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4 出版社:科學 作者:常百 頁數(shù):414 字數(shù):644000
前言
21世紀制造業(yè)的競爭,實質上是數(shù)控技術的競爭,也就是數(shù)控技術人才的競爭。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產品的質量和外觀等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需要不斷提高加工制造水平,而對數(shù)控加工技術的需求也將呈現(xiàn)高速持續(xù)的增長,人才市場急需既懂數(shù)控加工技術,又熟悉CAD/CAM軟件的專業(yè)人才?! G NX以其強大的功能和先進的技術聞名于CAD/CAM/CAE領域,在航天、航空、汽車和機械等制造領域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其中,UG CAM更是以功能豐富、高效率和高可靠性著稱,從25軸/3軸、高速加工到多軸加工.UG CAM均提供了CNC銑削所需要的完整解決方案,并長期處于CAM領域的領先地位。UGCAM的初學者.通常都是熟悉UG CAM的操作過程,卻很少能獨立完成一個零件的完整數(shù)控編程,這是因為缺乏實際經驗及數(shù)控加工的常用技巧與技能。本書主要針對初學者的不足之處進行講解,使初學者在CAM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從而盡快具備CAM的實際操作能力?! ”緯氖占秃Y選了工程中的實例并對其進行講解.將數(shù)控加工中的工藝處理與軟件使用相結合,詳細分析了N×/CAM加工的應用基礎、固定軸銑加工技術(包括平面銑、型腔銑和固定軸輪廓銑)、點位加工、孔加工、后處理技術和集成仿真技術等。當然,案例中給出的工藝方案,加工方法及編程技巧等僅供讀者學習、分析和參考.因為任何的工藝方案都不是普遍適用的,只有與生產實際情況相結合的工藝方案和數(shù)控程序才是最優(yōu)的?! ”緯奶攸c 本書以目前最新版本UG NX×6.0中文版為操作平臺,以實際的操作流程和應用為編寫思路,詳細介紹各種數(shù)控加工的操作步驟。在具體的講解過程中,筆者還結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實踐經驗,對各種加工方法作出了總結并提出了操作注意事項。本書的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R點安排合理:本書的各種知識點采用由淺入深的方式編寫,適合初、中級學者逐步掌握各種知識,并進一步了解和掌握各種具體操作?! ∽⒅乩碚摵蛯嵗嘟Y合:本書通過各種實例講解命令和操作,避免了讀者出現(xiàn)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誤區(qū),以便于讀者學以致用?! 〗Y合工廠實際:本書所有的實例都結合了工廠的實際情況,詳略得當,不與實際脫軌,讓讀者真正學到實用的技術?! ∽⒅丶记?,針對需求:本書對在所有操作中都會遇到的技術性內容進行了說明,以便于讀者把握各種技術細節(jié)。這些技術性內容是作者在實際操作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值得讀者學習和掌握。
內容概要
本書從數(shù)控編程的基礎知識入手,以模具零件的加工編程為例,采用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方式,融入作者多年的教學經驗,使讀者既可以具備中等復雜零件編程能力,又可以具備熟悉模具基本結構并設計簡單模具的能力。 全書共13章,分4篇,第1篇是數(shù)控加工基礎篇,分別介紹了數(shù)控加工基礎知識、數(shù)控編程基礎與工藝;第2篇是UG NX 6.0數(shù)控加工基礎篇,介紹UG NX 6.0操作入門、平面銑操作、型腔銑操作、固定軸曲面輪廓銑操作、點位加工;第3篇是UG NX 6.0數(shù)控加工實例編程篇,列舉了模具編程實例和數(shù)控編程實例,使讀者通過實例掌握數(shù)控編程知識;第4篇是UG后處理與仿真的應用篇,講解了UG NX 6.0的后處理應用、高級仿真等內容,增加了讀者在UG編程領域的深度和廣度。 本書配套光盤提供了大量實例素材文件和最終文件,以及作者親自錄制的多媒體教學視頻,詳細描述各個命令的用法和編程技巧,可以幫助讀者輕松自如地學習。 本書內容翔實、實例豐富,既適合從零開始的初學者、產品設計人員、行業(yè)從業(yè)人員學習,同時也可作為培訓機構、大專院校及職業(yè)學校的參考教材。
書籍目錄
第1篇 數(shù)控加工基礎Chapter 1 數(shù)控加工概述 1.1 UG NX 6.0編程模塊的特點介紹 1.1.1 CAD/CAM的發(fā)展現(xiàn)狀 1.1.2 UG CAM與UG CAD 1.1.3 UG NX 6.0編程的特點 1.2 一般編程步驟 1.2.1 獲取CAD模型 1.2.2 加工工藝分析和規(guī)劃 1.2.3 加工程序單 1.3 小結 1.4 練習題Chapter2 數(shù)控編程的基礎與工藝 2.1 數(shù)控基礎知識 2.1.1 數(shù)控機床與數(shù)控知識 2.1.2 數(shù)控機床的歷史發(fā)展、結構與基本原理 2.1.3 數(shù)控加工的特點與應用范圍 2.2 數(shù)控加工工藝的基礎 2.2.1 數(shù)控常用刀具的類型 2.2.2 常用刀具的特點 2.2.3 常用數(shù)控銑刀 2.2.4 常用數(shù)控銑刀的參數(shù) 2.2.5 常用數(shù)控孔加工刀具 2.2.6 常用的數(shù)控鉆頭參數(shù) 2.2.7 數(shù)控加工的工藝分析 2.3 數(shù)控手工編程的基礎 2.3.1 手工編程的基礎知識 2.3.2 手工編程的基本內容 2.3.3 手工編程初探 2.3.4 數(shù)控編程標準、代碼及程序結構 2.3.5 常用G指令詳解 2.3.6 實例操作——常用G代碼編程 2.3.7 特殊G指令 2.3.8 常用M指令詳解 2.3.9 特殊M指令 2.3.10 其他指令 2.3.11 實例操作——手工綜合編程 2.4 CAM概述 2.4.1 NC刀具軌跡的生成方法 2.4.2 UGII系統(tǒng)中:NC刀軌生成方法分析 2.5 小結 2.6 練習題第2篇 UG NX 6.0數(shù)控加工基礎Chapter 3 UG NX 6.0操作入門 3.1 UG NX 6.0設置加工環(huán)境 3.1.1 UG軟件的安裝 3.1.2 UG NX 6.0的操作界面 3.1.3 UG NX加工環(huán)境 3.1.4 菜單 3.1.5 工具條 3.1.6 操作導航器概述 3.2 UG NX 6.0的編程步驟 3.2.1 一般編程步驟 3.2.2 銑加工的編程入門 3.3 創(chuàng)建加工方法 3.4 創(chuàng)建幾何體 3.4.1 幾何體的創(chuàng)建類型 3.4.2 創(chuàng)建過程 3.4.3 創(chuàng)建加工坐標系 3.4.4 創(chuàng)建編輯安全平面 3.5 創(chuàng)建刀具 3.5.1 刀具的參數(shù)及類型詳解 3.5.2 新加入的刀具 3.5.3 從刀具庫選擇刀具 3.6 刀具路徑的檢查與仿真模擬 3.6.1 刀具路徑模擬 3.6.2 過切檢查 3.6.3 余量比對功能 3.7 刀路后處理 3.8 小結 3.9 練習題Chapter 4 平面銑操作 4.1 UG NX 6.0的平面銑特點 4.1.1 平面銑適用的零件特點 4.1.2 平面銑的應用場合 4.2 平面銑的基礎知識 4.2.1 操作對話框 4.2.2 平面銑加工幾何體 4.2.3 平面銑的邊界類型 4.2.4 平面銑邊界參數(shù)解析 4.3 公共參數(shù)介紹 4.3.1 切削模式 4.3.2 切削步距 4.3.3 切削深度的設置 4.3.4 切削參數(shù) 4.3.5 [非切削移動]對話框的[進刀]選項卡 4.3.6 [非切削移動]對話框的其余選項卡 4.3.7 實例操作——刀補的創(chuàng)建 4.3.8 角控制 4.3.9 進給參數(shù) 4.4 平面銑的創(chuàng)建步驟 4.4.1 毛坯的創(chuàng)建 4.4.2 實例操作——創(chuàng)建平面銑毛坯 4.4.3 實例操作——創(chuàng)建平底銑刀刀具 4.4.4 走刀方式的選擇 4.5 面銑削操作 4.5.1 面銑削的特點 4.5.2 幾何體的選擇 4.5.3 切削的選擇 4.5.4 實例操作——創(chuàng)建邊界幾何 4.5.5 實例操作——創(chuàng)建面銑削 4.6 平面銑的編程實例 4.6.1 銑加工的工藝分析 4.6.2 加工程序單解析 4.6.3 加工程序單的創(chuàng)建 4.7 小結 4.8 練習題Chapter 5 型腔銑操作 5.1 型腔銑的加工特點 5.1.1 型腔銑適用零件的特點 5.1.2 型腔銑刀路的特點 5.2 型腔銑的建立 5.2.1 毛坯的創(chuàng)建 5.2.2 刀具的創(chuàng)建 5.2.3 走刀路線的選擇 5.3 型腔銑的基本知識 5.3.1 [型腔銑]對話框 5.3.2 型腔銑加工幾何體 5.4 型腔銑特殊選項 5.4.1 全局深度 5.4.2 切削層控制 5.4.3 切削參數(shù)選項 5.4.4 實例操作——使用IPW 5.4.5 3D與參考刀的應用 5.5 型腔銑的編程實例 5.5.1 工藝分析 5.5.2 加工程序單的填寫 5.5.3 加工程序的創(chuàng)建 5.6 等高輪廓銑 5.6.1 等高加工概述 5.6.2 一般操作 5.6.3 實例操作——創(chuàng)建等高加工 5.6.4 加工幾何體的選擇 5.6.5 參數(shù)選擇 5.7 等高輪廓銑的編程實例 5.7.1 工藝分析及填寫加工程序單 5.7.2 創(chuàng)建加工程序 5.8 型腔銑的清角加工 5.8.1 型腔銑之等高清角 5.8.2 實例操作——創(chuàng)建等高清角加工 5.9 型腔銑的角落粗銑 5.9.1 角落粗銑參數(shù)的設置 5.9.2 角落粗銑與等高清角的綜合應用 5.10 小結 5.11 練習題Chapter 6 固定軸曲面輪廓銑操作 6.1 固定軸曲面輪廓銑的介紹 6.1.1 固定軸曲面輪廓銑概述 6.1.2 固定軸曲面輪廓銑的基本術語 6.2 創(chuàng)建固定軸曲面輪廓銑操作 6.3 常見的驅動方法概述 6.4 固定軸曲面輪廓銑的驅動方法詳解 6.4.1 曲線/點驅動方法 6.4.2 曲線/點驅動方法的練習 6.4.3 螺旋驅動方法 6.4.4 螺旋驅動方法練習 6.4.5 邊界驅動方法 6.4.6 邊界驅動方法練習 6.4.7 區(qū)域驅動方法 6.4.8 區(qū)域驅動方法練習 6.4.9 曲面區(qū)域(表面積)驅動方法 6.4.10 流線驅動方法 6.4.11 刀軌驅動方法 6.4.12 徑向切削驅動方法 6.4.13 清根驅動方法 6.4.14 文本驅動方法 6.5 投影矢量 6.6 刀軌參數(shù)的設置 6.6.1 切削參數(shù) 6.6.2 非切削參數(shù) 6.6.3 進給和速度參數(shù) 6.7 固定軸曲面輪廓的編程實例 6.7.1 王藝分析 6.7.2 加工程序單的填寫 6.7.3 操作過程的創(chuàng)建 6.8 小結 6.9 練習題ChaDter 7 點位加工 7.1 點位加工的特點 7.2 點位加工的一般創(chuàng)建過程 7.3 點位加工的基礎 7.3.1 點位加工的類型 7.3.2 加工幾何體的創(chuàng)建 7.4 參數(shù)設置 7.4.1 操作參數(shù)的設置 7.4.2 深度參數(shù)的設置 7.5 點位的編程實例 7.5.1 工藝分析加工程序單的填寫 7.5.2 操作過程的創(chuàng)建 7.6 小結 7.7 練習題第3篇 UG NX 6.0數(shù)控加工實例編程Chapter 8 加工實例之模具編程 8.1 模具與數(shù)控編程 8.1.1 模具基礎 8.1.2 模具編程要求 8.2 典型模板的編程加工 8.3 電極的編程加工 8.3.1 電極的概念 8.3.2 拆電極的方法 8.4 電極編程實例 8.4.1 工藝分析 8.4.2 加工程序單的填寫 8.4.3 操作過程的創(chuàng)建 8.5 小結 8.6 練習題Chapter 9 鏡框模具的數(shù)控編程 9.1 鏡框前模的加工 9.1.1 工藝分析 9.1.2 加工程序單的填寫 9.1.3 前模曲面粗加工 9.1.4 切削大刀具加工不下去的部位 9.1.5 前模分型面精加工 9.1.6 前模的枕位分型面精加工 9.1.7 前模曲面半精加工 9.1.8 對D10刀加工不到位的地方進行粗加工 9.1.9 圓角部位清角加工 9.1.10 對D8刀加工不到位的地方進行清角加工 9.1.11 精加工前模左半邊曲面 9.1.12 加工前模的另一半曲面 9.1.13 加工枕位處上半邊分型曲面 9.1.14 精加工枕位處下半邊分型曲面 9.1.15 4個導柱孔粗加工 9.1.16 4個導柱孔精加工 9.2 鏡框后模的加工 9.2.1 工藝分析 9.2.2 加工程序單的填寫 9.2.3 后模分型面粗加工 9.2.4 后模型腔中間凹槽粗加工 9.2.5 后模外形粗加工 9.2.6 后模的分型面精加工 9.2.7 后模型腔面半精加工 9.2.8 后模型腔面精加工 9.2.9 后模型腔外部曲面精加工 9.2.10 后模型腔凹槽曲面精加工 9.2.11 后模型腔凹槽上部的清角加工 9.2.12 后模型腔凹槽下部的清角加工 9.2.13 兩凹槽的上、下部清角加工 9.2.14 后模外形精加工 9.2.15 對4個導柱孔進行粗加工 9.2.16 對4個導柱孔進行精加工Chapter 10 外殼后模的數(shù)控編程 10.1 工藝分析 10.2 加工程序單的填寫 10.3 后模型腔平臺上部的曲面粗加工 10.4 后模下部平臺圓角外形的粗、精加工 10.5 后模頂部曲面半精加工 10.6 后模曲面精加工 10.7 后模型腔曲面精加工 10.8 后模清角精加工 10.9 后模頂部凸臺的曲面四周清角精加工 10.10 后模頂部凸臺的圓弧過渡曲面清角精加工 10.11 后模大缺口碰穿面的下部清角精加工 10.12 后模大凸臺的上部清角精加工Chapter 11 鞋底后模的數(shù)控編程 11.1 工藝分析 11.2 加工程序單的填寫 11.3 后模型腔曲面粗加工 11.4 分型面前后兩個平面精加工 11.5 后模型腔半精加工 11.6 后模鞋跟曲面粗加工 11.7 繼續(xù)對后模鞋跟曲面進行粗加工 11.8 后模曲面半精加工 11.9 精加工后模曲面 11.10 鉆孔刀路1 11.11 鉆孔刀路2 11.12 后模左底的左部清角加工 11.13 左底的右部清角加工 11.14 后模右底的左部清角加工 11.15 后模右底的右部清角加工第4篇 UG后處理與仿真的應用Chapter 12 后處理的應用 12.1 UG NX 6.0后置處理器 12.1.1 后置處理器簡介 12.1.2 NX POST進行后置處理 12.1.3 后置處理練習 12.1.4 后置處理器設置 12.2 后置處理構造器 12.2.1 后置處理構造器簡介 12.2.2 后處理構造器使用練習 12.3 小結 12.4 練習題Chapter 13 綜合仿真與檢查 13.1 綜合仿真與檢查概述 13.2 綜合仿真與檢查功能的系統(tǒng)實現(xiàn) 13.3 綜合仿真與檢查的機床調用方法 13.4 創(chuàng)建自定義機床運動模型 13.4.1 創(chuàng)建機床運動模型 13.4.2 機床運動模型的非界面操作 13.4.3 使用自定義機床進行IS&V仿真 13.5 UG與其他仿真軟件的結合 13.5.1 VERICUT的安裝 13.5.2 VERICUT軟件操作基礎 13.5.3 VERICUT的組件模型 13.5.4 VERICUT刀具庫 13.5.5 UG與VERICUT的實例應用 13.6 小結
章節(jié)摘錄
第1篇 數(shù)控加工基礎 Chapter 1 數(shù)控加工概述 CAM(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即計算機輔助制造。從廣義上講,是指利用計算機輔助完成從生成準備到產品制造的整個過程,包括工藝過程設計、工藝設計、NC自動編程、生成作業(yè)計劃、生成控制和質量控制等。從狹義上講,是指利用計算機進行NC程序編制,包括刀具路徑規(guī)劃、刀位文件生成、刀具軌跡仿真與校驗,以及刀位文件后處理等。本章主要對UG NX 6.0編程軟件和數(shù)控編程等相關基礎知識進行詳細的講解。 1.1 UG NX 6.0編程模塊的特點介紹 目前,應用于數(shù)控編程的軟件有很多,大多數(shù)都是集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和計算機輔助制造(CAM)于一體的。UG NX軟件是美國UGS PLM Solutions公司的旗艦產品,而UG NX 6.0是該公司被Siemens公司收購后,在2008年推出的最新版本,計算機輔助數(shù)控編程是該軟件的一個主要模塊?! ?.1.1 CAD/CAM的發(fā)展現(xiàn)狀 CAD/CAM技術的應用是通過CA/CAM商用軟件系統(tǒng)宋實現(xiàn)的。在幾十年的發(fā)展過程中,先后走過大型機、小型機、工作站和微機等時代,每個時代都有當時比較流行的CAD/CAM軟件。
編輯推薦
專家力作:《UGNX6.0中文版數(shù)控加工基礎入門與范例精通》由資深數(shù)控加工工程師根據(jù)多年研發(fā)、CAD教學與設計經驗精心編著,集軟件技術、設計經驗與工程標準于一身?! ∫讓W易用:站在初學者的角度,知識點和操作范例完美結合,圖解教學與多媒體教學并重,邊學邊練,快速上手。 結合實踐:包括21個實例的多媒體教學,涵蓋UG NX 6.0基礎功能與最新功能,并結合熱門行業(yè)應用實踐,讓讀者在掌握軟件基本操作和新功能的同時,提升實用技能,熟悉職業(yè)應用?! 淠杲涷?,綻放智慧的光芒案例精通,體驗職業(yè)設計的全過程。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UG NX 6.0中文版數(shù)控加工基礎入門與范例精通 PDF格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