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9 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 作者:張新穎,坂井洋史 頁數(shù):232 字數(shù):20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2005年底,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舉辦第二屆“明賢講席——近現(xiàn)代中國文學的學科視野”的報告會,主題報告者有李歐梵、王德威、王曉明、黃子平、陳平原和我六人。我挨著陳平原教授坐,所以他的報告我聽得很清楚。印象最深的是,他開口便語驚四座:凡從事文學教育或研究的人,撰寫并出版一部“文學史”,都是一件讓人魂牽夢縈的壯舉。他引王瑤先生當年的文章說:幾乎每一位研究中國文學學者的最后志愿都是寫一部滿意的中國文學史。同時還舉一位已經(jīng)作古的老先生(名字我忘記了)為例,那位先生的終身遺憾就是沒有寫出一部文學史。
內容概要
本書共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現(xiàn)代困境中的文學語言包括了張新穎的現(xiàn)代困境中的語言經(jīng)驗行將失傳的方言和它的世界等文章,還包括了坂井洋史關于文學語言的“自然”與“第三代”詩語言中“口語化”傾向等文章,下篇為現(xiàn)代困境中的文化形式。 本書可供相關研究人員閱讀參考。
書籍目錄
總序序一序二 上篇 現(xiàn)代困境中的文學語言張新穎 現(xiàn)代困境中的語言經(jīng)驗 行將失傳的方言和它的世界 ——從這個角度看《丑行或浪漫》 黑暗中的聲音坂井洋史 致張新穎談文學語言和現(xiàn)代文學的困境 試論中國現(xiàn)代文學家的語言意識及其現(xiàn)代認識的片面性 關于文學語言的“自然”與“第三代”詩語言中的“口語化”傾向 下篇 現(xiàn)代困境中的文化形式張新穎 中國當代文化反抗的流變 ——從北島到崔健到王朔 張楚與一代人的精神畫像坂井洋史 都市文化·大眾音樂·現(xiàn)代性 “介入”搖滾
章節(jié)摘錄
路翎小說里的人物,盡管職業(yè)、身份、階層各異,講的卻差不多是同一種語言,也就是作者的語言。在這一點上,與陀思妥耶夫斯基非常相似,而他們所受的責難也非常相似,列夫·托爾斯泰甚至也為此而批評陀思妥耶夫斯基。但是,問題的癥結在于,巴赫金在討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語言時指出:“采擷語言的多種成色,為主人公寫出鮮明不同的‘語言個性’,這些原則唯有在塑造客體性的完成論定的人物形象時,才會獲得重大的藝術意義。人物的客體性越強,他的語言面目就越鮮明突出?!边@也就意味著,某一社會階層的典型性語言是客體性很強的語言。而對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路翎來說,他們并非是要塑造“客體性的完成論定的人物形象”,而是在一個永遠也無法完成的過程中探索他們的人物和他們自己的進行著復雜劇烈的精神活動的內心世界,他們犧牲了所謂的語言個性,擯棄了客體性,而獲得了主體的存在。這也就是胡風所說的人物的“活的意欲”——卓越的批評家胡風敏銳地感受到了這種主體性的降臨及其非同一般的文學意義:“在路翎君這里,新文學里面原已存在了的某些人物得到了不同的面貌,而現(xiàn)實人生早已向新文學要求分配座位的另一些人物,終于帶著活的意欲登場了?!倍L所說的精神奴役創(chuàng)傷和路翎敏感著的語言奴役創(chuàng)傷,及其對它們的反抗,并非就是某種本質性的規(guī)定,也并不靜止地存在于客觀對象上,只要去剖析去揭示就能夠露出其面目,而是活動于主體的精神世界中并通過主體的全部活動顯現(xiàn)出來。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