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敬畏生命的過程

出版時間:2006-9  出版社:河北花山文藝  作者:畢淑敏  頁數(shù):215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畢淑敏是我國最具“人氣”的作家之一,她的講演與訪談更是獨樹一幟,其思想的獨到和語言的魅力,不但是獨步文壇,而且尤為青年學子所鐘愛甚至癡迷。本書選收了她近年來影響較大的演講和最新訪談,從中可以領略其關于青春和人生諸多發(fā)人深省的見解和表述的風采。本書還精選了作者關于創(chuàng)作自白的篇什,均為首次結集面世。在這里,看不到那些大行其道、華而不實的大話空話和套話,時時處處都可以感受到真知灼見的尖銳觸及和誠懇率真的心靈閃光。

作者簡介

  畢淑敏,祖籍山東,1952年生于新疆伊寧,就讀于北京外語學院附屬學校。17歲赴西藏高原阿里地區(qū)當兵,服么11年。歷任衛(wèi)生員、助理軍醫(yī)、軍醫(yī),1980年轉業(yè)回北京,1990年任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總公司作家。著有《畢淑敏文集》(八卷),長篇小說《紅處方》、《血玲瓏》、《拯球乳房》等?! 乙患壸骷摇⒈本┳骷覅f(xié)會副主席、內科主治醫(yī)師、北京師范大學文學碩士、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博士方向課程結業(yè)。

書籍目錄

能否預知你今生的苦難——在清華大學的演講領悟人生的亮色——在北京華廈女子中學的演講漫談醫(yī)學與文學——在北京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博士課堂的演講生命和死亡是平等的——在大連大學的演講我愛我的性別——在湖南電視臺的演講語言的魅力與美麗——在北京紅楓婦女心理咨詢中心的演講社會的底色和脊梁——在《女工》小說發(fā)布會上的發(fā)言聚沙——慶祝《青年文摘》生日的發(fā)言就等著看你們的戲啦 ——為“大學生戲劇節(jié)”致辭重劍光鋒——答杜力致不美麗的女孩子從伊甸園帶走的禮物——答青年問之一人生有三件事不可儉省——答青年問之二一毫秒的長度——答青年問之三祝你在清晨飛翔——答有關職業(yè)壓力的問題愛情可算一種病——答《中國青年》雜志問漫談讀書——答《心理月刊》記者李芬芬問泥沙俱下地生活——答〈中國青年報〉記者問先有沙漠后有劇——話劇《心靈游戲》上演后答觀眾問我敬畏生命的過程——答《讀書》記者問勇氣和自尊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答《人民日報》記者孟曉云問微笑著面對生命——答《北京青年報》記者問聽從心靈召喚——答《健康報》記者高麗問……

編輯推薦

  畢淑敏有一種把對人的關懷和熱情悲憫化為冷靜的處方、集道德、文學、科學于一體思維方式、寫作方式與行為方式?!  趺伞 ∥揖次飞倪^程?!  吺缑粞葜v與低語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我敬畏生命的過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條)

 
 

  •     那時,看到后很有感觸,有所感悟。
      如今再翻,發(fā)現(xiàn)還是感悟不夠。
      也許是經(jīng)歷過一些后,對其感悟才能更深。比如第一篇。
      
      她的文字平實,卻滿含感情。
      將生命、人生等大的話題,與個人內心、現(xiàn)實自然關聯(lián),不架空。
      在個人成長中可以點醒某些點。
      *************************************************************************
      能否預知你今生的苦難
      領悟人生的亮色
      生命和死亡是平等的
      語言的魅力與美麗
      社會的底色和脊梁
      人生有三件事不可儉省--學習,旅游,鍛煉身體
      祝你在清晨飛翔——答有關職業(yè)壓力的問題
      愛情可算一種病
      聽從心靈召喚——關愛自己、正視自己、探索自己
      對生命的深深悲憫 ——感受生活的震撼
      洞見黑暗,是為了感受陽光
      因為柔軟,所以更需要智慧
      ****************************************************************************
      1.人生一定是有苦難的。
      2.如果用兩種標準對待自己和他人,能量會大量的流失。
      3.奧姆真理教,文學養(yǎng)心,心靈的灌溉。
      4.人生沒有意義,每個人必須為自己的人生確定一個意義。
      5.自己的墓志銘。
      6.那一刻心中的悲傷與破滅無法言表。
      7.面對一個虛弱而八面玲瓏的人,最好的策略是開誠不公和勇敢。
      8.在該休息的時候休息,在該流淚的時候,哭泣。
      9.自我認識,更好地愛自己,愛別人。
      10.看書,評書,說書。知識,思維,表達。
      11.智慧的修煉和積累,更好地做事。
      12.走入心靈這座幽靜繁茂的密林,林海深處,有香花也有森林。
      13.臨終關懷醫(yī)院。
      
  •      這幾天讀了畢淑敏的《我敬畏生命的過程》,這本書是沙沙從舊書市場買了后不敢?guī)Щ丶?,怕被老媽絮叨(最近她買書很多),寄存在我這里的。因為這本書是獨立成篇的演講記錄或散文,即使我還沒全讀完,也大概了解了她的創(chuàng)作歷程和思想軌跡。我喜歡讀作家這種隨意交談形式的文字,不端架子、打擺子,不引經(jīng)據(jù)典故弄玄虛,能在一大堆廢話里輕易地發(fā)現(xiàn)很真實、很受啟發(fā)的東西。上次向沙沙推薦葉兆言《午后的歲月》,也是這個原因,我并非多么喜歡曾讀過的很少的他的幾部作品,但這不妨礙我讀這本書時忍不住擊節(jié)叫好,許多話,說得多實在,多透徹!
       畢淑敏寫作有其他許多作家所難以企及的優(yōu)勢,她在西藏阿里當了十五年的衛(wèi)生員,16歲到27歲,一生中最敏感,最富于幻想的年齡。然后又轉業(yè)到北京當醫(yī)生,自學電大漢語言文學系,到北師大讀心理學博士等等。對她來講,一個好作家應具備的基礎——閱歷和學識都有了,剩下的就是天賦和運氣了。當然,很多大作家不被局限于什么閱歷和學識,比如高爾基,學識這詞用他身上就很不合適。比如博爾赫斯,好像閱歷也不豐富?,F(xiàn)在年少成名的作家大都拿他來說事,那就算他們天賦和運氣好好了。對畢淑敏這個作家個體來說,無疑她的閱歷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就沒有她的《昆侖殤》和一系列關于西藏的作品。畢淑敏提到王蒙夫人的一段話,“作家要趁著年輕的時候,拓展自己的領域和視野,不要一下子就把自己的那點經(jīng)歷寫完了。你的經(jīng)歷就是你的,誰也奪不去,不著急。到了老年的時候,你再寫也不遲?!边@話我同意一半,就是強調拓展領域和視野這部分。但我不相信每個人老了以后都還有寫作的激情和精力,同時更不相信每個人都能保證活成托爾斯泰或者巴金,可能有很大一部分人會像李賀王勃王小波路遙等人一樣盛年離世。撇開作品的藝術性不談,我更關注的是蘊含在畢淑敏文章中的生命態(tài)度,她在這點上其實和王蒙夫人走的是相反的方向,她寫了《預約死亡》,在大連大學演講時讓學生們給自己寫墓志銘。
       這本書中提到,關于《昆侖殤》,畢淑敏和《昆侖》雜志社的編輯還有過一場爭論。編輯認為她在文章里描寫幾個戰(zhàn)士的死亡的場面太平淡,這些應該潑墨去寫。她初生牛犢不怕虎,說編輯對死亡大驚小怪,是因為“他的生活太安寧了,才會覺得死亡是那樣恐怖。而對一個生活在海拔五千公尺的士兵來說,生命的終結本來就是件比較平易的事情”。畢淑敏和醫(yī)生為一位藏族人實行天葬的場面讓我印象很深刻。他們把死人搬到附近最高的山上,醫(yī)生用手術刀把尸體一點點解剖,然后把死人的肝臟拎在手里,讓周圍的人看肝臟的病變。有了這些經(jīng)歷,她的作品自然無法避免地對生存與死亡進行了更多的關注和剖析。她講:“藏族人認為人生就是一種輪回,他不是作為宗教來感覺,他認為人真的就這樣,不時地從這種狀態(tài)到那種狀態(tài)?!蔽覐哪睦飦??到哪里去?我是誰?這不僅僅是一個哲學問題,這是我們每個人都不得不面對的追問,從出生那天開始,這個問題始終在我們耳邊喋喋不休。
       這個問題,單純靠醫(yī)學是解決不了的。要理解生命,就要深入我們的內心??赡芫褪且驗檫@個原因,畢淑敏后來開始研究心理學,甚至開辦了心理診所。像畢淑敏這樣不斷地學習深造,是一條途徑。另外一條途徑,就是非學術的,重體驗的,宗教式研究。
       對生命和內心的體驗,當然可以和宗教無關,它甚至無處不在。比如我很小的時候,就一直在琢磨什么是死亡,死亡以后還有什么,那不是證明我早熟,多半是膽小怕死的緣故。即使不像我那么膽小怕死,面對身邊的親友一個個離去,我們很難對死亡無動于衷。那天在去馬莊的公交車上,沙沙談到許多親人在大地震中喪生。也許她無法真切地體驗那種愴痛,等她出生時,唐山已經(jīng)重新在廢墟上站立起來了,但在沙沙的文字里,那些與生命、情感有關的迷惘和憂傷,也是分明揮之不去的。這種迷惘和憂傷不只屬于某個特定的個體,只不過有人在刻意回避,有人在憑著本能慢慢地碰觸。昨天,沙沙傳給我“真心話大冒險”的游戲,我發(fā)現(xiàn)自己很難給出那些問題一個簡單直接的答案。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發(fā)現(xiàn)內心世界的難以界定和把捉。我在一百多條問題后添的一條是,“你認為活著的意義是什么?”那一百多個問題,無論是選擇喜歡或者厭惡,是選擇寧靜或者狂歡,最終都要皈依到“活著的意義”的座下。
       我前一段時間向幾個朋友推薦過《西藏生死書》,那本書濃縮著藏傳佛教對生命最深入、最瑰麗的解讀,很適合現(xiàn)代人看。我并不是要朋友們不假思索地信服那些書中的觀點,但我們至少可以借鑒它的思路和角度。一本好書從不逼迫一個人必須相信什么,它只是把前人所體驗、所認識到真相一點點分析給你聽,它強調的是個人的、深入的體驗,卻能不斷地和你自己的體驗相牽引,相印證。一個真正讀懂生命和內心的人,能逐漸從對死亡的焦慮中解脫出來,不沮喪,不放縱,學會珍惜和感恩,面對生死會都同樣的開心和從容。這種生命境界,也是文學和藝術的最高境界。這也許是古今中外,凡是大作家、大學者,沒有幾個能繞開宗教的緣故。即使像魯迅先生,他那樣一個充滿斗志的戰(zhàn)士,其實也有著很濃的宗教情結,要了解這一點的朋友,《心靈的探尋——回憶魯迅先生》(錢理群著)可以找來看一下。
      
  •   喜歡她,被她溫暖的人性光芒所感動,沒有消極與憤世嫉俗,這在現(xiàn)代是很難得的
  •   她在西藏當兵的經(jīng)歷真的對她很有幫助。我喜歡看這種有深厚閱歷作家寫的東西。比如說,以前我喜歡看插過隊的知青作家寫滴書~~呵呵。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