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6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李新宇 編 頁數(shù):260
內(nèi)容概要
“文革”期間,全國各地都曾出現(xiàn)過油印或鉛印的各種版本,但由于時代政治文化的影響,那些語錄大多是關(guān)于斗爭的文字。在一個高喊革命口號,而且相信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都“其樂無窮”的時代,對任何遺產(chǎn)的選擇都常常陷入單一,而不能面對其全部的豐富性和復雜性。而且,正是那個年代的選擇和打扮,使魯迅的形象變得尖刻怪僻、面目猙獰。使許多人至今望而生畏。魯迅曾經(jīng)指出,世人摘引“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使陶淵明成了一個飄逸詩人;其實,陶淵明也有“金剛怒目”的一面,寫下過“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這樣的句子。所以,我們的摘編努力避免以偏概全,力圖展示魯迅思想的全貌。
作者簡介
李新宇,男,山東青州人,生于1955年2月,1978年考入曲阜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yè)后先后任教于曲阜師范大學、吉林大學、南開大學,現(xiàn)為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教學和研究,同時涉及20世紀中國思想史和文化史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大夢誰先覺》、《愧對魯迅》、《走過荒原》、《魯迅的選擇》、《吶喊點評》、《愛神的重塑》、《中國當代詩歌藝術(shù)演變史》、《中國當代詩歌潮流》、與人合作出版有《新時期小說的文化選擇》、《二十世紀中國文學批判》、《水滸傳》《三國演義》批判,主編有《新編中國當代文學發(fā)展史》、《中國當代小說發(fā)展史》、《新編中國當代文學發(fā)展史》。
書籍目錄
前言 第一編 01.人生 02.處世 03.人性與人格 04.啟蒙 05.革命 06.自我剖析 第二編 01.傳統(tǒng)與國粹 02.歷史與國情 03.中國人 04.國民性 05.秩序與規(guī)范 06.臺績與治術(shù) 07.守舊與革新 08.封閉與開放 第三編 01.文學 02.文學家 03.文藝與社會 04.文人與文壇 05.語言文字 06.創(chuàng)作 07.批評 08.翻譯 09.讀書 10.知識階級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第一,是因為中國人沒記性,因為沒記性,所以昨天聽過的話,今天忘記了,明天再聽到,還是覺得很新鮮。做事也是如此,昨天做壞了的事,今天忘記了,明天做起來,也還是“仍舊貫”的老調(diào)子。 第二,是個人的老調(diào)子還未唱完,國家卻已經(jīng)滅亡了好幾次了。何以呢?我想,凡有老舊的調(diào)子,一到有一個時候,是都應該唱完的,凡是有良心,有覺悟的人,到一個時候,自然知道老調(diào)子不該再唱,將它拋棄。但是,一般以自己為中心的人們,卻決不肯以民眾為主體,而專圖自己的便利,總是三翻四復的唱不完。于是,自己的老調(diào)子固然唱不完,而國家卻已被唱完了。 ——《集外集拾遺·老調(diào)子已經(jīng)唱完》 老調(diào)子將中國唱完,完了好幾次,而它卻仍然可以唱下去。因此就發(fā)生一點小議論。有人說:“可見中國的老調(diào)子實在好,正不妨唱下去。試看元朝的蒙古人,清朝的滿洲人,不是都被我們同化了么?照此看來,則將來無論何國,中國都會這樣地將他們同化的。”原來我們中國就如生著傳染病的病人一般,自己生了病,還會將病傳到別人身上去,這倒是一種特別的本領(lǐng)。 殊不知這種意見,在現(xiàn)在是非常錯誤的。我們?yōu)樯趺茨軌蛲晒湃撕蜐M洲人呢?是因為他們的文化比我們的低得多。倘使別人的文化和我們的相敵或更進步,那結(jié)果便要大不相同了。他們倘比我們更聰明,這時候,我們不但不能同化他們,反要被他們利用了我們的腐敗文化,來治理我們這腐敗民族。他們對于中國人,是毫不愛惜的,當然任憑你腐敗下去。現(xiàn)在聽說又很有別國人在尊重中國的舊文化了,那里是真在尊重呢,不過是利用! ——《集外集拾遺,老調(diào)子已經(jīng)唱完》 十九世紀以后的文藝,和十八世紀以前的文藝大不相同。十八世紀的英國小說,它的目的就在供給太太小姐們的消遣,所講的都是愉快風趣的話。十九世紀的后半世紀,完全變成和人生問題發(fā)生密切關(guān)系。我們看了,總覺得十二分的不舒服,可是我們還得氣也不透地看下去。這因為以前的文藝,好像寫別一個社會,我們只要鑒賞:現(xiàn)在的文藝,就在寫我們自己的社會,連我們自己也寫進去;在小說里可以發(fā)見社會,也可以發(fā)見我們自己;以前的文藝,如隔岸觀火,沒有什么切身關(guān)系;現(xiàn)在的文藝,連自己也燒在這里面,自己一定深深感覺到;一到自己感覺到,一定要參加到社會去! ——《集外集·文藝與政治的歧途》 但何以大家偏要選出Ibsen來呢?如青木教授在后文所說,因為要建設(shè)西洋式的新劇,要高揚戲劇到真的文學底地位,要以白話來興散文劇,還有,因為事已亟矣,便只好先以實例來刺戟天下讀書人的直感:這自然都確當?shù)摹?/pre>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珴蓶|編輯推薦
《魯迅經(jīng)典語錄》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