我同時采用了兩種寫法。我開始寫這本書時,我根本沒有任何計劃。我甚至都不是在寫一本書。在這以前我寫了三部小說,輕松與愉悅的程度越來越小,報酬收入也越來越少。那第三部我足足推銷了三年,在此期間我把它往一家又一家出版社投寄,懷著一種執(zhí)拗與不斷破滅的希望,只想至少要把用掉的紙張與耗掉的時間的價值掙回來。這個希望最終也必定幻滅了,以為內(nèi)有一天突然像是有一扇門悄悄地咔噠一聲永遠(yuǎn)關(guān)上,把我跟一切出版家的地址與書目隔絕開來,于是我對自己說,此刻我可以寫了。此刻我可以不顧別的只管寫了。因此,我這個有三個弟弟卻沒有姐妹而且命中注定要喪失襁褓期頭生女兒的人,就開始寫起一個小姑娘的故事來了。
        
      當(dāng)時我并不明白我試圖塑造的是我并不擁有的妹妹與我將要失去的女兒,雖然前面這一點顯然很可能與凱蒂有三兄弟有關(guān),這幾乎在我于紙上寫下她的名字之前就已經(jīng)是確定的了。我僅僅是開始寫到一個哥哥和一個姐姐在小河溝里相互潑水,姐姐跌倒弄濕了衣裳,小弟弟哭了,想到那姐姐打輸了說不定是受傷了。也說不定是他知道自己是小娃娃,她不管水仗打成什么樣也會停下來安慰他的。當(dāng)她這樣做的時候,當(dāng)她停下水仗渾身濕透朝他傴下身子的時候,整個故事,這在第一部分里是由那同一個小弟弟敘述的,仿佛都在我面前的紙上展現(xiàn)出來了。
        
      我看見那根樹枝的寧靜的閃光將變成黑暗、嚴(yán)峻的時間之流,這股流水把她掃向某個方向,使他無法回來安慰他,不過那種單純的間隔與分開還不夠,還不夠遙遠(yuǎn)。還必須把她也掃進(jìn)不體面與恥辱里去。而班吉必須永遠(yuǎn)也不會長大,不超過目前這個時刻;對于他,所有的知覺必須開始并結(jié)束于那個生氣勃勃、大口喘氣、停下來彎下腰的濕漉漉的身影,這身影聞上去像樹木。他必須永遠(yuǎn)不長大,失去親人的痛苦不會因為明辨事理而變得輕松一些,憤怒會變得緩和一些,如杰生的情況那樣,或是忘卻會使印象沖淡一些。如昆丁的情況那樣。
        
      我看到他們被轟上牧場,讓他們在那里呆一個下午,讓他們離開屋子,因為此時要為祖母辦喪事了,于是三兄弟以及黑小子們就可以趁凱蒂爬上樹朝窗子里窺看辦喪事時仰望她那沾滿濕泥的襯褲了,當(dāng)時大伙兒還不理解那條臟襯褲的象征意味,因為以后擁有勇氣的還將是她,她將懷著尊嚴(yán)面對她要引起的恥辱,而這恥辱是昆丁與杰生所無法面對的:一個以自殺來逃避,另一個則以復(fù)仇的怒火加以發(fā)泄,這股怒火還將驅(qū)使他去克扣私生外甥女那點點菲薄的撫養(yǎng)費,這錢是凱蒂好不容易才設(shè)法寄來的。因為我已經(jīng)進(jìn)行到那個晚上在那個臥室里。迪爾西用沾了泥的襯褲去揩拭那苦命小姑娘光赤的背部——用臟襯褲所剩不多的干凈部分盡可能地揩拭那個身子,那個肉體,它象征著、預(yù)示著小姑娘的恥辱,仿佛她(迪爾西)已經(jīng)看到了黑暗的前途與在企圖維持那搖搖欲墜的家庭中自己將起到的作用。
        
      到這時故事完成了,結(jié)束了。這里有迪爾西,她代表未來,她將站在家庭傾圮的廢墟上,像一座傾斜的煙囪,高傲、堅韌、不屈不撓;而班吉則代表過去。他必須當(dāng)一個白癡,這樣,像迪爾西那樣,他可以不受未來的影響,不過他完全拒絕接受未來,這一點又與迪爾西不同。沒有思維或是悟性;沒有形體,沒有性別,像生命開始形成時某種沒有眼睛、不能發(fā)聲的東西,之所以能存活、能存在僅僅是因為有忍受的能力;是半流質(zhì),在摸索著;是太陽底下一團(tuán)蒼白、無助、對痛苦全不在意的物體,還沒有成為自己的時間,只除了他能夠每天晚上帶進(jìn)自己睡夢——那遲遲到來的光明形象——的那個生氣勃勃、勇敢的小人,對他來說那只是一種感覺,一種聲音,在任何高爾夫球場上能夠聽到的聲音,也是一種像樹那樣的氣味。
        
      故事到這里,在班吉敘述的第一個部分里,全都有了。我并沒有使它晦澀化;當(dāng)我明白這故事有可能印出來時,我又寫了三個部分,全比班吉部分長,以便把故事說清楚。不過在我寫班吉部分時。我可不是為了它能夠出版而寫的,倘若今天讓我重寫,我會用不同方式寫,因為寫成如今出現(xiàn)的這個方式,教會了我怎樣寫以及怎樣讀,而且不僅如此:它教會我懂的自己過去所讀過的東西,因為在完成這部作品時我弄懂了,就像聽到夏日打雷的一系列回聲那樣,整整十年前我像只蛾子或者山羊那樣呼倫吞咽卻食而不化的福樓拜們、康拉德們與屠格涅夫們的作品。自打那時起我再沒讀過任何作品;沒必要了。自打那以后在寫作上我只學(xué)會一樣?xùn)|西。那就是,它再也不會回來了,寫《喧嘩與騷動》班吉那節(jié)時我所體驗到的情緒,那具體、確切然而又難以描摹的情緒,它再也不會回來了——我手底下尚且是潔白無瑕的紙張所完整與不枯竭地持有的那種狂喜、熱切、欣悅的信心與驚奇的期盼,它們是再也不會回來的了。毫不躊躇的開始會出現(xiàn),完成得很美滿以及完成得很艱辛所帶來的冷冷的滿足感,這些會出現(xiàn)也會繼續(xù)出現(xiàn),只要我寫得還不錯??墒悄菢拥母惺懿粫貋?。我是再也無法體會到它的了。
        
      于是我寫了昆丁的部分和杰生的部分,以便把班吉部分說得清楚些??墒俏铱闯鰜砦覂H僅是在敷衍其事;我必須完全從書中跳出來。我明白會找到補救辦法的,在某種意義上到那時我才能把螺絲的最后一圈擰上而且提煉出一些最純的精華??墒俏易阕慊艘粋€多月寫下“這一天在蕭瑟與寒冷中破曉了”,才能把這一點做到。有這么一個故事,說有個古羅馬時代的老人,他在自己床邊放了一只第勒尼安瓶子,他鐘愛這只瓶子,瓶口因為他不斷親吻而逐漸磨損。我給自己制作了一只瓶子,可是我想我從一開頭就知道我是不能永久生活在瓶子里的,也許更好的辦法是擁有它因而我也能躺在床上看著它,這樣肯定會更好,當(dāng)那一天來臨,不僅寫作的狂喜消失,而且那種一吐為快與有話值得一說的情況也都蕩然無存。想到死去時自己在身后留下了一些痕跡,那是件愉快的事,不過更為美好的是你留下的是你感到死而無憾的東西。倘若留下的是一個苦命小姑娘的泥污的屁股,那就更了不得了,這小姑娘爬上一棵四月里花朵盛開的梨樹,為了透過窗戶看那個喪禮。
      
        
      奧克斯福
      一九三三年八月十九日
        
     ?。ㄝd自《福克納隨筆》)
      
  •     歲月神偷,無人能敵
       一
       班杰明喜歡的那片農(nóng)場,喜歡看著爐火,喜歡姐姐凱蒂。
       那個時候,他們都還小,姐姐凱蒂已經(jīng)暴露出了自己躁動的特征,他們不聽黑人保姆的話,在凱蒂的領(lǐng)導(dǎo)下,跨過癩蛤蟆,玩到深夜;爬上山坡,在河水里打鬧…
       凱蒂總是憑借她的強勢保護(hù)著傻子班杰明,班杰明喜歡凱蒂,凱蒂來他就不哭。
       后來凱蒂長大了,她自己也似乎遭受了很大的麻煩,可是她還是那僅剩的一個叫著“莫萊,莫萊”的關(guān)愛本杰明的人,盡管自己再怎么墮落沉淪,她對班杰明的愛總不會變。
       凱蒂走了,三十三歲的班杰明想起凱蒂就要哼哼唧唧。
       二
       肯丁是個極端的宗教狂熱分子,他堅信純潔,并讓別人絕對的堅守純潔,在他的處事法則中,純潔是一個人最高的榮譽所在,他不僅要拿著變賣班杰明農(nóng)場的錢去讀哈佛,當(dāng)越來越發(fā)現(xiàn)妹妹的墮落,他無法忍受,因此鐘愛死亡。
       凱蒂似乎對他和班杰明來說都代表著無比重要的意義,當(dāng)妹妹的純潔已經(jīng)不能完全的交奉上帝,他選擇自己霸占這種純潔。
       凱蒂懂的,哥哥是如此愛他,其實卻是愛惜自己的名譽。
       免不了太多的沖突,他們的隔膜已經(jīng)不可調(diào)解。
       既然世界是希望與欲望交織起來的墳?zāi)梗菈櫬涞谋税?,不如忠貞死亡,為自己的純潔畫上圓滿。
       三
       杰森為整個家族擔(dān)憂,更為自己的前途擔(dān)憂。
       他是一個可憐人,在這個自認(rèn)為被黑奴綁架的家族里,他有著自己不可一世殘忍的品味,這個家族的墮落似乎與他并沒有多么大的關(guān)系,他需要做的是茍延殘喘的積累自己的一張張毛票,竟然也有了幾千元,可是,你墮落為何要偏偏墮落到杰森身上。
       凱蒂因為虐緣產(chǎn)下的私生子,似乎代表著這個世界矛盾的根源以及沖破常規(guī)的原始動力,他正在駛離,駛離整個家族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慣性,不可避免的走上自己灑脫不羈可恨的一生。
       他偷了杰森的錢,杰森明明知道結(jié)局,卻需要用半生為自己的齷齪動機贖罪。
       四
       魯斯卡是多么可憐可愛的一個小孩。
       他大概不會覺察到家族變遷帶來的種種逼仄,甚至不如傻子本杰明敏感。
       他無法從本杰明的喧嘩與騷動中覺察出任何的東西,這個可愛的帶給本杰明歡樂的孩子想要做的就是給我兩毛錢看一場戲劇,最后還是沒有得逞,然后只是失落的說一句戲劇沒有了,就繼續(xù)逞能的去駕車。
       康普森死了,大目的死了,科羅琦科死了,凱蒂出嫁了,肯丁自殺了,康普森太太身體越來越虛弱了。
       這個家族除了好像長不大但也能哀傷但本杰明外,已經(jīng)沒有孩子了。
       可是他還是,或者說發(fā)自內(nèi)心的苦中作樂,只是他突然感覺本杰明的喊聲太嚇人了,他觸摸到了一種絕望,希望一切停止下來。
       四
       蒂爾希堅守的可能只是一個叫做命運的東西,為此任勞任怨。
       曼德拉去世了,他用畢生投身于“膚色斗爭中”,正在讀《湯姆叔叔的小屋》,這本我認(rèn)為不怎么有意義的書竟也能讓人讀的揪心不已。
       這一切是為什么,假如上帝存在真理存在,為何人類的不平等從古至今都表現(xiàn)的那么露骨?為什么我們高級的人類還不如畜生般的同類平等相待?戰(zhàn)爭,壓榨,欺騙,那些道貌岸然的成人誰配做一個正八經(jīng)的人?
       六
       歲月或許永遠(yuǎn)不會終結(jié),終結(jié)的是我們的時光。
       我們最好的時光是我們還年輕的時候那個時候班杰明和凱蒂和杰森和威爾希無憂無慮的生活著,盡管他們有一天長大了,生活還是平靜的美好。而時光的厲害之處就是幾乎是在一瞬間,我們來到了好像幾個世紀(jì)之后的今天。
       班杰明被送進(jìn)了丁克森,爐火,凱蒂,農(nóng)場,他那么喜歡的東西,都可以變得模糊,好像從來沒有存在過;凱蒂墮落的和人私奔了,永遠(yuǎn)離開了康普森老房子,即使在很久很久以后,故人也不敢再和她相認(rèn);小肯丁,這個矛盾體,也永遠(yuǎn)的離開了,杳無音訊;希爾蒂已經(jīng)不能維持這個破碎的家庭了,住進(jìn)了女兒的家……
       這個家族徹底消失了,一播一播的人重新來到這里,離開,這里叫做“老康普森家的老房子?!?br />    七
       花樣年華里說:“這個時代結(jié)束了,屬于這個時代的一切都結(jié)束了?!?br />    可能就是如此,我們的人生。
       好像人生分為年輕和蒼老,或者說團(tuán)聚與破碎,它最初的模樣就像最富貴的大觀園,吟不完的菊花詩相思曲,演不完的兒女情變。只是我們都不明白變數(shù)在哪里,我們分散,破碎,承受從未有過的苦痛,以至于從以前的愜意中剝離,再也看不清。
       我們的時代結(jié)束了,下一代又要長大,繼續(xù)無知的歡樂,不去思考存在的狀態(tài),我們從未有過,一如他們也將要消失。
       輪回,說輕不輕,說重不重。
       八
       福克納出生在沒落的貴族家庭,酗酒,掙扎。
       也不知道這是不是第一次讀意識流的長篇,只記得一篇吳爾芙的《墻上的斑點》讓我多少對意識流有些抵制,其實意識流只是主人公和我們平常一樣犯神經(jīng)的癡狂咿語,班杰明不停的回憶著各個時候的故事,想要弄清楚的我讀的十分頭痛,其實完全沒有必要,過去的時光交織在一起,模糊的分不清棱角,我們在回憶的時候也是在自己都分辨不清的時光中游離,所以盡管讀,隨著班杰明,故事就這樣娓娓道來了。
       肯丁的自述,是完全的彌留思索,像瓢潑在海中的孤舟無依無靠,自我見放。
       杰森,悠游在人類意識崩潰的邊緣,也見證了不可挽回嗯崩塌。
       最后,草草收場。
       我們總是以為主人公還有很多事情發(fā)生,其實不是,他們的時代過去了,下面的不是他們的故事了。
      
  •      《喧嘩與騷動》的標(biāo)題取自于莎士比亞的經(jīng)典戲劇《麥克白》中的一句臺詞:“人生如癡人說夢,充滿著喧嘩與騷動,卻沒有任何意義?!保ㄔ臑椋骸癷t is a tale told by an idiot, full of sound and fury, signifying nothing.”)小說講述了南方腐朽的奴隸主家庭康普生一家的衰亡與沒落。但作為一部經(jīng)典的現(xiàn)代派小說,福克納摒棄了古老的敘事方式與手法,采用具有革命性意義的全新藝術(shù)表現(xiàn)方式,從敘事視角、時間構(gòu)造到意識流手法與神話模式的運用,使得這部小說中始終蠢蠢欲動的喧嘩與騷動具有了獨樹一幟的藝術(shù)張力。
      1、敘述視角
       小說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康普生三兄弟班吉、昆丁、杰生和黑奴女仆迪爾西為敘事主體講述的1928年復(fù)活節(jié)前后和1910年6月2日所發(fā)生的事情。在這其中,敘事者敘述的已經(jīng)不僅僅是四天內(nèi)發(fā)生的事情,記憶與印象、直覺與幻覺、內(nèi)心活動與潛意識、想象與現(xiàn)實相互交織,進(jìn)而拉開了一個家族幾十年的沒落帷幕。這種多人多視角的敘述角度不同于以往的“全知全能”或者以第一人稱為敘述主體的講述,四個獨立敘述主體分別以各自的立場進(jìn)行講述,這也從另一方面減少了全知敘事對讀者主觀上的影響,轉(zhuǎn)而以一種更客觀的方式留給讀者更多的想象與判斷空間。這四個部分既相互重疊又各自獨立,但絕不雷同。作者對于它們重疊的部分進(jìn)行精心設(shè)計,使得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會有抽絲剝繭、逐步深入的藝術(shù)感受。隨著閱讀的不斷深入,本來雜亂無章的碎片開始拼接成一個相對完整的故事。最妙的是,這個故事的呈現(xiàn)不再僅僅來自作者的敘述,讀者也在一定程度上參與了創(chuàng)作,而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被動接受。比如在昆丁敘述的部分,有大段冗長狂熱的獨白,它們甚至于都沒有標(biāo)點,讀者在閱讀的時候起碼要進(jìn)行的工作就有斷句。不過在??思{高超的藝術(shù)駕馭能力下找到正確答案也并不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wù)(雖然這的確是對理解力與記憶力的考察)。這種需要讀者不斷比照前文、參考后文進(jìn)行解構(gòu)、建構(gòu)的閱讀體驗不如傳統(tǒng)小說來得輕松簡單,但換而言之也可以享受一種全新復(fù)雜的藝術(shù)探索過程。
       ??思{自己曾說,“我開始寫這本書時,我根本沒有任何計劃。我甚至都不是在寫一本書……故事到這里,在班吉敘述的第一個部分里,全都有了。我并沒有使它晦澀化;當(dāng)我明白這故事有可能印出來時,我又寫了三個部分,全都比班吉部分長,以便把故事說清楚?!痹谛≌f出版十五年后,??思{為馬爾科姆?考利編的《袖珍本??思{文集》寫了一個附錄,把康普生家的故事又做了一些補充。因此,??思{常常對人說,他把這個故事寫了五遍。正如李文俊在譯本序言中所說的,“這五個部分(包括福克納后來寫的附錄)像五片顏色、大小不同的玻璃,雜沓的放在一起,從而構(gòu)成了一幅有單色與復(fù)色拼成的絢爛的圖案。”
      
      2、創(chuàng)作手法
       意識流是??思{貫穿全篇的主要表現(xiàn)手法。不同于傳統(tǒng)意義上簡單的心理活動的描寫,意識流表現(xiàn)了除開心理活動以外潛意識、下意識等更加豐富的意識活動。意識流摒棄了“他想”、“他思忖”之類的提示語,往往單刀直入,并且是毫不雕飾的直接描述人物的意識狀態(tài)。這也就使得意識流下的思想活動往往看起來支離破碎,既無順序也無邏輯,人稱語態(tài)混亂,思想活動也顯得更加復(fù)雜。這又是對讀者閱讀能力的一大考驗,但從實際的藝術(shù)表達(dá)效果上看,這也的確更接近人物日常的意識活動狀態(tài),多個思想活動之間超越時空的自由轉(zhuǎn)換,意識流賦予讀者更深入體驗人類精神世界的可能性。
       對于這種顛覆傳統(tǒng)的表現(xiàn)方式構(gòu)架出來的小說,敘事主體的選擇應(yīng)該如何做到恰到好處。??思{用這部小說給出了教科書般的經(jīng)典答案。第一位敘事者班吉是一個智障,他根本不具備正常人的思維能力。在他時空觀念混亂的腦子里,只有印象和感覺的存在。對于這樣的一個白癡,無理性無邏輯的意識反而是最合乎邏輯的狀態(tài)。而后的昆丁和杰生,一個徘徊在自殺的邊緣,近乎一個發(fā)著高燒夢魘的病人,思想意識處于狂熱的境地;一個是典型的“斯諾普斯”式的人物,缺乏道德法則而只有私利意識的虐待狂和偏執(zhí)狂。這些人都是心理不健全者,混亂蕪雜的意識流手法對于他們的人物形象塑造起到了恰到好處的作用。
       班吉是先天性白癡,即使長到三十三歲,他的智力水平也停留在三歲孩童階段。他對于世界的感知方式甚至于依靠嗅覺。第一部分應(yīng)書名,也確實是“a tale is told by an idiot”。但就是這樣一個人物,隨著他零散、斷裂的意識,我們可以感覺到他與姐姐凱蒂之間深厚的感情。班吉雖然不會言語,但在某種程度上,他作為一個帶有通靈色彩的神秘存在。班吉像一面鏡子,因為他先天性的智障,對世界無法構(gòu)成反抗與抵制,人們往往在他面前呈現(xiàn)出真實的一面。借由人們對待班吉的態(tài)度,一些并未獨立敘事的人物形象也變得鮮活起來,康普生太太的矯揉造作,勒斯特的機靈與可憐,凱蒂的善良與不羈都通過班吉得到映射。班吉的智障也使他和現(xiàn)實世界保持了一個微妙的距離,他不明白自己遺失了什么,也不明白如何遺失或者為什么遺失。班吉的幾次哭鬧,往往對應(yīng)著家族成員尤其是凱蒂重要的人生時刻。拋卻了描述與理性,班吉的反應(yīng)都近乎本能,這里暴露出的更接近人的本性。
       康普生一家的長子昆丁是第二位敘事者。昆丁敏感孱弱的神經(jīng)承載著家族岌岌可危的驕傲與榮譽。他對于妹妹凱蒂有超越普通兄妹關(guān)系的感情,這曾讓他一度有過去父親面前承認(rèn)“亂論罪”的念頭。昆丁自認(rèn)為家族名譽聯(lián)系著自己的生死,而家族名譽又附著在妹妹的貞操上。因而當(dāng)凱蒂失去童貞,嫁與他人的一個多月后,昆丁選擇了自盡。這是在家族前途頻臨絕境找不到出路時昆丁的自我裁決。昆丁曾經(jīng)想過和妹妹一起下地獄,在熊熊燃燒的地獄煉焰中保存凱蒂的貞潔,然而這是一條無法走通的道路。自殺前游蕩在坎布里奇的昆丁已經(jīng)像一具行尸走肉,他看不到前途也看不到出路,世界于他眼中是開辟鴻蒙之前的一片混沌。
       杰生是凱蒂的大弟弟。他與昆丁和班吉不同,他對于凱蒂毫無關(guān)懷和憐憫。他恨凱蒂,順帶也恨一切善待凱蒂的人,這其中就包括了迪爾西。杰生私吞凱蒂給孩子的贍養(yǎng)費,阻止凱蒂母女相見,他對于凱蒂的恨一直延續(xù)到對于小昆丁的鞭笞與折磨。這是康普生子女中最丑陋邪惡的一個。??思{把他作為“斯諾普斯”式的人物進(jìn)行刻畫。杰生狡詐勢利,不擇手段謀取錢財,是資本主義新南方的產(chǎn)物,是專注當(dāng)下順應(yīng)潮流的利己主義者。不同于哥哥昆丁沉浸在過去,杰生一直想和過去竭力撇開,一旦母親去世,他便將班吉送入瘋?cè)嗽海⒅鸩阶冑u了祖宅。這樣一個患有頭痛病的虐待狂與偏執(zhí)狂在得知小昆丁裹挾自己私吞的贍養(yǎng)費與戲子私奔以后,開著汽車展開追逐最后差點出事,上演了一段憤怒的騷動。然而,??思{的幽默感恰巧在這個人物身上有了一些不經(jīng)意的顯露。杰生牙尖嘴利,往往出口傷人,??思{的機智與俏皮就與這些討人厭的話產(chǎn)生了一種神奇的化學(xué)反應(yīng),使得杰生這個人物在一系列自我表白與自我辯解中越發(fā)飽滿豐富,成為了又一個典型式惡人。
       康普生家的三兄弟,或思維障礙,或行動障礙,這三個心智不全、人格缺失的形象在各自破碎、狂熱、偏執(zhí)的意識流動中展現(xiàn)了內(nèi)心的喧嘩與騷動。而家族破敗沒落的氣息正是隨著他們波動的意識氤氳開來。正如克林斯?布魯克斯的說法,這是“一種賦格曲式的排列與組合,由所見所聞所嗅到的與行動組成,它們有許多本身沒有意義,但是拼在一起就成了某種十字花刺繡般的圖案”。
       作為小說的最后一個敘事主體,迪爾西是唯一一個采用了全知視角的人物。這個寬容、忠誠、善良的角色幾乎是整部書中唯一的亮點,正如??思{自己而言,“在整個搖搖欲墜的世界里,只有她是一根穩(wěn)固的柱石?!币苍S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并不是將迪爾西塑造為喧嘩與騷動世界中的基督,但從創(chuàng)作情感上來看,??思{的確賦予這個人物關(guān)于人性復(fù)活理想的寄托,她作為人類精神美(尤其是和杰生對比)的象征出現(xiàn)在復(fù)活節(jié)當(dāng)天的敘事里。迪爾西自己說過,“我看見了始,也看見了終?!彼赃@樣一個人物被放在小說的結(jié)尾,為全篇龐大恣肆、洋洋灑灑的意識流收了一個小而緊實的口。
       正如如喬伊斯套用《奧德修紀(jì)》的模式創(chuàng)作《尤利西斯》一樣,??思{還運用了“神話模式”的創(chuàng)作手法。小說四部分的時間很值得玩味,1928年中被講述的三天恰好是基督受難日到復(fù)活節(jié),1910年6月2日則是當(dāng)年基督圣體節(jié)的第八天。除此之外,小說中時不時關(guān)于《圣經(jīng)》原文的引用、改編,對于某些經(jīng)典基督故事的改編(小昆丁逃走時空無一物的房間和耶穌復(fù)活時不見的尸體),某些明顯具有象征意義的意象(象征貞操的“樹的味道”,凱蒂失貞后洗澡時水贖罪的意味)以及在最后一部分迪爾西敘述中對于黑人去教堂做禮拜的描述,都不難發(fā)現(xiàn)??思{在創(chuàng)作這部小說時有意的將其與《圣經(jīng)》構(gòu)成平行結(jié)構(gòu),二者互相映襯,深化讀者對小說主題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3、時間建構(gòu)
       通過多角度的敘述以及流動的意識流手法,小說具備了不同以往的時間建構(gòu)。我們無法將它簡單的歸入倒敘、順敘或者插敘。小說的四個部分按照正常的事情發(fā)展順序排列應(yīng)該是“三一二四”,班吉敘述了凱蒂的童年時代以及失貞事件的部分片段,昆丁進(jìn)一步交代了凱蒂的失貞,杰生敘述的部分主要是小昆丁的成長和康普生家族后期的狀況,迪爾西的敘述作為最后一個部分提及了小昆丁與戲子私奔,這是凱蒂生活的又一延續(xù)。
       福克納在1956年接受記者吉恩?斯太恩采訪時曾說,“我拋開時間的限制,隨意調(diào)度書中人物,結(jié)果非常成功,至少在我看來效果極佳?!币庾R流手法的運用給予了??思{自由調(diào)度的創(chuàng)作空間,前三個部分的敘述往往有同時穿插幾個時期、不同場景,記憶和潛意識就是切換點和鏈接點。記憶包括類似的話語,類似的場景或者類似的味道,而潛意識則涉及到??思{對于時間和記憶的認(rèn)知。在??思{看來,記憶并非是受邏輯、理性約束的,過去、現(xiàn)在、將來往往交叉、重疊在一起。人們切近的記憶并非是按照時間順序排列。時間的推移會把它沉浸到記憶的深處或者留在浮面。惟有記憶本身內(nèi)在的價值和它對人們生活的關(guān)系才能決定它沉浮的水平。這樣一來,多角度帶來的多層次全方位敘事已經(jīng)不僅僅是時間軸上的剪輯,在看似混亂的時間順序中有著福克納精心構(gòu)思過的邏輯聯(lián)系,這不是時間上的排列組合,這有些類似于電影《云圖》中的六個故事,除卻時間發(fā)展順序,它們還是發(fā)現(xiàn)與被發(fā)現(xiàn)的關(guān)系,一個故事往往是另一個故事產(chǎn)生的緣由。就像昆丁與吉拉德大打出手,其實是由于與達(dá)爾頓?艾密斯對決的潛意識的驅(qū)使。這樣匠心獨運的時間建構(gòu)使得2D的敘事立刻變成IMAX 3D,成為多層次極具立體感與真實感的敘述,作者因而在獲得獨立建構(gòu)空間的基礎(chǔ)上又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選擇適當(dāng)?shù)慕嵌然蚋┮?、或鳥瞰、或近觀這個家族一步步走向沒落時最后的喧嘩與騷動。
       作為小說的敘事者,昆丁和班吉是直面時間建構(gòu)的兩個人物。班吉因為先天性智障,時間從某種意義上在他身上是靜止不動的。譬如及時家中的牧場為了籌集昆丁上哈弗的學(xué)費早已被賣掉,但他還是一直以為那是自己的牧場。凱蒂離開多年后,班吉聽到球童喊“開弟”還是會不由自主的哼哼,他不明白自己為什么傷心,也不明白自己傷心的原因,他只是本能性的依賴凱蒂的那只舊拖鞋。班吉是一個游離在時間運動之外的靜止參照,家族命運與人物命運的多像火車一樣從他身邊呼嘯而過,班吉則是一個靜止的月臺,他不知道他在等待那個方向的列車,但他就在那兒,一動不動。
       昆丁部分的敘事一直提到一只鐘表。這是父親交給昆丁的,并說“這只表是一切希望和欲望的陵墓。”人世和命運都由時間孕育由時間埋葬。昆丁身上的時間是切斷的,不同于班吉根本就不擁有時間,昆丁是只擁有過去的時間。父親把表交給昆丁時說,“我把表給你,不是要讓你記住時間,而是讓你可以偶爾忘掉時間,不把心力全部用在征服時間上面。因為時間反正是征服不了的,甚至根本沒有人跟時間較量過。這個戰(zhàn)場不過向人顯示了他自己的愚蠢與失望,而勝利,也僅僅是哲人與傻子的一種幻想而已。”這種消極被動玩世不恭的態(tài)度在無意識中影響著昆丁,但并沒有給昆丁救贖。昆丁一直以來渴望的恰巧是擁有流動的時間,但他卻牢牢被凱蒂失貞這件事鎖住,看不見未來也看不見出路。
      
      
       《喧嘩與騷動》中大量現(xiàn)代主義的創(chuàng)造技巧具有教科書般的經(jīng)典指導(dǎo)意義。雖然在閱讀時曾一度給讀者造成過困難,但隨著閱讀的加深,讀者不難理解到這一切確確實實是基于敘事與表達(dá)的內(nèi)部要求,而不是嘩眾取寵的炫技。美國著名學(xué)者魯賓斯坦曾指出:“形式是由內(nèi)容決定的,作者之所以采用這種手法是因為他找不到另一種同樣有效的手法來表達(dá)自己的意思?!边@對于往后中西方無數(shù)在現(xiàn)代與后現(xiàn)代的“先鋒道路”上前赴后繼的作家們,不得不說是一種啟迪也是勸誡。
       這是我第一次徜徉在意識流長篇小說的殿堂中,在被福克納登峰造極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力深深感染的同時,也對??思{系列作品的譯者產(chǎn)生了由衷的敬佩。此外,字體的變換、詳細(xì)的注腳以及譯者李文俊先生為譯本所做的序言對于任何初次接觸意識流、??思{的讀者來說都起到了不可小覷的指導(dǎo)。福克納借由一個上世紀(jì)奴隸主家庭的故事,實際上還是在探索人類精神的悲劇。只要意識流動不止,喧嘩與騷動就還在繼續(xù),這是一部值得一讀再讀的作品。
      
      
      
  •     
      在《喧嘩與騷動》1933年的前言中,??思{曾對本書的時間結(jié)構(gòu)有過說明“我看見那根樹枝的寧靜的閃光將變成黑暗、嚴(yán)峻的時間之流,這股流水把她掃向某個地方,使她無法回來安慰他……而且班吉必須永遠(yuǎn)也不會長大,不超過目前這個時刻;對于他,所有的知覺必須開始并結(jié)束于那個生氣勃勃、大口喘氣、停下來彎下腰的濕漉漉的身影,這身影聞上去像樹木?!?br />   
      她就是凱蒂。雖然不在小說的敘述者之列,然而四個敘說人物都圍繞著她展開。以不同時間作為標(biāo)題的四章,首先出場的是1928年4月7日的班吉,其次是1910年6月2日的昆丁,緊接著1928年4月6日的昆丁,最后是1928年4月8日的迪西亞。這種CABD的設(shè)置首先就造成了一種時間的混亂。
      
      作為一個三十三歲的白癡,班吉當(dāng)然意識不到時間。但在斷斷續(xù)續(xù)的記憶中,班吉的腦中印象卻為讀者大致勾畫了康普生家族成員——班吉與他的大哥昆丁、二哥杰生,以及他最喜歡的姐姐凱蒂——的童年。表現(xiàn)意識流最切題的人物說來不外這幾種,或者是孩子,或者是白癡,而班吉無疑很適合第一個登臺,引領(lǐng)讀者參與到作家的寫作之中——這也是??思{本人愿意看到的。他的意識之流汩汩滲出的是一股對凱蒂的溫情,這與第二章的絕望,第三章的狂亂以及第四章的蒼涼都是截然不同。
      
      時間作為純粹直觀最根本的形式,亦即我們無法主動地把時間從一個經(jīng)驗到的表象中抽走。所以當(dāng)我們說班吉意識不到時間,也就是在說:他丟掉了一個絕對唯一的時間前提。他無法形成一個完整的經(jīng)驗事實。因此,班吉只好去嗅姐姐留下的味道,聽別人喊姐姐的名字,然后置身無助中嚎叫——他喪失了現(xiàn)實。時間化既是現(xiàn)實化的最低標(biāo)準(zhǔn),故當(dāng)一個人意識不到時間,現(xiàn)實的失去對他來說就是一種必然。
      
      于是,這一章反復(fù)陳述的便是一個白癡的無法體味。他意識到自己失去了什么,卻無法說出,也無法解釋。只有氣味與光線交互顯露的哀傷:
      
      “她身上有樹的香味。墻旮旯里已經(jīng)是黑黑的了,可是我能看得見窗戶。我蹲在墻旮旯里,手里拿著那只拖鞋。我看不見它,可是我的手能看見它,我也能聽見天色一點點黑下來的聲音,我的手能看見拖鞋,可是我看不見自己,可是我的手能看見拖鞋,我蹲在墻旮旯里,聽著天色一點點黑下來的聲音?!?br />   
      ??思{讓一個白癡首先登上燈光昏暗的舞臺,因為班吉大概是書里唯一一個可以置身事外的人了。于是,他也理所當(dāng)然地成了一個絕對不動的參照物。按照作者在1933年與1946年的兩篇前言中所說的,本書是他將同一個故事寫了四遍的結(jié)果。事實上,在班吉的這一部分他并未有意晦澀化;爾后又寫了三次的故事版本,也只是想把這個“美麗而悲慘的小姑娘”的故事說清楚。作為一個時間中斷的章節(jié),第二章似乎已經(jīng)呼之欲出。
      
      第二章是昆丁的部分,不僅時間上早于其他章節(jié)十八年,而且也是四章之中敘述者與時間關(guān)系最不可調(diào)和的段落。當(dāng)然,作者對昆丁意識流的描寫是無與倫比的。
      
      之所以說昆丁的部分是最不可調(diào)和段落,是因為昆丁是最沒有未來的人——他完全沉浸于過去,因而也丟掉了現(xiàn)在——而鐘表的齒輪聲卻讓他意識到自己不得不存在于這“現(xiàn)在”之中。這鐘表是康普生家的祖?zhèn)髦?。父親康普生先生在把表給昆丁的同時,對他說:“這只表是一切希望與欲望的陵墓,我現(xiàn)在把它交給你;你靠了它,很容易掌握證明所有人類經(jīng)驗都是荒謬的reducto absurdum……我把表給你,不是要讓你記住時間,而是讓你可以偶爾忘掉時間,不把心力全部用在征服時間上面。因為時間反正是征服不了的,他說。甚至根本沒有人跟時間較量過。這個戰(zhàn)場不過向人顯示了他自己的愚蠢與失望,而勝利,也僅僅是哲人與傻子的一種幻想而已。”盡管這忠告本身也只是康普生先生玩世不恭的信條之一,但很明顯,昆丁從未記住這個忠告。丹尼爾·J·塞諾爾就曾指出,昆丁渴望的是“與時間的自然流動同步”,可惜他做不到。他完完全全地被囚禁在了過去之中:每當(dāng)他想跳出這牢籠,囚禁的鏈條也就更緊一些,直到他放棄。
      
      這“過去”之中有什么呢?對昆丁來說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他妹妹凱蒂的失貞。所以當(dāng)昆丁把這貞操與康普生家族的榮譽觀念聯(lián)系在一起時,他所能做的只是淡化“他妹妹那脆弱的、朝不保夕的貞操”:亂倫。不妨回溯至1910年之前,那是《押沙龍,押沙龍》小說的情節(jié):昆丁在幾個冬夜與哈佛的室友施里夫不斷地演繹亨利、邦與朱迪思三人之間的故事,就是受到了這“家族榮譽觀念”坍毀事件的影響。在昆丁看來,“靠了這種手段,不用麻煩上帝,他自己就可以把妹妹和自己打入地獄,在那里,他就可以永遠(yuǎn)監(jiān)護(hù)著她,讓她在永恒的烈火中保持白璧無瑕?!崩ザ≈皇且环N腐朽觀念的殉道者,而他的結(jié)局也在某種程度上暗示了十八年后康普生家族不可避免的崩壞,即如昆丁自己那“干脆縱身一躍,舍棄一切,向無底的深淵沉淪。”(《袖珍本??思{文集》附錄:《康普生家:1699年-1945年》)
      
      關(guān)于時間的定義問題,奧古斯丁曾說:“沒有人問我,我倒清楚,有人問我,我想說明,便茫然不解了?!彼J(rèn)為,盡管“現(xiàn)在”從理性上來說只是趨于非存在(過去)的沒有長短的瞬間,但我們之所以還有“過去”、“現(xiàn)在”、“未來”的時間三態(tài),并且能夠?qū)λ鼈冞M(jìn)行度量,正因為時間不過是心靈的伸展:“過去事物的現(xiàn)在便是記憶,現(xiàn)在事物的現(xiàn)在便是直接感覺,將來事物的現(xiàn)在便是期望。”被囚禁在過去當(dāng)中的昆丁如何能不與時間調(diào)和呢?無法做到。
      
      他嘗自忖:“在老家八月底有幾天也是這樣的,空氣稀薄而熱烈,仿佛空氣中有一種悲哀、惹人懷念家鄉(xiāng)而怪熟悉的東西。人無非是其氣候經(jīng)驗之總和而已。這是父親說的。人是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的總和。不義之財總要令人嫌惡地引導(dǎo)到人財兩空上去:一邊是欲火如熾,一邊是萬念俱滅,雙方僵持不下?!彼?,昆丁的自沉從一方面來說,是他無法追回已經(jīng)被玷污的往昔;另一方面,他只有置身此在對過去事物的記憶,卻無對未來的任何期待。
      
      緊接著是杰生的部分,他是福克納創(chuàng)造的又一個“斯諾普斯”式的人物,一個缺乏道德法則而只有私利意識的人。因此他的時間觀也是“極為”正常的。這里不多予討論。
      
      本書前三章純?nèi)皇莻€人化的視角敘述。迪爾西的出場在1928年4月8日,這也是四個章節(jié)中標(biāo)注的最晚時間。對讀者來說,它是屬于康普生家族老女傭眼中的“后來的事”。這一部分包含了三個互為穿插的純粹故事:凱蒂的女兒小昆丁奪走舅舅財產(chǎn)后出逃,杰生發(fā)現(xiàn)后的追逃無果,家族的黑傭們往教堂參加禮拜。這是完美的三段式敘述,作者的敘述從人間眼光一躍而俯視人間。
      
      在創(chuàng)作第一章時,??思{就對迪西亞的意義十分看重,因為他必須找到一個合適角度來收束全章的漫無目的:“因為我已經(jīng)進(jìn)行到那個晚上在那個臥室里,迪爾西用沾了泥的襯褲去揩拭那個身子,那個肉體,它象征著、預(yù)示著小姑娘的恥辱,仿佛她(迪爾西)已經(jīng)看到了黑暗的前途與在企圖維持那搖搖欲墜的家庭中自己將起的作用。到這時故事完成了,結(jié)束了。這里有迪爾西,她代表未來,她將站在家庭傾圮的廢墟上,像一座傾斜的煙囪,高傲、堅韌、不屈不撓?!保?933年前言)這是創(chuàng)作之始。輪到寫第四章時,??思{干脆起用了迪西亞的視角來作為全書的收尾。我們說它是合適的,是因為這合適不僅包含了全知,還有人物本體的象征性。
      
      在布道結(jié)束后,“迪西亞沒有出聲,淚水順著凹陷、迂回的渠道往下流淌,她臉上的肌肉卻連顫動都不顫動一下。”弗洛尼問她為何流淚,迪西亞回答道:“我看見了始,也看見了終?!比绻f??思{對康普生家族——推而廣之則為整個的舊南方——有什么期待,他留下的唯一火光就是這位迪西亞。這位被賦予圣母一般形象的黑人女傭,“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是時間三種樣態(tài)各得其所的核心。而前者,便是??思{對于我們有關(guān)時間思考的偉大啟示。
      
      
      2013年10月25日
  •     我們拋開??思{不說,看看這個譯本吧,全篇充斥著中國北方農(nóng)村口語,按照這種翻譯邏輯,是不是四川話、廣東話、上海話也能拿來翻譯美國方言?只能說,有些讀者的口味真重,竟能無視這種中國味濃烈的語言所帶來的別扭感,大談特談意識流。
  •     我一直覺得,不能寫出人性的丑惡,并從它里面看出合理性的人,不配稱之為作家,這些惡,不是指的懦弱、膽小、恐懼等等中性的狀態(tài),以及由于這些中性態(tài)而導(dǎo)致的惡的事故,比如說魯迅踩爛了弟弟的風(fēng)箏、阿丁說尋歡者不知所終,這些都不算,惡是實實在在的那種惡,就比如我剛看到的《喧嘩與騷動》里頭,杰生侵吞妹妹寄給女兒的撫養(yǎng)費、折磨病重的母親、讓想去看馬戲團(tuán)表演的小黑奴眼睜睜看著自己燒掉門票,這才是一個壞人,一個表面看上去和內(nèi)心看上去都不善良的人的所作所為。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惡,比如說惡言中傷、比如說背叛、比如說不守承諾的陷害,有的人經(jīng)歷,卻難以面對,有的人看到,卻執(zhí)意要在腦海中擦除,更有的人,不斷地思考,這些惡的根源,以及去除的方式,這些人,后來成為了哲學(xué)家或者作家,或者,就是一個世事洞明者,可以在生活中將自己保護(hù)得很好,并且還能交游廣闊,若能不退縮的面對,這些都會是你人生境界提升上的墊腳石。
      所以我敬佩福克納,在我看《喧嘩與騷動》第三章的時候,我看到了一個惡人的心理,了解了他的痛苦并對他更加厭惡,但是看到最后,我卻敬佩于他的勤儉、他的理想,他的強大的生存能力。所有的人物印象,結(jié)尾來了一個反轉(zhuǎn),那個敏感高貴的昆汀,竟然只是一個因循守舊的懦弱者,他的自殺,那么自私和神經(jīng)質(zhì),那個貪婪冷酷的杰生,竟然是一個背負(fù)家族振興期望一心想順潮流往前的生存強人,原來每一個“善良”的人,都有著更為深刻的“不善良”,而沒一個惡人,都有著你所不知的心思細(xì)密的善良愿望。
      我不了解??思{,一所大廈將傾,他寫的毫不動情。我們看國內(nèi)的《紅樓夢》,前面三分之二的篇幅都在追憶往昔那美好的日子,后面三分之一永遠(yuǎn)給我們一個懸念,但是貌似仍然是追憶,而在《喧嘩與騷動》里頭,卻是一個個極盡細(xì)致的墮落描寫,他在寫的時候,也是滿含著憤怒的吧?
      書的結(jié)尾,是瘋子班吉那茫然的似乎亙古如此的空虛眼神,這一個眼神,是否就是福克納憤怒的體現(xiàn),他的解決之道,又在哪里呢?或者生活就是沒有答案的吧,家族的興衰規(guī)律,朝代的洪流走向,誰能摸得著呢?“陋室空堂,當(dāng)年笏滿床”,答案在哪里,重讀《紅樓夢》去。
  •     知之甚早,讀之甚晚。
      當(dāng)是在路也聽課時談到這本書,其人曰更喜歡??思{甚于海明威,且兩位作家當(dāng)時亦有交往,??思{對海明威的英雄主義略有可信度上的質(zhì)疑,其實海明威兩次參戰(zhàn)的極端經(jīng)歷打造了他的文風(fēng)。從喪鐘為誰而鳴的喬丹炸橋和西班牙的屠殺當(dāng)權(quán)者的令人發(fā)指且歷歷在目的暴行,從永別了武器中陰郁的街角,逃亡的微渺希望,已看出海明威遠(yuǎn)不是??思{般的執(zhí)著于田園牧歌式的靜謐,但是兩者對人性考察的深度都令人可嘆。兩人都是有鮮明個性的文體家,海明威簡潔的文風(fēng)與福克納一樣同樣采取了零度敘事,并不對藝術(shù)世界中的人物和情節(jié)進(jìn)行直接的評論,作者淡出,其實這樣的敘事手法在呼嘯山莊中我們已經(jīng)隱約看到,尤其是是敘述人物的變態(tài)的暴行,作者的態(tài)度宜于采取直錄和靜觀,這樣讀者直接和事件拉近了,自然會有自己的評判和一種自我發(fā)現(xiàn)感。兩人題材上的選擇的差異是巨大的,??思{沉浸于其南方的約克納帕縣,從艾米麗的玫瑰花到喧嘩與騷動中沒落的南方世族,他不禁把對逝去社會的留戀,其中的風(fēng)土人情,詳細(xì)的記錄于此,他并不是如巴爾扎克、左拉那樣設(shè)想一個龐大的作品結(jié)構(gòu)來分析社會,實踐自己的文學(xué)主張,??思{更類于一種留戀和緬懷,他的敘事是不動聲色的,他的情感是潺潺溪流,綿綿不斷,并不是海明威般的冰山下給人巨大的壓迫感。
      
       喧嘩與騷動中從班吉的敘事到昆丁到杰生到最后的以迪爾西為主線的作者全知敘事,意識流的運用是逐漸減少的,雖然有的論者統(tǒng)計了昆丁敘事部分的意識變動多于班吉,但是昆丁的變動更集中的緣故給讀者的感覺是其變動已變少,其描述的事件也更具有完整性。這樣的結(jié)構(gòu)甚至造成了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由于并不適應(yīng)意識流的表現(xiàn)手法,從而認(rèn)為后面的敘事更有味道,乃至得出意識流形式并不如傳統(tǒng)敘事的結(jié)論,至少從讀者方面來看是這樣的,而不是從問題研究者的立場。有些論者以為意識流的敘事方法是高度適應(yīng)人物的現(xiàn)實狀態(tài)的,是一種更高層次的真實。由是對癡呆班吉的敘事似乎高度模仿了思維方式,但是作品真實性的考慮早已是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作為讀者根本知道藝術(shù)本身已是藝術(shù),即使形式上再高的真實也無法讓人相信事件本身的真實,形式的真實只不過給人提供了一種不同的審美方式而已,相比而下,布萊希特的史詩劇理論正在于打破這種真實性,讓觀眾認(rèn)識到自己就是在欣賞藝術(shù),讓觀眾明了藝術(shù)和現(xiàn)實是迥別的,這在德國電影羅拉快跑中也有顯現(xiàn),我們明知道羅拉的跑是假的,但是這樣的假在藝術(shù)的籠罩下變成了可以欣賞可以激發(fā)我們思考的東西,這一點在鐵皮鼓中也有體現(xiàn),奧斯卡的自己決定自己不再長高以及一系列的聲音震爆玻璃的行為和舒格爾萊奧的頻現(xiàn)已經(jīng)告訴讀者,這是小說,我們不是質(zhì)疑這種真實而是欣賞這種魔幻。在這種對比下我們也許可以看出藝術(shù)家對形式的真實的追求的意義究竟有多大,但是我們遠(yuǎn)不能以此來貶值意識流手法,相反,把意識流作為一種藝術(shù)形式它給讀者帶來的審美體驗是迥乎不同以往的。首先,他造成了一種陌生化,也即是新奇的審美形式,陌生化由俄國形式主義什克洛夫斯基提出,其實這種手法在中國古代的詩論詞論中早有研究,單純對詩的語言層面的雕琢和研究正是中國古人所重視的,這和形式主義是類同的。陌生化的成立在于把審美過程看成是審美的目的,而不關(guān)認(rèn)識過程,所以并不注重題材的擴展,因為陌生所以需要探究所以需要駐足,這就增長了審美鑒賞的時間,從而延長了審美過程獲得了更佳的審美體驗,但是陌生化在這里走向自我矛盾,審美時間的延長是重要的,但是如果這樣的形式本來就是沒有高明旨趣的,再長也是白搭,所以保證形式具有意義,也就是內(nèi)容的必要。班吉的獨白確實達(dá)到了這種陌生化的效果,把讀者引領(lǐng)到一個完全陌生的事件中,前不著村后不著店,并且形式上也是混雜的意識流動,如果沒有譯者的箋注,第一次讀班吉的部分是會眩暈的,但是正是這樣駐足,引發(fā)了作者探索的精神,從而把這種文本的敘事當(dāng)成了一個案例來偵破,于是自然的調(diào)動作者自己的思考,這個探索過程本身也就有了樂趣,由是在讀班吉的部分時我把每一段意識變動都標(biāo)上了日期。
       再者,對形式的注重不要妨礙我們對人物的分析。 其實我對杰生的興趣明顯高于其他人,我覺得我們探討的焦點可以分成這么幾個:一是杰生偏執(zhí)的性格是怎么形成的,研究他的幾次變態(tài)行為(給凱蒂在車上看孩子,沖著勒斯特?zé)齽≡浩保哿栊±ザ〉哪赣H寄來的錢,去追小昆丁的最后處境),他統(tǒng)治的家與呼嘯山莊中辛德雷的家相比較;二是討論昆丁的貞潔觀念與家族榮譽,昆丁和凱蒂的愛戀的深入分析,童年表現(xiàn)的分析;三是小昆丁和呼嘯山莊的小凱瑟琳比較,小昆丁的處境分析;四是女仆分析,康普生太太頑固不化的分析,以其對毛來舅舅、杰生的態(tài)度為入口;五是凱蒂的分析,其實有些論者以為凱蒂是書的中心,所有人都是以其為中心,確乎但是凱蒂人物形象并不完整,她已經(jīng)上升并代表的是一種即將逝去不能挽回的家族榮譽。這樣看實際上是表現(xiàn)三個男人對家族榮譽的看法,班吉在渾渾噩噩中依然最喜歡“凱蒂”,昆丁為了“凱蒂”而死,杰生為了“小昆丁”之不爭而變態(tài),康普生太太完全喪失榮譽感卻頑固不化。
      
       書的最后一句是They endured.他們在苦熬,眾生百態(tài),人到底該怎么活?這也許正是文學(xué)家作為人學(xué)家應(yīng)該執(zhí)著的問題,這也正是文學(xué)家和文學(xué)評論家的異步之處。杰生偏執(zhí)行為的形成在班吉篇的童年敘事中就已經(jīng)顯出苗頭,與凱蒂和昆丁保持距離,
      
  •     昆丁之死是為信仰失落而殉道。
      每個人都是一個鐘擺,自以為準(zhǔn)確的走自己的鐘點。于是小說出現(xiàn)四個部分的敘述者。
      而這就是混亂的來源。
      昆丁打破鐘表就是要在內(nèi)心結(jié)束這種混亂。
      混亂導(dǎo)致信仰的缺失,導(dǎo)致愛的缺失。人們淪為邪惡的狹隘的囚徒,愛無能(小班吉)、甚至拒絕愛(杰生)。
      自殺前的昆丁救了一個小女孩卻被誤認(rèn)為拐騙而被打。面對這樣恥辱的誤解,他的反應(yīng)未免太過平靜。既然已經(jīng)看透,那又好去爭辯什么。
      昆丁把凱蒂失貞引罪于自己,是因為他愛凱蒂。他說這種行為就像你睡覺的時候拉扯被單,是無意識的。而這也是昆丁對自己的自我審判。昆丁說,人是自己全部經(jīng)驗的綜合,人也是自己的裁判者。昆丁由此判自己愛著妹妹就是亂倫罪。
      于是,被世界認(rèn)為是瘋子的智者昆丁決定基督一般地死去。受難才能換來世人的覺醒和永恒。
      昆丁在世界中心呼喚愛,而聽到這呼喊的又有幾人!
  •     我是閱讀《喧嘩與騷動》而初識他的文字,如果不小心,在閱讀中就會覺得情節(jié)跳動,人物雜亂。你需要精心、認(rèn)真的閱讀,帶著一種穿越感來閱讀??思{,才會發(fā)現(xiàn)他的文筆極具傳奇色彩,標(biāo)新立異,創(chuàng)造了一種風(fēng)格,一個個場景在沒有標(biāo)注時間的段落中,不斷上演。用接近現(xiàn)場對話和心理活動的表現(xiàn)手法,將人變得豐滿起來。為進(jìn)一步了解??思{,我閱讀了他的傳記。他是一個鄉(xiāng)村成長起來的作家,身材不高,留著兩撇小胡子,抽著煙斗,很紳士。他向往擁有土地。當(dāng)他小有名氣的時候,那是1936年,憑借名聲而受雇于好萊塢,當(dāng)時月薪已達(dá)1000美元,也算高新了。他為家庭支付償還債務(wù),并購置房產(chǎn)、汽車,并且是雙份兒的,一個給老婆,一個給情人麥塔。
      當(dāng)《押沙龍》出版后,在美國評論界感到難以卒讀,無法給以褒獎。但歐洲大眾,尤以法國文學(xué)巨匠們,卻對??思{很敬畏,覺得自己的良知被觸動。認(rèn)為他的寫作具有顛覆性并包羅萬象,他與自然寫實主義分裂,深入到潛意識中間,成為一種“??思{”的存在,從此,他在歐洲有了知音。
      一直以來,為長年在案頭默默耕耘思索付出辛勞而需要補償,他投資于農(nóng)場、大量花錢、購買奢侈品、購買土地(有地主情結(jié))。他在美國的土地莊園,是花秋府?。贿€有一處森林。福克納習(xí)慣了奢侈生活,仆人、汽車、舒適的家,廣闊的地產(chǎn)都在他名下。然而,這些財富讓其情感承受了極大壓力——瘋狂的酗酒。
  •     1 班吉:父親走到門口,又看著我們。接著黑暗又回來了,他站在門口,變成了一個黑影,接著門口也變黑了。凱蒂摟住了我,我能聽見大伙兒的出氣聲,能聽見黑夜的聲音,還有那種我聞的出氣味來的東西的聲音。這時候,我能看見窗戶了,樹枝在那兒沙沙地響。接著黑暗又跟每天晚上一樣,像一團(tuán)團(tuán)滑溜、明亮的東西那樣退了開去。這時候凱蒂說我已經(jīng)睡著了。
      
      2 這只表是一切希望與欲望的陵墓,我現(xiàn)在把它交給了你;你靠了它,很容易掌握證明所有人類經(jīng)驗都是謬誤的reducto absurdum(歸謬法),這些人類的所有經(jīng)驗對你祖父或曾祖父不見得有用,對你個人也未必有用。我把表給你,不是要你記住時間,而是讓你可以偶爾忘掉時間,不把心力全部用在征服時間上面。因為時間反正是征服不了的,甚至根本沒有人跟時間較量過。這個戰(zhàn)場不過向人顯示了自己的愚蠢與失望,而勝利,也僅僅是哲人與傻子的一種幻想而已。
      
      3 昆?。号藦膩砭筒皇峭懙?。純潔是一種否定狀態(tài)因而是違反自然的。
      
      4 因為女人是那么嬌弱那么神秘。父親說。兩次月圓之間恰好有一次周期性的污染物排泄保持平衡。月亮說圓圓的黃黃的她的大腿臀部就像是收獲季節(jié)豐滿的月亮。淌出來淌出來老是這樣不過。黃黃的。像走路時翻上來的腳掌。接著知道有個男人便把這一切神秘與焦慮隱藏了起來。她們心里是那樣外表上卻裝得像小鳥依人般地等待人們?nèi)崦?。腐敗的液體就像淹過后漂了起來的東西又像發(fā)白的橡皮里面氣體卻沒充滿顯得軟疲疲的把忍冬花的香味和別的東西混同起來。
  •     “一八六五年,亞伯·林肯從康普生一家手里解放了黑鬼。一九三三年,杰生·康普生從黑鬼手里解放了康普生一家?!保?br />   這部小說讓我想起了《第十三個故事》。
      在這部小說里,所有白人都恣睢的活著,所有黑人都艱難的活著,反正他們都不好過,不管膚色,財產(chǎn),地位,名譽,際遇。甚至親情友情和愛情,更何況,在康普生的家庭觀念里,根本就沒有所謂的這些東西。
      
      福克納無疑是個天才的作家,他把自己的家庭家族甚至是家譜都擺在了眾人面前,不是博求同情,僅僅是告訴你們在一些人之外還存在著另外一些人,他本身似乎是脫離的,逃離的,遠(yuǎn)離的站著看待這些事情,但你看他所有的眼光又是那么充滿同情,這畢竟是跟他血脈相關(guān)的東西,可是已經(jīng)遠(yuǎn)去,就像下午的陽光照在墻垣上的影子,隨著時間慢慢移動,最終趨于消失。
      
      凱蒂在班和昆丁眼里一向都是那么脆弱,這種脆弱也就是班和昆丁本身,可是班絲毫不能感覺到,昆丁感覺到了但又那么無力抵抗,就像凱蒂無力抵抗源于本身的沖動,凱蒂無力抵抗任何事情,雖然她最后的掙扎說明了至少還有一點點對于她過去生活和生活過的這片土地已經(jīng)被她掙脫的痕跡,但這種痕跡微乎其微,一絲絲的聯(lián)系從她寄來的匯款里已經(jīng)又一次被拉向復(fù)蘇,這里還有她的一個私生子,雖然已經(jīng)多年不見,但這絲毫也阻礙不了凱蒂的思念一樣,不管這種思念是多么微乎其微。
      
      而杰生從另外一個層面上又那么像昆丁,他們同樣的無情而又脆弱,請允許我在這里用無情來形容昆丁,昆丁對生活是無力的,可是對所有家庭的一切他確實是無情的,他無力承擔(dān),不想承擔(dān),最后的時刻選擇用一片碧波結(jié)束自己生命來給自己打氣,走向死亡并非僅僅是他的一種逃脫,解脫,恰恰相反很可能是他一種信念的延續(xù),雖然我們無法看出這種延續(xù)到底有何意義??墒墙苌x擇活下去的時候也并沒能給他帶來多少有益的變化,當(dāng)他多年積攢,我們也可以說是剝削,下來的一毛一分被小昆丁從打碎的窗口上順著水管帶到外面的世界時,他所有堅持的信念就都被摧毀了,這致命一擊讓他徹底松垮了下來,毫無反抗之力,但也并不能說明他已經(jīng)毫無手段,與昆丁不同之處在于他還有繼續(xù)往前走的念頭,雖然這種念頭在多年積淀的歲月里已經(jīng)完全變了形,但我們可以猜測在杰生眼里這種并非是什么變形,而僅僅是他的一貫作風(fēng)而已。這樣的一貫作風(fēng)讓他毫不保留的在母親死后就毫不保留地在一九三三年把班送進(jìn)精神病院,從此以后過上相對逍遙自在的生活,刺痛的生活。
      
      黑人奶媽迪爾西活到了最后,見證所有歷史的她從來也沒想過參與進(jìn)來,她只不過按照自己的軌跡在服侍完康普生一家以后回到了自己的起點,她有自己無從溯源的家譜,在整個參與的過程里康普生太太是她唯一的線索,自從這個線索在一九三三年隨著康普生太太的死而埋葬了巴斯康一家的歷史以后,也埋葬了所有的掛念,這本與她毫不相關(guān)的事情本來就與她毫不相關(guān),因為很可能她從來都沒想過得到永恒教堂里的那位所謂的救贖。
      
      -----April 13
  •     在這之前只讀過??思{的一本書,《八月之光》。很多年以前讀的了,現(xiàn)在都記憶模糊了,不記得情節(jié),但依稀記得那種氛圍。
      
      是南方廣袤的土地和炎熱的天氣。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這么一幕,但我腦海里就剩一個主人公坐在馬車上晃蕩晃蕩趕路的場景。
      
      這本書讀著實在費勁。第一部分Benjy的自述就夠把人嚇得合上書。通篇的意識流,沒有斷句,沒有時間前后的概念。福克納描繪idiot眼中的世界真的很厲害。
      
      后來看??思{的一篇訪談,他說Benjy是沒有感情的動物, 'He recognized tenderness and love though he could not have named them, and it was the threat to tenderness and love that caused him to bellow when he felt the change in Caddy.'
      
      ??思{說,第一部分他最想寫的場景,就是在祖父的葬禮上,只有caddy有勇氣爬上那棵樹,看一眼屋子里面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情。Caddy是唯一有希望有未來的,而她的兩個兄弟,卻被過去死死纏繞著。原來??思{最愛的是Caddy, 'To me she was the beautiful one, she was my heart's darling.' 但所有對于Caddy的描寫都是側(cè)面的,甚至是負(fù)面的(在Jason的敘述中Caddy是帶給全家災(zāi)難和羞恥的)。
      
      'for here again hers was the courage which was to face later with honor the shame which she was to engender, which Quentin and Jason could not face: the one taking refuge in suicide, the other in vindictive rage which drove him to rob his bastard niece of the meagre sums which Caddy could send her.'
      
      但是第一部分貌似不足以表現(xiàn)Caddy,所以他又寫了第二部分。但這還是不夠,后來又有了第三和第四部分,這個故事才完整了。There was Dilsey to be the future, to stand above the fallen ruins of the family like a ruined chimney, gaunt, patient and indomitable; and Benjy to be the past. He had to be an idiot so that, like Dilsey, he could be impervious to the future, though unlike her by refusing to accept it at all.'
      
      關(guān)于Quentin的自殺,福克納自己解釋說是因為Quentin是love death above all。他身上有對于妹妹深刻的愛,當(dāng)然更多的是家庭的陰影。第二部分Quentin的那塊表貫穿始終。我也看到有書評說這是因為父輩的陰影一直籠罩著身為長子的Quentin。在這一版的附錄,??思{甚至把Campson一家的先祖是如何來到美國南方謀生的故事講了出來。'The grandfather had been a failed brigadier twice in the Civil War. It was the-the basic failure Quentin inherited through his father, or beyond his father.'
      
      一個家族的故事,實際上包含了整個南部的歷史與文化。在福克納的眼中, 'The South, is dead, killed by the Civil War' 所以說康普生一家的悲劇性,很大程度上也是整個南方社會的悲劇。南方在腐朽,在走向死亡。Dilsey在走出教堂的路上淚流滿面,不停地說,'I seed de beginnin, en now I sees de endin.' (這書里面黑人的對白實在是太費腦子了,那根本不是英語啊,一定要一個詞一個詞地讀出來才知道說了什么)
      
      一個版本的前沿里面,??思{對比了北方和南方的藝術(shù)。他說曼哈頓的藝術(shù),是small bourgeois lives, 是可以生產(chǎn)出面包的生活方式。北方還是有活力的新生社會。而南方的作家,只能靠' breath, blood, flesh, all' 去寫南方的故事,‘becauseit is himself that the Southerner is writing about, not about his environment'. 'the writer unconsciously writes into every line and phrase his violent despairs and rages and frustrations or his violent prophesies of still more violent hopes'.
      
      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思{在用生命來寫小說。' that could intellect which can write with calm and complete detachment and gusto of its contemporary scene is not among us; I do not believe there lives the Southern writer who can say without lying that writing is any fun to him. Perhaps we do not want it to be.' 話說到這份上,已經(jīng)不止是對南方驕傲了,??思{先生甚至都相當(dāng)自負(fù)了。
      
      這個故事的結(jié)局是,Jason其實被Quentin偷了七千塊錢而不是三千塊,Quentin把Caddy這么多年來寄給她的錢都帶走了。Jason最后也沒追得著Quentin,躺在床上郁悶了四年。1933年,Campson夫人去世了,Jason終于得以解脫,把弟弟Benjy送去了看護(hù)機構(gòu),打發(fā)走了Dilsey,住進(jìn)了自己的公寓。而Dilsey自始至終拒絕離開Memphis半步,所以女兒Frony后來也回來照顧她。
      
      'In 1865,' he (Jason) would say, 'Abe Lincoln freed the niggers from the Compsons. In 1933, Jason Compson freed the Compsons from the niggers.'
      
      ps. 最近對美國南北戰(zhàn)爭很感興趣,因為經(jīng)濟(jì)史課有重點分析這段時期。但是從經(jīng)濟(jì)的角度來分析問題實在是很殘酷,我們只是圍繞著南方莊園奴隸制是否economic efficiency來討論,把道德問題全部拋到一邊。奴隸變成了經(jīng)濟(jì)分析的一個冷冰冰的input而已。
      
      但是南北方的差別,不光是經(jīng)濟(jì)基礎(chǔ),還有更大的文化差異。去年讀林達(dá)的書《我也有一個夢想》,作者批評南方人的愚昧(當(dāng)然也是在承認(rèn)‘歷史局限性’的基礎(chǔ)上),同時也指責(zé)了內(nèi)戰(zhàn)的不正當(dāng)性。當(dāng)時自己只把側(cè)重點放在了前者,思考為什么南方不愿意放棄奴隸制;現(xiàn)在想起來,應(yīng)該更關(guān)注內(nèi)戰(zhàn)對南方的破壞的。哪里有什么正義的戰(zhàn)爭,內(nèi)戰(zhàn)并不是‘對腐朽南方的討伐’(高中歷史灌輸?shù)膬r值觀)。
      
      類似《The Help》這樣的作品總是把側(cè)重點放在了黑人的身上。真正的南方人其實也應(yīng)該是有血有肉的,不是一刀劃成的‘殘忍的奴隸主’。對于南方白人的故事,被蓋在了歷史車輪碾過的塵埃下面了。
      
      美國的西部牛仔片不少,但是關(guān)于南部風(fēng)情的電影(我看過的)不多。(可能只有《亂世佳人》和《一個國家的誕生》)這本書真是勾起了我的興趣,以后多去找點有關(guān)的片子來看。
  •     據(jù)說??思{大師曾在天朝一度炙手可熱,但這是往事了。在蓉某大學(xué)的東區(qū)文學(xué)書店區(qū)和市內(nèi)兩大書城,竟然沒找到這本《喧嘩與騷動》,最后在京東買到上譯的老版,挺嚴(yán)肅和小巧的樣式。圖書評論欄,一網(wǎng)友抱怨此書印刷太次,多處標(biāo)點排版錯誤,因要自付換書郵費,故放棄維權(quán)。讀完該書后想起這條留言,不禁啞然失笑。
      
      這是一本閱讀不輕松的小說,讀完全篇卻讓人驚嘆。構(gòu)思之精妙,平淡敘述中營造出映像深刻的人物形象。全書四部分,班吉部分:小黑傭勒斯特領(lǐng)著三十三歲的智障班吉在高爾夫球場尋找丟失的兩毛五分錢,作者以智障者視角,一天中回憶穿插了二十年來家中經(jīng)歷的一些場景,包括奶奶去世當(dāng)晚一群孩子的生存狀態(tài),姐姐凱蒂失身后遭受的多重壓力,替毛姆舅舅傳遞情書的經(jīng)歷和坐馬車去父親墓地的經(jīng)歷。在凱蒂結(jié)婚前和母親為自己改名,班吉以有限的感知能力,宿命班的哇哇大哭。在家道衰落后,白癡僅僅略微意識到全家壓抑的氣氛。作者模擬意識的白癡敘述讓人佩服其之傳神,如對打開電燈的描寫“黑暗退開去了,父親在看著我們”。孤揣度阿來的《塵埃落定》或受益于此書不少吧。
      
      昆丁部分:作為長子的昆丁這一天已打算自殺,留下書信,去小鎮(zhèn)選定自殺地點。以如今視角評論,昆丁是個懦弱,他留戀于祖上寬綽,痛心妹妹失去貞潔,懷孕后卻礙于錢財嫁給一個作弊抽老千的混蛋,在妹妹結(jié)婚接待中回味起先前辦典禮的奢侈。昆丁無法接受南方人身份褪去高貴的光環(huán),自己出于憐憫幫助一個小女孩,卻遭到在歐洲混不下去來美國謀生的意大利人的誣陷,被黑人警察敲詐錢財。家里賣掉球場送自己進(jìn)大學(xué),自己高貴的身份依然遭遇尷尬環(huán)境,最終讓昆丁因無力承擔(dān)家庭的衰落去適應(yīng)新世界,選擇了不歸路。今日讀者或難以理解凱蒂失身懷孕下嫁緣何給昆丁的致命一擊,唯有以當(dāng)時南北戰(zhàn)爭后南方的衰落背景去考量,奴隸主家族特權(quán)失落的痛楚和絕望情態(tài),或可體驗小說主人公的精神狀態(tài)和選擇。
      
      杰生部分,在凱蒂出糗,昆丁自殺后,杰生是唯一能當(dāng)家的人選,多重壓力讓杰生既無才亦無德,整天叱罵仆人,扣留外孫女撫養(yǎng)錢,虐待自己逼壞的外孫女,不堪忍受小職員生活,怨天尤人,遷怒于父親和兄弟,守著迂腐的道德標(biāo)準(zhǔn),施虐于后代,戲弄傭人,責(zé)罵家丁和白癡兄弟,自己省吃儉用的積蓄和扣款竟然被小侄女一并偷走,與父親同名和與舅舅同名的兩代人,相互戕害。杰生未必天生無恥之徒,內(nèi)外交困,家庭和工作的不如意造就了變形的惡人。這三代人讓人想起蘇童的《婦女生活》,上一代的悲劇影響著下一代的生活和選擇,并在其子女生存狀態(tài)中蔓延,再次復(fù)制悲劇。小昆丁最后到底是杳無音訊了,在班吉部分,戲子已得知小昆丁的放蕩生活,盡管她偷得錢財,私奔其實無處可去,悲劇不可避免。杰生對所有人不滿,他就等著母親閉眼,將白癡送進(jìn)精神病院,其孤獨不可避免。
      
      迪爾西部分其實已是故事的尾聲,康普生家族就如老態(tài)龍鐘,動作緩慢的迪爾西那臃腫的身態(tài),樓梯上下間,亦相當(dāng)艱難。只有“嘀嗒鐘聲是這座頹敗的大房子有氣無力的脈搏聲”。迪爾西已看不清康普生家的眾生,她不明杰生為何整天罵罵咧咧,小昆丁緣何離經(jīng)叛道。迪爾西的標(biāo)志意義如同大觀園的賈母,馬貢多的烏蘇拉,她們的去世,預(yù)示著大風(fēng)帶走衰敗即將來臨。
      
      《喧嘩與騷動》講述著一群在模糊的今天看不見未來前景的個體,他們都有著自身與生俱來的缺陷,或是軟弱,或放蕩,或愚忠,或在別人身上鞏固自身的悲劇,或飛蛾撲火,或在變動的社會中自娛自樂。福克納集成了成熟的意識流的表現(xiàn)手法,將一個故事,以四個人的敘述多角度呈現(xiàn)給讀者,精致的結(jié)構(gòu)讓人拍案叫絕。新穎的寫作手法加上諾獎的光環(huán),給這個關(guān)于家庭衰落小說賦予經(jīng)典光環(huán)。如今意識流文體旁千帆過,洶涌的快餐閱讀似有淹沒這種緩慢的刻意文字游戲,盡管它給人五官感覺全方位的滿足讓文學(xué)評論家贊賞有加。
  •     小說《喧嘩與騷動》是作家??思{代表作品,進(jìn)述的是南方?jīng)]落地主康普生一家的家族悲劇。通過不同性格、不同遭際、不同品質(zhì)的人物在不同的時間段內(nèi)的意識流動來敘述同一個故事的始末,將一個趨于死亡的舊家庭刻畫得栩栩如生,真實地呈現(xiàn)了美國南方歷史性變化。作為現(xiàn)代派小說的杰出代表,《喧囂與騷動》其中的意象都帶有極強的象征意味。其中水這意象的頻頻運用,可謂精彩。
      當(dāng)凱蒂第一次使用香水打扮起來時,當(dāng)凱蒂和查理擁抱親吻后,班吉的反應(yīng)無一例外地都是嚎啕大哭。而當(dāng)凱蒂在衛(wèi)生間用水洗去香水后,當(dāng)凱蒂拿肥皂使勁搓洗嘴巴后,班吉才安頓下來,重新喜歡和凱蒂在一起??梢?,這水是被賦予深刻的意義,那意義是什么呢?
      ??思{曾自述,他自幼背誦經(jīng)文,長大后常讀《圣經(jīng)》,尤其是《舊約》, 因此引用起來得心應(yīng)手。為此,我們需要從《圣經(jīng)》當(dāng)中找尋相關(guān)意義。
      伊甸園里有四條河流從伊甸流出來滋潤那園子;人類墮落被趕出伊甸園之后,在人間的罪惡很大,上帝降大雨除滅人類(只留下義人諾亞一家)滌凈人間罪惡;宗教儀式中,人需要受洗才能加入基督教,因為“洗禮”代表著新生和復(fù)活?!妒ソ?jīng)》中“水”的意象占了很大的篇幅,比如那次大洪水,重新創(chuàng)造新的干凈世界,象征著上帝為人類提供的生命之泉和最后的救贖。因此,根據(jù)《圣經(jīng)》的觀念,是一種純潔的力量,象征著滌凈邪惡、潔凈世界的功用。在深受基督教影響的西方文化中,水既是毀滅和災(zāi)難的象征,又是凈化與新生的象征。
      水,洗凈骯臟、復(fù)原純潔。在凱蒂的每一次墮落時,他都把她推向水旁,其中,凱蒂失去童貞那一段是最具有象征色彩的。當(dāng)班吉知道凱蒂已經(jīng)失去童貞,他不停哭喊著,“拽著她的衣裙”,“一邊哭一邊推她到洗澡間去”,沖洗身體之后,才止住了班吉的哭號。班吉是康普生家族里面的圣子,期冀以水之純凈拯救骯臟的靈魂。但是凱蒂的墮落是注定的,凱迪弄臟的衣服,因為連水也洗不掉污漬了。
      凱蒂的墮落不僅使得班吉大哭,也把昆丁推向了死亡的懸崖,在自殺那日,昆丁回憶道“在沙灘上水沒到她(凱蒂)的腰腿間在那里拍動著水里還有一絲微光她的裙子已經(jīng)一半浸透”。 凱蒂的讓水流過她臀部的行為,象征著她想再次得到純潔和凈化。昆丁選擇的自殺方式是溺水。這一在水中死亡的選擇,無疑寄托著昆丁渴望洗出罪惡回復(fù)純真的愿望。昆丁作為這個“簪纓之家”的長子,極其敏感,一面看到昔日煊赫的家族正走向衰朽,一面因無力改變而深陷痛苦,在他看來,凱蒂的墮落加劇了家族的滅亡,康普生家族已經(jīng)陷入無可救藥的境地。選擇自溺,不只是因為凱蒂,實則是為往日的榮耀殉葬。
      此外,作為水的另一種表達(dá)形式——雨,亦經(jīng)常出現(xiàn)。班吉改名的那天(1900年),班吉問到了昆丁身上雨的氣味;大姆娣去世那晚,當(dāng)父親把我抱了起來,班吉亦在其身上聞到了一股雨的氣味。昆丁與康普生分別在1910年與1912年過世。從這里來看,雨的氣息是死亡的氣息,雖然雨水可以洗去污垢,但是陷入靈魂的骯臟一般的水源是洗祛不了的,只有死亡之水能夠消除它們,昆丁自溺時的水,康普生灌醉的酒水就是這樣的水。
      《圣經(jīng)》與《喧嘩與騷動》聯(lián)系緊密,除了水元素的高頻運用外,還有許多,比如時間?!缎鷩W與騷動》中四章的時間,就分別與基督受難的4個主要日子有關(guān),那四天發(fā)生的事情事又分別與禱告書里同一天發(fā)生的事情有關(guān)。比如:一九二八年四月八日,就是復(fù)活節(jié),在復(fù)活節(jié)那一天杰生的發(fā)怒發(fā)瘋中事實穿插著復(fù)活節(jié)人們的禱告庭訓(xùn)的情節(jié)。
      ??思{在敘述康普生家族衰落過程中,從《圣經(jīng)》意義出發(fā),表達(dá)人類內(nèi)心世界沖突的種種普遍性問題的創(chuàng)作主題,使整部作品超越了對于個別人事的概括而上升到涵納整個現(xiàn)代社會精神的高度。而“水”等的意象象征作用在這主題表達(dá)方面確實功不可沒!
      
  •       背景:小說的故事發(fā)生在杰弗生鎮(zhèn)上的康普生家。這是一個曾經(jīng)顯赫一時的望族,祖上出過一位州長、一位將軍。家中原來廣有田地,黑奴成群,如今只剩下一幢破敗的宅子,黑傭人也只剩下老婆婆迪爾西和她的小外孫勒斯特了。全書通過康普生家三個兒子的內(nèi)心獨白,圍繞凱蒂的墮落展開,最后女傭迪爾西對前三部分的“有限視角”作一補充,歸結(jié)全書。小說大量動用多視角敘述方法及意識流法,是意識流小說乃至整個現(xiàn)代派小說的經(jīng)典名著。
       第一部分:班吉(凱蒂的小弟弟)
        班吉的部分從一九二八年四月七日班吉在外玩耍開始。班吉存在著先天性智力缺陷,三十三歲時只有三歲小兒的智能。在這部分的描寫中,看似混亂的穿插著班吉看因眼前事物而聯(lián)想到的一些簡短的記憶的畫面,但實際上交代了班吉三十三歲生日那天的事情,他們兄妹幾個的童年,毛萊舅舅的偷情,班吉的改名,老康普生先生的死,大姆娣(班吉兄妹的外婆)的死,昆?。ò嗉母绺纾┑乃?,迪爾西的兒子威爾許、T.P.和孫子勒斯特服侍班吉的情況。
        基于班吉的認(rèn)知能力和敘述的主觀性,讀者并不能直接了解事情發(fā)生的具體情況,只能通過班吉對人和周圍事物的感知來窺探到事情的一角。班吉因為智商限制,所以他呈現(xiàn)出的世界更多是感官的世界,視覺、嗅覺、觸覺等是他主要感知方式,有個很明顯的表現(xiàn)是班吉的哭泣。智商有限的群體似乎總能表現(xiàn)出對事物很敏感的感觸能力,例如年幼的孩子、預(yù)示不幸的黑貓。在班吉聽到母親為外婆去世而悲泣,在他被勒斯特欺負(fù)的時候,在他感到凱蒂姐姐離自己越來越遠(yuǎn)的時候,他通過哭泣來表達(dá)自己心中的不舒服,這種單純最原始的表達(dá)另類的體現(xiàn)了珍貴。
        班吉的回憶里相當(dāng)一部分描寫的是死亡。但是對于死亡,班吉不像一般人那樣感到悲痛等等。他所接受的信息是被削減的,是間接的。讀者接收到的信息則是間接的間接,我們通過觀察班吉觀察到的其他人來在自己的腦海中完善事件的原貌,這是一種很新鮮的閱讀體驗。
        回憶里強烈的體現(xiàn)出班吉對姐姐凱蒂的依戀。他最喜歡的是姐姐身上像樹一樣的香氣。每次在凱蒂做了些不潔的事情的時候,班吉會因為姐姐身上逐漸消失的“香氣”而哭泣。在這里我認(rèn)為“樹一樣的香氣”象征了班吉所代表的、凱蒂逐漸失去的最初的純真。
        
        第二部分:昆?。▌P蒂的哥哥)
        昆丁的部分從一九一零年二月六日的一只表引起的父親對他的教導(dǎo)的回憶開始。老康普生的“時間是征服不了的”思想感染著昆丁,他的敘述里常出現(xiàn)“父親說”這樣的字眼,從而顯示了老康普生對昆丁產(chǎn)生的補課否認(rèn)的消沉的影響。昆丁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他的敘述是生動具體的,充滿了抽象思考的畫面感。對于很多事情會想很多、想很遠(yuǎn),關(guān)于“時間”,關(guān)于“童貞”,關(guān)于“黑人”,關(guān)于“劃船比賽”,關(guān)于“白人政治”的想法等等。
        昆丁是一個秉承傳統(tǒng)的有禮貌和善良之心的人。在鐘表店里,他沒有找到“一只表是準(zhǔn)的”,暗含著他認(rèn)為的世界的脫序。在過去的回憶里,自己信任、呵護(hù)的妹妹輕易突破了道德的束縛給了他很大的刺激;在自己的生活中,政治、人際的黑暗顯示出社會道德的崩壞,我認(rèn)為認(rèn)真學(xué)習(xí)過高等教育的心性純潔的人總是對社會有著一種美好的向往,而現(xiàn)實往往是黑白并存的,甚至是黑大于白的。人是社會的細(xì)小脈絡(luò),當(dāng)社會都敗壞的時候,人沒有力量去抗衡,沒有辦法改變社會,至少可以讓自己不去茍合可能是昆丁的一部分想法。
        文中給予“河邊三個孩子釣鱒魚”這一情節(jié)以具體的描寫,那些對話可能是昆丁的心聲的委婉表達(dá)。之后他遇見了買面包“外國人”,一個小女孩。文中昆丁總是認(rèn)為小女孩的眼神“有種特別的溫情”,總是“友好地看著我”,在不自覺中說了很多次“來吧”。也許昆丁看到小女孩時想到了自己的妹妹,激起他心中的久違的溫情。但是最終被誣陷的結(jié)果讓這絲絲溫情化成了荒唐。
        如果說班吉的敘述特色是“看”,那么昆丁的敘述特色就是“想”。這部分的敘述里的一個特色是昆丁回憶中的大段的無標(biāo)點語言,給我一種一大串話在眼前飄過卻不留痕跡的連綿不絕的壓迫感。在這部分里出現(xiàn)了以昆丁的視角描述了在第班吉的部分中出現(xiàn)的事情,但是,昆丁的記憶更加短暫,直接,主觀,混亂,給人一種他不由自主的回憶起但又不想回憶起的感覺。
        昆丁在自殺前有條不紊的安排了他想到的一切,但是這并不能掩蓋他精神上的崩潰和混亂的現(xiàn)狀。“鐘表”象征著他的時間,生活的時間,自殺的時間,記憶的時間,也象征著紛繁雜亂的個體生活。他不停的想到“忍冬的香味”,這香味估計是他沉重卻又僅有的和這個世間聯(lián)系的象征,但是他保護(hù)不了妹妹的清白,渴求不到母親的關(guān)愛,甚至連一個意大利小女孩的正直的淡薄的溫情也求不來,最終只得承認(rèn)“忍冬是所有的香味中最最悲哀的一種了”。
      
        第三部分:杰生(凱蒂的大弟弟)
        杰生的部分從一九二八年六月四日對小昆丁(凱蒂的女兒)延伸到女性的咒罵開始。在康普生家族里,似乎只有杰生的精神狀態(tài)是最符合社會潮流的正常思維的。在開頭和母親糾纏的那段,顯示了康普生太太對小昆丁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養(yǎng)育,而負(fù)責(zé)整個家庭的生活消費的重?fù)?dān)都壓在家里唯一男丁杰生的肩上,這樣的家庭角色設(shè)定本該是應(yīng)獲得讀者的同情的。
        但是,杰生對金錢過度貪婪,貪婪到忽視人情、親情的決絕讓他樹立了“無恥”的形象。他還想要維護(hù)自己的名聲,于是他欺騙母親,欺騙姐姐,欺騙小昆丁,榨干別人一絲一毫的同情心與良心,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來渴求金錢。哪怕是自己的情婦,他也建立起了包含金錢色彩的情欲關(guān)系。似乎能讓他真心關(guān)注一下的只有“棉花行情”。他不需要“脆弱的良心”。他聞到的丁香梗的香氣似乎也帶著“掩蓋”的象征意味。
        毫無疑問,杰生是一個自私的人,自私到可悲的人。他在每個人的面前編織著花樣百出的借口,喃喃低語的自我安慰是一種對自我的欺騙。他的敘述部分中,句子多以“我”作為主語,他總是在心里用自己的主觀臆斷去揣測別人的行為、意圖,自認(rèn)為每個人都是錯的。每個人都欠了他。
        杰生是一個心智健全的成年人,他回憶的過去的那些事情相對更加完整、清晰,體現(xiàn)了正常成年人的思維。但是,他的這種冷靜、成熟卻更加體現(xiàn)出了他的冷漠無情。杰生管教小昆丁時沒有一絲憐憫的殘暴手段,對前來指責(zé)他“惡行”的凱蒂態(tài)度惡劣,惡人先告狀,對姐姐的痛苦視若無睹,并且在傷口上撒鹽,殘忍、決絕,親口把自己的姐姐逼入瘋狂。他“永遠(yuǎn)也體會不到一個為娘的心頭的滋味”,對凱蒂身上顯出的“母親”這種角色沒有一絲同情,這也從一個側(cè)面說明了康普生太太對自己孩子的關(guān)愛的不足。
        
        第四部分:作者敘述
        最后一部分的敘述從一九二八年四月八日康普生家仆人迪爾西的日常開始寫起。作者對迪爾西的精細(xì)描繪體現(xiàn)出她身上的勤勞,堅韌,雖然言辭有些嚴(yán)厲,但是她對每個人都有人出自心底的溫和的關(guān)愛。偏私乃是人之常情,但是她并沒有偏愛自己的孩子,以一顆溫和善良的心服侍自己的主人一家。在去教堂做禮拜的路上,沿途的人都和她熱情的打招呼。在教堂里,迪爾西會為人們記憶中的蒜羊的受難與鮮血難過的安靜哭泣。她的身上顯現(xiàn)了一種平凡卻又偉大的情懷。
        這一部分的描寫沒有什么回憶,順延了前幾個部分交代了剩下的故事的后續(xù),例如小昆丁偷了杰生的錢后離家出走。在這個部分里,讀者可以直接接觸到作者對于一些人物的評價,班吉擁有“溫柔的藍(lán)眼睛”,康普生太太為了本《圣經(jīng)》將迪爾西折騰來折騰去,杰生的臉“顯得憔悴、乖戾、愛嘮叨、狡檜卻又相當(dāng)愚鈍”。
        最后一部分里的警長對待杰生報案的態(tài)度私以為可以當(dāng)做作者對于這個腐敗的大環(huán)境的一種態(tài)度,也許是因為“這座頹敗的大房子”只剩下“有氣無力的脈搏聲”了。
        
        小說的附錄中完整、明白的交代了所有的人和事情,就我個人的觀點,我對帶有歷史色彩的小說并沒有太大的感慨。那些都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所有曾經(jīng)存在的歡樂與痛苦,我相信,都有他們存在和消失的道理。
  •     “人生如癡人說夢,充滿了喧嘩與騷動,卻沒有任何意義。”
       ——威廉 莎士比亞 《麥克白》
      
      讀完??思{的《喧嘩與騷動》許久了。讀了第一遍,想寫些什么,卻感到無從下筆;于是又讀了第二遍,但是讀過第二遍之后,依然覺得這是一本寫起來想起來說起來都如此困難的書。想了很久,也在網(wǎng)上和圖書館里看了很多相關(guān)的研究文獻(xiàn),雖然很多看不太懂,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喧嘩與騷動》就像《尤利西斯》一樣,是大量學(xué)位論文研究論文的發(fā)源地。盡管我離完全走進(jìn)??思{的時間還太遠(yuǎn),但是我卻不得不說,雖然我知道說不好,但是我還是想說,因為這是一本太值得說的作品。
      作為20世紀(jì)意識流派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喧嘩與騷動》無疑是盛名遠(yuǎn)揚的,雖然不是??思{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作品,但是卻是作者本人最為喜愛和付出心血最多的一部作品。這樣的一部名著讀起來其實有些壓力,因為要不停的思考作者的意圖,思考這本書為何如此偉大。讀過這本書的人都知道,這是一本考驗人毅力的書,特別是對于那些不是做專業(yè)研究普通讀者來說,尤為難讀。我曾經(jīng)聽說過《尤利西斯》,其難以閱讀而被稱作“天書”也是眾所周知的,而《喧嘩與騷動》雖然沒有那么難懂,相對于一般的現(xiàn)實主義手法小說來說無疑是個難讀的故事。
      我有個朋友曾經(jīng)讀川端康成的《雪國》,沒有堅持讀完,如果說沒有讀完《雪國》是因為日本古典文學(xué)那種獨特的慢節(jié)奏的話,那讀不下去《喧嘩與騷動》則完全是因為一開始就無法接受如此通篇的意識流寫作手法。
      說到閱讀,就從閱讀開始說起。
      《喧嘩與騷動》一共有五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班吉的獨白,第二部分是昆丁,第三部分是杰生,前三部分都是以第一人稱進(jìn)行的描寫,第四部分是一黑奴迪爾西為線索的第三人稱描寫,最后是作者寫的附錄,講述了康普生家的歷史。一定要說的是全書雖然沒有正面的描寫過康普生家的女兒,也就是班吉的姐姐凱蒂,但是整本書卻完全是圍繞這凱蒂這一人物展開的,福克納本人也說過,他深深愛著凱蒂。拿起書本翻開閱讀,不出五分鐘就會感覺到無比的吃力,因為前三部分的第一人稱獨白通篇的意識流寫法讓習(xí)慣了閱讀故事的人很難接受,而第一部分對班吉的意識流描寫又尤為復(fù)雜細(xì)膩。開始閱讀這本書時,就只能夠憑借這毅力去讀,無數(shù)場景和各種不同的意識之間揉為一體,時間不斷地跳躍,場景不斷地重疊,語言不斷地突兀地開始和結(jié)束,作者給的提示只有字體的變化、人稱的變化(例如不同的時期照顧班吉的黑奴的名字的不同)、甚至是某種氣味的出現(xiàn)或消失。盡管有譯者標(biāo)注的幾百個注釋,初讀起來依然無比吃力。
      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逐漸習(xí)慣了作者的意識流寫法,也就能漸漸去嘗試著勾勒故事的框架了,直到讀完第二遍以后,這樣的感覺尤為明顯。而隨著讀過第二遍,就會更加對作者的寫作和敘事技巧佩服得五體投地。恰似雜亂無章的意識和場景的平凡跳動,卻能在逐漸地深入時在讀者心中自然的浮現(xiàn)出故事的全貌,而文中天馬行空的描寫更讓人拍手叫絕。令我印象極為深刻的一段描寫是在第一部分中,在凱蒂結(jié)婚的那個晚上,班吉和黑奴T.P.在地窖里偷酒喝,醉倒以后作者以班吉的眼光描寫了醉酒后眼中的世界:“我先沒哭,可是我腳步停不下來了。我先沒哭,可是地變得不穩(wěn)起來,我就哭了。地面不斷向上斜,牛群都朝山岡上奔去,T.P.想爬起來。他有跌倒了,牛群朝山岡下跑去?!易ゾo了木槽邊兒。它也想走開,我緊緊地抓住了它。牛群又朝山岡下跑去,穿過了大門。我腳步停不下來。昆丁和T.P.一邊打架一邊上山岡。T.P.從山岡上滾下來,昆丁把他拽上山岡。昆丁又打T.P.。我腳步停不下來?!边@樣精彩的描寫書中還能找到很多。而在昆丁部分,表現(xiàn)昆丁內(nèi)心的情感以及昆丁和凱蒂的對話時候,那些連續(xù)好幾頁沒有一個標(biāo)點的文字也同樣需要無比的耐性才能閱讀下來,但是不能不說,這樣的寫作方式緊緊地拉緊了讀者心中的弦,讓人隨著故事和人物的對話激動不已。
      除了高超的意識流寫作手法,書中的各種隱喻也給也讀增添了不少樂趣,例如忍冬的香味、樹的氣味、溫暖的火爐、鐘表等等,這些隱喻為看似編排得讓人眼花繚亂的故事曾添了許多的聯(lián)想空間,讓讀者自身憑借著這些隱喻去尋找線索,去走進(jìn)故事的內(nèi)部,一點一點地去體會作者打造的這個美國南部小鎮(zhèn)里這一家子人發(fā)生的這些瘋瘋癲癲歇斯底里癡狂寂靜并且使人沉默流淚或高聲嘆息或苦苦微笑的故事的復(fù)雜而引人入勝的意境里。
      ??思{的寫作技巧確是無比高超,我就不過多討論了,因為這樣的東西真的需要耐心讀過全文,甚至再讀一遍兩遍以后,才能深深的從心里為這部書的敘事和描寫技巧所折服。
      
      我想先說說時間,因為這是我讀到過的唯一一本對時間的控制如此獨到且特別的作品。(或許你不這么認(rèn)為,但是我確是被這世間所打動進(jìn)而淪陷的。)
      從全文來說,拋開年鑒似的附錄不說,其余四個部分在緩慢的閱讀時幾乎感覺不到時間的流動。這和普通的小說很不一樣,因為不管是什么風(fēng)格的小說,時間是故事繼續(xù)的必然產(chǎn)物,也是前提條件,即使是節(jié)奏無比緩慢的作品,也能感受到緩慢的時間流動感,而越是緩慢的時間,有時候反而能讓人感到一種更加深沉的時間。而《喧嘩與騷動》則不同,因為所有的時間、場景都在平凡地跳躍和轉(zhuǎn)換,所以在閱讀的時候居然感覺不到時間的流動,只是感到腦海中在不停地搜集著作者拋下的無數(shù)塊小小的拼圖,每一塊都那么不完整,甚至有好幾塊糅合在一起的情況,需要細(xì)心仔細(xì)耐性的慢慢接受,然后盡力把每一塊散落的拼圖放在正確的位置上,就像一塊塊的馬賽克一樣,隨著閱讀的深入,逐漸的展現(xiàn)出全貌,逐漸的清晰故事的框架和輪廓,逐漸的找到故事的線索和關(guān)聯(lián)。然而在故事慢慢的以整體的形式展現(xiàn)在腦海中的時候,卻會突然發(fā)現(xiàn),其實時間早已遠(yuǎn)遠(yuǎn)的拉長了身影,跑到無法看到的地方去了。就好像埋頭工作的人們抬頭時猛然發(fā)現(xiàn)夕陽早已沉下山巒,也好像信心滿滿的以為自己掌握著事情的發(fā)展而結(jié)局卻出乎意料的尷尬。這是一種神奇的感受,源于敘事的技巧,也因為結(jié)構(gòu)本身的魅力。
      然而這只是作品整體的一個大概的感覺,要說好這本書確實很不容易,因為內(nèi)容的確承載了太多東西,我看到的、我沒看到的、只有我看到的、以及我永遠(yuǎn)不會看到的東西。
      
      
      癡人說夢
      班吉是個白癡,33歲時也只有3歲小孩的智力,不會說話,也聽不懂別人說話,整天除了哼哼唧唧就是流口水,他唯一愛的是他的姐姐凱蒂,在凱蒂開在的時候他愛著凱蒂本人,他在凱蒂身上能聞到樹的味道,為此他很高興,凱蒂走了以后,他愛著凱蒂留下來得東西,例如她的拖鞋,他還愛火爐,愛一切鮮艷的東西。只是他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愛的是什么罷了,因為他不知道身邊的一切是什么,有什么意義。
      時間在班吉這里似乎是停止的,因為他永遠(yuǎn)只有3歲孩子的智力,永遠(yuǎn)不知道一切事物有什么意義,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他當(dāng)然也不知道。從客觀的意義上來說,他只是個白癡,是個僅僅為了生存下去而每天吃飯喝水來維持生命的空殼,偶爾會哼哼幾下,成天哭和流口水??雌饋磉@就是他生活,或者說生命的全部。
      但是他確實又是個棄兒,一個能嗅到別人嗅不到的氣味的特殊的存在。雖然他自己不在乎什么,但是作者需要這樣一個白癡來作為小說的開場,作為癡人說夢的開頭。
      班吉的母親不愛他,當(dāng)然是在知道他是個智障以后。在班吉被證實是智障之前,他母親自豪的用自己弟弟的名字毛萊來為班吉取名,為了自己的虛榮之心。在班吉被證實是智障之后,他母親堅持要為他改名,她不愛他了,她逃避自己作為母親的責(zé)任,想著自己要是沒有生過這樣一個智障兒該多好,她冷漠的對待他,并且總是想把自己和她的關(guān)系藏匿起來。
      班吉的哥哥們也不愛他,昆丁倒還好,杰生簡直恨他恨得徹底,因為這樣一個白癡似乎敗壞了家族的名聲,雖然這只是個已經(jīng)衰落的美國南方舊貴族家庭,杰生在乎的還有班吉每天吃掉的面包,他整天都在想如何把把班吉送進(jìn)精神病院。
      最愛班吉的是他的姐姐凱蒂。因為沒有母親的愛,來自姐姐凱蒂的愛似乎就成為了班吉本性中隊母愛的渴望的替代,他渴望著凱蒂永遠(yuǎn)在身邊照顧他,雖然他本身并不知道凱蒂是什么,但是他知道這是好的。凱蒂15歲時第一次噴上香水,班吉哭著把她推進(jìn)浴室,想讓凱蒂回到原來那個睡覺時散發(fā)著樹的香味的凱蒂;凱蒂失身的那晚班吉再次把她推向浴室,想像洗掉香水一樣洗掉凱蒂的不貞。仿佛班吉這個什么都不懂的白癡唯一了解的,就是女人的純潔,因為無論是噴上香水還是失去貞操,都代表著凱蒂不再是那個小女孩了。這樣的思想,甚至透過社會滲入了一個白癡的心靈。他渴望凱蒂一直是那個最開始的凱蒂,隨時都在他身邊照顧他的那個凱蒂。
      但是那是不可能的。
      班吉的癡人說夢我覺得更像是一種作者的話語。有研究說第一部分是最為客觀完整的對整個事情的描述,因為白癡班吉是沒有人格和自我意識的,所以他看到的一切不會被強烈的主觀意識而改變。于是作者借班吉的口吻描述了整個事情的原委,用瘋子的口吻,說出了世人所不會說出口的冷漠,生命的短暫和可笑,家庭的冷漠,以及衰敗的舊制度的腐朽中散發(fā)出的霉味。
      班吉的愛是不存在的愛,至少對于他自己來說是這樣,就如同作者在最后提到的,他被做了去勢手術(shù),被送進(jìn)了精神病院,即使這時候,他任然什么也沒有失去,因為正如他不記得姐姐一樣,他也不解的那篇牧場了,僅僅是感到自己若有所失。至于爐火,它仍然是他昏昏欲睡時所見到的光亮。
      
      犧牲者
      整個第二部分主要講述的都是昆丁在自殺前最后一天的漫無目的的游蕩和激烈的心理活動。
      昆丁是個犧牲者。他深深的繼承了制度,繼承了那一種思考方式,而他確實是愛著妹妹凱蒂的,但是卻更愛凱蒂的貞操,就像凱蒂自己說的“他愛的不是我,而是我的貞操,我只不過是貞操的保管者罷了”。他無法接受凱蒂的不貞,無法接受凱蒂未婚先孕,無法接受一切違背傳統(tǒng)思想的行為。說到這樣的傳統(tǒng)思想,我想到了《飄》,那正是美國南北戰(zhàn)爭前的最后一個紳士和小姐們的時代,在小說前段描寫的那些南方莊園主們的生活,我認(rèn)為確實是一種文化的繼承,一種傳統(tǒng)的延續(xù),雖然從制度上來說,奴隸制度弊端甚多,但是單看那一種生活,確實是有可看的地方的,那種貴族的生活,確實放射出了除了銅臭以外的其他的一些聞起來挺不錯讓人向往的氣味。昆丁深受父親的影響,在他心中,一個貴族的小姐不應(yīng)該是凱蒂那樣的,就如同《飄》中斯嘉麗在戰(zhàn)爭爆發(fā)前在喬治亞州度過的那些明媚的生活一樣,昆丁心中凱蒂應(yīng)該是一個那樣的女子。但凱蒂的一切卻好像注定了要朝反方向走,于是整個章節(jié)充滿了兩人歇斯底里的爭吵和神經(jīng)質(zhì)的動作,她的叛逆和不貞讓昆丁最終無法承受這樣的落差和現(xiàn)實,而一頭墜入了河水里。
      第二部分的時間是個很特別的存在,一天的時間被拉得很長,而時間又處處都在。鐘表這一意象也處處存在,昆丁掏出懷表敲破玻璃蓋,扭斷時針,然而他依然能聽見時間在懷表里滴答滴答的響,他依然在強烈的感受到時間的不斷的流逝,并為之絕望。時間在這一部分的流逝似乎是緩慢卻又飛速的。昆丁是個活在過去的人,但是過去并不在那里。就好像他父親告訴他的話,“我過去式,我現(xiàn)在不是;我過去不是,我現(xiàn)在是”,過去和現(xiàn)在在不斷的否定彼此,時間在這里成為了最大的問題,昆丁在不斷的回溯過去,回想她和凱蒂的對話,回想他因為凱蒂失貞甚至想殺掉凱蒂然后自殺。于是昆丁把時間重重地壓在了身上,他不屬于過去,不屬于現(xiàn)在,更不屬于未來,一切都是他無法接受的,于是他只能否定自己,他否定不了自己的精神,那種被傳承下來的骨子里的精神是不允許被否定的,于是他只有否定自己的肉身,自殺。
      昆丁最后一天鬼魂似的游蕩也讓人有很深刻的影響,在不斷的和時間進(jìn)行針扎的過程中,意識的跳躍圍繞著他和凱蒂展開。他不斷的聞到忍冬的味道,那種潮濕的令人作嘔的味道充斥著他的周身。忍冬仿佛是貞操的隱喻。整個第三部分都充斥的忍冬的氣味,密不透風(fēng)。他心中無法接受凱蒂的不貞其實是很病態(tài)的,因為他逼凱蒂想父親承認(rèn)她是和自己亂倫而失身,他寧可接受他自己編造的自己和凱蒂犯了亂倫之罪,去到地獄里接受火焰的考驗,也不愿意已接受凱蒂的不貞,他想著:靠了這種手段,不用麻煩上帝,他自己就可以把妹妹和自己打入地獄,在那里,他就可以永遠(yuǎn)監(jiān)護(hù)著她,讓她在永恒的烈火中保持白璧無瑕。這樣一種對于傳統(tǒng)的深深印記徹底的讓昆丁鉆進(jìn)了死角,凱蒂的行為使他無法承受,于是他選擇結(jié)束自己的肉身。作者說他最愛的是死亡,他只愛死亡,一面愛,一面在期待死亡。那是一種從容不迫、幾乎病態(tài)的期待,猶如一個戀愛著的人一面在期待,一面卻又故意抑制著自己去接受他愛人那等待著的、歡迎的、友好的、溫柔的、不可思議的肉體。知道有一天他再也不能忍受,倒不是不能忍受那種延宕,而是那種抑制,于是干脆縱身一躍,舍棄一切,向無底的深淵沉淪。
      他游魂般的最后一天也讓人看到了許多其他東西,他心里本身是個善良的人,他和小女孩的一段故事邊讓人記憶深刻。相比整個章節(jié)里無處不在的忍冬氣味,無處不在的鐘表的滴答聲,這一天游蕩卻讓我感覺到陽光無比的明媚,我想或許是因為昆丁正在走向死亡的緣故,以至于身邊的一切都顯得那么光明而具有活力。他和幾個調(diào)鱒魚的小孩之間的對話就讓人感到從幾個爭吵著去哪里跳鱒魚的小孩身上放射出強烈的旺盛的生命力。在腦海中我無法去夠了昆丁的容貌、甚至是作者細(xì)心描寫的服飾,我只是感到那是一個陰影,一個人形的陰影,在陽光的照耀下也絲毫看不見且內(nèi)部。昆丁一再的注意自己的影子,我想其實他如果能路過一面鏡子看到自己的話,他會發(fā)現(xiàn)自己其實和影子是一摸一樣的,兩個影子般的陰影一個直立站著,一個倒著站在地上。而這時候周圍的陽光卻無比燦爛的投射在初夏的樹葉上,清澈的河水里,短小的石橋上,金黃色的面包上。忍冬的氣味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青草和樹葉的氣味。這樣的景象在我腦海中久久不能散去,不知道是不是作者的特意用心,我卻對昆丁飽含著深深的同情,就好像面對一個即將孵化卻破碎而流出淡黃色蛋清的雞蛋一樣。
      昆丁用家里賣掉最后一面土地的錢上著哈佛,心里卻空空如也,他確是個沒有思想的空殼,只是一個傳統(tǒng)的載體,他的愛也是如此,雖然從中我可以看到來自人性本身的那種愛,我一直認(rèn)為他對妹妹的愛除了那絕大部分的對貞操的愛以外,還存在著一小部分真正的愛,那種愛和對貞操的愛混雜在一起,而讓他產(chǎn)生了和妹妹一起出走,去到一個沒有人認(rèn)識他們的地方,然后獨自照看她一生。這可以看成是一種傳統(tǒng)的對女性的占有欲,甚至摻雜了不倫之愛,但絕不是傳統(tǒng)貞操觀念的影響能夠達(dá)到的程度,這其中必定包含著這樣一種區(qū)別于傳統(tǒng)正操觀念的愛。然而盡管如此,他擁有的一切卻都是傳統(tǒng)所繼承下來的,即使有來自人性本身的東西,也會被視作無力的卑微的東西而被強制性的摒棄掉,或者或多或少的混雜進(jìn)傳統(tǒng)觀念之中,他能夠充分說服自己。于是當(dāng)傳統(tǒng)蕩然無存的時候,他就成為了傳統(tǒng)的陪葬者和犧牲者,他也就失去了一切。
      
      永遠(yuǎn)的杰生康普生
      這里說的杰生康普生是昆丁的弟弟杰生四世,而不是指他們的父親杰生康普生。
      杰生是個自私、懦弱、世俗的人。雖然作者在附錄中說,杰生四世是康普生家族中唯一神智正常的人,但是這一所謂正常,無非是符合那個時代的那一批人的正常。作為衰敗的康普生家族的最后一個當(dāng)家人,杰生更像扮演一個末代皇帝的角色。然而這個末代皇帝卻不是那么讓人感到悲涼和哀傷,更使人覺得那是他應(yīng)得的結(jié)局,因為杰生這個人是在讓人生不出好感,甚至是同情也絲毫不能和他扯上關(guān)系??墒欠从^整個這一代康普生家族的命運,誰有能不說杰生是最好的呢?他成為了一個普通的市儈,雖然終生未給康普生家留下后代,但是他確實以一種隨處可見的普通的生活掙扎過了他的下半生。當(dāng)他母親終于去世后,他最終擺脫了這樣的一家子,擺脫了那座在風(fēng)雨中散發(fā)出腐朽霉味的康普生家的老宅,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去賺錢、去我行我素、去欺騙、去被欺騙、去繼續(xù)冷漠。
      家族的陰影始終籠罩在這個美國南部小鎮(zhèn)的康普生家的宅子里,無論是誰都深受那種腐朽氣息的影響,這就好像一位身著華麗服飾,頭上插著艷麗羽毛,周身佩戴著金晃晃的贗品一般的首飾,散發(fā)出一種紙做的高貴的貴婦人,光線恰到好處的斜射下來,使羽毛帽子的陰影遮住了臉頰,右手扶著棕色的光滑的樓梯扶手,收斂著下顎,挺直腰身,緩慢的走下樓梯。但是在這框架之外,卻只剩下豪宅的殘垣斷壁,灰蒙蒙的天空中大朵的烏云黑壓壓的壓在頭頂上空,沒有閃電也沒有雷鳴,有的只是令人瘋狂的寂靜和沉悶,就像汗液密不透風(fēng)的堵住了每個毛孔,覆蓋了沒存皮膚,汗液和皮膚之見又生出新的汗液,整個罩在身上。沒有風(fēng),所以厚厚的灰塵散落在廢墟的每一個角落,從中露出了一截還未被時間摧殘完全的樓梯,在這樓梯的周圍曾經(jīng)舉辦過無數(shù)華麗的宴會,充斥過無數(shù)的歡聲笑語和威士忌加冰溢出的香味,富麗堂皇的雕塑和壁畫就如同巴洛克時期的教堂一樣華麗。然而眼前的只是這一截樓梯,上面仿佛站著一個臉頰被陰影遮住的貴婦人,佩戴著贗品似地首飾,散發(fā)出紙做的高貴,而這紙在這漫長壓抑沉悶的烏云下,散發(fā)出時間調(diào)和過的霉味。
      在這樣氣息中成長的杰生,似乎從一開始就集成了他母親身上那種自私和毫無責(zé)任感,而同樣,就像他母親常常說“我怎么也還是個大家閨秀”一樣,杰生心中無論如何也會存在著自己是貴族這一定義,也同他的父母一樣,告訴別人我們康普生家祖上是出過將軍和州長的。但是這一傳統(tǒng)的影響對應(yīng)這衰落的康普生家,使杰生從小就是個自私鬼,就像書中描寫的幾個兄妹兒時一起在河溝里玩耍,一起在牧場里奔跑時,杰生也只是個走在最后的隨時準(zhǔn)備把姐姐做了什么出格的事情告訴家長的冷漠的孩子。從年紀(jì)很小的時候就絲毫從杰生身上看不到親情的溫暖,只有讓人條件反射的想起的他那冷色調(diào)的眼睛,冷而空洞。說起來似乎整部書中,在和杰生有關(guān)的部分都從未從腦海里哪怕是一秒鐘跳出溫暖這個詞。杰生是個只相信警察的人,其余的什么也不在乎,就像他對女人的態(tài)度,對親人的態(tài)度,等等。他的生活從頭到尾只是在計算利益的得失,除此之外別無他物。他在生活在以自己為絕對中心的世界里,無論周圍如何變化,都是圍著自己而變化,而那些違反意志擅自行動的版塊,就理應(yīng)從這個世界上消失。
      于是杰生就這么長大了,而導(dǎo)火索則是因為凱蒂被丈夫拋棄而讓杰生損失了本來允諾給他的銀行的職位,于是他對這個妹妹恨之入骨,他恨凱蒂倒不是因為她的不貞或者其他什么,只是因為她的一系列行為導(dǎo)致他丟掉了“本應(yīng)屬于他”的銀行職位。于是他為難凱蒂,欺騙母親,報復(fù)小昆丁,等等一系列的故事,使他成為了??思{筆下的“六大惡人”之一。同時杰生還是個很懦弱的人,因為他不斷的在心里想著自己如果能怎么樣就會怎么樣,而實際上自己也只是個在雜貨店里打工的伙計而已,他總是幻想這自己的成功,卻不曾付出努力,他只是個行動上的弱者,雖然心靈上無比強大,一定程度上跟阿Q非常相似。
      然而當(dāng)故事結(jié)束以后,我不禁思索,杰生最后得到了什么?如果說班吉不知道自己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昆丁得到的只有死亡,而杰生似乎是得到最多的人,他有了自己的工廠,有了自己的小生意,雖然康普生家族只是作為一個遙遠(yuǎn)的故事在小鎮(zhèn)上流傳下去,但是杰生不在乎,他有可以住的地方,有可以花的錢,有經(jīng)常來往的女人,似乎他是得到了最多的人。
      這樣的想法讓我不禁感到被愚弄了一番,惡人總是得到最多的嗎?這個問題我還無法回答,但是看看杰生。他其實從一開始就在想要破壞,他討厭白癡班吉,討厭凱蒂,甚至討厭昆丁,討厭母親,他想著把班吉送進(jìn)精神病院,想著自己擁有著大筆的財富,為了這個目的他確實是個吃苦的人,他攢錢的毅力無比的堅定,也為之而付出自己的努力,否則最后小昆丁是偷不走那么多錢的。他身邊的一切他都毫不在乎,他在乎的只是自己,但是我們排開這樣的心理,只是從表面去觀察的話,他卻是從康普生家的宅子里走了出來,過上了一個普通人那樣的生活,每天思考著怎樣用更多的錢過得更好,算計著一分一毫的得失,走在路上不會和其他人有任何的差別。這樣的生活方式,不就是那個是時代里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嗎?
      所以不知道杰生到底是幸還是不幸。從人格上來說你可以說他是個可悲的惡人,是個自我中心的自私鬼,可是從故事上來說似乎他的生活更像是一個人,一個那個時代的普通人。那個時代的普通人,對,問題正在于此。杰生拋棄了幾乎所有善良優(yōu)秀的品質(zhì)每天毫厘不差的算計不擇手段的獲利等等這一切的一切,好像只不過是為了過一個那個時代的普通人的生活罷了。這樣的犧牲和收獲好像不成正比。杰生賣掉了代表著康普生家族的老宅,解散了那個搖搖欲墜的家庭,遣散了黑奴,但是他依然一頭扎進(jìn)了為生活碌碌工作的流中,就像每個人那樣,為了生存下去,為了生存得更好而工作,去斤斤計較,去細(xì)數(shù)家珍,到最后其實他又得到了什么呢?這不是一個莫大的悲劇嗎?到這里我對這個惡人,這個受人唾棄的惡人,盡然生出了同情,同情他犧牲所有美好的品質(zhì)最后獲得的,不過是像個螞蚱一樣在世界里上下亂跳想著下一頓吃什么。
      于是我開始同情,我終于從杰生身上看到了悲劇,看到了他的一無所有,他甚至連面對死亡的勇氣和渴望都沒有,他甚至沒有作為一個人應(yīng)有的健全的追逐自由的本能,就像那個時代,就像這個時代的人們一樣。就像你我身邊的人們。我們犧牲了什么?我們又得到了什么?難道我們,我們的時代里的人們,不是像個螞蚱一樣上躥下跳的為了下一頓吃什么而斤斤計較爾虞我詐嗎?如果上帝愿意可以馬上一腳踩死這群螞蚱,因為這樣的生存不具有意義。
      杰生看起來似乎擁有得到最多的結(jié)局,而這樣想來一瞬間就變成了一無所有的結(jié)局,而昆丁呢?他至少擁有面對死亡的勇氣,至少擁有為之死亡的理由。而這樣可以為之死亡理由,杰生沒有,或許他會說他不在乎,但是他確實沒有,而且永遠(yuǎn)不會有。所謂追求,其實并不應(yīng)是攢錢了多少錢有多少女人賺了多少被騙了多少等等,簡而言之,不應(yīng)該是下一頓吃什么。
      今天的你,今天的我,我們是不是杰生一般的人呢?或許我們沒有拋棄許許多多的美好的品質(zhì),但是我們是否像杰生那樣結(jié)束了康普生家的腐朽而一頭扎入了碌碌無為的社會和只是思考著下一頓吃什么的世界呢?下一頓吃什么,我想可以類比出無數(shù)的句子,下次逃什么課,下個副本打什么怪,下次唱K點哪首歌,下次找女人找個什么樣的,下次拿工資買什么……我想問的是,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生命,本就該如此嗎?難道這就是我們存在于此全部的意義嗎?
      就像杰生康普生那樣?
      如果說杰生還擁有什么,那就是對自己的像愛一樣的崇拜。那其實不是愛,而是看起來像愛的東西。而對于其他人,無論是陌生人還是親人或者是情人,對于周身的一切,他都沒有愛,他愛不起來。他的心思被所有的陰謀和爾虞我詐充滿了,他所在乎的,利益和名譽的得失。他在母親還在世的時候的確充當(dāng)了這個家的頂梁柱一般的人物,但是誰有能否認(rèn)他其實是需求他母親的名聲和康普生這個姓呢?這些給予他很多優(yōu)惠,再加上只有她母親在世,他才能夠欺騙那個糊涂的老女人來斂財。所以杰生是個沒有愛的人,如果一定要找到愛的地方,那也就只有他自己,他愛的只有自己,或者說愛的是自己所相信的那一套,他無法接受自己的思想和意圖受到否定,于是當(dāng)有人站出來否定的時候,他就會不擇手段的去讓那個人消失在他的視線里。
      其實杰生康普生一定程度上來說是活得最久的,因為只要文明還未高度發(fā)達(dá),只要人類還未開化,杰生就永遠(yuǎn)活著,活在我們的生活中,活在你我的靈魂里,然后讓后人一邊罵他一邊照著他的腳印踩上去,再受后人的唾棄。這就是杰生康普生,永遠(yuǎn)的杰生康普生。
      
      班吉、昆丁、杰生。這就是康普生家的兄弟們,從標(biāo)題來說到這里就應(yīng)該結(jié)束了。但是還不能結(jié)束,因為康普生家還有一個人——凱蒂。她才是整部小說的真正的中心人物,雖然從來沒有正面的出現(xiàn)過,沒有正面的被描寫過,但是無疑康普生家的兄弟們的故事從頭到尾都圍繞著凱蒂展開,這個女人是引發(fā)一切的緣由,是讓故事如此發(fā)展的推動力,雖然不是她主動的作用,但是客觀上形成了這樣的情形。作者本人也說過,這本書是為了凱蒂而寫的。
      所以我還要說凱蒂,因為這個妖婦或者天使,是康普生家的最大的污點,也是時代和社會里為數(shù)不多的隱隱散發(fā)著光芒的靈魂。
      
      妖婦/天使
      凱蒂是個什么樣的人呢?可以找到一大堆詞語,賤女人、婊子、蕩婦、不成體統(tǒng)的女人、被拋棄的女人、男人的玩具、情婦……或者說,是個妖婦,還是天使?
      對凱蒂的印象最初是沖大蒂姆過世的那個晚上開始,那個爬上樹枝,褲衩還因為之前在河溝里玩耍而被水浸濕了女孩,樹下是幾個兄弟和黑小廝在抬頭仰望,杰生說會告訴父母她又爬樹了,她說你去說吧,我不在乎,不過無論如何,今晚你們得聽我的,因為父親說了,今晚我說了算。
      這就是凱蒂,她一生都可以從這一幅畫面里看到了,從頭到尾,這就是凱蒂康普生。
      在冷漠的康普生家里,凱蒂從小就是個調(diào)皮的孩子,其實調(diào)皮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只是這個詞放在女孩身上時通常會招來非議。凱蒂不止調(diào)皮,她還從小是個沒有獲得愛的人。神經(jīng)質(zhì)的父母,冷漠的兄弟,雖然昆丁有時會表現(xiàn)出一些寬容,但是貴庚接地他是不支持凱蒂的。唯一一個不會說凱蒂不好的人便是班吉,但是他卻是個白癡。于是凱蒂便轉(zhuǎn)而成為了愛的付出者,她照料著班吉,這個白癡弟弟,她竭盡所能的愛著他,不知道為什么,但是她說她就是喜歡照顧班吉。這樣的愛在她逐漸長大的時候變得更加的猛烈了,她渴望愛人,渴望被愛,少女在家里尋找不到真正的愛,于是她就什么都不懂的跑出去外面的世界尋找了。
      凱蒂在尋找愛的過程中不斷的受到挫折,她被人欺騙,被人拋棄,然后在她最需要溫暖的時候,她再被家人拋棄,被家人欺騙。她失去了貞操,未婚先孕,又被丈夫拋棄了,她生出了女兒小昆丁,而小昆丁跟她母親一樣,更男人廝混,不在乎家教的管制,跟她媽媽一樣沒別人罵婊子騷貨蕩婦。凱蒂一生都在奔波,尋找自己的愛,做自己想做的事,當(dāng)昆丁投河自盡了,班吉被送進(jìn)了精神病院,母親過世了,黑奴們被遣散了,杰生賣掉了祖宅過上了庸庸碌碌的普通的生活,她卻成為了一個德國將軍的情婦,風(fēng)姿卓韻的照片被刊登出來了,是的,她一直在追尋。
      就我個人來說,我愿意說凱蒂是個天使,而不是個妖婦。她是個為自己為自由而奮斗的天使,是個有責(zé)任心的母親,是個堅強的女人,是個不斷的挑戰(zhàn)著男權(quán)和傳統(tǒng)的勇士。雖然不知道這挑戰(zhàn)這叛逆是否正確,但是她確實是康普生家唯一一個把自由和愛作為自己的追求和信仰并且用一生去實踐的人。
      就像前面說的,就連班吉這樣一個白癡都覺得失去貞操的凱蒂是骯臟的,想把她推進(jìn)浴室里洗干凈身上的不貞。但是問題是為什么女人就要用“失貞”來形容而男人不用呢?這就是凱蒂向男權(quán)社會發(fā)出的挑戰(zhàn)。為什么男人可以四處風(fēng)流而女人卻必須守身如玉?為什么性欲同樣的存在于男人和女人身上而男人可以去煙花之地盡情縱歡而女人卻必須把自己所在深深的宅院里?誠然,跟凱蒂在一起的大多出男人都是為了追求性而不是愛,但是凱蒂確是為了追求愛。她從小缺乏愛,她需要愛與被愛,她討厭陳舊腐朽的制度和傳統(tǒng),她認(rèn)為自己有追逐愛的權(quán)利。于是她走了,她去人間追求真愛了,且不論她追求到了沒有,至少她去做了,她一直在追逐著。
      在康普生家,凱蒂是唯一一個一直在著白癡弟弟班吉的人,卻被一群不會愛不知道愛是什么的人指責(zé)她不貞,“貞”是什么?是男人的虛榮心的產(chǎn)物還是男權(quán)社會里為了滿足男性占有欲的必需品?
      凱蒂一直在反抗,雖然她身邊的人不愛她,她卻一直在追求愛。無論這期間她收到了多少傷害多少打擊,她都堅持不懈的在追逐。跟別人偷情也好,未婚先孕也好,做別人的情婦也好,凱蒂只是在做自己認(rèn)為對的事,所以即使被丈夫拋棄,被家人拋棄,她依然堅強地站立著,堅強地尋找著自己所追求的事物,無論對錯,她只是按照心中的信仰來做罷了。而這樣的勇氣,正式那些對著凱蒂指手畫腳蔑視辱罵的假惺惺的人們所不具有的,他們沒辦法照著自己的信仰去義無反顧的追逐,于是他們選擇像個可笑的懦夫一樣辱罵和瞧不起那些為了愛和自由而努力撞得頭破血流也要把面前的高強撞碎的人們。
      凱蒂不是在缺乏愛的家里長大了出來然后不聽的在追逐愛的贗品。她一直在追求自己的愛,追逐自己定義的未來。無論對錯,那些還沒做的人都沒有資格去辱罵做錯了的人,何況那還不一定是錯的。
      相比起母親,凱蒂是個有責(zé)任心的母親。她愛她的女兒小昆丁,即使再冷漠的家人拒絕了她和女兒的往來以后,她依然每月寄出贍養(yǎng)費,想方設(shè)法的來看望自己的女兒,即使她知道會被杰生騙一把,但是她還是做了。當(dāng)杰生第一次欺騙了她第二次她找到杰生的時候,我從文字里看到了一個女人的可愛和堅強,她帶著面紗,在杰生無賴一般的話語中,只顧站在那兒盯著杰生,“像打擺子似地渾身亂顫,雙手緊握,像是在抽風(fēng)?!苯苌乱淮我姷絼P蒂時,“我就告訴她,假如她再走迪爾西的門路,母親就要讓迪爾西滾蛋,把班送去杰克遜,自己帶了小昆丁上別處去。她瞪大眼瞧了我好一會兒。附近沒有路燈,我看不起她的臉??墒俏矣X得出來她是在看我。我們小時候,每逢她為了什么事生氣卻又無可奈何時,她嘴上總是這樣一抽一抽的。上嘴唇一抽搐,她的牙齒就會多露出一些,在這整個過程中她總是一動不動,像根石柱一樣,連一絲肌肉也不動,除了上唇翹得越來越高,牙齒露得越來越多,缺什么話也不說。臨了她光是迸出了這幾個字‘好吧,要多少錢?’”想著凱蒂的表情,我不免覺得可愛的笑了出來,又為她感到無比的無奈而變成了苦笑。
      凱蒂就是這樣一個人,一個可愛的女人。她反抗這男權(quán)社會所給予的壓力,為了自己所追求的事情去努力,且不論是否正確,至少她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知道自己要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追逐理想的人。就連白癡班吉潛意識的認(rèn)為凱蒂失去了貞操是一件無比罪惡的事情,可想而知凱蒂是在盯著多么巨大的壓力。不過她總是會好的,她會把那些咒罵她的人遠(yuǎn)遠(yuǎn)的摔在身后,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當(dāng)昆丁死去、杰生一頭扎進(jìn)庸碌的世俗生活時,她還在優(yōu)質(zhì)的生活里尋找著自己的愛,無論那愛是否真實,是否符合道德,符合倫理,無論如何,那只要是她所追求的愛,她就會義無反顧。這是一種價值觀。無論你是否認(rèn)同,那都是一種敢于穿破傳統(tǒng)的嘗試,只要動機善良,都是應(yīng)該得到尊重的。
      這就是凱蒂,??思{心中的天使,亦是許多人心中和筆下的天使,亦是許多人價值觀念中的妖婦。但是無論如何,她都作為凱蒂存在在那里了,作為一個地標(biāo)似的人,一個突破價值觀念和傳統(tǒng)道德的人,懷抱著自由和愛,勇往直前的以向前的狀態(tài)昂首挺胸地邁著步子。十年后,二十年后,一百年后,兩百年后,凱蒂依然存在,就像永遠(yuǎn)的杰生康普生一樣,凱蒂康普生,我相信也會是一個永恒的存在,不同的是凱蒂會作為一種希望,一種象征,一種在時間的流里保持著微笑并且上揚著頭顱的特殊隱喻。
      
      康普生家的故事就此結(jié)束了,其實要說還有許多可以去解剖去思考的,無論是人性,還是制度,無論是社會,還是種族,這本書里還有許許多多值得深思的地方。一部作品之所以偉大,我想便是在于你能在里面尋找到世界的寫照,生命的寫照,過去現(xiàn)在未來的寫照。它能引發(fā)你的共鳴,無論那共鳴來自你心中的哪一跟弦,都是來自靈魂的顫動,都是上帝的啟示,啟示我們?nèi)ニ伎?,去揣摩,去改變,去尋找?br />   我想故事結(jié)束得很恰到好處,恰到好處的絕望和恰到好處的希望同時存在著,并且恰到好處的拉下帷幕把問題拋向空中,就像演出結(jié)束一樣,滿天禮花一樣的金光閃閃的答案的碎片飛舞著,人生就是如此,去尋找,去拼湊,雖然你不一定能找到,不一定能夠平湊完全,但是我想只要努力尋找過了那就行了,等到一切歸于沉寂,時代的變遷空間的變換時間的流逝都會以一種毫無疑問的絕對的力量壓倒在每一個人的頭頂上。就像把望遠(yuǎn)鏡架在曠野里仰望星空時的那種感受一樣,雖然美麗的陽光一定會再升起,雖然花兒會再開放,但是你我是什么?杰生康普生會永恒的活下去,凱蒂康普生也會,但是那又怎么樣呢?他們無非是班吉嚴(yán)重的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東西罷了,甚至還比不上睡眼惺忪時眼前的一團(tuán)火光。
      
      麥克白:那哭聲是為了什么?
      西登:陛下,王后死了。
      麥克白:她反正是要死的,遲早有一天我們會聽到這個消息。明天,明天,再一個明天,一天接著一天的躡步前進(jìn),直到最后一秒的時間;我們所有的昨天,不過是替傻子們照亮了到死亡的土壤中去的道路。熄滅了吧,熄滅了吧,短促的燭光!人生不過是一個行走的影子,一個在舞臺上指手畫腳的拙劣的伶人,登場片刻,就在無聲無息中悄然退下;它就像一場癡人說夢,充滿了喧嘩與騷動,卻找不到任何意義。
  •     《喧嘩與騷動》分為四章,以不同的時間作為標(biāo)題。第一章是1928年4月7日,第二章是1910年6月2日,第三章是1928年4月6日,第四章是1928年4月8日。前三章中每一章都有著一個人物,??思{借著他們的視角來講述康普生家族的衰敗歷程,但是由于在講述中穿插了過多的意識變換與心理活動(作者有時用不同字體區(qū)分現(xiàn)實與意識,有時又根本不加區(qū)分,純粹靠讀者自己把握。寫意識時根本不加標(biāo)點),第一次讀難免要一頭霧水,而第四章也就呼之欲出,使用全能視角來為全書收尾,也大致解決了前面部分的謎題??梢运阕饕话谚€匙。另外,這本書之所以被眾多評論家奉為創(chuàng)作技巧的教科書是絕對不乏理由的。除了敘述多角度的變換,還有敘述時間的倒錯——如各章標(biāo)題顯示的那樣,??思{在小說中只用了四天的表面跨度便講述了一個家族漫長的衰亡歷史,而這四天卻又是按照著“3124”的順序安排好的,這樣就首先營造了一種時間的混亂感。
      
      讀者的疑惑恐怕是必然的,敘述角度的不同與敘述時間又是如此緊密地聯(lián)系著——第一章是康普生先生的小兒子班吉在一九二八年四月七日,他三十三歲生日那天發(fā)生的事。班吉是個先天弱智的孩子,智商僅僅相當(dāng)于三歲孩童,往往一個詞就會引起他的回憶。在斷斷續(xù)續(xù)的記憶中,班吉腦中的意識為讀者大略勾畫了康普生家族成員——班吉與他的大哥昆丁、二哥杰生,以及他最喜歡的姐姐凱蒂的童年。 表現(xiàn)意識流最適合的地方說來不外幾種,或者是孩子,或者是白癡,班吉無疑十分適合用來集中展示這種混亂的心理活動。但是在這背后,讀者參與到作者的寫作之中——這也是福克納本人愿意看到的,就能看到汩汩滲出的卻是一種弟弟班吉對凱蒂的溫情,這與第二章的絕望,第三章的暴怒,第四章的蒼涼都是截然不同。班吉在全書大概是唯一一個可以置身事外的人物,這樣的人物設(shè)置也就使他成為一份參照。十八年間,因為智商的并無改變,班吉身邊的玩伴都換了三輪,但閱讀時出現(xiàn)在讀者眼前的他卻似乎永遠(yuǎn)是個孩子。書中他沒有說過一句話,只會在不高興時發(fā)出哼吟與嚎叫。這就恰恰使他成為一面鏡子,不加掩飾地映出了身邊人物的種種面目。   
      
      第二章是昆丁在一九一〇年六月二日一天的行動。如果說班吉的自我視角中繁復(fù)出現(xiàn)的過去意識是因為他的先天問題,那么在第二章中達(dá)到全書高潮的意識流表現(xiàn),則源于昆丁回想到凱蒂的沉淪(包括了他與凱蒂失貞與舉行婚禮前后的幾次談話)而泛起的強烈自殺念頭——順帶也就托出了凱蒂失身的前因后果。這一天即是《喧嘩與騷動》全書敘述時間之始,也是昆丁自殺的日子。全書意識流表現(xiàn)達(dá)到高潮的正是昆丁自殺前因為回憶而導(dǎo)致的近乎不停的心理躍動。作者在此書出版十五年后,為《袖珍本??思{文集》寫的附錄《康普生家:1699——1945》中,透露了當(dāng)時昆丁之所以認(rèn)定自己不得不死的原因——“他倒不是愛他妹妹的肉體,而是愛康普生家的榮譽觀念。”書中有一個細(xì)節(jié)值得注意,康普生先生給了昆丁一座祖?zhèn)鞯溺姳?,但又對他說:“這只表是一切希望與欲望的陵墓,我現(xiàn)在把它交給你;你靠了它,很容易掌握證明所有人類經(jīng)驗都是荒謬的reducto absurdum…我把表給你,不是要讓你記住時間,而是讓你可以偶爾忘掉時間,不把心力全部用在征服時間上面。因為時間反正是征服不了的,他說。甚至根本沒有人跟時間較量過。這個戰(zhàn)場不過向人顯示了他自己的愚蠢與失望,而勝利,也僅僅是哲人與傻子的一種幻想而已?!弊鳛楸蛔约耗浅渑娴谋^厭世與家族榮譽觀念的父親唯一影響的人,在這樣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昆丁,潛移默化之中已然化身為了家族觀念的化身,與自己的父親相比甚至有之過而無不及。他愛的不是妹妹,而是妹妹的貞操,或者說,他愛的是自己整個家族世襲的古老榮譽,而妹妹凱蒂的失貞即如同處決他自己。因此,被“長老會那套萬劫不復(fù)的天譴的說教深深吸引”的他可以為了保全這份古老的榮譽而死。也可以認(rèn)為,他在遍尋解救的方式無著后,即便對自己父親說妹妹的貞操是被他奪走也無法拯救他心中正在沉陷的家族榮譽后,他就選擇了死。在昆丁看來,“靠了這種手段,不用麻煩上帝,他自己就可以把妹妹和自己打入地獄,在那里,他就可以永遠(yuǎn)監(jiān)護(hù)著她,讓她在永恒的烈火中保持白璧無瑕?!钡诙聦懙氖抢ザ∫蝗嗽诖髮W(xué)附近的見聞,我們與其說他是為了自己失貞的妹妹自絕,不如說他是對這個正在沒落的家族感到絕望至極而死。昆丁是一種腐朽觀念的殉道者,而他的結(jié)局也在某種程度上暗示了十八年后康普生家族不可避免的崩壞,即如昆丁自己那“干脆縱身一躍,舍棄一切,向無底的深淵沉淪。”
      
      第三章寫的是凱蒂的二弟杰生在一九二八年四月六日的事。此時,凱蒂已經(jīng)離家出走,把自己的私生女小昆丁留在家里,昆丁也死了十八年,而班吉白癡依舊。康普生家族于杰生而言大權(quán)在握,他正依靠自己的事業(yè)支撐著這個正在搖搖欲墜的古老家族。在全書中,杰生的處境是最悲慘的,但也是作者有意刻畫的惡人形象。在以個人的視角推動情節(jié)的前三章中,“杰生部分”中回憶的跨度時間最短,意識出現(xiàn)的次數(shù)也最少。作者的用意也是很明顯的,班吉在意識中不斷出現(xiàn)的凱蒂是因為她與自己的關(guān)系最親近,昆丁不斷回憶起自己與凱蒂在一起的日子,是因為凱蒂的不貞打破了他賴以生存下去的信念,而杰生之所以較少想起之前的日子——內(nèi)容也不外是父親賣掉最后家產(chǎn)供自己的大哥去哈佛上學(xué),凱蒂結(jié)婚花掉大量財產(chǎn),正顯示了他的個性:自私冷酷與吝嗇雞賊。說來這也并不能完全指責(zé)杰生本人,他同樣是美國南方道德精神破產(chǎn)的殉葬品而已。待到杰生成人后,過去可供自己哥哥姐姐揮霍胡鬧的家庭財產(chǎn)已然被揮霍一空,他不得不要養(yǎng)活自己的弱智弟弟,母親,姐姐的私生女(雖然有凱蒂每月都會匯款),以及幾個黑人家傭。他的無情殘忍是顯而易見的,用幾張免費的劇票戲弄下人,對外甥女小昆丁和姐姐凱蒂的剝榨,對自己母親的冷嘲熱諷(“我不能白白養(yǎng)活滿廚房的黑鬼,也不想把州立精神病院的一年級優(yōu)等生硬留在家里。血統(tǒng)高貴,我說,祖上出過好幾位州長和將軍呢。幸虧咱們祖上沒出過國王與總統(tǒng),否則的話,咱們?nèi)叶家浇芸诉d去撲蝴蝶了呢”)。他的變態(tài)性格為家族現(xiàn)狀坐實,而杰生的這種性格不僅無法拯救他的貧困,也難以拯救自己家族的衰落。他在乎的只是自己,生活的全部也都是自己,但他不得不要承擔(dān)著整個家族的繼續(xù)運轉(zhuǎn)。他的處境顯而易見也是最悲慘的,被自己外甥女奪取自己辛苦積攢下的財產(chǎn)(包含了大量不義之財),卻無法實施報復(fù)。圍繞杰生的永遠(yuǎn)是邪惡與悲慘的無限輪回。我們無法解釋清楚是哪一方開啟了另一方的潘多拉魔盒,也不能確定究竟什么能夠終結(jié)這種可憐的生活局面。昆丁可以一死了之,在地獄中保全他妹妹的貞操與自己全部的家族信念;凱蒂可以一走了之,在異鄉(xiāng)孤苦伶仃的生活為自己年輕時放蕩不羈的經(jīng)歷做著救贖,而杰生卻什么也不能做,他只能繼續(xù)用盡心機地積聚錢財,并為為這個家族的衰亡做著殉葬。第三章因此而言可以被視為杰生的“死”——生存對他而言在凱蒂失貞,昆丁自殺后,就幻滅為一場不會停止的奔波。他曾說:“一八六五年,亞伯?林肯從康普生一家手里解放了黑鬼。一九三三年,杰生?康普生從黑鬼手里解放了康普生一家。”是的,他是無辜的,也是悲慘的,因此他的形象也是邪惡的。
      
      第四章發(fā)生在一九二八年四月八日,也是福克納在《喧嘩與騷動》四個章節(jié)中標(biāo)注的最晚時間。作為全書的終結(jié)部分,盡管作者是以全知全能的角度進(jìn)行敘述,但第四章無疑屬于康普生家族的老女傭迪西亞眼中“后來的事”。這一部分包含了三個互相穿插的純粹故事:小昆丁奪走舅舅杰生財產(chǎn)后的出逃,杰生發(fā)現(xiàn)后的追捕尋找但以無果告終,家族中的黑傭去教堂參加禮拜。這是完美的三段式敘述,不再包含意識行為,作者的敘述也從人間眼光一躍而俯視人間。三個故事的收尾相接:小昆丁的出走直接導(dǎo)致了杰生的暴怒追捕,而以迪西亞為主的幾位黑人在教堂接受禮拜的圣歌結(jié)尾,則意味著作者不再從人世間尋求南方衰落破敗的根由,那是幾乎無窮的循環(huán),作者把救贖寄托給了宗教,或者說把希望放在了老黑人迪西亞代表的黑傭身上。??思{的這本小說全篇都是陰暗潮濕的南方背景,人性的黑夜也在故事中表露無遺。如果說??思{對康普生家族有何希望,或?qū)φ麄€南方分崩離析的種植園家族有何看法,他留下的唯一火光就是這位迪西亞?!缎录s?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愛的頌歌》中有云:“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夸,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fā)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這段文字又何嘗不是迪西亞的真實寫照。由此迪西亞獲得了一種平靜得有些悲哀的環(huán)境中令人震撼的圣母形象。
      
      《喧嘩與騷動》的題目出諸莎士比亞的戲劇《麥克白》第五幕:“明天,明天,再一個明天,一天接著一天地躡步前進(jìn),直到最后一秒鐘;我們所有的昨天,不過替傻子們照亮了到死亡的土壤中去的路。熄滅了吧,熄滅了吧,短促的燭光!人生不過是一個行走的影子,一個在舞臺上指手劃腳的拙劣的伶人,登場片刻,就在無聲無息中悄然退下;人生如癡人說夢,充滿著喧嘩與騷動,卻沒有任何意義?!钡?思{又在書中描述那個被白人遮蔽的群落時寫到:“他站在那頭廋得像兔子一樣的騾子旁,人和兔子都那么可憐巴巴、一動不動、很有耐心。列車拐彎了,機車噴發(fā)出幾下短促的、重重的爆裂聲,他和騾子就那樣平穩(wěn)的離開了視域,還是那么可憐巴巴的,那么有永恒的耐心,那么死一般的肅穆:他們身上既有幼稚而隨時可見的笨拙的成分也有與之矛盾的穩(wěn)妥可靠的成分這兩種成分照顧著他們保護(hù)著他們不可理喻的愛著他們卻又不斷地掠奪他們并規(guī)避了責(zé)任與義務(wù)用的手法太露骨簡直不能稱之為狡詭他們被掠奪被欺騙卻對勝利者懷著坦率而自發(fā)的欽佩一個紳士對于任何一個在一場公正的競賽中贏了他的人都會有這種感情,此外他們對于白人的怪癖行為又以一種溺愛而耐心到極點的態(tài)度加以容忍祖父母對于不定什么時候發(fā)作的淘氣的小孫孫都是這樣慈愛的?!币缘衔鱽啚橹鞯暮趥蛏砩系娜棠投鞔?,與憐憫包容,是康普生家族的最后的希望,是在南方世界中個人一生中表露無遺的絕望感唯一可獲救贖的途徑,也是??思{通過十?dāng)?shù)部小說中創(chuàng)造的“約克納帕塔法世系”中瑩爍的孤獨閃光。
      
      在《喧嘩與騷動》中,??思{展現(xiàn)了自己成熟的藝術(shù)流小說技法,但也有大量象征隱喻,哲學(xué)思考。他有意設(shè)置的時間錯亂并非是在炫技,康普生家族的衰落之景正是憑依福克納對時間的思考才逐漸展現(xiàn)于讀者眼前。昆丁對于時間是極度敏感,以致在自殺前要摔壞鐘表才能安心死去,而他的父親康普生先生雖然早早察覺到人無法戰(zhàn)勝時間,但也無力挽救自己與整個家族的逐漸沉沒。這些都體現(xiàn)了時間與這個家族間的密切聯(lián)系。他們是沒有未來的,沉湎在過去中痛苦不已,因而也丟掉了現(xiàn)在,但鐘表的齒輪聲正讓人意識到自己存在于這絕望的“現(xiàn)在”之中。無論是班吉,還是昆丁、杰生,他們的意識都不受自己控制地反復(fù)穿梭在過去與現(xiàn)在之間?;貞浀某霈F(xiàn)加深了此刻的悲哀,而后者又通過停滯不前的發(fā)生呼應(yīng)了過去。他們是沒有未來的。無論是在過去死去,還是在現(xiàn)在自絕。對于福克納本人而言,人不是依賴對將來的希望活下去的,相反,人當(dāng)下的行為是無法與記憶和過去斬斷聯(lián)系的:人是活在過去的。不按時間順序的巧妙敘述便達(dá)成了這種效果。就我閱讀范圍所及,??思{的敘述技巧是無與倫比的。
      
      如果在《喧嘩與騷動》中找出一個統(tǒng)領(lǐng)全篇的人物,凱蒂無疑是唯一的答案。作為??思{的第一部成熟之作,這本小說中的四個章節(jié)都是圍繞著凱蒂發(fā)生的。凱蒂在某種程度了被作者賦予了掌管康普生家族生死的權(quán)力。再者,如果這本書中有一個對立,或者說扮演了善惡間沖突的角色的,則是凱蒂的弟弟杰生與康普生家族的黑人管家迪西亞。??思{用了整整一章張揚了杰生的惡,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他那冷酷自私的嘴臉,但是讀完全書后留給我的印象卻很淡漠。好像是我們在世間已經(jīng)目睹或者行使了太多無用的惡,作者的真正用意倒仿佛是為了給讀者展示一點人世間僅存的善意。??思{的偉大說來不僅是開創(chuàng)了一種嶄新的敘述角度,或者說作為意識流小說的鼻祖,他在《喧嘩與騷動》這本書中展示家族衰落歷史的無情遠(yuǎn)不如馬爾克斯,后者在《百年孤獨》結(jié)尾直接用一場神秘莫測的颶風(fēng)把倍受詛咒的布恩迪亞家族所在的馬孔多小鎮(zhèn)從地圖上抹去,而福克納則僅僅寫下了康普生家族中眾人的死去與失蹤,他只留下了一個迪西亞。這是??思{的一點有情,但恐怕簡簡幾筆寫下的迪西亞更為我們所記得,鼓舞著現(xiàn)世已經(jīng)不堪同情的人們,繼續(xù)尋找那些或多或少值得為之生存下去的意義。
      
      2012年11月14日
      
      
      附錄
      《<喧嘩與騷動>摘抄》
      
      “他說,童貞這個觀念是男人而不是女人設(shè)想出來的。父親說,這就跟死亡一樣,僅僅是一種別人都有份的事兒,我就說了,光是相信它也是沒什么意思的,他就說,世界上一切事情之所以可悲也正在于此,還不僅是童貞的問題。于是我就說,失去貞操的為什么不能是我,而只能是她呢,于是他說,事情之所以可悲也正在于此;所有的事情,連改變它們一下都是不值得的,而施里夫說,他不就是光會追逐那些小騷娘們嗎,我就說,你自己有妹妹沒有?你有沒有?你有沒有。”“在老家八月底有幾天也是這樣的,空氣稀薄而熱烈,仿佛空氣中有一種悲哀、惹人懷念家鄉(xiāng)而怪熟悉的東西。人無非是其氣候經(jīng)驗之總和而已。這是父親說的。人是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的總和。不義之財總要令人嫌惡地引導(dǎo)到人財兩空上去:一邊是欲火如熾,一邊是萬念俱滅,雙方僵持不下。”“于是他說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看著邪惡暫時得逞其實它并不能永遠(yuǎn)于是我說它也沒有必要占上風(fēng)如此之久對一個有勇氣的人來說于是他說你認(rèn)為那是勇氣嗎于是我說是的父親你不認(rèn)為是嗎于是他說每一個人都是他自己的道德觀念的仲裁者不管你是否認(rèn)為那是勇氣反正它比那行動本身比任何行動都重要否則的話你不可能是認(rèn)真的于是我說你不相信嗎我可是認(rèn)真的于是他說我看你是過于認(rèn)真才這樣要使我震驚否則你是不會感到萬不得已非告訴我你犯了亂倫罪不可的于是我說我并沒有說謊我并沒有說謊于是他說你是想把一樁自然的出于人性所犯的愚蠢行為升華為一件駭人聽聞的罪行然后再用真實情況來祓除它于是我說那時要將她從喧鬧的世界里孤立出來這樣就可以給我們擺脫掉一種負(fù)擔(dān)而那種聲音就像是從來沒有響過一樣于是他說你當(dāng)初是存心要她干的吧于是我說我當(dāng)初害怕這樣做我怕她會同意這樣以來就沒有什么好處了可是如果我能使你相信我們干了那樣的事那么事情就會真的是那樣了而別人的事就會不是那樣而整個世界就會喧叫著離開我們于是他說唔關(guān)于那另外的一件事你現(xiàn)在倒也沒有撒謊不過你對你自己內(nèi)心的思想對普遍真理的那一個部分亦即自然事情的遞迭次序以及它們的元音仍然蒙然無所知這些原因使每個人的頭上籠上陰影包括班吉在內(nèi)你沒有考慮到有限性的問題你在考慮的是一種神化的境界在這種境界里一種暫時的思想狀態(tài)會變成勻稱超出肉體之上它不但意識到自己也意識到肉體的存在它不會完全拋棄你甚至于也不會完全消滅于是我說暫時的于是他說你不禁要以為有一天它再也不會像現(xiàn)在那樣地傷害你你似乎僅僅把它看成是一種經(jīng)驗使你一夜之間頭發(fā)變白不妨這么說可是一點也不會改變你的外貌你在這些情況下是不會做這件事的這將是一場賭博奇怪的是這種被不幸事件所孕育的人每一下呼吸都是一次新的投擲所擲的骰子里早已灌了鉛肯定對他不利這樣的一個人還不愿面對最后的判決其實他事先早已知道他是遲早要面對的不必試用種種權(quán)宜之計包括用暴力也包括連三歲孩子也騙不過的小手法直到有一天再極度厭惡中他孤注一擲盲目地翻開一張牌不管是誰即使是在失望或悔恨或失去親人時襲來的第一陣盛怒之中也不會這樣做的只有等他認(rèn)識到即使是失望或悔恨或失去親人對于一個陰郁的賭徒來說也并不特別重要時才會這樣做于是我說暫時的于是他說很難相信一種愛或一種哀愁會是一種事先沒有計劃便購買下來的債券它是不管你愿意還是不愿意自己成長起來的而且是事先不給訊號就涌進(jìn)了自己的記憶并被當(dāng)時正好當(dāng)?shù)赖娜魏我环N牌號的神所代替的不你不會那樣做的直到你開始相信即使她也是不大值得為之感到失望的于是我說我是永遠(yuǎn)不會做那樣的事的沒有人知道我所知道的事于是他說我想你最好馬上就到坎布里奇去你或者先去緬因州呆上一個月如果你節(jié)約些錢還是夠用的這樣做也許是樁好事因為精打細(xì)算地使用每一個子兒比耶穌治愈了更多的創(chuàng)傷于是我說就算我能理解你的用意我下一周或是下個月在那兒是會很理解的于是他說那你就該記住你進(jìn)哈佛是你母親畢生的夢想從你生下來時起她就懷著這樣的希望而我們康普生家的人是從來不讓一位女士失望的于是我說暫時的這樣做對于我對于我們大家都是有好處的于是他說每一個人是他自己的道德觀念的仲裁者不過誰也不該為他人的幸福處方于是我說暫時的于是他說這是世界上最悲哀的一個詞了世界上別的什么也沒有這不是絕望直到時間還不僅僅是時間直到它成為過去?!?/li>
  •      It is obvious that William Faulkner has an unhappy recollection of the past world, but he had no ideas about how to deal with all of these problems. Then we find chaos in this novel. Benjy,as the first major character we'd met, is an idiot. I guess, maybe one of the main reason why Faulkner wanted to write this novel is that he wanted to explore the deepest consciousness of an idiot. Certainly the family's decline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eme in Faulkner's novels, but as an ordinary reader, I think I now lack knowledge to notice the great significance of Faulkner's southern society of America.Furthermore, the decline of a family, in this novel, is not very distinct. We just see some strange people, they laugh, cry,love and die.
       I like the description of smells in this novel, especially in Benjy's memory. "Caddy smelled like trees." Although he is an idiot, we can read the very deep unhappiness on his mind. And most importantly, he didn't know what happened, the only thing he could do is crying. This is also the most sad part of this novel.
       It is never easy to get into Benjy's world, because we are very well. But I can not stop thinking about Ben's sadness, I also asked myself, "If I were an idiot, what would I feel? And what kind of sadness it is?"
       Maybe Benjy feels hurt too.
       Like a blues singer, Faulkner had sung a very sentimental song.
  •      憑著記憶寫書評合不合格?
      
        其他不說,至少用在《喧嘩與騷動》《追憶似水年華》乃至《尤利西斯》這類書上不過分。這種書本來就是記憶、意識流和強力的跳躍。如果我要寫一篇書評,非得把那本書重新看一遍不可;那作者寫這些回憶的天書,難道還要主人公一遍遍重活嗎?
      
        好吧,我只是在為遺漏和模糊找理由。我要著急寫完這個書評,干這項我并不喜歡也并不擅長的事情是為了什么,我已經(jīng)不知道。所以我更不能為了它再去做什么。只讓我急匆匆完成好了,憑借印象。
      
        喧嘩與騷動,Sound and Fury,舊譯聲音與瘋狂。打開回憶之門,跳出來的除了聲音就是瘋狂了。那些柔情蜜意,都要細(xì)細(xì)尋找才能得到。天下但凡美好東西皆如此。一本書讓你在某個時間或空間想起來了,而且事隔很多年,多到想不起來,那這本書就贏了。贏了你的惶恐和浮躁,贏了你這些年碌碌無為或者飛黃騰達(dá),贏了你所在世界的各種表象,透過內(nèi)里直達(dá)心靈。
      
        我一直愁這個周六要上什么書。我看著書架找啊找。找那個靈感和快感。那個費勁。后來我躺在床上,瞇著眼睛,忽然想起來網(wǎng)上那個爛俗又不得不承認(rèn)很打動人的一段話,大意是要是醒來發(fā)現(xiàn)還在高中同桌正笑話你睡過去那該多好。那該多好。窗簾露出一道縫,涼風(fēng)吹進(jìn)來,盡管現(xiàn)在白天長了但夜晚還是會來。那該多好。一到這時候我就總在回憶十年前的事情,比如十五六歲回憶五六歲的時候。那該多好。我回憶煩了,又沒法控制,然后發(fā)誓向前看吧再也別回頭了。有那么五六年,奇跡一樣我真的再也沒犯過這回憶病。那該多好。我覺得自己冷漠了,淡然地讓人討厭,所以我又后悔了。我沒法再“那該多好”了。
      
      
  •     ??思{的《喧嘩與騷動》用來考驗?zāi)托暮椭橇Φ故遣诲e。尤其第一章——“1928年4月7日”,迷宮似的文體,有點讓人找不著北。如果沒有①②③的提示,可能影響理解,當(dāng)然無視①②③也行,不過這樣一來,就得多花時間,比如回過頭,帶著疑問尋找不知斷裂在何處的某個情節(jié)的“線頭”,或者,不管是否“云里霧里”索性一路讀下去,也可能在閱讀中猛然領(lǐng)悟作者的意圖。
      
      為什么說這些?你可能覺得奇怪:我們是讀小說,不是猜啞謎。如果是剛剛翻開書的讀者,腦子里冒出以上念頭,一點兒不奇怪。第一章,“1928年4月7日”,整整75頁,都是一個叫班吉的人的所見和回憶。如你知道的那樣,班吉是一個白癡。既然是白癡,他的思緒有些混亂也無可厚非??筛?思{偏偏不是以作者的視角來述事,而是仿佛把一根導(dǎo)線直接連上班吉的大腦,作者隱藏,獨獨來一個班吉式自白。所以作為讀者,你想要抓住一個“跳來跳去的思緒”可就有些難度了。
      
      1928年4月7日,班吉三十三歲。三十三年生活,在班吉的記憶里留下了一些支離破碎的片段,而就在這一天,它們像無數(shù)電影鏡頭在班吉腦海里閃回,??思{只是履行了一個“記錄”的職責(zé)。對讀者來說,理解的難度是片段的不連貫,既不按時間順序,也不循情節(jié)走勢,而是毫無邏輯地在幾個事件,幾個場景,現(xiàn)實和回憶之間切換:凱蒂結(jié)婚,凱蒂成人禮,凱蒂放學(xué),奶奶去世,大哥昆丁自殺,父親杰生先生去世,與凱蒂女兒小昆丁相遇……前一秒鐘,班吉的思緒還在這兒,下一秒也許就跳到了那里。
      
      我猜想,作者如此落筆,一方面可能是為班吉的智力原因考慮,另一方面,其實,人這一輩子,遇到的事多半是相似的,換種說法,人們一直在重復(fù)生活,有時候夢到一個地方,一件事,總會覺得,天哪,好像以前來過,天哪,仿佛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所以班吉由一件事情聯(lián)想到另一件事,由一個場景勾起對另一個場景的回憶,也情有可原。
      
      而且,對一個“思緒”來說,即使如我們在書上見到的那樣“令人費解”,也完全符合自然規(guī)律,因為誰也沒有規(guī)定回憶只能完整地讓過去一件事情從頭至尾呈現(xiàn),它完全可以由一句話,一個場景,馬上從一個事件跳進(jìn)第二個事件,甚至第三個事件。這就是所謂的意識流,像河流一樣滾滾而下的思緒。作者作為局外人,不會中途“跳出來”跟你說:聽好了,我要講另一件事了。不太可能。所以,作為“意識流”面前的一位聽眾,也就是讀者,必須具有耐心,苛刻一點,必須是一個聰明人。不然,聽不到一半,保證會跳起來:你在說什么夢話!
      
      當(dāng)然,也只有耐心的讀者才能體會“班吉式自白”的迷人,你只要看下去,慢慢地,就不需要①②③的提示了,好像腿腳不靈便的人走在路上,不知不覺扔掉了拐棍,我們已經(jīng)有能力分辨:哦,班吉這家伙說的是哪門子事。
      
      班吉這個人物在小說里的功能猶如一部刻錄機。旁人都在成長,變老,唯有他,智商永遠(yuǎn)停留在“三歲”。三十三年間,他的玩伴換了三輪,連姐姐凱蒂的私生女小昆丁都長到了談戀愛的年紀(jì),三十三歲的班吉還是三歲的樣子,動不動就嗷嗷直叫。那么,為什么說他是刻錄機呢?
      
      因為在一個白癡面前的表現(xiàn),對待一個白癡的態(tài)度,恰好能還原一個人的真實面貌和心性。你以為他聽不懂,你以為他好壞不分,也不具有一個正常孩子的喜惡情感,就像在一個嬰兒面前我們往往不會掩飾自己的情緒,而這正好能把一個人的真實思想反映出來,就像在一面鏡子前,人情冷暖,善良邪惡總會淋漓盡致地顯現(xiàn)。班吉刻錄了他面前的一切。黑廚娘迪爾西的善良,姐姐凱蒂的善良,哥哥杰生和母親的自私冷漠,連那些作為玩伴的小黑人,那種帶著班吉玩時情緒里的勉強、輕蔑和不屑,全都表露無遺。
      
      不過,在還原一個場景的同時,??思{沒有發(fā)表任何見解,我們在文本里找不到作者的影子,那里只有班吉的一雙眼睛,借著班吉的眼睛,忠實記錄正在發(fā)生或者曾經(jīng)發(fā)生的一切。好像羅伯·格里耶的小說走的也是這個路數(shù)?
  •   需要靜下心來閱讀的作品
  •   試過幾次沒讀進(jìn)去
  •   不過LZ名字忒矬
  •   ls你曾經(jīng)也叫吉姆
  •   不一樣吧,我那是美國名兒,你這是日本名兒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