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2 出版社:巴蜀書社 作者:釋如意 頁數:236
Tag標簽:無
前言
李瑞環(huán)曾經講過:“佛教傳到中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中國的影響是比較深遠、廣泛的。講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其中一部分就是佛教文化,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與佛教文化是分不開的?!苯裉欤鸾痰乃枷胍廊皇侨祟悓氋F的精神財富之一。幫助大眾正確認識和理解佛教,對個人、對社會將有積極意義。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佛教在沉寂中漸漸復蘇。但佛教文化畢竟經歷了幾十年的停滯,由于人們對佛教知識的缺乏,在信仰修持過程中難免走入誤區(qū),阻礙了佛教發(fā)展。為了便于向信教群眾傳播佛學知識,宣揚佛教優(yōu)良傳統(tǒng),使佛法真正發(fā)揮其啟迪智慧、凈化社會人心之作用。李弘學居士主編的這一套《佛教入門》系列小叢書,與大眾廣結法緣,彰顯教義,宣揚正信,實在是功德無量之大善舉,也是一項促進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實實在在的具體工作。對此,我十分欽佩。
內容概要
心性由“染”而“凈”,認識由“迷”而“悟”。唯識宗的學說,名相繁瑣,義理深邃,其所傳唯識因明之學對后世影響很大。《佛教入門:唯識宗》詳盡闡述了其起源、名義、所依經論、分科判教、諸項法門、唯識之義等內容,語言通俗易懂,是諸信眾了解其發(fā)展歷史、教理知識的基礎讀物。
書籍目錄
總序第一章 唯識宗的起源及發(fā)展一、唯識宗在印度的產生及發(fā)展二、唯識宗在中國的發(fā)展及弘揚第二章 唯識宗的名義第三章 唯識宗所依之經論一、概說二、解深密經大綱三、瑜伽師地論大綱(一)釋名義(二)內容(三)十專論四、成唯識論大綱(一)釋名義(二)內容第四章 唯識宗的分科判教第五章 諸法概述一、百法(一)心法(二)心所法(三)色法(四)心不相應行法(五)無為法二、蘊處界三科(一)五蘊(二)十二處(三)十八界(四)建立三科的因由三、法相義(一)五法(二)三自性(三)中道(四)五法三性之相攝第六章 唯識之義一、第八阿賴耶識(一)三相門(二)所緣行相門(三)心所相應門(四)與受相應門(五)三性門(六)心所例王門(七)因果比喻門(八)伏斷位次門二、第七末那識(一)釋名義(二)所依門(三)所緣門(四)自性行相門(五)心所相應門(六)三性分別門(七)界地分別門(八)伏斷位次門三、前六識(一)能變差別門(二)自性行相門(三)三性分別門(四)心所相應門……第七章 唯識宗之緣生論第八章 唯識變論第九章 雜染流轉義第十章 清凈還滅火
章節(jié)摘錄
?。ㄒ唬┽屆x 梵語瑜伽,意譯作相應。依調息(調呼吸)等方法,集中心念于一點,修止觀為主的觀行,而與正理相應冥合一致。于密教,盛行三密瑜伽相應之說。行此等瑜伽觀行者,稱為瑜伽師。依瑜伽師而行之境界,稱作瑜伽師地,地為境界之義。瑜伽師地論一書即從五識身相應地說至無余依地之十七地。奉持該論之學派,稱為瑜伽派。問答抉擇諸法之性相故名為論。 據《成唯識論述記》卷二本之說,相應之義有五:(1)與境相應,不違一切法之自性。(2)與行相應,與定慧等一切行相應,不相違能隨順。(3)與理相應,與安立非安立等二諦之理相應隨順。(4)與果相應,與一切果更相順。合正理順正教稱正因。(5)與機相應,觀眾生根機而施教,與各類眾生機感相應。
編輯推薦
《佛教入門:唯識宗》學佛學什么?就是“純凈純善”四字?!罢嬲\、清凈、平等、正覺、慈悲”是純凈,這是講“心”,“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純善,這是講“行”。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