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學誠評傳

出版時間:2011-4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倉修良,葉建華 著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章學誠是清代著名的學者、思想家。他一生坎坷,卻能在學術文化方面取得杰出的成就。特別是在史學、方志學、校讎學等方面,提出了一整套系統(tǒng)完整的理論體系,真正做到了集古之大成,成一家之言。他在社會政治、哲學、文學、教育學、譜牒學等方面,也都提出過許多富有時代意義的獨到見解。
  本書系國內第一部全面系統(tǒng)地論述章學誠的生平事跡和學術思想成就的專著。全書共分11章,分別闡述了章學誠生活的時代背景、生平事跡和著述、社會政治思想、哲學思想、史學理論、方志學理論、校讎學理論、譜牒學理論、文學理論、教育思想以及與浙東學派的關系等等,并對章學誠在中國古代學術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響作出了實事求是的評價。本書資料翔實,論點有據(jù),行文流暢,頗多精彩之處。

作者簡介

  倉修良,1933年3月出生于江蘇省泗陽縣?,F(xiàn)為杭州大學歷史系教授、華中師范大學歷史文獻研究所兼職教授、華東師范大學中國史學研究所兼職教授、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副會長。主要著作有《中國古代史學史簡編》、《章學誠和<文史通義>》、《方志學通論》;古籍整理有《爝火錄》(合作)、《文史通義新編》;主編《中國史學名著評介》(上、中、下三冊)、《史記辭典》、《漢書辭典》等。另發(fā)表史學史、方志學、文獻學、譜學方面論文百余篇。

書籍目錄

《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序
第一章 “萬馬齊喑”的專制時代
 第一節(jié) 專制政策及其對學術文化的影響
 第二節(jié) 盛極一時的乾嘉考據(jù)學風
 第三節(jié) 在“乾嘉盛世”的背后
第二章 “窮困潦倒”的坎坷一生
 第一節(jié) “意氣落落,不可一世”的青年時代
 第二節(jié) “不合時好”,不敢入仕的中年時代
 第三節(jié) 為人幕僚,“坎坷潦倒”的晚年
 第四節(jié) 集古大成,成一家之方的史志著作
第三章 倡言改革的社會政治思想
 第一節(jié) “三王不相襲,五帝不相沿”的社會變革思想
 第二節(jié) “以吏治為急”的政治改革方案
 第三節(jié) “時會使然”的人才論
第四章 樸素唯物論的哲學思想
 第一節(jié) “道不離器”的天道觀
 第二節(jié) “效法成象”的認識論
 第三節(jié) “不負我生”的人生觀
 第四節(jié) “天德天位”的倫理觀
第五章 杰出的史學理論家
 第一節(jié) 史學經世論
 第二節(jié) 六經皆史論
 第三節(jié) 史義論
 第四節(jié) 史德論
 第五節(jié) 史書編纂論
第六章 方志學理論的奠基人
 第一節(jié) 方志的起源、性質和作用
 第二節(jié) 方志編纂理論
 第三節(jié) 章學誠方志理論的三大來源
第七章 集古之大成的校讎學理論
 第一節(jié) 椎讎學的目的和任務
 第二節(jié) 校讎學的起源和發(fā)展
 第三節(jié) 校讎學的理論和方法
第八章 “史部支流”的譜牒學理論
 第一節(jié) 譜牒學的性質和作用
 第二節(jié) 譜牒學的起源和發(fā)展
 第三節(jié) 譜牒的編纂原則和方法
第九章 別具一格的文學理論
 第一節(jié) 文跺“明道”、“用世”
 第二節(jié) 倡導“文德”
 ……
第十章 蘊意豐厚的教育思想
第十一章 浙東史學的殿軍
結束語
索引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第三,“蓋將有所發(fā)明”。章學誠不是為校讎而校讎,在駁正前非以后,還要樹立自己的見解,成一家之言。他在35歲那年給錢大昕的《上辛楣宮詹書》和《上曉徵學士書》兩封信中,就明確表示自己“從事于文史校讎,蓋將有所發(fā)明”,“成一家言”。他在史學上貴著述成家,不取方圓求備,學術研究上貴創(chuàng)造發(fā)明,反對依傍門戶。他認為“史學義例,校讎心法,則皆前人從未言及”,因而他自己立志于“文史之爭義例,校讎之辨源流”。他在《文史通義》中確實為文史理論提出了不少可貴的見解,發(fā)前人所未發(fā)。他曾直言不諱地說:“平日持論關文史者,不言則已,言出于口,便如天造地設之不可搖動?!庇终f:“拙撰《文史通義》,中間議論開辟,實有不得已而發(fā)揮,為千古史學辟其蓁蕪?!边€說:“吾于史學,蓋有天授,自信發(fā)凡起例,多為后世開山?!边@些豪言壯語,都表明他在著作上不愿死守陳規(guī),而要闖出一條新路。后來的事實證明,章學誠的這一宏偉目標是完全實現(xiàn)的。他在史學、文學、方志學、校讎學等領域都建立起自己的觀點體系,對于推動這些學科的發(fā)展,起到了重大作用。這種學術研究的獨創(chuàng)精神,值得加以提倡。 第四,評論當時的學風流弊、世教民俗。早在《上辛楣宮詹書》中,章學誠即指出:“世俗風尚必有所偏,達人顯貴之所主持,聰明才雋之所奔赴,其中流弊必不在小。載筆之士,不思救挽,無為貴著述矣。茍欲有所救挽,則必逆于時趨。時趨可畏,甚于刑曹之法令也?!边@說明,還在年輕時代,他就深感社會學風之不正,并表示正直的學者應該挺身而出,加以抨擊和救挽,否則,著作再多也無價值。這種思想,一直到晚年都未曾改變。他在62歲那年《上尹楚珍閣學書》中的幾句話,可以說是這一思想的全面概述。書中云:“學誠……讀書著文,恥為無實空言,所述《通義》,雖以文史標題,而于世教民彝,人心風俗,未嘗不三致意,往往推演古今,竊附詩人義焉?!睂τ诋敃r的文風學風之不正,《文史通義》中確實均有專篇進行評論。如他所以要寫《砭俗》篇,自云是“因世俗拘文體為優(yōu)劣,而不察文之優(yōu)劣,并不在體貌推求,故撰《砭俗》之篇,欲人略文而求實也”。《原道》篇之發(fā)表,是“為三家之分畛域設也”。在宋學、漢學之爭激烈進行的時候,他發(fā)表了《言公》、《說林》諸篇,并說這些“十余年前舊稿,今急取訂正付刊,非市文也,蓋以頹風日甚,學者相與離跤攘臂于桎梏之間,紛爭門戶,勢將不可已也”,他希望通過自己文章的發(fā)表,“或于風俗人心不無小補”。還說:“鄙著《通義》之書,諸知己者許其可與論文,不知中多有為之言,不盡為文史計者,關于身世有所棖觸,發(fā)憤而筆于書?!?/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章學誠評傳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非常喜歡這本書。研究的比較透。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