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3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作者:杜維明 頁數:257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二○○八年秋,杜維明教授從哈佛大學來到杭州,與浙江大學精英學子對話“儒家傳統的現代轉化與創(chuàng)新”。《體知儒學:儒家當代價值的九次對話》收入了九次對話記錄,內容涵蓋文化中國、儒家三期、新軸心文明、啟蒙反思、文明對話、全球倫理、印度啟示等前沿性論域?!绑w知”作為儒家的一種獨特的認知途徑貫穿全書,隱含杜維明先生對當代中國青年的殷切期盼。
作者簡介
杜維明,1940年生于昆明,1968年相繼獲得哈佛大學碩士與哲學博士學位,并于1981年開始在哈佛大學任教授與講座教授長達29年。杜維明教授也曾先后任教于普林斯頓大學、伯克利加州大學。現為美國人文社會科學院院士、國際哲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哲學教授。杜教授長期致力于儒家哲學思想及精神性的學術研究與教學實踐,在世界范圍內構建與推廣“文化中國”、“文明對話”、“啟蒙反思”等,倡導各軸心文明及非軸心文明之間互為學習、互為參照。經過幾十年的不懈論證,他認為:儒家思想同樣具有普世價值;東方的創(chuàng)造性極大地豐富了人類的多元文化的內涵。他的代表作有humanityand Self-Cultivation、The Global Significance of Concrete_Humanity、Confucian Thought、《現代精神與儒家傳統》、《儒學第三期發(fā)展的前景問題》、《杜維明文集》五卷等。
書籍目錄
對話一 文化中國 對話二 儒家傳統 對話三 家國天下 對話四 《大學》何為(上) 對話五 《大學》何為(下) 對話六 《論語》初探(上) 對話七 《論語》初探(下) 對話八 《孟子》淺嘗 對話九 《孟子》心學管窺 附錄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我在昆明出生,在臺灣讀書,大學畢業(yè)后到了美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我一直在想:糟糕了,我永遠沒辦法回到大陸,永遠不知道中國學人在做什么了。在海外了解大陸,或是出自官方的論調,或是源于偷渡到香港的難民。當時從事中國研究的學者多集中于香港,在與難民的交談中尋求素材。譬如傅高義,他寫了一本很好也很有影響的書,專門討論廣州的地方政府,其內容就是他與一個難民的談話,呈現后者的政治經驗。其實這樣做學術困難很大,正因為如此,我覺得我非回來不可。 1978年,我參加了美國科學院組織的海洋學代表團,第一次訪問大陸,并在北京做了一場名為“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的學術報告,將馬克斯?韋伯的觀點介紹給“文革”以后進大學的“老三屆”。 1980年,我接受了美國第一屆中美學術交流計劃的邀請,在北京師范大學生活了若干月。在此期間,我和77、78、79三屆同學結下了不解之緣。“文革”以后的這三屆都是極有才華的人,現在這些人在各個地方都是中堅,多半是領導。他們做好事,大家享福;他們做壞事,任何人都沒辦法對付他們——因為他們曾在最糟糕的環(huán)境中生存過,爾后又經歷了最好的環(huán)境。他們中間有沒有做壞事的呢?有,但大部分還是代表了我們的希望。
編輯推薦
《體知儒學:儒家當代價值的九次對話》編輯推薦:思考并非心、腦所獨有,還有身體?!绑w知”(Emhodied Knowing),以身體之,用我們的身體來感知,是一種將外在世界內化的功夫,是一種整合身、心、靈、神的體驗之知。是一場超越經、政、社、文的溝通之旅。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