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鋒

出版時間:2003-9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作者:毛姆  譯者:周熙良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世界文學(xué)名著普及本。
毛姆被人們譽(yù)為最會講故事的英國作家?!兜朵h》是他的主要作品之一。美國青年飛行員拉里·達(dá)雷爾在部隊里結(jié)識了一位愛爾蘭戰(zhàn)友,在一次戰(zhàn)斗中,這位戰(zhàn)友為營救拉里而犧牲。拉里因此對人生感到迷惘,弄不懂世界上為什么有惡和不幸。復(fù)員后,拉里既不肯進(jìn)大學(xué),也不肯就業(yè),一心想探求人生的終極。為此,他丟下未婚妻來到巴黎,又從巴黎遍游世界,最后到了印度,終于對人生大徹大悟,返回美國,當(dāng)上

書籍目錄

第一章









……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刀鋒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9條)

 
 

  •     本人深度不夠,思想平胸,陰差陽錯,成小報編輯一枚。年方二八,日漸萎靡的報業(yè)讓本人覺得必須為大腦補(bǔ)充點(diǎn)能量。觀報社第一神筆喜歡的作者是毛姆,遂東施效顰,百度此人后決定腦部一番高雅作品。
       還好有點(diǎn)歷史常識,似乎沒有因為腦殘而阻礙了對本書內(nèi)容上最基本的理解。故事以29、33大危機(jī)前后,歐美的繁榮與衰落為背景。一個極度虛榮、拜金極盡一生所能在上流社會中穿梭的叔叔,一個在戰(zhàn)爭中因親眼目睹戰(zhàn)友死亡而走上靈修之路的年輕人,一個一方面追求真愛,卻又無法違背世俗,無法挑戰(zhàn)一無所有與漂泊不定的姑娘。還有其中的“我”,一個身在其中卻又客觀洞察一切的作家。這里面唯一的懸念與主線,就是關(guān)于這個年輕男主人公(忘了叫啥名了,哦對,拉里)的故事。他對于人為什么活著的追尋與探索,也許也正是作者所追尋的(傳統(tǒng)學(xué)霸,沒思想沒個性,寫啥都有小學(xué)語文考試寫中心思想的痕跡)。這里面有靈修、催眠、去印度朝拜之類的橋段,使我想起了看《喬布斯傳》(雖然沒讀完),喬布斯有一段時間似乎也陷入了追求“我是誰”的境界,各種絕食吃素。好在故事結(jié)尾,沒有很悲慘,每個人經(jīng)歷潮起潮落,卻也過著與自己努力相符合的日子。正如書中結(jié)尾所說的(大意):每個人都得到了自己期望的結(jié)果。想要好日子的姑娘(拉里前對象,嫁給了男二號)有了好日子,并且與丈夫共同度過了經(jīng)濟(jì)危機(jī)的打擊。那個老奸巨猾,一輩子渴望躋身上流社會,渴望被邀請和膜拜的艾洛克叔叔,最終體面地壽終正寢。而拉里,繼續(xù)著自己追求真我的修行之路。
      至少這部作品讓我覺得自己還可以在不俗的路上試一試,接下來準(zhǔn)備讀讀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不知道自己的思想平胸能否增加點(diǎn)罩杯。
      哦,忘了扣題,這書名為什么叫刀鋒呢?或許應(yīng)該叫我的叔叔艾洛克之類的。
  •     書中沒有誰對誰錯,有的只是誰的選擇。拉里的生活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的,伊莎貝爾的選擇,對大多數(shù)人可以說也是理性的,甚至艾略特他也有他的追求,只是我們現(xiàn)在很少有信仰,他的爵士服不僅僅是虛榮的象征,也是榮譽(yù)與尊嚴(yán)的象征。因此,人有兩面性才說明他是一個完整的人。
  •      讀這本書的開始部分,于我而言是一個挑戰(zhàn)。因為一直要忍受一個虛榮浮夸,專營于所謂上流社會的家伙,一直讀著與他有關(guān)的各種事情,這本書的的開頭讀的令人無比痛苦,數(shù)次讀不下去,數(shù)次想要放棄,終于熬到男主角——拉里,光芒四射的拉里出現(xiàn),才開始漸入佳境。哦,拉里,在我眼中他幾乎等同于完美,(當(dāng)然是以一個理想主義者的眼光考量)。
       以世俗的角度來看,拉里算的上一個典型的,不務(wù)正業(yè)的浪子。不求上進(jìn),不努力掙錢,不愿意過安定的生活,一心探求人存在的意義,執(zhí)著追尋人生重大問題的答案。對物質(zhì)生活要求不高,對精神生活執(zhí)著的幾乎接近于神靈。為了自己所尋求的目標(biāo),放棄了唾手可得的優(yōu)越生活,四處游歷,不斷學(xué)習(xí),吃各種苦頭,甚至體驗并嘗試了從西方到東方不同的宗教,但終極答案卻是不存在的。隨著他認(rèn)知的不斷超越,這個過程本身也許就是拉里要尋求的答案,死亡令生命無比脆弱,追尋自我存在的價值與意義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啊。令人欣慰的是,拉里最后尋到了屬于他的相對真理。人們走很遠(yuǎn)的路,體驗人世間的悲歡離合,經(jīng)受苦難無常,品嘗幸福與快樂,最后依然保有初心不忘初衷,最終會找到那個更加完善的自我。更好的那個自己,就是上天在路的另一端,所能給予人的最好的禮物。
       物質(zhì)生活太過看重,會活的很累,在基本生活條件得以滿足時,物質(zhì)需求越少,負(fù)擔(dān)也越少,簡單即自由。不成為物質(zhì)的奴隸,人們才有能力,有足夠的精力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當(dāng)面對著如此廣大的世界時,刀鋒一般的勇者愿意去超越鋒刃上最凌厲的那一段,自由而不受羈絆,擺脫世俗的束縛,去爭取自己想要的生活。
  •     看書很少,最近試著去讀一些書,也是隨機(jī)看到人家提到的不按章法的讀。讀完月亮和六便士再讀這個
      在kindle上找些文字挑來做筆記
      
      你也許是對的。我并不在乎做錯事。也許在那許多死胡同的一條胡同里,可以找到適合我目的的東西呢
      
      我想不幸的婚姻那么多,就是這個原因。他們就象那些把自己的事情交給一個明知道是壞蛋的人去管一樣;由于這個壞蛋和自己很好,他們就不愿意相信一個壞蛋,然后才是朋友,而且堅決認(rèn)為這個人盡管對人不老實,對自己絕不會如此
      
      我就象一個躺在黑房間里但是醒在床上的人,忽然看見窗簾上透進(jìn)一道光線,心里知道只要拉開窗簾,眼前就會展開一片晨光朗照的原野似的。
      
      許多漂亮女子就壞在腿長得不夠好看。
      
      只要隔開三千英里的大洋,愛情的痛苦就變得可以忍受了
      
      我是個人,我把她們也當(dāng)作人看待。一個做母親的把兒女當(dāng)作自己唯一的生命,只會對兒女有害處。
      
      有些心理學(xué)家是這樣看的,認(rèn)為意識是伴隨腦的活動出現(xiàn)的,并且由腦活動決定,但是意識對腦的活動并不產(chǎn)生任何影響。意識就象水里的樹影,離開樹不能存在,但是對樹絲毫沒有影響。有人說,沒有熱情也可以有愛,我認(rèn)為是胡說;他們說熱情沒有了,愛仍舊可以存在,他們指的是另外一種東西,感情,好心,共同的愛好,興趣,和習(xí)慣。特別是習(xí)慣。兩個人可以由于習(xí)慣繼續(xù)發(fā)生性關(guān)系,就象到了吃飯的時候肚子覺得餓一樣。當(dāng)然,人可以有欲望而沒有愛。欲望并不是熱情。欲望是性的本能的天然結(jié)果,它比人這個動物的其他功能并不更重要些。所以有些做丈夫的在時間地點(diǎn)適合時偶爾放縱一下,他們的妻子那樣大驚小怪,實在愚蠢。
      
      愛沒有情欲,就不是愛,而是別的東西;而且情欲并不是由于滿足而是由于阻撓變得強(qiáng)烈的。
      
      情欲是不計代價的。巴斯噶說感情有其為理智所不理解的理由。
      
      我對女人的直覺從來就不大相信;它和她們的主觀愿望太適合了,使人對它的可靠性不得不產(chǎn)生懷疑。
      
      在生意經(jīng)上,欺騙有時候會得手,但是在藝術(shù)上,誠實不但是最上策,也是唯一的策略?!?br />   
      你知道女人是很不幸的;時常,她們一墮入情網(wǎng),自己就變得不可愛了
      
      對于一個生了孩子而養(yǎng)不活或者不愿養(yǎng)活孩子的父親,我們對他只有責(zé)備。我覺得一個萬能的造物主如果不準(zhǔn)備給他創(chuàng)造的眾生以生存的必要物質(zhì)和精神食糧,他還是不創(chuàng)造的好。
      
      世界就是游戲,在這種游戲里,有樂有憂,有道德亦有墮落,有知識亦有愚昧,有善亦有惡。如果罪惡和痛苦在創(chuàng)世時就被完全排除掉,游戲還能繼續(xù)玩下去嗎?
      
      ----總的來說,還是跟月亮和六便士一樣,主人公都有點(diǎn)超脫世俗的。特別是拉里的那段長話,更是印度哲學(xué),看了頭暈暈的。
      
      而且沒個人都是有自己的個性,而且是多面的。
      
      恩。希望自己以后能寫出書評這種東西。
  •     我是堅持在詞匯學(xué)的課上把這本小說看完的,然后情緒一直被影響到洗完澡都沒有緩過來。
      
      其實毛姆的書我就看過兩本,一本是當(dāng)時看評價和推薦量買的《月亮和六便士》,當(dāng)時覺得這個作者看女人的角度好毒,又毒又真實。當(dāng)然也沒有后悔買了這本書。
      
      《刀鋒》也是看別人推薦的,隨手電子書下載下來,因為開學(xué)以來看書一直沒有狀態(tài)。多虧作者水平高,才讓這個故事在一開始就吸引我了,堅持在課間,路上,吃飯時候,睡覺前把它看完了。
      
      作者對自己的每個主人公都很愛,他們有優(yōu)點(diǎn)有缺點(diǎn),他們是大時代背景下的小小人物,但是又有自己的想法,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我當(dāng)然沒有什么出發(fā)點(diǎn)去批判誰,就像一開始我是很不喜歡艾略特,我也以為作者是想把他塑造成一個熱愛社交不是很有節(jié)操但又注重名譽(yù)自尊這樣子的人,中間他的各種自命清高讓我覺得他很像我認(rèn)識的一些毒舌男。但是當(dāng)生命盡頭的時候,不由自主對這個老頭有種可憐的感覺,實在描繪不出來。對伊莎貝爾這個人我都是抱著惡毒女配腹黑女主合體的態(tài)度去理解的。最愛的還是拉里。他的迷茫,他的年輕,他的求學(xué),他的流浪,他的善良,他的眼睛里透出的光,他朗讀時的聲音,真的是個很美麗的青年人。
      
      
      至于我所說的寂寞,大概是拉里的吧,他是寂寞而快樂的。
      
      
  •     毛姆的作品,之前只是因為對繪畫的興趣而讀了其《月亮與六便士》(以下簡稱《月》)??催^該小說后再去看評論,據(jù)說《月》的主人公原形是畫家高更,暫且拋開主人公身份的真?zhèn)危皇钱?dāng)做小說來讀,當(dāng)做關(guān)于一個男人約不惑之年之時,終于拋開一切,開始去做一件自己想做的故事來讀。
      
      關(guān)于一個不惑之年的男人拋開既定、安全小世界的一切,而遵照自己的內(nèi)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盡管主人公付出的代價不小;最終還是去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得到了精神上的滿足。
      
      關(guān)于《月》這本書,之所以長久以來有那么多讀者,通過該故事告訴人們的主旨種種,無論放諸于哪個時代、哪個群體,只要有人在的地方,幾乎都適用,所謂經(jīng)典之處。當(dāng)然《刀鋒》(以下簡稱《刀》)也不例外。
      
      個人認(rèn)為《刀》是《月》的升級版,就好像《月》是《人生的枷鎖》(以下簡稱《人》)的升級版,主人公的階級也在逐本升級。再核查了關(guān)于這三部作品的問世時間后,排序也大致如此:1915出版《人》;1919年《月》;1944出版《刀》。
      
      應(yīng)該是隨著年齡和人生閱歷的增長,對人對事及對這個世界的看法也隨之而改變著。從《人》的主人公對這個混沌世界的看透看徹底至對《月》的主人公追尋人生而來此世界的目的及幸福再到《刀》的主人公不僅對生活、現(xiàn)實的追問甚至于提出了現(xiàn)代人類所提及與所謂“靈修”有關(guān)的幻覺、真實、佛陀、大梵天等等,甚至于在《刀》的第六章以后,有諸多以下所寫都涉及了當(dāng)今人們所謂的“靈修”,甚至于杰德。麥肯納已出版的有關(guān)“靈修”的兩本書(《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靈性的自我開戰(zhàn)》)中表達(dá)的種種也與之有相似之處:
      
      1,P251:“奇怪的是,許多人都患有恐懼病。我說的恐懼并不是指怕被關(guān)閉起來或者怕站在高地方,而是怕死亡,或者更糟糕的,怕生命。他們往往看上去好像非常之健康,生活富裕,一點(diǎn)心事也沒有,然而卻被恐懼折磨著。我有時覺得,這是人性中的最擾人意的一種心理傾向;有一個時候,甚至盤算這是不是植根與某種動物本能,是人類從那個第一次感到生命顫栗的原始物質(zhì)繼承下來的?!薄硕稳缒承╈`修書籍中提及的關(guān)于生命來源的思考以及人是與這個世界聯(lián)結(jié)的,當(dāng)出生后與母親的系帶分開而脫離母體的子宮——安全區(qū)后,從而安全感的缺乏也開始產(chǎn)生,不安由此而產(chǎn)生,只是每個人感受的程度不同而已。
      
      2,P257:“我不斷問自己,人生是為了什么。歸根到底,我能夠活著只是靠運(yùn)氣;我要一生有所作為,但是,不知道應(yīng)當(dāng)做什么。我從來沒有對上帝開動過腦筋?,F(xiàn)在卻想起他來了(此處讓自己想到了由米蘭。昆德拉發(fā)揚(yáng)光大的那句:“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fā)笑?!保?。——此段如某些靈修書籍中提及的追求靈修初期的人們,開始了對個人的存在、生命的意義的思考。
      
      3,P259:“我相信不了一個比一般上流人士好不了多少的上帝。神父們告訴我上帝創(chuàng)造世界是為了頌揚(yáng)自己。這在我看來并不是什么高尚的事兒。貝多芬些寫他的那些交響樂難道是為了頌揚(yáng)自己?我不相信如此。我相信他寫那些創(chuàng)作是因為他的靈魂里有一種音樂要表現(xiàn)出來,而他要做的就是盡自己的能力把這些音樂表達(dá)的盡善盡美?!薄硕螌ψ诮痰馁|(zhì)疑與否定與杰德書中對宗教認(rèn)為空及無意義的觀點(diǎn)近似;對貝多芬寫交響曲的看法就如《月》的主人公就是想畫而且去畫了、《刀》的主人公最后就是想寫出自己對生活、對人、對世界等的想法而且最終出版了小冊子一致,亦如一些“靈修”書中提及的“天命”、“人來到這個世界的使命、每個人有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的任務(wù)”那樣。
      
      4,P274:“也許在遙遠(yuǎn)的將來,通過更大的洞察力,人類有一天將會看出只有在自己的靈魂里面尋找安慰和鼓勵。我自己以為崇拜個人化的上帝只是古代祈求殘忍神袛?shù)男U性遺留。我相信上帝只在我心里,此外哪兒都沒有?!薄赋隽巳艘恢睂で蟮陌参颗c鼓勵的最終(亦是源頭)還是人自己的靈魂;同時,再次否定了宗教的意義,再次與杰德書中對宗教認(rèn)為空及無意義的觀點(diǎn)相似。沒有在作者認(rèn)為的遙遠(yuǎn)將來,且隔百年還不到的當(dāng)代,早已有人洞察到此。
      
      5,P281:“可是,拉里,你關(guān)于絕對的見解肯定會逼使你認(rèn)為世界和世界的美只是幻覺——是瑪雅一手造成的?!薄颂幍幕糜X、瑪雅、對世界和世界的美是幻覺;杰德的書中明確指出世界、一切均為幻相,同樣提及了瑪雅女神;兩者的觀點(diǎn)相一致——世界均為幻相,亦如此《刀》中寫的“世界的真實和絕對的真實不能同日而語”(P281)。
      
      6,P281、P282:“塵世的滿足都是暫時的,只有無限能提供持久的快樂和幸福。......如果中午的薔薇失去它在清晨時的嬌美,它在清晨時的嬌美仍然是真實的。世間萬物就都有個完,我們除非是傻子才要求事物永久不變,但是,如果我們不抓住受理的東西及時享受它,肯定說我們就更傻了?!薄@就是現(xiàn)代“靈修”注重、強(qiáng)調(diào)以及甚至于成為一部分人活著的座右銘,簡而言之——“活在當(dāng)下”,同時也肯定了哲學(xué)原理:“變才是唯一的不變”。
      
      7,P4:“我們得承認(rèn)眼前的事實,人活在世界上就是要把生活過得好。”(當(dāng)然,每個人對“好生活”的定義不同甚至于有著大相徑庭的看法);P282:“我要生活在世界上,愛這世界的一切,老實說不是為它們本身,而是為了他們里面的無限。......我愿意接受形形色色的生活,不管它是怎樣憂傷痛苦;我覺得只有生生不息,一個生命接一個生命,才能滿足我的企求,我的活力,我的好奇心?!薄颂幣c杰德書中的共同點(diǎn)在于對生活的態(tài)度、在于生而為人的態(tài)度:面對、接受,帶著企求、帶著好奇心充滿活力地活著,成為“人類成人”;活著就只是一種狀態(tài)、生命就只是一種狀態(tài)。
      
      8,P283:“世界就是游戲,在這種游戲里,有樂有憂,有道德亦有墮落,有知識亦有愚昧,有善亦有惡。......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所珍視的一切美好、有價值的事物,只能和丑惡的東西共同存在?!薄颂帾q如杰德書中提出的人出生來到這個世界上就等同于從父母(父母給了孩子生命、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那里拿到了來到世界這個游樂場的門票,從此人的一生亦或是一場游戲就此開始;不同點(diǎn)在于杰德將樂與憂、道德與墮落、知識與愚昧、善與惡等等相對辯證的種種停止了所謂的區(qū)分于區(qū)別,統(tǒng)一只認(rèn)為是一種存在的狀態(tài)罷了。
      
      9,P318:“這片人海有時被那么多的矛盾利益困擾著,那樣迷失在世界的混亂里,那樣渴望好的,那樣外表上篤定,內(nèi)心里彷徨,那樣慈祥,那樣殘忍,那樣誠實,又那樣狡猾,那樣卑鄙,又那樣慷慨;而這就是美國人民?!薄@就是每個來到并參與世界這個大游樂場的游戲著的人罷了,無論國籍。你、我、他/她,無不如此有著這樣那樣、這些那些,毛姆筆下的“美國人民”的特點(diǎn)。
      
      關(guān)于愛情,值得一提的如下:
      
      1,P97:“愛情是個很不行的水手,你坐一次船,它就憔悴了”?!J(rèn)同與否,當(dāng)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2,P99:“大多數(shù)人在戀愛的時候會想出各種理由說服自己,認(rèn)為照自己的意旨行事是唯一合理的舉動。我想不幸的婚姻那么多,就是這個原因。他們就像那些把自己的事情交給一個明知道是壞蛋的人去管一樣;由于這個壞蛋和自己很好,他們就不愿意相信一個壞蛋首先是壞蛋,然后才是朋友,而且堅決認(rèn)為這個人盡管對人不老實,對自己絕不會如此?!薄蠡飪河鲆妷牡?,三十六計走為上策:能繞道的就繞道、趕緊逃離吧,能躲多遠(yuǎn)躲多遠(yuǎn);謹(jǐn)記毛姆老人家的忠告:“壞蛋首先是壞蛋”。當(dāng)然,一定記得帶上你識別壞蛋的“火眼晶晶”。O(∩_∩)O~
      
  •     看開頭的時候覺得這個作者真是個絮絮叨叨的老頭,一遍遍地申明自己在故事里只作為旁觀者的角色。但是馬上,隨著故事一個個展開,人物一個個出現(xiàn),我才開始隱隱覺得這本書可能會對我影響巨大。
      
      雖然這是我看的毛姆的第一本書,但是翻閱了沒幾頁就能從文中感到毛姆深深的老成世故(sophistication)和閱人無數(shù)。這里的老成世故是褒義,體現(xiàn)在了他駕輕就熟的把多個不同性格人物聯(lián)系到一起。我認(rèn)為書里的人物可以分成三派,一派是浸透在資本社會里,適得其所,如魚得水的人,包括Elliot(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玲瓏地游走在歐洲上層社會的有品位的潮老頭,愛慕虛榮,但是卻有一個Heart of gold),Isabel(一個“美麗的正常女人”-援引一個豆友的書評),和Gray (一個再正常不過的資本社會里的構(gòu)成部分);第二派是有著參透能力和靈性的人,但卻挨不過人生的打擊或社會關(guān)系的羈絆選擇徹底在物質(zhì)和欲望中沉淪(Sophie),或者低頭乖乖地順從了社會規(guī)則(Suzanne);最后一類當(dāng)然是Larry, 一個純粹理想主義者,在自我完善,尋找真理的道路上走得義無反顧,最終實現(xiàn)了頓悟。
      
      對于這三派人,可以發(fā)現(xiàn)作者的描寫態(tài)度上的細(xì)微不同。對于第一派人,毛姆用了很多amusing口吻來描寫,但他從未否定過他們對于物質(zhì)追求的執(zhí)著,就像Larry面對質(zhì)疑時的表情,眼里可能閃過了一次嘲諷之意,可絕無惡毒怨念之意。對于第二派人,出于同情,毛姆漫不經(jīng)意的態(tài)度少了些,客觀的態(tài)度多了,大段得直接引用人物的對話,較少地說道自己的想法。對于Larry這個理想主義者, 毛姆的筆觸中絲毫不掩蓋對他的欣賞。每當(dāng)寫到Larry,作者仿佛也變成了一個聽眾,靜靜地聆聽著他的經(jīng)歷。收起了世故,而也變得如孩童般好奇。雖然毛姆在書的最后說他參不透這個rare creature, 也不可能全盤從Larry的角度來理解這個世界和人生的意義,但是我覺得毛姆也把Larry當(dāng)做了一盞在黑暗中發(fā)出光亮的明燈,是神性與人性從沖突到融合的結(jié)合。
      
      我一直是很羨慕像Elliot和Isabel那樣的人,能毫無懷疑地享受物質(zhì)生活和從欲望的滿足中源源不斷得到快樂,我經(jīng)常說這是一種福氣。因為他們的目標(biāo)清晰并且有很大的可能性去實現(xiàn),他們舒適地與社會共存,并與社會互相繁榮。我自以為是Larry那樣的人,對通俗的幸福的定義一直有所懷疑,希望從經(jīng)歷和書本里得到領(lǐng)悟,但是我隨后又深覺自己其實是在左右搖擺,在出世和入世中糾結(jié),沒有Larry追求真理的意志力和決心。悲慘的意識到自己可能只是Sophie或者Suzanne這種人,有悟力,但是找不到門道,亦無人指點(diǎn),最后只希望能夠善終。
      
      Larry讓我想到了我在塔斯馬尼亞時候的導(dǎo)游Andrew。Andrew身材頎長,膚色發(fā)色很淡,有深深的眼窩和深藍(lán)到發(fā)褐色的眼睛,說話的語調(diào)平穩(wěn)低沉卻讓人感覺很溫柔。他總是在微笑,只是有時是嘲諷的壞笑,有時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笑。Andrew有三份替換的工作,主職是建筑設(shè)計師,其他時間在丹麥教板球,每到夏天會到塔斯馬尼亞老家當(dāng)導(dǎo)游。
      
      最后,我想說,毛姆的描寫實在是犀利而準(zhǔn)確。有很多時候我必須拿著鉛筆把他大段的描寫劃下來,反復(fù)得讀,才覺得酣爽。已經(jīng)到手了《月亮和六便士》和《人生的枷鎖》,準(zhǔn)備繼續(xù)讀他的書。
      
      
      
      
      
      
  •     下文是關(guān)于《刀鋒》,也關(guān)于《紅與黑》、《平凡的世界》、《了不起的蓋茨比》等幾本小說的一些感受。
      
      
      年紀(jì)越大,其中的一件好處就是,終于有東西可以回憶了,雖然精彩的部分不是那么多,但總歸聊勝于無。
      
      一兩年前,一個女孩子推薦我讀毛姆的書,首推的是《刀鋒》,我假裝的應(yīng)承了下來,因為我自己默認(rèn)的是,到了這個年紀(jì),再從頭讀一本小說,實在有點(diǎn)難,一則不容易靜心,一則是難為情。
      
      后來,為了討論的時候有物可講,就草草的翻了一下, 沒什么太深的印象,之后,我和那個女孩子上了床,ML之后,她躺在床上,說想抽根煙,要是不抽根煙,實在浪費(fèi)這好情趣,我心里笑了,真是個小資而難伺候的女人。
      
      我們再也沒談?wù)摗兜朵h》,以及與毛姆有關(guān)的東西,更多的是在情感上的糾纏與矛盾。
      
      這兩天,受了另外一個女孩子的一點(diǎn)影響,我好奇,毛姆到底帶給了她們什么,雖然詳讀了一遍,依然沒有找到答案,卻尋著了另一種味道,讀書,成為生命的歷程與修行的一部分,我還會讀下去,靜心而帶著修行的厚臉皮。
      
      我最先讀的長篇大概是《紅與黑》,是哥哥不知從哪里淘來的一本封皮有點(diǎn)破舊、內(nèi)容也四分五裂的小說合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和《紅與黑》兩本書比較完整。
      
      到后來,我一直沒有重讀《紅與黑》,印象里只留下了于連和德萊納夫人偷情的情節(jié),一個是在黑暗的室外,德萊納夫人家人及仆人的眼皮子底下;一個是于連破窗而入。我甚至為此激動了不少,當(dāng)時,我也喜歡一個女孩子,我想搬一個梯子越墻而入和她有一次浪漫點(diǎn)的約會。
      
      初中的時候,一個老師推薦我讀了《平凡的世界》,我又沉迷于孫少平的精神世界,但更多的是想有一個妹妹,常常寫信給她。但雖然學(xué)習(xí)很好,字也很漂亮,但個子不高,似乎距離當(dāng)哥哥的標(biāo)準(zhǔn)差了不少,但我愿意寫信給某個人,某個不必談情說愛的女生。后來我又讀過幾遍《平凡的世界》,心境和看法竟然完全不同了,我很慶幸這樣的不同,也為很多沒有讀過的書惋惜。
      
       再讀,就不在把孫少平看做一個模板或者偶像,更多的是對他遭遇的同情,有什么辦法呢,我們這些小地方來的的人,總是如此的局限于自己的環(huán)境和心志。再加上前一段看的《人生七年》系列,這些證據(jù)夾雜起來,又產(chǎn)生了一些新的情緒。
      
       更有意思的是,《平凡的世界》里有關(guān)于《紅與黑》的引用:孫少平在礦坑里給工友們讀《紅與黑》,工友們?yōu)橛谶B的偷情的能力喝彩,那本書不幸的成了工友們的擦腚紙(回憶情節(jié),未必準(zhǔn)確)。
      
      
       除了這種跨越時代的呼應(yīng),于連和孫少平身上的氣質(zhì)也漸漸重合起來,成為如我一般不甘于小地方、低階級小男生生活的方向之一。我當(dāng)時想,我愿意成為他們那樣的人,在污濁的現(xiàn)實里找到自己的精神空間。
      
       《了不起的蓋茨比》和《刀鋒》是我讀的距離現(xiàn)今最近的兩本國外小說。兩者,在我看來,又有很多的重合。至少主要人物關(guān)系和生活情境上都屬于同一個時代和架構(gòu)。蓋茨比和拉里也成為繼于連和孫少平之后,我的修行方向-無疑是兩個極端的方向,而正是這種極端才能留下平衡的空間,找到不會過于左右搖擺的點(diǎn)。
      
      蓋茨比愛帶黛茜,這似乎是毫無爭議的事實,以至于欺名盜世,混一個奢華無比的場面出來,將屬于男性的攻城略地的種種伎倆玩弄于鼓掌之上。老實說,我不太喜歡那個結(jié)局,這玩意兒簡直是作者偷懶的借口。
      
      拉里愛不愛伊莎貝爾,我一點(diǎn)也不確定。但我能確定理解拉里的精神世界,他什么人也不會愛!
      
      因為他還沒從自己的修行中走出來,這種修行源于戰(zhàn)友的死,也源于他自己的精神追求,所謂先天后天各一半。這里面牽扯到心理學(xué)的一點(diǎn)知識,雖然毛姆在《刀鋒》里面講了一些拉里用催眠術(shù)治療病人的手法,多在于玄妙而非客觀展示。但毛姆未必是如我一樣看待拉里。心理學(xué)中現(xiàn)在有一個FLOW的見解,可以從一本《Findling Flow》的書里找到詳細(xì)的闡述,我也沒有深讀,只了解了個大概。意思是說,我們的幸福未必基于物質(zhì)和外顯的判斷,比如我們的房產(chǎn)或者愛情或者性對象,假如有那么一件事情,我們可以完全長時間的投注其中,那么我們就可以從中獲得快樂和滿足,這也是幸福感的一種。我想,你懂了。
      
      那個在床上例行公事的拉里,那個讓人看不懂看不透愛不愛的拉里,他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專注而特立獨(dú)行。
      
      
      再花一點(diǎn)時間來看看黛茜和伊莎貝爾,這兩個女人也真是太像了,甚至還會讓我想起《紙牌屋》里的克萊爾:有一個強(qiáng)有力的男人,有一個作為精神伴侶的攝影師。
      
      韓劇的風(fēng)潮,讓我心里略有嫉妒,也大概讓不少的女生對現(xiàn)實不滿。一部受女生歡迎的小說或者故事,其內(nèi)里也是淘女生歡喜的。比如《來自星星的你》把上述兩本小說里的兩個男人甚至更多的男人的模板縮進(jìn)了一個超能外星人的軀殼里,像一部男人的百科全書,隨意女人的抽取。
      
      一部現(xiàn)實主義的小說顯然不會這么干,他們只能把一個完美情人分解成兩個能滿足女人的兩個男人,一個負(fù)責(zé)用自己的力量拼出地球上生存的領(lǐng)地,另一個負(fù)責(zé)用自己的浪漫和情懷增加作料。
      
      到此看來,似乎最不幸的就是黛茜了,她或許期望蓋茨比給她更多的精神滿足而非霸占和不滿,但蓋茨比-那個不同于拉里和攝影師的蓋茨比,更有力量和血性,最后落了個不好不壞的結(jié)局。我想,如果不死,結(jié)局一定會很壞。
      
      
      如果在幾本書里選一個我喜歡的角色,我想我會選毛姆或者Nick-一個旁觀者,看我喜歡的那些形形色色的人過他們的生活。如果精神世界選一個,我首選拉里-我只愛我所愛,別的都不愛,包括女人的愛。
      
      
      
      -------------------------------------------------------------------------------------------
      
       作為《刀鋒》的評論,抄幾段話,kindle版,頁碼不詳,章節(jié)不想考證了。懂者就懂,不懂拉倒:
      
      “我有神馬辦法呢,我愛他”
      
      “”唯一使我苦惱的是我是你這樣的苦惱“
      
      ”有些人對做某一件事情具有那樣強(qiáng)烈的欲望,連自己也剎不住車,他們非做不可。為了滿足內(nèi)心的渴望,他們什么也可以犧牲“
      
      ”我不知道,我對他很不耐煩,我對他很惱火。我一直想他“
      
      ”失掉伊莎貝爾可能比他自己料想的要更加不能忍受??赡芩秃臀覀兌鄶?shù)人一樣,又要吃餅子,又要留著看“
      
      ”你這個狗蛋,我有生以來從來沒有愛過別的人“
      
      ”我知道自己很膚淺。我不認(rèn)識什么可以請教的人,但是,我要學(xué),所以我就胡亂的讀起書來"
      
      "當(dāng)吉斯小姐重新坐下來時,請?zhí)呀?jīng)到了我的口袋里“
      
      ”我愿意接受形形式式對的生活,不管它是怎樣的憂傷痛苦;我覺得只有生生不息,一個生命接一個生命,才能滿足我的企求,我的活力,我的好奇心“
      
      ”所幸的對我來說,接近女色只是尋歡作樂,而不是生理需要“
      
      ---END
      
      
      最后一句,雖無考證,毛姆大概可能有七八分把握是個GAY。
      
      
      -----------------------------------------------------------------------------------
      
      2014-3-17補(bǔ)充
      
      關(guān)于宗教與信仰:
      
      在《刀鋒》里,拉里先是想去希臘,希臘是歐洲文明的發(fā)源地,到希臘旅游的時候,甚至可以感受到希臘人為自己文明的歷史從內(nèi)心里發(fā)出的驕傲。甚至當(dāng)時沸沸揚(yáng)揚(yáng)的財政危機(jī)也絲毫撼動不了他們在歐洲的自尊心。可以想見,拉里這樣的人物一定極度想親近希臘,但他的夢想被兩次不合時宜的蜜月旅行打斷了,這樣的結(jié)局或許也讓拉里對希臘望而生畏了吧。
      
      后來,拉里漂流去了印度,印度在西方人眼里是帶點(diǎn)神秘色彩的國度,甚至?xí)患由稀熬袷サ睢钡拿弊?,最典型的大概就是喬布斯了,喬布斯甚至把自己的成功部分歸功于印度之行。拉里也是,印度之行讓他不僅學(xué)習(xí)了類似催眠的技術(shù),還讓他體驗了許多極致的歡樂。直至后來,拉里又和喬布斯合二為一,不在沉溺于出世的修行。但生活在巴黎的拉里仍然是一個獨(dú)行俠,不愛,不傷,不哀,不怒。
      
      沒有經(jīng)過理性修煉過的信仰難稱之為真的信仰。
      
      我也曾在基督教新教的教會里做了兩年多的禮拜,我想體驗讓信仰占據(jù)我的感受。但信仰只在短時間取得過勝利,長時間里,我的理性難以讓我委身于這樣的信仰。
      
      或許,我從來在求索,卻始終不能拜在宗教信仰的門下,如我看見的拉里,在追求人性的極致超脫上,慢慢的尋找自己的所在。
      
      
      
      
      
      
  •     書中的每個人都在追尋生命的意義,雖然各不相同:地位、錢財、信仰、自由等等。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無需評判別人生活追求的對與錯,即使他們要的和自己千差萬別,都不妨礙欣賞其可愛之處,更不妨礙成為朋友。尊重與旁觀其實是最好的相處方式。
      
      同時,面對自己時,只需明白該追求的是什么,并且為之付出行動。就像拉里一樣,他不在乎世俗和功名利祿,一心尋找內(nèi)心疑惑的答案,并對生命做出思考和闡述,活的自由灑脫。
      
      書中的人物,我最歡喜的是蘇珊,那個穿梭于多個畫家起居室的妓女。她能看清自己的社會價值并加以利用繼而形成自己的生存準(zhǔn)則(給畫家做模特和主婦),同時又有自己對美和藝術(shù)的追求(不和沒有才華和前途的畫家同居,以及自己作畫),更加明了不該在何人身上釋放愛的情愫(面對阿里而不去愛他)。這樣一個坦蕩灑脫,且明事理的女人在當(dāng)今社會也是鳳毛麟角的。這和職業(yè)無關(guān),只與生活態(tài)度相聯(lián)系。
      
      至于對“刀鋒”的理解,我認(rèn)為,每人心中都藏有一把鋒刀,可以說它是人類心中欲望的具象表達(dá)。書中提到:“一把刀的鋒刃很不容易越過; 因此智者說得救之道是困難的。” ——《迪托-奧義書》 。 這是哲學(xué)層面的論述,跨過欲望,就能參透生死,脫離世俗得到解脫和自由?!兜朵h》中幾乎每個人物都被世俗欲望困住,甚至根本意識不到刀鋒何在,更別提跨過。拉里是唯一一個想要跨過的人,但至于是否參透,就仁者見者了。
  •     第一次看毛姆的小說,第一印象是本薄薄的小冊子,誰知一開頁就意識到我低估了這種厚度。不知是否是出版社刻意所為,比普通書薄一半的紙張,小一號的字體,把一本標(biāo)準(zhǔn)300多頁的長篇小說愣是輕描淡印的處理成一本不起眼的小冊子,就像毛姆的文字一樣,輕描淡寫的就把每個人物刻畫的栩栩如生,有如在你眼前躍動一般。這也許就是作家的功力,也是這本能成為經(jīng)典著作的原因。
      
      這種看似簡單的文字功底看來只能欣賞的份,我是絕跡學(xué)不來的。在欣賞完這一個個活生生的角色和他們一段段故事之后我很滿意的合上了這本書。一般看完一本小說就看完了,這頁就翻過去了,但就這本書卻有兩個地方讓我回味許久。
      
      首先是《刀鋒》這個題目,為什么起這個名字?除了開篇的一段《迦托-奧義書》的引用,“一把刀的鋒刃很不容易越過,因此智者說得救之道是困難的。”文章內(nèi)容幾乎看不到與刀鋒相關(guān)的內(nèi)容,更是連“刀”這個字都沒出現(xiàn)過幾次。于是就開始胡亂揣摩作者的用意。
      
      淺顯的理解也許是每個人的性格是很難改變的,每個角色都有鮮明的特征,自始至終都頑固的無法越過刀鋒,就連可憐的索菲差點(diǎn)就能改變?nèi)松?,最好也被打回原形。?dāng)然這是小說,作者設(shè)計的橋段肯定是為主題服務(wù)的,所以每個角色的出場就決定了他們的結(jié)局。雖然不是大團(tuán)圓的結(jié)局,但這就是他們的命,性格決定的命運(yùn),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歸宿。
      
      但我還想像過另一個對于刀鋒的解釋,當(dāng)然是從讀者角度出發(fā)。就是毛姆手中的一把鋒利的刀,猶如庖丁解牛一般將每個人物大卸八塊,經(jīng)過巧妙的編排后組成一個飽滿的靈魂。刀鋒一定要快,文字才會干凈不拖沓,每個故事都是緊湊網(wǎng)狀的相連,用刀鋒劈出了一條曲折的道路,引領(lǐng)讀者在期間穿梭。這就是著作的魅力。當(dāng)然對于讀者來說寫再長看起來也不累。
      
      其次,回味的是我最喜歡的男主角拉里,當(dāng)然因為是主角所以刻畫描寫的更多更細(xì)是造成喜歡的一個因素。更重要的是他的經(jīng)歷,我喜歡乃至于向往。毛姆應(yīng)該很了解宗教,至少熟悉印度教,因而把一段出世后又入世的悟道之人描繪的如此深刻。拉里能堅持自己的尋找真理的道路,放棄一切物質(zhì),無視一切反對,這種執(zhí)著是值得羨慕的,當(dāng)然執(zhí)著的方向要對。當(dāng)然沒人能真正的懂拉里,用一個夸張的類比,“一個能被人了解的上帝算不上上帝”。但我就是喜歡這個狀態(tài),這個感覺。我沒有勇氣和信念去達(dá)成,只是在紙上書邊勾起無限遐思。
      
      于是我關(guān)上書,一直在想“人生究竟有沒有意義,還僅僅是盲目命運(yùn)造成的一出糊里糊涂的悲劇?!?br />   
      2014-2-25
  •     仔細(xì)一想,我也有這種沖動,而且好幾年了已經(jīng)。
      實際上,拉里的矯情是二十歲左右像我一樣的年齡里對世界認(rèn)識的困惑。在知道一些道理,看了一些東西之后,在接觸越來越多的東西的時候,很多的人和事理解不了,有的出自表述不清,有的需要閱歷,有的則完全是別人在經(jīng)歷之上帶來的臆想...理性和感性都不能承載世界的包羅萬象。
      我的意思是,如果你要了解清楚世界的所有,較真的去生活,你會越來越越困惑,你找不到用什么標(biāo)準(zhǔn)去判斷,去認(rèn)可去理解,你就會慌,會抓著不放每一個生活的細(xì)節(jié),無比苦惱。拉里去看書去游歷去尋找,實際上,這個過程和平淡的生活是一樣的,我們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渾渾噩噩,并不知曉所有的道理,有的清楚,有的一笑而過,眼睛一閉一睜,都老了,一輩子也不見得捋的清的問題。
      幸福是什么?人活著是為了什么?知道這些問題我起床就不會再那么糾結(jié)了。
  •     力薦的原因是關(guān)于人生啊哲理的一本好書,值得讀N遍,但是我這篇主題并不在這。本來當(dāng)日記寫的,但是放在這可能會有更多人與我有共鳴。
      《刀鋒》,以后肯定還會看第二遍甚至第三遍的。
       簡單寫一點(diǎn)感想和現(xiàn)在想到的東西。
        “她的性格中一個頂可愛之處就是對赤裸裸的事實從不惱火?!遍_始我是喜歡伊莎貝兒的。在她和拉里取消婚約的時候我還哭了,可是男盆友說他倆的人生目的是在兩個不同的方向,走不到一起是很正常的。唉。我若是她,能灑脫的跟拉里走嗎?后來,雖然能理解她的行為,但是就不那么讓人喜歡了,甚至--討厭。
       “貝多芬寫他的那些交響樂難道是為了頌揚(yáng)自己?我不相信是如此。我相信他寫那些創(chuàng)作是因為他的靈魂里有一種音樂要表現(xiàn)出來,而他要做的就是盡自己的能力把這些音樂表達(dá)得盡善盡美?!币恢倍季磁暹@樣的人,有追求,有自己熱愛的東西,有不得不去做不得不為之努力的事情。
        “我總認(rèn)為,上帝最喜歡的崇拜者是那種按照你的知識程度盡力而為的人?!睋Q句話說,我們要盡力做這樣的人。
        “說實在話,我親愛的朋友,別人怎樣說不去管它,結(jié)婚仍舊是女人的最最滿意的職業(yè)。蘇姍?魯維埃是什么人?好吧,這就是他們的回答。她是一位名畫家,最近在梅耶海姆畫店開的畫展獲得很了不起和當(dāng)之無愧的成功,"蘇姍?魯維埃是殖民步兵團(tuán)一位軍官的遺孀,好些年來都靠自己的藝術(shù)才能維持生活,并撫養(yǎng)一個早年喪失父愛的嬌女,表現(xiàn)了典型的法國婦女的剛毅性格?,F(xiàn)在我們欣悉她的作品不久將在目光犀利的梅耶海姆先生的畫室展出;廣大公眾將有機(jī)會觀賞她的細(xì)致筆觸和過得硬的技巧。"”關(guān)于蘇珊的結(jié)局,我猜到了,耶!我喜歡她。總之,最后她所得到的,用一個單詞形容:Deserve。她走出了鄉(xiāng)下;她為自己所愛的人生了一個孩子;學(xué)習(xí)了畫畫;沒有愛上拉里(她很幸運(yùn)得到了拉里的幫助,她還跟他睡過,羨慕啊,呵呵有點(diǎn)猥瑣);那個亞希什么先生包養(yǎng)她的時候她很有職業(yè)道德,比如從不帶男人回家過夜,做好飯等等。她抓住了機(jī)會,這與她這些年的積累是分不開的,你能說她不努力嗎?我摘抄的這段話,用現(xiàn)代的語言來說就是給她一個好包裝,公關(guān)啊營銷嘛,那個亞希什么先生也是很有頭腦的。
      
  •     單說“拉里”。
      
       拉里的一生一直都在追隨自己的內(nèi)心,有自己獨(dú)特的價值觀,不受任何外界事物的干擾,初聽到“任何”兩個字可能沒什么深刻的感受,可是作為一個在中國傳統(tǒng)家庭中成長起來的,與父母的價值觀有巨大沖突的人,我對拉里的一生是如何堅持做自己這件事情格外的感興趣。
      
      一、拉里有很多特立獨(dú)行的做法和觀點(diǎn), 每看到一個類似的情節(jié),內(nèi)心都會產(chǎn)生深深的共鳴。 例如:
       1、拉里剛從法國當(dāng)兵回來時,拒絕進(jìn)入大學(xué),理由是“他們不會喜歡我,我也不愿勉強(qiáng)自己做自己不想做的事?!?br />    2、拉里的監(jiān)護(hù)人提到他時說“這孩子從不跟你吵嘴,可是完全我行我素,你氣極時,他就說聲對不起,由你咆哮去?!?br />    3、拉里在表明自己不想工作,而是想晃膀子(LOAF,游手好閑、不務(wù)正業(yè))后,跟自己的女朋友有一段經(jīng)典的對話:
       拉里:“碰巧我對錢不感興趣”。
       女友:“Daring,別跟傻子一樣說話,一個人沒有錢就不能生活”。
       拉里:“我有了一點(diǎn)錢,這就使我有機(jī)會做我想做的事情”。
      
      二、拉里有很多特別的品質(zhì):
       1、“他在閱覽室看書,那樣的專心。我十點(diǎn)多進(jìn)去時,他在看書;我吃完午飯,回閱覽室,他還在看書;我外出吃晚飯,路過閱覽室時,他仍舊在看書,敢說他有十個小時坐在椅子里沒有動過。”
       拉里這種聚精會神看書的能力給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為了解答心中的疑惑,拉里一刻也不停的去獲取知識,從書籍中尋找答案。
       2、“他們看不起他,老拿他開玩笑,讓他們惱火的是他好像并不在乎?!?br />    十分佩服拉里的從容淡定,作為一個傳統(tǒng)家庭出身的人,從小就被灌輸了一些價值觀,雖然沒有認(rèn)為人應(yīng)當(dāng)賺錢是天經(jīng)地義的,但卻本能的感覺到賺錢的重要性。想要完全拋開這些觀念,像拉里一樣完全追隨自己的內(nèi)心,真心做不到。
      
      三、拉里是如何對待外界對自己的評價的?
       身邊的同齡人(包括女友,包括丈母娘)看不起拉里,認(rèn)為他沒有出息。
       按我的理解,這主要是指拉里不去工作,而且他沒有錢,沒有社會地位。而拉里卻能夠做到對世人的這些看法置若罔聞,這是一種很高的境界。
       每逢春節(jié)回家,總有那么一兩個親戚朋友過來問“現(xiàn)在一個月工資多少?。俊?,或者“結(jié)婚了嗎”,“女朋友是哪里人???”。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內(nèi)心真的很難保持平靜,說毫不在乎那都是假的。
      
      四、外界對拉里的干涉
       可以說拉里是幸運(yùn)的,因為他沒有父母的干涉,領(lǐng)養(yǎng)他的監(jiān)護(hù)人對他的干涉有限。因此他完全不需要顧慮父母的感受,他可以到處去旅行。
       而傳統(tǒng)的父母很可能會對子女的婚姻、工作等各種事情橫加干涉,使得子女不能任意的選擇工作內(nèi)容、工作地點(diǎn)。如果想要去一個地方旅行,可以采取的方案有兩種:a.偷偷去,先斬后奏,甚至干脆什么都不說。b.付出雙倍的努力,跟父母溝通,爭得父母的同意。
      
      五、在追隨自己內(nèi)心想法的同時,是否能夠兼顧其他人的感受呢?
       拉里對待跟女友之間的關(guān)系時的態(tài)度是“我的確愛你,但不幸的是,一個人想要做自己認(rèn)為對的事情,卻免不了使別人不快樂?!?br />    這是唯一的選擇了嗎?有沒有一種方法既可以做自己,又可以讓其他人也快樂呢?
  •     安寧=安+寧=安心+寧靜
      
      通往安寧的道路很多:愛情,工作,面子,知識。。。
      因人而異。
      
      而人又不僅僅是生理上的一些器官的組合,還包括所處環(huán)境對人后天“加工”。
      
      有些人蒙昧了一生也簡單的安寧了一生,還有些人則徹底相反,處在兩者中間的也大有人在。
      
      “信”是行駛在安寧之道上的火車的燃料。
      
      得安寧,最容易也最難。
  •     如果為全世界女人畫一個像的話,我想大概就是《刀鋒》里面的伊莎貝爾。
      
       毛姆寫出了一個近乎完美的人物,她唯美雅致,大方坦然,狡黠精明,卻也世故善妒。她之所以是近乎完美的,是因為她得到了世俗中的一切幸福的可能性,穩(wěn)固的社交地位,絕美的外表條件和圓滿的家庭環(huán)境。她有著一切女人善于掌握,忙于追求,易于滿足,樂于炫耀的東西。
      
       但她還是一個最大的不完美。
      
       其實與其說她是一個最大的不完美,不如說她是一個完美的不完美。毛姆的文字對女人一向刻薄,但在《刀鋒》里面,卻給伊莎貝爾留了太多情面,讓人覺得他幾近要愛上這個角色。但卻給了她一個最大的不完美,而這個不完美卻是為了所有的完美。
      
       因為她愛上了拉里,而這個愛是注定得不到的。
      
       如果他不愛拉里而愛格雷,這本書無論如何不能講一個成功的故事,所有角色的聯(lián)系就幾近斷裂,劇情無法延展下去。 如果她為了得到愛情而追隨拉里,隨他尋找“得救之道”,她就注定不是一個鮮活的人物,在一切風(fēng)塵之中,她不會繼續(xù)美麗,不會繼續(xù)優(yōu)雅,她只是拉里的影子,不是毛姆筆下那個精致的藝術(shù)品。如果她為了得到拉里而將他留在身邊,那么這本書根本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所以說,伊莎貝爾是為了所有完美存在的一個不完美。她沒有一絲一毫的錯,她選擇了一條最最正確的路,做了一個最最正確的選擇。任何女人對拉里的愛都是徒勞的,就像蘇珊說的:“我自己有一度幾乎愛上了他。這無異於愛上了水里的一個影子,或者一線陽光。或者天上的一塊雲(yún)。我總算是幸免了。便在現(xiàn)在,我一想起當(dāng)時的險境,還覺得不寒而栗。”那么與其如此,不如選擇那個可能給他一切幸??赡艿母窭?。
      
      于是,文藝青年們不高興了,他們認(rèn)為伊莎貝爾太世俗,對物欲表現(xiàn)得是那么赤裸裸,比如她說:“如果他沒有,我怎麼能看到呢?你知道,我是怎樣的人。我除非感覺到人行道上腳底下的水泥,和沿街商店大櫥窗里有帽子、皮大衣、鑽石手鐲和鑲金的化妝用品盤可看,就不覺得真正快樂。”是吧,她一點(diǎn)也不清高,一點(diǎn)也不遼遠(yuǎn),一點(diǎn)也不超脫。和拉里比起來,簡直就是六便士之于月亮。
      
       但我說,一二十歲,走到一個無數(shù)岔路的路口的青年們,但凡有那么一點(diǎn)自命不凡,有那么一點(diǎn)不屈于世,看完《刀鋒》之后,誰不想做拉里呢?拉里就像黑塞筆下尋索求道的《悉達(dá)多》,就像凱魯亞克筆下“永遠(yuǎn)年輕,永遠(yuǎn)熱淚盈眶”的《達(dá)摩流浪者》,就像古希臘神話中背負(fù)著無數(shù)苦難卻依然將手觸向人類天空的普羅米修斯和西西弗斯。他已經(jīng)成了一個圖騰,印在所有心系遠(yuǎn)方的靈魂上。所以這些“敵視現(xiàn)實,虛構(gòu)遠(yuǎn)方”的青年們,看著《刀鋒》,看著凱魯亞克,唱著“一直往南方開,一直往南方開”,想象自己是拉里?達(dá)雷爾,是悉達(dá)多,是迪安?莫里亞蒂。
      
       是啊,往南方開,沿途只有一朵向陽花。
      
       但毛姆說得好:“當(dāng)你決定離開常軌行事時,這是一種賭博。許多人被點(diǎn)了名,但是,當(dāng)選的寥寥無幾?!?br />   
       你做得了拉里嗎?如果你做拉里,就選擇了風(fēng)餐露宿,選擇了漫長的道路上忘不到頭的瑣碎和寂寥,選擇了與一切的一切的無關(guān)。你只能看著全世界的毀滅,低頭守護(hù)著自己的一朵小花。
      
       所以,電影《荒野生存》里面那個讀梭羅,讀杰克倫敦,讀托爾斯泰的青年克里斯,最后在蛋白質(zhì),葡萄糖面前毫無辦法,他只能一步步看著自己這個超脫的靈魂被他不屑的全世界物質(zhì)實體所拋棄。
      
       萬青寫:“是誰來自山川湖海,卻囿于晝夜、廚房與愛?!?br />   
       不是每個人都來自山川湖海,但每個人都要經(jīng)歷晝夜、廚房與愛。難道囿于世俗不是大多情況下最恰如其分的追求?人生無非是尋找一種愉悅感,你要說山川湖海給你帶來的愉悅感比廚房與愛更多,我舉雙手贊同;你要說山川湖海帶來的愉悅感比廚房與愛層次更高,我不置可否;但你要說山川湖海帶來的愉悅感比廚房與愛更值得。我說,算了吧,哪有那么多值不值得?
      
       《心靈捕手》最后那個本來可以改變世界的天才,最后放棄了一切,開著車往公路的盡頭遠(yuǎn)去,只因那里有他的愛人。
      
      海子有詩:
      “我把石頭還給石頭
      讓勝利的勝利
      今夜青稞只屬于他自己
      一切都在生長
      今夜我只有美麗的戈壁 空空
      姐姐, 今夜我不關(guān)心人類, 我只想你?!?br />   
       伊莎貝爾只是需要晝夜、廚房與愛而已,她世俗但可愛,直白但坦率。而且誰說在世俗中就不能尋求尋求得救之道呢?悉達(dá)多不是在世俗中成圣?拉里最后的結(jié)局也不在遙遠(yuǎn)印度,而在美國那紛雜的人海中。
      
       克里希那穆提說:“全世界、全人類都在尋找某個隱秘的東西,尋找某種領(lǐng)悟,它將帶來更偉大的知識、更廣闊的視野、更深刻的理解。人們把它叫做‘真理’。他們認(rèn)為真理藏在某個遙遠(yuǎn)的地方,遠(yuǎn)離生活、歡樂和悲傷,但真理就是生活本身。了解生活,才能懂得真理?!?br />   
       我們都向往遠(yuǎn)方,但忽略了生活本身。
      
       僧問天柱崇慧禪師:“達(dá)磨未來此土?xí)r,還有佛法也無?”師曰:“未來且置,即今事作么生?”曰:“某甲不會,乞師指示?!睅熢唬骸叭f古長空,一朝風(fēng)月。”
      
       對著這塊千百年來始終沉默的天空,我們只注視到了那一朝的風(fēng)月,仿佛是遠(yuǎn)方的風(fēng)月才讓天空美得驚心,但是,卻忽略了這塊天空一直高懸在我們每個人的頭上,沒有“萬古長空”,何談“一朝風(fēng)月”?
      
       海子說:“對著這塊千百年來始終沉默的天空,我們不回答,只生活?!笔堑?,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回答。
      
       我們不必去譴責(zé)、蔑視伊莎貝爾,而需要同情她,她選擇了生活本身,但是卻沒有得到生活中最美的那朵花——愛情。
      
       說白了罷,我們都在漫長的白日夢中,等待一個揪心的玩笑。
      
       拉里的等到的玩笑是他的“得救之道”,那種追尋遠(yuǎn)方的渴望是生命本身給他開的一個玩笑,但他的蛻變在于他沒有把它僅僅當(dāng)做一個玩笑,一個年輕的悸動,一個不切實際的夢境,而是走向他,得到救贖之道。
      
       伊莎貝爾等到的玩笑是她對拉里的愛,生命給他開了個玩笑,給了她一個抓不住的愛情,而她也真的把它當(dāng)做了一個玩笑。
      
      “你可懊悔十年前沒有和拉里結(jié)婚嗎?”
      “不。當(dāng)時如果和他結(jié)婚,那簡直是發(fā)瘋?!?br />   
      為了這本書中完美的不完美,這依然是一個玩笑,只能是一個玩笑,最好是一個玩笑。
      
      所以故事的結(jié)局是:
      
      拉里來自山川湖海,伊莎貝爾囿于晝夜、廚房,沒有愛。
      
  •     我看的就是這個版本,這個譯本,有點(diǎn)過時的感覺。周煦良的翻譯很到位,對比英文來說意思都能表達(dá),可是能看到一些別樣的東西。
      
      他、她吃吃地笑。
      晃膀子。
      騷。
      
      這三句經(jīng)常性的出現(xiàn)。我總是覺得這都是民國白話的逸種。不好。
      相比傅惟慈的月亮和六便士來,這本書在處理長句子上來講,要好一點(diǎn),但是仍然能看出翻譯小說的很重的痕跡。
      
      毛姆用第一人稱寫書很厲害,我總是認(rèn)為這種技術(shù)是很有功力的。
  •      《刀鋒》聞其名,真是起的太好了,拉里就是一把鋒利的刀,劃開生活的外衣,露出血肉,讓你看見生命的本質(zhì),逼迫你思考。
       思考之于很多時候是一種痛苦,很多看似合理的理論甚至是你堅信多年的人生信條在多重思考后又變得漏洞重重難以信服,那感覺就如同:你倏然發(fā)現(xiàn)那個你愛之入骨的人,你為之奮斗一生的人,你所有靈魂財富的傾注者,不過是你制造夢想的一個借口,實則連一塊橡皮糖都比不上。這無疑是頻臨崩潰的痛苦,雖則這是毛姆在刀鋒中形容情欲的句子,但我依舊應(yīng)用于此,也許你覺得將情欲與思考混為一談是對思考的褻瀆,但人世間的的確確有著許多這樣看似毫不相關(guān)的事物有著驚人的相似點(diǎn),這都是思考的必然去向,矛盾與相似,痛苦與快樂,黑與白,陰與陽從來就是相伴而生的,思考不過是一雙發(fā)現(xiàn)的眼睛,時刻睜著它們刺探生活確實勞累且痛苦,但不經(jīng)意發(fā)現(xiàn)美時確實能獲得極頂?shù)目鞓贰?br />    思考是復(fù)雜的,多數(shù)情況下是沒有結(jié)果的,那么大多數(shù)人選擇適應(yīng)生活不去思考似乎也是明智而簡單的選擇。
        就不同的人生而言,一個功成名就的商人富翁似乎不會認(rèn)為自己和街邊的乞丐會有任何瓜葛,也許他們真的不活在同一個“世界”,但我們活在同一個地球上,我們在這個生命仰仗著這個以物質(zhì)為網(wǎng)編制而成的地球上得以存在,任何活著的生命如果說與另一個生命毫無瓜葛都是不客觀的,當(dāng)一個富翁在為一樁生意對官員積極諂媚時,當(dāng)一個乞丐在街邊乞求零錢時,倘若他們們有機(jī)會對視一眼,一定能看見同一雙眼睛,那一刻他們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錢,這回答毫不猶豫的純粹,矛盾的只是身份,相似的卻是共鳴。
        我慶幸在此刻讀了《刀鋒》,在我接連不斷詢問自己“想要什么”時,看見拉里無疑是一劑安非他命,確定自己不是孤身去尋覓這個問題的人,更幸運(yùn)的是拉里的尋覓過程冥冥中也給了我指引。
        拉里曾是個再簡單不過的人,優(yōu)秀又平凡,年輕富有朝氣,擁有著飛行的夢想并在戰(zhàn)爭中得以實現(xiàn),戰(zhàn)爭的后方也有著一個等待自己的愛人,如果要求不高,這無疑是一個幸福人的全部基本定義了,生命之路似乎已經(jīng)板上釘釘計劃好了,回美國,結(jié)婚,生子,隨著艾略特的幫助步入上流社會,然后是大把大把金錢放入口袋。。。。。
        這不正是大多數(shù)人所期盼的生活么,可偏偏戰(zhàn)友的意外死亡使得整個故事的發(fā)展趨向有了翻天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果只看結(jié)果,一個注定娶個漂亮老婆身居上流社會的社會的人最終卻成為了一個沒有固定職業(yè)在美國四處漂泊的單身漢,大多說人都會像艾略特一般嗤之以鼻,假如我不知道這整個故事也許也是一樣的心理,這沒有辦法,這是社會發(fā)展計劃出來的一種盲目的保護(hù)性思維,作為人類,說白了一種群居性動物,脫離社會性就像被趕出猴群的一只個體,在社會這時而燦爛時而陰霾的深林中居無定所,誰能有勇氣將自己拋身于如此茫然的境地呢。
        這不是個能不能的問題,這是個敢不敢的問題,而這種“勇敢”并非我們正常生活中所討論的勇敢,就是滅敵幾千萬的大將也未必?fù)碛袑⒆约簰伋鲇谏鐣?dú)立生活方式的勇氣,這種“勇氣”也絕非天生而有或后天培養(yǎng)就可以得來,一需要契機(jī),二需要靈性。
        戰(zhàn)爭中的死亡是引起拉里思考的契機(jī),但二戰(zhàn)中直面戰(zhàn)友身亡的大有人在,而像是拉里這種人不能說沒有,但肯定少之又少,所以說要有此種感悟必定需要一定靈性,就像是看了《刀鋒》這本書,看過的人多,思考深入的人卻不多,一本書能不能吸引你說到底是能不能引起你的共鳴,精彩的書就是講到你心坎里的書,戰(zhàn)友的死能給拉里如此之大的改變自己生活的力量,也說明他的死死到了拉里心里,讓他發(fā)現(xiàn)了生活的漏洞(世上為什么有惡),開始審視生活,結(jié)合前文我所述,就是拋棄了簡單而明智的生活慣性,開始以思考給與自己“拷問”和“折磨”。
        看結(jié)果論這本書可以稱之為“拉里青年的墮落史”看過程論這本說可以稱之為“拉里青年的人生思考以及實踐”,這就是為什么說人生無論何種階段過程都是無比重要的,不然很多美的東西在你眼里一文不值。
        《刀鋒》聞其名,真是起的太好了,拉里就是一把鋒利的刀,劃開生活的外衣,露出血肉,讓你看見生命的本質(zhì)。
        萬物皆有其本質(zhì),但其本質(zhì)是否需要探究就因人而異了,像是艾略特或伊麗莎白的生活就是滿足此生淺表上的一切需求,包括物質(zhì)和心理,這不可稱之為是錯誤的,這只是人與人的差別,毛姆在書中很多地方都明確地表示了對他們生活的蔑視,尤其是艾略特的死讓他覺得對方無比可悲,但我卻擁有截然相反的看法,艾略特的死其實是很圓滿的,即使最后的請?zhí)羌俚?,但他至死也沒有發(fā)現(xiàn)的話,真假已經(jīng)不重要了,針對艾略特而言他至死感覺到滿足,別人的評判也就顯得無足輕重了。
        艾略特,伊麗莎白,格雷他們就是平常人,他們照著社會準(zhǔn)則認(rèn)真生活,偶爾幫助別人,偶爾對異類產(chǎn)生排斥(索菲),這都是人性,在平常不過了,如果平常是種錯誤,那我們的價值觀就太苛刻了。
        對于伊麗莎白破壞蘇菲與拉里婚姻的小計謀,相比犯錯我覺得她倒是做了件好事。
        蘇菲第一次出現(xiàn)是在小酒館里,她雖然打扮怪異,舉動粗魯,但我倒覺得她過的很灑脫,與人說話雖然略顯得粗鄙但卻敞亮直白,對于伊麗莎白一伙人的鄙夷與其說看不見不如說不在乎,能活的這么理直氣壯能說她過得不快活么,相比較后面被拉里強(qiáng)迫著戒酒時的再次會面,那種唯唯諾諾,毫無生氣的樣子,任誰看了都比較的出來,哪種生活更適合她。
        拉里想與她結(jié)婚與其說是一種拯救不如說是一種枷鎖,一個人的快樂與否是要自己感受決定的,雖然索菲年輕時喪夫喪子的經(jīng)歷是滅頂?shù)模膊荒苷f這種墮落是自我毀滅,更多的也許是自我拯救,墮落的快樂帶領(lǐng)索菲走出了失去家庭的痛苦。
        毛姆與索菲的最后一次會面是在甲板上,那個頑童一樣充滿活力的索菲也許正和拉里所懷念的年輕時在寫作中喜悅的索菲重合了,快樂的方法很多種,別人的定義有時也許是一個不合尺碼強(qiáng)加于頭頂?shù)拿弊?,沒用且不舒服。
        強(qiáng)迫的給與有時就是一種施刑,無論你的初衷為何。深論前文的盲目也是現(xiàn)實督促著你自我強(qiáng)迫歸于大類。
        即使索菲最后是慘死,即使毛姆先生說她想要的就是死,我也覺得她從始至終都是在努力為生活需求快樂的人,因為文中提到她三次,兩次她都是快樂的,而且這兩次她都過著自己選擇的生活,在我看來“想死”的定義也是強(qiáng)加的。
        《刀鋒》一本書向我們展示了很多人的生活,對與錯,快樂與不快樂,每個人定義都不同,領(lǐng)悟自然也不同,它給與我的啟示就是一份對于想要什么,快樂為何的思考。
        拉里口述自己是在一次日出里看透了自己所尋覓的真諦,連一直支持他的毛姆先生都忍不住要“質(zhì)疑”一下,我當(dāng)時也搞得莫名其妙,怎么就看破了,后來又看了守望燈塔這本書,里面的主人公在孤獨(dú)中尋找愛,叫她名字的鳥兒沒給她,讓她喜愛的書沒給她,最終一縷窗外的陽光給與了她,“我打開百葉窗,陽光強(qiáng)烈的如同一場愛情?!薄拔艺炷钅畈煌厮阌?,而世界就這樣傾其所有,慷慨給與。”我不得不說這和到拉里在一個日出里頓悟人生一樣“荒誕”。放棄世俗安穩(wěn)的生活,異國他鄉(xiāng)苦旅十年,都不能給與的答案,卻在每天與我們會面的日頭里看見了,我在上一秒還不能理解的東西,卻在這一刻懂了。所有尋找看似無功,卻都是一種指引,關(guān)于陽光的醒悟是一種必然形象,我們拯救了自己,用自己的答案外在的載體。要么為何是一縷隨處可見的陽光,而非另一種更特別而罕見的東西?當(dāng)生命意義的靈感和頓悟崩裂欲出時,每天早上與我們準(zhǔn)時會面,給與我們溫暖和生命的太陽成為了最完美的載體。
        如果你信基督教那么此刻肯定認(rèn)為那一縷陽光不是普通的陽光而是神給你的一次救贖,我不信教但也不能說那是錯誤的,的確有這么個上帝,無處不在,甚至無形,陽光透徹的那個瞬間它正以主人公自己的形式從他們心中迸發(fā)而出,成為了救世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我們所尋找的能夠拯救自己的神或者精神,其實一直就在你的身邊伴隨著你,就神就是自己,自己就是神。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生命探究到底就是回到本源,世界是一個圓環(huán),開始就是結(jié)束,結(jié)束就是開始,生生不息,無窮無盡。
        我到底想要什么,其實寫到這里我也不是太清楚,但我想得到了平靜,一切答案也就昭然若揭了。
       一個人如果什么都看淡了,似乎這世上也沒有什么事情可以打敗自己了,與世無爭即與世無敵,若有幸能成為拉里這種人,用一種類似于“神”性的生活方式將自己置身于世外的生活于世中,一顆平靜的心將會把寬容和祥和作為待人接物最自然的流露。
       我們用熱血去追求的也許只是生命多姿多彩的空洞,千里走單騎所尋得的一抹平靜也許才是人生終極的體悟。
  •     一把刀的鋒刃很不容易越過,因此智者說得得救之道是困難的。
      
      讀威廉毛姆總是欲罷不能,22年來我從來不是誰的粉絲,但是毛姆橫插一腳改變了這個現(xiàn)狀。讀《月亮和六便士》的時候我就想,如果毛姆還活著,說不定我真會跑到他家門前等個幾天幾夜去要個簽名,然后跟一切傻姑娘見到男神一樣,傻兮兮笑上兩天,內(nèi)心被所有不切實際的期待充滿。
      
      與其說毛姆是個作家,不如說他是個藝術(shù)家。他描寫的紙醉金迷的生活也許只是他生活的一部分,艾略特也許是他的一個人格。拉里也許也是。但是毛姆說了一句話“我是個俗人,是塵世中人;我只能對這類人中的麟鳳的光輝形象表示景慕,沒法步他的后塵“”因為我以前窮過,我知道錢的重要性“。這是我對毛姆最最喜愛的地方了,他告訴你人追求精神理想是美妙的是可貴的,但是他是作為塵世中人告訴你這一點(diǎn)的,拋開所有幻想時,你要知道對于追求精神理想這件事,被點(diǎn)名的有很多人,但是當(dāng)選的寥寥無幾。
      
      毛姆確實懂得很多,有的道理我懂,但是如果讓我說是萬萬沒有能力表述出來的。盡管他有刻意賣弄的嫌疑,但是對我而言仍舊非常受用。他借助書中人物之口講道理,但又不是順著一條路子,他像個哲學(xué)家一樣通過矛盾的兩個主題輪流辯議,十分有趣。布太太認(rèn)為一個人要混得開就要接受世界的這一套而且不去做別人明白指出的那種不牢靠的事情。但是”有些人對做某一件事具有那樣強(qiáng)烈的欲望,連自己也剎不住車,他們非做不可“。
      
      相較于《月亮和六便士》里男主人公惹人憎惡的丑惡面目(可是毛姆仍舊把他描述的有些可愛),拉里是個惹人喜愛的家伙,說實話我在讀這本書時,他的畫面感是呆呆,可惜我沒有伊莎貝爾的智慧和決絕,不然現(xiàn)在肯定跟呆呆也要滿要好。結(jié)局就如毛姆所說應(yīng)該是皆大歡喜吧,反正不管怎樣每個人都找到了自己想要的。
      
      而對于我們這種蕓蕓眾生,還是最好在精神和物質(zhì)之間尋到一個平衡。
  •     這本書看了兩遍,第一遍英文,第二遍中文,整本書平鋪直敘,娓娓道來,沒有高潮,結(jié)尾也是戛然而止,大部分內(nèi)容只是書中的我所見所聞得到的拉里的一些生活片段,卻給我們展示了一條少有人走的路,這條路充滿荊棘和苦難,需要異常強(qiáng)大的內(nèi)心才能走下去,但卻能使人獲得內(nèi)心不一般的平靜和幸福感,得到內(nèi)心真正的自由。這是一條異常狹細(xì)的路,細(xì)如刀鋒,一般人很難能行走在上面,也不需要很多人行走在上面,但對于如今很難獲得內(nèi)心寧靜的世界來說,多少可以讓我們察覺到我們的缺失,也對我們多少是一種鼓舞。而對于我這樣渴望自由和多樣生活的人來說,這更是一本動人的書。
  •     我看他的第一本書是尋歡作樂,談不上很喜歡。但是他刻畫的羅西這個角色讓我覺得他可以把相對的或者說相矛盾的特質(zhì)用在一個人人身上,不覺得奇怪反而覺得很可愛。所以接著買了他的書繼續(xù)。
      
      我對刀鋒這本書特別中意,我才看完第一遍,我想我還會看很多遍。
      我想不少人都會喜歡拉里這個人,他長得好,笑容溫暖,人更溫暖。我看完這本書第一個想法就是,要是拉里這個角色是個女人,故事還是不是這樣吸引人。
      
      我看這本書的時候一直不舍得把它看完,我好希望這本書可以一直寫下去??吹焦适碌慕Y(jié)尾,就如作者本人所說這也是最好的安排。
      
      我練瑜伽接近一年了,接觸過很多瑜伽老師,也看過一些瑜伽方面的書。所以對拉里在印度生活的那段日子所描述的那些,特別有體會。我想有一條,我也會去一次印度,去喜馬拉雅山腳下感受一下那種寧靜。
      
      當(dāng)然這本書除了拉里,其他人物我也很喜愛。所以才會很喜歡這本書。
      
      人無完人,他們也許有點(diǎn)壞,有點(diǎn)邪惡,為了自己愛的人,也會自私??墒钦驗檫@些不完美,才更顯得他們真實,可愛,更加吸引著我。
      
      我每次看描述或者對話的時候,我的眼前都會出現(xiàn)文字中那樣子的畫面,仿佛他們就在我的眼前跳動著。我有時看的時候會突然笑出聲來,也是也會停下來思考半天,有時候也會感動。
      
      我看的書很少,寫東西更是沒水平。但是現(xiàn)在的我,慢慢的在改變,慢慢的寫,寫的不好,但是我想有一天我寫的東西也能很明白的表達(dá)出我的意思,然后被人所喜愛。
      
      我繼續(xù)下一本毛姆的書了,人生的枷鎖。這本書有點(diǎn)長,我希望又有不一樣的驚喜給我。我期待著。
      
      我特別喜歡拉里說的一段話:我愿意接受形形色色的生活,不管它是怎樣憂傷痛苦,我覺得只有生生不息,一個生命接一個生命,才能滿足我的祈求,我的活力,我的好奇心。
      
  •     ”精神對物質(zhì),心靈對感觀“全人類都爭議的問題,作者寫這類的書說明作者也是在這些問題上也有所爭議,并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对铝梁土闶俊贰度松募湘i》《刀鋒》三本書類似的題材。都是要尋求自身的安逸。
      不隨流于世,只是追求自身內(nèi)在安逸。
      
      值得已讀。
  •      
        讀起《刀鋒》是因為這樣一個姑娘。高中時認(rèn)識她,初識只覺得是個咋咋呼呼的姑娘,細(xì)究下來卻發(fā)現(xiàn)她閱讀涉獵極廣,對人生也頗有見識。因此在她面前常有自慚形穢之感,只能偷偷地讀起她提到的一些書?!兜朵h》便是其中之一。
        毛姆是個很有意思的小說家?!对铝僚c六便士》、《刀鋒》均是以現(xiàn)實中的人物為藍(lán)本寫就,而故事的主人公都是那種從自己原有的、富足的生活中逃離,到一個看起來并不“文明”的地方尋找到了生活的意義。
        毛姆何以會這樣塑造他的主角,與他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是離不開的。他幼失恃怙,孤身投奔伯父。此外,他不僅口吃,而且從父親那里繼承了矮小的身材和(他自己認(rèn)為的)丑陋。他內(nèi)心深處多少是自卑的,且缺乏安全感。他的人生在初始階段是有殘缺的,因此這樣的人往往會更努力地去追求優(yōu)越、尋求安穩(wěn)的生活保障來填補(bǔ)內(nèi)心深處的缺乏感,而大多不會選擇冒風(fēng)險。但是對于生而有限的凡人來講,超越和掙脫的渴望又無法避免地挑戰(zhàn)著現(xiàn)有生活,作為代償,他選擇這樣超脫的人作為自己刻畫的對象就不奇怪了。
        在《刀鋒》中曾有一處,“我”直率地對拉里說,“‘我很重視(錢),’……‘要知道,你一直有錢,而我并不如此。錢能夠給我?guī)砣耸郎献钭顚氋F的東西——不求人?!边@句在《刀鋒》中比較少見的、“我”從一個故事的旁觀者角色中跳出來表白自我的句子,或許可以作為上述的一個佐證。
        整部書里,拉里都在探討生存的意義,探討惡,探討上帝,讓人感覺他最大的欲望和追求就是像蘇格拉底一樣追求真理和智慧。他像磐石一樣堅定,因此在周圍的人都逐漸老去,從熱情的無所畏懼的年輕人變成了有家庭有顧慮有牽絆的中年人時,他仍然顯得年輕,顯得一無變化。他自由,他頭腦清醒,對世俗常規(guī)淡定地不去在意,對所追求的事情堅定而專注,他始終處在拋開已經(jīng)有的生活不斷上路的狀態(tài),“云游世界,想弄清妖女唱的是什么歌”。
        毫無疑問,作者是羨慕拉里的,但是也對這一種生活態(tài)度存有疑問。他很多時候不大真實,不像凡世中的人。比如在伊莎貝爾毀約時表現(xiàn)出來的淡定,讓人不禁疑問他是否愛過伊莎貝爾。他最動情的時刻也是對著不幸墮落的索菲,然而就像“我”認(rèn)為的一樣,拉里和索菲結(jié)婚只是出于一種“最強(qiáng)烈的最動人心弦的情感”——自我犧牲罷了,對于索菲之死拉里更多的也是悲憫?!白晕覡奚焙汀氨瘧憽?,正是飽含宗教意味的詞匯。除此之外,在拉里提出要散盡家財時,“我”質(zhì)疑他,“這將是非常不明智的事。你打算過的那種生活之所以可能,唯一靠的就是經(jīng)濟(jì)上不仰求別人。”也反映了拉里的超脫的局限性。畢竟他的生存是有依靠的,而且他沒有家庭,沒有社會中的關(guān)系的羈絆,所以才能夠做出那種勇敢的選擇。
        但是,顯然在印度的經(jīng)歷不僅讓拉里直面了“絕對”,也能夠反省自己。他回應(yīng)“我”的質(zhì)疑時說,“相反,經(jīng)濟(jì)上不仰求別人,將使我計劃的那種生活成為沒有意義。”如果說之前他在追求一種自由人生,在游蕩中尋找他所尋找的東西;那么此后他所追尋的就是放下我執(zhí),于生活的最細(xì)碎繁瑣也最真實處、體會生存。
        與拉里缺乏以愛欲為代表的欲望相對比,故事的另一個主人公伊莎貝爾卻恰恰被欲望所驅(qū)動,“我”在文中描繪的她情欲乃至性欲強(qiáng)盛,她對于格雷和兩個女兒的態(tài)度透露出她強(qiáng)烈的掌控欲望,都是她的欲望的體現(xiàn)。她對拉里并非是真正的愛,而正是情欲與掌控欲望的混合體。伊莎貝爾之所以還能取得一個較好結(jié)局的原因是,她堅定,她擁有“高超的審美,不顧一切的決心”。人皆有欲望,我們多見的欲望強(qiáng)烈的人,所欲求的不過是低檔次的金銀美女,常過分貪婪,超出生活的承受能力地去爭取,用上海話來講,就是“吃相難看”。然而伊莎貝爾則不。在與拉里分道揚(yáng)鑣前,她一度想色誘拉里,用“生孩子”來逼迫他就范,但終因意識到這么做“象是從小孩子手里騙糖吃”而決定“不能干這樣骯臟的勾當(dāng)”。她有欲望,她現(xiàn)實,但是她坦然,她也堅定,因此她并不讓人過分討厭,反而覺得真實。
        開頭說到的那個姑娘,除了毛姆便最愛米蘭昆德拉。在還沒讀過時,“生活在別處”這個題目便常常被我寫到作文里,卻只為說一句“生活不在別處”。
        和拉里一樣,我也時常感覺自己對于生活有種強(qiáng)烈的要追尋什么的欲望,卻不知道自己在追尋什么,對于所有生活都羨慕都想往都想嘗試,卻都淺嘗輒止。讀起《刀鋒》,也只是羨慕那個姑娘而為之??释皠e處”的最高形式,便是渴望不斷地遠(yuǎn)行,不斷地出發(fā)與抵達(dá),抵達(dá)再出發(fā)。
        這個暑假,有幸去了西藏。并沒有機(jī)緣像拉里那樣尋到啟示他的印度哲學(xué)導(dǎo)師,藏傳佛教對于我只是隨著景點(diǎn)展開的浮光掠影的印象。惟獨(dú)那種在路上的感覺每一天清晨都敲醒我,令我覺得興奮,覺得靈魂仿佛跳脫出一種瑣碎的常規(guī)而進(jìn)入一種更輕快的步調(diào)中去。這也并非壞事。我們少年壯游,行萬里路,最重要的是能夠見到各種形態(tài)的生存,各種與自己所處的生存狀態(tài)完全不同的事情。見過這些在凡常生活中無法盡然體會的不同種類的好不同種類的壞,或許就能因此獲得一種平靜堅定的力量,在繁多之中尋找到屬于自己的一,并且對生活給予你的一切幸運(yùn)厄運(yùn)都能懷有適當(dāng)而坦然的心境去面對。
        選擇壯游或許只需要勇氣和一定經(jīng)濟(jì)能力,但是如何從壯游歸返到日常生活,需要的卻是對于自己所追尋的道路的清醒的認(rèn)知。
        我們的靈魂都渴望做一個行者。只因在路上便會隱匿自己原先的身份和煩惱,置入一個全新的旅行者角色中去。我們便以為這種逃離便是真正暢快的人生。但是問題是我們生存的意義是否便能夠這樣寄托在路上,畢竟,大多數(shù)人遠(yuǎn)行的目的不過是逃避罷了。
        就像借酒消愁愁更愁一樣,靈魂的滌蕩過后,生活的一些瑣屑和煩惱仍在,有了滌蕩作反襯,還會顯得更為面目可鄙。遠(yuǎn)行也好,庸常地運(yùn)轉(zhuǎn)、磨損、消耗也罷,人的目的不是為了遠(yuǎn)行,也更不是為了運(yùn)轉(zhuǎn)和消耗,人的目的必然只能是尋找人本身,生命本身有其一種絕對。拉里在東方、在日出中悟了絕對和自我之所在,我們也必然也尋找我之為我的一種絕對,尋找在這個世間足以讓自己甘心遠(yuǎn)行或消耗的支點(diǎn)。
        當(dāng)拉里選擇重返凡常生活時,他的理由是充滿超越性的,他勘破善與惡、美與丑、偉大與卑微都是生活之必然的狀態(tài),“愿意接受形形式式的生活,不管它是怎樣憂傷痛苦;我覺得只有生生不息,一個生命接一個生命,才能滿足我的企求,我的活力,我的好奇心?!睂ξ襾碚f,我能夠坦然回到我原有的生活中的理由是,這才是我真實的生活,我在這其中才是我。我所尋找的更高層次的生活,不會是在“別處”,而一定是在“此處”。
  •   讀一本書時手不釋卷,或者你喜歡一本書一個作者的理由,往往很簡單,情節(jié)很吸引,或是你對書里的人物產(chǎn)生了共鳴。我為什么喜歡毛姆,這具體的說不清,我為什么喜歡刀鋒,月亮與六便士,大抵是因為我與主人公有共鳴,我羨慕我向往他們的生活方式。我喜歡拉里,不是站在伊莎貝爾或是蘇珊的女性角度去喜歡的,不是去喜歡一個伴侶,而是去喜歡一個理想的自己。
  •   恩 每一種喜愛都是可以研究的,書的話大概都是因為移情到了某個角色上。越是流行的東西越具有普適性,按此來講,韓劇無疑挖掘了更多女生潛意識里的愿望,你或許不同,也或許也擺脫不了太多。同樣,對男人而言的事情,我也不例外。例外的可能就是拉里這樣的人了吧,但有時候也能看出他想通過治愈別人控制別人的意圖。
  •   我和你的側(cè)重點(diǎn),完全不同
  •   呵呵,不同有不同的美,有機(jī)會再探討。
  •   言下之意是,根本談不到一塊兒去
  •   有機(jī)會就是客套下 別太當(dāng)真
  •   換個標(biāo)題吧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fèi)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jī)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