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5 出版社:劉書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05出版) 作者:劉書林 頁數(shù):371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社會思潮與青年教育研究》是跟蹤新時期青年社會思潮研究的文集,記錄了新時期青年思想發(fā)展的軌跡。內(nèi)容包括關于青年思想基本狀況的研究,關于五四運動與當代青年的研究,關于當代青年民族精神與愛國主義精神的研究,關于青年思想特點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關于青年人才素質的研究,關于馬克思主義青年觀研究,關于青年成長和教育的研究,關于青年研究學科的發(fā)展研究。書中既有對青年各階段思想政治狀況的調查概括,又有社會生活各領域青年人的具體處境分析;既有宏觀的理論論證,又有翔實的數(shù)字資料;既縱觀歷史,又跟蹤最新的現(xiàn)實。適合青年工作者和關心青年問題的讀者閱讀。
作者簡介
劉書林,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后擔任: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主任,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黨委副書記。社會兼職有: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專家組成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首席專家,中國青年研究會常務理事。近年獲得“國家級優(yōu)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國家“五個一工程”獎、兩次獲得“國家級精品課程”獎、中國青年研究突出貢獻獎。在馬克思主義研究領域,發(fā)表專著15部、論文200篇。曾出席“國際青年社會問題研究會”瓦爾納年會、聯(lián)合國秘書處主辦“世界青年指導者會議”,在法國“人文之家”和美國哈佛大學作為訪問學者考察“五月風暴”和“美國民權運動”等青年運動。
書籍目錄
關于青年思想基本狀況的研究改革進程中青年的思想軌跡’93青年看社會當前青年思想政治狀況的調查分析經(jīng)濟發(fā)展與青年生活方式的轉變論當代青年思想的誤區(qū)青年思想特征與思想進程二十年當代大學生與社會思潮:主旋律回響下的多重變奏關于五四運動與當代青年的研究“五四”傳統(tǒng)與青年的選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當代大學生“五四”精神伴我成長+五四運動的旗幟是愛國主義“民主與科學”的口號與五四運動的愛國主義旗幟——紀念五四運動90周年關于當代青年民族精神與愛國主義精神的研究青年價值觀與愛國主義青年的“奧運情結”與愛國主義民族精神薪火相傳——再論在抗擊“非典”斗爭中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在抗擊“非典”的斗爭中培育和弘揚大學生的民族精神青年面對SARS的領悟與責任愛國的激情理智的力量關于青年思想特點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論當代青年思想的時代特征研究社會新變化,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當代青少年的思想特點與教育方法切實加強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領導塑造新一代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關于青年人才素質的研究談跨世紀青年的素質要求樹立正確的成才觀素質的概念與21世紀青年人才素質的結構關于馬克思主義青年觀研究毛澤東思想的青年觀簡析青年懷念毛澤東現(xiàn)象分析新時期鄧小平關于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想與方法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青少年關于青年成長和教育的研究掌握花錢與孩子成才的辯證法家庭與青年文化的重塑集體主義原則與青年道德建設艱苦奮斗:興旺發(fā)達的支撐力量說寬容“電腦游戲與青少年智力成長”辯論賽點評青年的最大利益是自身發(fā)展青年文明號活動與思想道德教育網(wǎng)絡娛樂與青少年全面發(fā)展關于青年研究學科的發(fā)展研究青年學科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發(fā)展的大趨勢——全國共青團院校青年學科教學研究會學術討論綜述第二屆青年學科研究會年會學術討論綜述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第一部分或前半部分是她對人生歷程的感受。她走過了這樣幾個歷程:(1)她早年在良好的家庭里長大,受過良好的教育,對人生充滿美好的憧憬和幻想,受到雷鋒、保爾英雄人物的影響,相信共產(chǎn)主義,將來要入黨。(2)她接受社會教育的結果,形成了自己最初的人生觀:“人活著,就是為了使別人生活得更美好;人活著,就應該有一個崇高的信念,在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就毫不猶豫地獻出自己的一切?!睆乃哪挲g可以判斷,她是1957年出生的。她形成以上人生觀的時間正是史無前例的“文革”時期。她以上的人生觀是否需要改變呢?(3)她感受到了理論與現(xiàn)實的對立?!拔母铩敝械幕靵y,如抄家、武斗、草菅人命、家人不茍言笑、外祖父寫檢查等,與她所受的教育“形成尖銳的矛盾”。她的態(tài)度是回避現(xiàn)實。(4)來自家庭的打擊。外祖父去世,為了錢家庭吵翻,關系冷酷,母親不給寄撫養(yǎng)費。受生活打擊,自己不得不到一街道小廠當自食其力的工人。這時,“生活還是充滿誘惑力的”。(5)來自基層組織的打擊。給領導提了意見,不能人團,“又一次地失望了”。(6)來自好朋友的打擊。自己犯了點過失,好朋友把她的知心話匯報給領導。(7)來自愛情的打擊。全身心地愛上一個正受“四人幫”迫害的、“處境一直很慘”的干部子弟。粉碎“四人幫”之后,此高干子弟翻了身,“從此不再理我”。她在總結這一歷程時,發(fā)出這樣困惑的呼喊:“人生呵,你真正露出了丑惡、猙獰的面目,你向我所展示的奧秘難道就是這樣?!”信的第二部分或后半部分是她追尋人生意義答案的思想過程。她的求索經(jīng)歷了這樣幾個階段:(1)觀察和請教社會各種人,沒有得到一個滿意的答案。她認為:人生目的“為革命”,太空,不想再聽這種說教了;“為名”,離一般人太遠;“為人類”,“和現(xiàn)實聯(lián)不起來”;“為吃喝玩樂”,自己又不甘心。思想陷入矛盾的泥淖。(2)求助于讀書。中外作家的經(jīng)典中揭示的丑惡與她現(xiàn)實中看到的“如此相像”,加深了苦惱。最后她從社會達爾文主義得到啟示,認為:人都按人的本能選擇,而不是根據(jù)崇高的道德和信念,“人都是自私的,不可能有什么忘我高尚的人”。為過去自己對人生的理解感到可笑。
后記
先說說這本文集的來龍去脈。我自從1987年完成博士研究生的學業(yè)、獲得博士學位以來,就與青年研究結下了不解之緣。我是國內(nèi)第一批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史專業(yè)的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共產(chǎn)黨宣言》與當代”。我的博士學位論文是《麥克唐納的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以后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以《麥克唐納社會主義新評》為書名在1989年7月出版。但是,畢業(yè)后我卻來到了新創(chuàng)建的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工作,我的專業(yè)和研究方向就不得不發(fā)生了歷史性的調整。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是在中央團校的基礎上創(chuàng)辦的,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對它寄予厚望,希望創(chuàng)建這所學校能夠培養(yǎng)出年輕的馬克思主義者、可靠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當時該校的招生也確是在全國范圍內(nèi)經(jīng)過各省團省委推薦、提前招收品學特別突出而且擔任過學校干部的學生。當時有不少人戲稱這所學校是新的歷史時期培養(yǎng)骨干的“黃埔軍?!?,這不是沒有一點原因的。該校招收的唯一專業(yè)是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每年招收200名學生,編成四個班。這在當時,是全國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中招收學生最多的單位。每屆學生分為兩個系,三個班的學生屬于青年工作系,一個班的學生屬于少年工作系。自從1988年10月,我就進入當時的青年工作系,開始擔任系主任,后來兼任系總支書記。自從1993年該校招收其他專業(yè),青年工作系與少年工作系合并為青少年工作系,我仍然擔任系主任兼總支書記。最后又擔任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主編,直到1996年離開該院,轉入清華大學工作。我在這所學校工作了整整9年。我被這所新創(chuàng)建的學校的教育事業(yè)所振奮,全身心地投入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事業(yè)上。因此,我用了大約5年的時間轉向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這期間參與了中央和政府有關機構設計的全國青年狀況的調查,擔任所有青年學科的課程教學,參與全國范圍的青年研究學術活動,始終擔任全國共青團干部培訓班的教師。
編輯推薦
《社會思潮與青年教育研究》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