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2 出版社:江蘇教育出版社 作者:賈馥茗 頁數:306 字數:24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教育早已是盡人皆知的名詞,教育工作者無不耳熟能詳,教育論述也是汗牛充棟,可“教育學”卻缺少“系統的”論著。也就是說,對教育的“根源”以及“理論與實用的認識”,分述得頗為詳盡,卻缺少通徹的論述,未曾把教育從本源到實施完整地匯成系統的專書,所以教育學三個字連用時,竟無法指出一本專書為代表,因為教育內涵包羅萬象,要整理出系統來并不容易?! ∫驗榻逃凰普軐W般專注于理論探討,而是理論離不開實用,否則將徒托空言,無補實際。有一個“實際”限制在前,教育便不能只做“純學術”的討論,于是便不得不把理論和實際相提并論。如此做很可能使論述的“學術價值”減色,但這是教育學命定的“特質”或“特征”,使之成為“學”的進程落在其他“學”之后,是教育領域中一直努力的工程?! ×硪环矫?,本來教育從開始就著重實用,而在實用上,一則是用法或有欠妥之處,一則是人類生活進步,教育也隨之需要改變,故而始終重視實務,忽略了理論的系統整理,實務離開理論,而理論又不確定,難免治絲益棼。
內容概要
本書以教育理論為出發(fā)點,注重實際應用,能夠給讀者以務實有效的指導與借鑒。 本書旨在闡明對教育工作的確實認識,將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行陳述,避免只限于空談理論。側重于實踐的道理和原則;在實踐方面,以原理、原則為本,貫穿到應用上。實際即靈活運用。從運用中領悟技巧。才能得到教育實效。認識教育所涉及的領域極廣,即使在教育一門中,也有多個科別,各有專著。本書提供一些線索,希望讀者能對教育的整體有一個概括的認識。
作者簡介
賈馥茗,臺灣地區(qū)最具影響力的教育學家。曾就讀于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臺灣師范大學教育研究所,獲美國加州洛杉磯大學教育博士學位。為臺灣師范大學教育研究所名譽教授,曾任臺灣師范大學教育研究所主任、教授。潛心教育學術研究,著作宏富,其教育思想深刻影響了兩岸教
書籍目錄
導言第一章 認識的官能(一)感知作用第一節(jié) 視覺第二節(jié) 聽覺第三節(jié) 味覺第四節(jié) 嗅覺第五節(jié) 體覺第六節(jié) 意識(consciousness)第二章 認識的官能(二)心理作用第一節(jié) 意向(intention)第二節(jié) 記憶(memory)第三節(jié) 想像(imagination)第四節(jié) 思想(thinking)第五節(jié) 直觀(intuition)第六節(jié) 了解(understanding)第七節(jié) 初步觀念(elementary idea)第八節(jié) 情感情緒第三章 心靈作用第一節(jié) 抽象思考第二節(jié) 清明的知覺第三節(jié) 語文概念第四節(jié) 判斷作用第五節(jié) 意志力第六節(jié) 分化與統整第七節(jié) 欣賞第四章 認識教育的基礎知識第一節(jié) 天文歷數第二節(jié) 文學哲學和史學第三節(jié) 心理與自然科學第五章 教育的必須與目的第一節(jié) 是誰需要教育第二節(jié) 為誰而教第六章 學生的面相和心相第一節(jié) 學生的面相第二節(jié) 知道學生面相之后的認識第三節(jié) 學生的心相第四節(jié) 知道學生心相之后的認識第七章 教師的形象第一節(jié) 傳統的教師形象第二節(jié) 現代的教師形象第三節(jié) 教師的心理調適第八章 教材的認識與運用第一節(jié) 初步教材的源流第二節(jié) 教材的相關名目第三節(jié) 教材在哪里入門第四節(jié) 教材的選擇第九章 教學方法及運用第一節(jié) 中西傳統教學狀況第二節(jié) 教法的演進第三節(jié) 教學的新局面第四節(jié) 方法的變通應用第十章 教育環(huán)境與功能第一節(jié) 教育環(huán)境的普遍功能第二節(jié) 普及教育與實際教育環(huán)境的層次功能第三節(jié) 高等教育環(huán)境第十一章 教育的機動功能第一節(jié) 人員組織的基本信條第二節(jié) 組織中的職務分掌第十二章 教育研究第一節(jié) 研究方法問題第二節(jié) 教育研究的性質第三節(jié) 教育研究的重點結語——教育通觀參考書目索引
章節(jié)摘錄
現在一提到哲學,有人就會皺眉頭,認為那是一門玄之又玄的學問,以為除了哲學家之外,人們很難懂得,其實這只是誤解。哲學的確是思想家由思辨而提出的一些原則、道理或討論;然而其內容并未超出人和人生,且兼及于自然以至宇宙原始,而現象界的自然仍然和人密不可分。首先我們要了解,哲學家也是人,自然關心人和人生。關心人便不免要了解人,從而探討人;關心人生也就要探討人生。從這一方面說,哲學是和人是十分接近的,則哲學家所說的便沒有不能了解的理由。其次是在哲學家討論人和人生時,離不開人的行為表現,即又進入人性和人心問題,同時還想知道人如何能有知識;這又和人生密切相關,因為人必須群居生活,每個人都要依賴別人以為生,就不能忽略別人的存在,從而出現了行為規(guī)范,而成了道德問題。再次是哲學家和眾人一樣,對大自然的奧秘存在著好奇,尤其想要知道宇宙的起源。從古以來,哲學家們苦心孤詣,都在為這些問題而反復思考,因為他們思考的領域相當廣泛,后來的學者把他們思想的內容予以歸類,整理出三大論點,成了哲學家經常討論的問題,或者說是哲學討論中的三大系統。即是: 1.形上問題:探討宇宙原始,即現象界最早的根源?! ?.道德問題:探討善惡是非兼及于人?! ?.認識問題:探討知識的真?zhèn)?。 不過多數哲學家,尤其中國和早期西方的哲學家,并未嚴格地限于這樣的系統。特別在道德問題和認識問題方面,常常離不開政治、人生、經濟,以至教育。要記得早期哲學是統攝百學的學問,所以學教育不能不知道哲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